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390章

崛起在大明-第390章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宗羲上前,紧跟着也说道:“皇上,微臣也同意。不过,在这些消息传到南面的州府县城之时,咱们的舆论也要跟上,不管是对文官武将,还是百姓,都要宣传到位,如此才能最大削弱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力度。”

    李自成轻轻点头,赞赏的说道:“不错,只要咱们的政策宣传到位,还有百姓们的口述言传,南方的百姓一定会相信,那些利民政策绝不是说说而已,确实是在推行。”

    “而且,有了优待归附之人的这一条件,就算是不能震慑住全部人,不能让全部的文官武将来降,也能瓦解那些顽固分子的统帅地位,争取他们身边的亲信。”

    “是的,皇上,微臣正是这个意思。”黄宗羲适时地回应了一句,

    然而,相比于大殿里的众人,李自成却想得更多,想到了前往福建的熊文灿,也不知道他的进展怎么样了?是否说服郑芝龙归降?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之后,大殿里只剩下了李自成与徐霞客,前者更是迫不及待的问道:“徐先生,熊文灿在福建的行动怎么样了?进展是否顺利?”

    很显然,徐霞客的神情有一些不自然,迟疑了一下,有一些吞吞吐吐的轻声答道:“启禀皇上,熊文灿的进展很不顺利,根据他的来信,郑芝龙很难缠,野心极大,颇有裂土封侯,自立为王之意。”

    一语落罢,徐霞客再次迟疑了一下,随之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道:“皇上,微臣之所以同意刚刚的殿议,就是有着这一层考虑,如果不将消息散布下去,郑芝龙就感受不到压力,不知道我朝的实力,熊文灿也就更加无法说服郑芝龙,让其主动归附。”

    李自成一脸的凝重之色,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进而补充道:“不错,确实如此,就算是张仪、苏秦之辈再生,任他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如果没有咱们的从旁相助,展示大顺朝的实力,熊文灿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凭着两张嘴皮,就能说服郑芝龙。”

    闻听此言,徐霞客的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暗暗为熊文灿感到庆幸,如果换做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么久不见成效,非得被问责不可。

    李自成的声音再次响起,语重心长地又说道:“何况,在那东南之地,郑芝龙就是无冕之王,当之无愧的霸主,若不能展现出强横的实力,又怎能让其臣服?所以,在熊文灿施展口舌之利时,咱们也必须予以相助,展现大顺军的强悍战斗力,进行威慑,如此方能动摇其信念。”

    说这话之时,李自成的思绪翻转,不禁想起了穿越之前的一些信息,看过的一些内容和关于历史的一些模糊记忆。

    朱聿键虽然在福建登基称帝,号称为隆武皇帝,算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很有想法,能力也跟得上,奈何,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傀儡皇帝,所有的大权都被郑家把持着,他根本就说不上话。

    胸中空有沟壑,奈何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一时间,想到这些模糊的记忆,李自成的心里就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对于这种枭雄般的任务,尤其是手握重兵,不能简简单单的收编。

    否则,将会贻害无穷!


………………………………

第四百六十九章 朱常淓监国

    浙江杭州府,杭州城内。

    行宫之中,大殿里,聚集着诸多的文臣武将,还有四个个藩王,马士英、阮大铖赫然位列群臣之中,正上方端坐着朱由崧的嫡母,恪贞仁寿皇太后邹氏。

    此刻,众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了潞王朱常淓的身上,马士英更是兴致勃勃的说道:“王爷,如今形势危急,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上身陷囹圄,被乱军所擒,还望王爷顾大局,担起匡扶社稷的重担,进行监国!”

    一番话下来,马士英说得极为顺畅,仿佛演练了千百遍一般,阮大铖更是以其马首是瞻,紧随其后,附和道:“是啊,王爷,还望赶紧担起监国之重任,方能稳定群臣之心,方能聚拢天下百姓之民意,如此才能抵御得住乱军继续南下,保住大明江山。”

    这一刻,群臣之中有一些人不禁一阵腹诽,这两个王八蛋真是会钻营和投机取巧,总想着第一个获得拥立之功,朱由崧这还未死呢,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拥立潞王。

    然而,面对马士英与阮大铖这两个小人的行径,众人也无可奈何,早日让朱常淓监国,乃是众望所归,最为紧要之务,避免乱军以朱由崧相要挟,号令天下,命令南方百官归附。

    因此,尽管知道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打得什么主意,不屑于与其为伍,但也无可奈何,其他人也不可能反驳什么,还得帮忙附和,劝说潞王朱常淓上位。

    唐王朱聿键也站了出来,出言劝说道:“潞王,你乃是我三人的长辈,没有人比你更合适担任监国之职,还是不要推辞了吧,江山社稷要紧!”

