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大明-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张缙彦这样说,李邦国露出无奈之色,只能紧接着说道:“张大人,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是任由这些宦官如此折腾,京城根本就坚守不了多久。为今之计,唯有去寻找兵部尚书杨嗣昌,向皇上禀报此事,让圣上了解到这些宦官的跋扈。”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张缙彦附和了一句,随之眼露精光,面上尽是坚毅之色,直直地看着李邦国,继续说道:“李大人,走,你我二人一起去见杨尚书,将各个城门的情况告诉他。”
然而,李邦国却是纹丝未动,反而拉住了张缙彦,突然转而说道:“张大人,还是我一个人去吧,你先在府上等消息。”
“李大人,这是何意?”张缙彦任由对方拉着自己的衣袖,眉梢却是微微扬了扬,面露不解之色,额头紧蹙地问道。
“张大人,你怎么给忘了?就在今年,杨嗣昌刚刚上任不久,你就曾经参过他一本,若是。。。。。。”
李邦国虽未说完,话语里却充满意味深长之意,张缙彦顿时了然于胸,不禁想起了杨嗣昌的为人,心胸狭隘,个人恩怨要凌驾于大局之上,自己登上门去,即便是出于公务,但也是自讨没趣。
一念及此,张缙彦露出恍然之色,神情缓和了过来,没有再继续坚持,轻轻点头,沉声地说道:“好吧,李大人,多谢你的好意,本官就在这里听候消息,就不回府了。”
“嗯,好。”
李邦国答应一声,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再劝说什么,转身匆匆离去,直奔杨嗣昌的府中。
乾清宫,刚打发走李国祯不久,崇祯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般,失魂落魄的坐在龙椅之上,四周冷冷清清,除了两名太监之外,再无第四人。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匆匆走了进来,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等朱由检说话,面露不解之色,抢先问道:“皇上,宫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微臣一路走来,除了一些宫门处有侍卫把守,几乎没见到什么人,几乎都是宫娥在当值。”
“哎。。。”
朱由检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缓缓抬起了头领,露出了他那失落的神情,这才有气无力地说道:“杨尚书,你有所不知,襄城伯刚刚前来汇报,各个城门告急,守城的兵力不足,朕只能将宫内的两千多内侍与侍卫派到了城墙上,抵御乱军的攻打。”
“原来如此!”
杨嗣昌恍然的应和了一句,紧接着面露神采之色,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兵部送来一个好消息,您的圣旨刚一张贴出去,就有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叟做出了响应,捐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虽然只有四百两银子,但微臣觉得,还是应该给予嘉奖,以便鼓励其他人捐银捐粮。”
………………………………
第三百八十九章 谋议
朱由检的心里泛起了丝丝波澜,杨嗣昌之言,是他这些日子里听到的唯一好消息,神色不禁略微缓和了一些,轻声说道:“不错,那位老者确实应该得到嘉奖。”
“那。。。皇上。。。”
“传朕的旨意下去,立即加封那位老者为锦衣卫千户!”
崇祯大手一挥,如此说道的同时,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些信息,想到了许多,脸色变得有一些黯然起来,心里很是苦涩,暗暗的连连摇头,相比于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是那么的不堪,纯粹就是在敷衍,一个个都在哭穷、耍赖和逃避。
更有甚者,有的人将家里的锅碗瓢盆那道大街之上练摊,还有在自己的豪宅大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尤其是国丈大人,泰山周奎,可谓是铁公鸡一毛不到,当代的周扒皮。
趁着朱由检的神色稍微放缓了一些,杨嗣昌暗自打了打气,整理了一下情绪,语气平缓的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望皇上能够恩准。”
“喔。。。杨尚书,还有何事?”崇祯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露出意外之色,直直地看着杨嗣昌。
“皇上,是这样的,微臣检视各个城门的城防之时,奈何负责城防的公公不允,因此,微臣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城防的真实情况。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到真实情况,还望皇上赐下一道圣旨,能够便宜行事,巡视各个城门的军情。”
在这一瞬间,朱由检立即会意,听出了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但并未有追究宦官跋扈之意,仅仅是亲自书写了一道诏书,盖上大印,朗声说道:“好了,杨尚书,有了这份诏书,你就可以畅通无阻的检视各个城门,了解到军情。”
“谢主隆恩!”
