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09章

重启大明-第609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算二十万明军阵列于前。也绝对干不成的事。这就是流官的性质了,首领官吏由上级机构委任,而不是由部落本身推举。通常新纳入版图的地区,都是先行土官制,然后再慢慢推行流官。这跟时代没有关系,后世不都还有一国两制么?总得有个过渡期。

丁一这边是完全忽略了这过渡期,直接就这么安派下去,以后服不服气。那是另说,至少目前在精神和**双重摧毁之下。在座一百余名大小头人,无一人敢于出声反对的。

很快就到了也先这一节,只听朱狗剩宣读道:“草原本来苦寒,民众贫苦者多,婴孩夭折常有,如此困境本应携手共济,先生也念诸部惨况,不时派商队接济草原诸部……”说得丁一的商队入草原,东西是白送不要钱的一般,“……有也先、脱脱不花者,因私欲而起刀兵,……非正义的战争致使草原人丁伤亡无数……现将也先、脱脱不花、阿剌三人,列为战犯,将于明年三月,于大明京师,由四海大都督府召开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这就让各部落和各千骑的头人觉得新奇了,还审判啥?草原上,谁赢了,谁就是掌权,失败的就被干掉。但如果就这么杀了也先,丁一怎么治理这片草原?推脱脱不花上台么?这厮可是不愿当傀儡的,难不成他不愿当也先的傀儡,就愿意当丁一的傀儡?

所以丁一也只能通过不断贩卖理念,来慢慢将这片草原,纳入大明的版图,并将实际的控制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基本上所有的处罚、处置,都是由朱狗剩和李云聪来宣布的,到了丁一开口,说的都是让在座头人,大约除了也先和阿剌、伯颜帖木儿、赛刊王有限几人之外,其他人都觉得阿傍罗刹是有大慈悲的。

“牧民要信喇嘛,便让他们信喇嘛好了;牧民要信萨满,便让他们去信好了。何苦去为了这个,为难人家?”丁一坐在上首,全无半点火气,“我,丁一,现委任巫都干为漠北共漠南的通天大萨满,各位可有异议?”

谁想被那超轻型迫击炮再炸上一轮?至于也先和阿剌,也都压根不想理会这等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所以丁一提出举手表决,几乎全票通过。紧接着在座一百多个头人,每人都于指尖刺出一滴血,然后由丁一在巫都干的额上,以这碗中一百多滴鲜血为墨,写了一个篆体的“巫”字,就算是功成了。

若放在现代,这是很儿戏,很扯蛋的事,可是对于这些头人来讲,哪怕是也先和阿剌,都不觉得是开玩笑,都以为,每个头人的血,大约是被阿傍罗刹施了什么神通法术,赐给了巫都干神通。

“你们回去之后,要把每个部落一年需要多少粮食才能过冬,统计报上来,自己又能养活多少人,有多少人是养活不了的,到时我会帮诸部想想办法,教你们养活不了的人,都活下去,但不要虚报,到时诸部征兵,却就是要按你们报上来的丁口来征派。可知道了么?”

“是,那颜说得是,我们都记在心里了。”那些头人,纷纷地这么答道,不知不觉,他们已经把丁一称为那颜,这不是拍马屁,这是草原上的习惯,胜利者应有的荣耀。

当丁一率领一千火枪兵、一千都音部落的骑兵出现在宣府关外时,守将大骇,虽不敢放丁一进关,但使人去认,当真是脱脱不花、也先、阿剌等人无疑。于是连忙供给帐篷等物,又派人八百里加急,用吊篮把李云聪吊上城,派了人护送着李云聪,将丁一奏折送到京师去。

当收着丁一的折子,整个京师就沸腾起来,也许用一个现代的词语,更为传神一些,那就是:全民狂欢!这可不是离京万里的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啊,这是关外啊,无论脱脱不花还是也先,人没见过,这名头大家可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鞑子的皇帝和太师,单这官衔,就足够让大家疯狂了。

而朝堂之上,近了京郊,便一路狂呼:“丁容城擒了鞑子皇帝和太师!”的李云聪,却就没有入京之时的风光快意了。因为朝廷之上,一众大臣几乎是轮番地质问着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景帝似乎很乐意看着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就不去制止。

“丁容城立甚么漠北、漠南警备区,是谁给予他这权力?这是逾权!退一万步讲,便是战时事急,军机易逝,那也不应弄这劳什子警备区!这等衙门的名目,也不曾递上折子来,到底何等品级?这衙门官吏如何配备?为何不按宣慰司、宣抚司……”吏部那边就先发难了。

没这种衙门,抚夷方面,朝廷有定制的,就是按着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之类的。

跟接着礼部有侍郎,也抑压不住,出班开始来喷了:“丁总宪凭何能委那萨满为草原通天大萨满?此事于礼不合,史不曾有!若战而胜之,当应有教无类……”意思就是推广儒家,使得草原人也奉孔夫子为圣贤等等,否则的话,“……容城纵有不世之功,也为名教罪人!”