    朱常淓的眉头都快皱成了一个疙瘩,满面的愁容,并未因为众人的拥护自己监国,将会登上九五之位而有丝毫的高兴,心存顾忌,不禁想起了一些历史。

    远的不说,就是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相同的局面,皇上被抓,群臣为保江山社稷,免遭敌寇相要挟,拥护太子上位。

    结果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富有才华的藩王,通晓音律,朱常淓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段历史?

    所以,潞王朱常淓犹豫了,迟疑了,虽有心向往九五之尊之位,却不想做一个短命皇帝,如果乱军也来那么一下子,自己刚一监国,或是刚一登基称帝,随后就将朱由崧给放了回来,自己还不得完蛋?

    坐蜡之意,不外如此!

    一念及此,朱常淓更加犹豫不决起来,百官可不管这些,也没有考虑他的心中所想,以及顾虑之处,纷纷劝进,一个比一个亢奋,就像打了鸡血一般。

    等到最后,恪贞仁寿皇太后也发话了,高声说道:“潞王,尔为皇上的亲叔父,贤冠诸藩,威名远扬。昔宣东征于宗庙,襄王、郑王辅之,祖宪聚在,今可遵行,王爷何必推迟呢?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看到皇太后开口了,大力的支持,朱常淓明显意动了,心里不再那么的抵触。

    毕竟,相比于群臣与其他藩王而言,皇太后的支持更加的有力,让他心里多了几分底气,日后,即便朱由崧回来了,也是拿皇太后开刀,他的责任也小很多。

    不过,尽管如此,朱常淓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思忖了一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说道:“本王可以代理监国之职,但要事先声明一点,这只是暂时的监国,一旦皇上归来,本王还会还政于皇上,退回藩王之位。”

    闻听此言,在场的百官之中,就算是最为愚鲁和反应迟钝之人,也明白了潞王为何一再的推辞,始终不肯答应监国。

    原因很简单,朱由崧还未死,无论是监国,还是荣登大宝,那都是将自己置于刀山火海之上,一旦皇上归来,可就倒了大霉,血淋淋的教训让人无法忽视那段历史!

    很显然,不愧是以贤明著称的王爷,不仅才德兼备,更是想得更为长远,并未被眼前的大位而诱惑到迷住心智。

    想到这些,众人不禁暗暗竖起了大拇哥,佩服朱常淓的睿智与远见,还有这一手段,并未将事情做绝,想通了这一点,群臣也就没有再出言相逼,纷纷赞同了朱常淓的这个提议。

    因此,一时间,大殿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这时,朱常淓回过头来,面对着众人,背靠皇太后邹氏,一脸的郑重之色,询问道:“各位大人,形势迫在眉睫,大顺军已经攻打到了苏州府和常州府,不日就会南下,兵临杭州,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正如朱常淓所讲,已经迫在眉睫,无法避免。

    大殿里的百官,大多数都是潜逃至此,深知大顺军的厉害,心里根本就生不起丝毫的对抗之意。

    与绝大多数人的表现恰恰相反,马士英的神情却显得很是自信,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是那么轻松,没有一点的危机意识,朱常淓的话音刚落,看到无人反应,他径直走了出来,语出惊人地说道:“王爷,微臣以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与大顺军议和。”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骚动了起来,摄于马士英的往日淫威,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出言反驳,另一些人就要说什么之时,马士英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再次回荡在大殿之内。

    “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喘息时间,方能聚拢兵力,整合所有的军队,号令诸将,抵御乱军的攻伐。如果一味地强硬,只会加速乱军的南下,对朝廷极为的不利。”

    有理有据,极有说服力,即便那些反感马士英的官员,心里也认可了这个提议,朱常淓亦然。

    “既然这样,马大人,依你之看,派何人前去议和合适呢?”

    很显然,马士英早就有了准备,朱常淓刚一问出,他想都没有想的出口答道:“启禀王爷,以微臣之见,究竟派谁前往与大顺军议和,陈洪范作为代表,左懋第作为副使,最为合适,乃是不二的选择。”

    。。。。。。

    殿议结束了,唐王朱聿键的临时住处,朱聿键、镇江总兵郑鸿奎、户部郎中苏观生三人分宾主落座,独处房屋之中,轻声地交谈着,谈及国难,不禁泣下沾襟。

    “哎。。。真是没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时日,我大明会陷于如此处境,失去了半壁江山,如今却只能向乱军乞降,方能获得一时之安,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朱聿键的话音刚落,苏观生也是长叹一声,满脸的忧色,语重心长地说道:“王爷,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最让微臣没有想到的是,马士英、阮大铖这等奸佞之人,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失城之罪,居然还得到了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