很显然,杨嗣昌早就有所预料,皇上绝不会追究那些宦官的责任,跪谢之后,拿着那道诏书就匆匆离去了。
最终,大殿里只剩下了崇祯一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的泪眼婆娑,两行泪顺流而下,更是带着哭腔的喃喃道:“列祖列宗,不肖子孙对不起你们,没能守住这大好河山。”
轰轰轰。。。
隆隆隆。。。
炮声轰鸣,枪声大作,不断地回荡在京城的四周,在这各种声音之中,虽然做出了一连串的安排,但朱由检的内心没有一点的底气,尤其是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让他心生绝望。
后宫之中,周皇后静静地站于窗户旁,瞭望着外面的天空,面色异常的平静,旁边的一个宫女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皇后,前殿那里送来消息,国丈大人捐了一万三千两白银,太监之中的首富王之心也只是捐了一万两,最高的一笔也不过两万两,还有几百、几十。。。。。。”
忽然间,周皇后的眉头皱了一下,转瞬即逝,眸子里尽是点点忧色,呢喃而声不可闻的道:“父亲啊~父亲,你是有多爱财啊?女儿给你五千两,你却扣下了两千两,若不是皇上一时心软,恐怕。。。。。。”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城外的农民军忽然停止了攻城,如潮水般退去,天已大黑,城里的一间宅院之中,一群太监正在一处密室里窃窃私语,小声地交谈着。
“各位公公,咱家觉得,京城就像狂风巨浪之中的一叶扁舟,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咱们还是赶紧早作打算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不错,不错,咱家同意王公公所讲,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咱们不可以这么死忠,没必要非得为他老朱家陪葬。”
“外面的农民军越聚越多,攻势越来越猛,凭着城里如今的兵力,最多只能坚守两天。如果咱们等到城破之时再投降,恐怕闯王不会接受。要是咱们现在就打开城门,迎他们入城,不仅会接受咱们的投降,还将会得到重赏!”
。。。。。。
昏暗的光线之中,交谈的诸多太监之中,曹化淳、曹化成、王之心等太监头目赫然在列,都是激动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述说各自的见解。
“各位公公,安静一下,请听咱家一言!”
这时,太监张殷站了出来,出言打断了众人的鸡一嘴鸭一嘴,等到屋子里恢复了安静之后,这才郑重地说道:“各位公公,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投降李家军,如何的归附,咱们是不是应该派几个人过去,前往李家军的营盘,表达归附之意,谈谈条件?”
作为众多太监的头头之一,曹化淳赞同地轻轻点头,紧接着附和道:“张殷说得不多,咱们在这里谈得再如何的热烈,如果人家不愿意接受咱们的归附,那也是枉然,也不过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刹那间,众人为之恍然,这才反应了过来,自己等人在这里讨论的再如何的火热,在还未得到农民军的明确态度之前,都是白瞎,反而做出了极为愚蠢之事。
“嗯。。。不错,确实应该先摸一摸李自成的态度。”曹化淳轻轻点头,应和了一句之后,继而又说道:“正好,杜勋就在李自成的军中,不妨走杜勋这一条路试试看,摸摸李自成的态度,谈一谈咱们归附之后的待遇。”
顿时,众人眼前为之一亮,纷纷应和起来,随之商议都是哪些人前往李自成的军中,探听消息。
在李家军的营盘之中,李自成的帅帐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员,在做着最新的安排。
“各位将军,从明天开始,提高攻城的力度,尽量使用各种火器,争取摧毁守军的最后一丝意志,为招降之策做好铺垫,尽量在不损毁京城内的诸多建筑物之下,尽量避免殃及城里的百姓,一举攻克这座皇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众人谁也不会怀疑这一点,通过这两天的接触,城里的守军几乎毫无战斗意志可言,要是不惜代价的强攻,很有可能现在就已经攻入了内城。
尤其是一些城墙上的守军,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军人的模样,如果退去身上的军装,手里没有兵器,简直就像是一些吊儿郎当的市井之徒,一旦遇到强人,顿时就蔫了。
………………………………
第三百九十章 闯宫
轰轰轰。。。
隆隆隆。。。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刚亮,北京城的一些城门附近响起了轰鸣的枪炮之声,仿佛野兽在嘶鸣一般,要撕裂天际,掀翻这一座古城。
然而,就在如此紧张和危急之际,阜成门的城门楼上,当其他人都在大战、抵御农民军之时,曹化淳与曹化成这两个太监却是饮酒自若,相对而坐,兴致勃勃的不时交谈,就好像置身于一处酒楼之中,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
作壁上观而看江湖风云迭起,和自己毫不相关,最能形容二人。
“公公,咱们真的就不叫上王承恩了吗?”曹化成饮完了一杯酒,将酒杯放置在了一旁,直直地看着对方,进而又补充道:“不管怎么说,王承恩与咱们同为宦官,共事这么多年,图谋这等大事儿,要是叫上他的话,不仅尽了你我与其同僚之谊,更能让咱们多了一份与李家军谈判的筹码。”
曹化淳轻轻也放下了酒杯,无奈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