至于户部那边倒还好些,刚喷了两句:“草原减丁,于华夏便是大功,为何丁总宪要养活草原鞑子不能活之丁口?难不成以我华夏民脂民膏,去博鞑虏之欢心么!”便被担任首辅的户部尚书陈循以目光制止,所以那出来喷的侍郎,不情不愿加了一句,“或其中有曲折之况,汝为信使,却不能将其表述完全,实陷丁总宪于不义!”也就是从喷丁一,转为喷来报捷的李云聪。

大理寺那边要剧烈许多,主要就是四海大都督府,有什么权力审判也先、脱脱不花、阿剌这蒙元的皇帝和太师、知院?他们认为这权力应该是归刑部、大理寺及都察院三司会审才对的,丁一这么干,绝对是目无法纪的表现。

连鸿胪寺也跳将出来,认为礼教纲常和威服四夷的事,理应由鸿胪寺来处理,丁一这么不经奏报,直接就把草原头人召集起来,加以训示,绝对是侵犯鸿胪寺的职权等等。

而相对于朝堂的众多口水喷溅,清静的后宫之中,孙太后的眉头却就紧锁起来,怎么整治丁一?她突然有些心慌,不过想想先前就派了女官和太监,陪同英国公府的张玉,去广西把柳依依和天然呆都接上京师来,她却又就心安了:“任尔淮阴侯、陈白袍再世,霍骠姚、岳武穆重生,便又如何?”

第四章枪在肩(二)

奉天殿上景帝安坐,微笑着看一众朝臣真的是把口水喷得李云聪一头脸都是,而后者似乎被吓傻了,立于其间就象一根木头也似的,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景帝看着就觉好玩,朱见济的病,这些日子是有见好的,这使得景帝的心情好了许多,也使他对丁一多了一份感激之心,当然,这份感激之情,他已吩咐太监兴安,派人去南京,教着再给丁一造多两支船队。

至于朝堂之间,他还是下意识地,不希望丁一出现在中枢。反正,丁一不是自请立四海大都督府么?要出海去么?那便由他去好了。这时看着一众朝臣喷丁一的信使,景帝心情就愈好了,这不就是说明,丁一不容于朝臣么?

“先生以为如何?”景帝在奉天殿称之为先生的,不用问,也就只有一位了,便是兵部尚书于谦于大司马。他一直没有开口,而兵部下面的官员,也没有跳出来,参入到喷李云聪的行列之中,所以景帝是要逼着于谦表态了。

于谦听着,笑着出班答道:“老臣以为,当派厂卫到关外,宣旨训斥之后,将丁如晋削了乌纱、蟒袍,缉拿回京,投入诏狱待罪。至于关外,此间诸公何其雄?教彼等或佩印、或督师,再征草原便是了。大明富有四海,些许军费,虽国库紧张,但诸公有大智慧,想来也有办法筹备粮草,招募丁壮的。”

一下子,几乎整个奉天殿就静了下去。静到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谁都听得出,于谦是在说反话。于大司马是怒极反笑啊!景帝原本看笑话的心思,被于谦这么一呛,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接下去,颇有些无法下台的感觉。倒是陈循站出来给景帝弄了个台阶下:“臣以为万万不可!若丁总宪被问罪,此后天下安有敢为国效力之人?”

丁某人一脉的朝臣,无不纷纷跳出来附议,那任十三道掌印御史的郑文奎。更是直喷道:“若以此罪丁总宪,倒是史有先例,便唤作莫须有!又唤作天日昭昭!”于是又引发别人喷他。说他把景帝比作宋高宗云云。

于是李云聪无事,郑文奎先因着君前失仪,被大汉将军拖下去,剥了裤子廷杖。

这厮极是硬气。或者在丁一的要求下。每天起来跑步,使得他的身体素质很不错,又或者大汉将军讳忌着丁一的凶名,不敢把他这丁某人的爪牙往死里打,总之,挨完廷杖回到奉天殿,尽管面色有些苍白,郑文奎仍然喷着景帝:“若不亲迎总宪于京郊。是为昏君!”

景帝被他气得发抖,一时之下。那些在他授意下,弹劾丁一的朝臣,因为于谦说要他们去征关外,都不敢出声,结果居然又有御史跳出来支持郑文奎:“今日圣上欲逼臣等效太史公,生造淮阴之谋乎?”意思就是景帝要抹杀丁一的功绩,除非是要陷害丁一和淮阴侯韩信一样有谋反之迹,要不然的话,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而淮阴侯韩信,《淮阴侯列传》里说韩信和陈狶密谋造反那一节,并无第三者在场,也无陈狶或韩信说与第三人知的记录,太史公如何得知?在史书上记下这一段的太史公是受了宫刑的,后世很多人怀疑这一段,是太史公担心割了小头再割大头,不得已才写下的。

因为《史记》未给陈狶作传,《淮阴侯列传》和《高祖本纪》都没有写陈狶关于韩信的话,所以后世大都认为,是太史公故意留下破绽。这位御史是铁了心要投丁一门下,或是也想骗廷杖,所以直接就这么喷景帝。

“如晋是赐了铁券丹书与国共休的,朕安有疑他之心?”景帝挤了这么一句,却又无法发作,只好道,“朕颇有不适,此事交由部议,退朝!”便匆匆拂袖而去了。

这纷乱的朝堂,还没议出个结果来,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