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125章

崛起在大明-第125章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一个皇上去管理,将所有的问题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解决。结果不言而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贪官污吏只会越杀越多,层出不穷。”

    李自成点了点头,心里暗道:“黄宗羲不愧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有着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称谓,年纪轻轻就敢大肆抨击皇权,仅仅是这个时候,对于君主制度的批判就那么的强烈。”

    “黄兄说的不错,天下是天下人的说的不错,偌大的大好河山,如果碰到一代明君,那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福。然而,更古至今,又有多少贤明帝王。更何况,即便是旷古烁今的帝王明君,精力始终有限,管到的事情少的可怜,相比于多如牛毛的天下大事。”张若采忍不住地补充了一句,大声疾呼,声音高亢。

    李自成的视线散光,不仅认真倾听二人的讲述,也在留意其他人的反应,或是轻轻点头,或是眸光闪动,一副争相发言而又欲言又止的样子,随即紧跟着话锋一转,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能体现这一道理的莫过于帝王之家。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分封子嗣为各地藩王,让天下人供养他们朱家,将天下人的天下变为家天下、一族的天下。”

    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没有那种顾忌,完全是在坐而论道,讨论天下大势,古今帝制利弊,刚刚成年只有十七岁的顾炎武也开始发言,紧随着李自成之后。

    “如果这些分封的藩王贤德,呵护封地内的百姓,知道黎民的艰辛与疾苦,知道报效朝廷,分封也就分封,倒也罢了。可是,不妨看看,几十个藩王有多少心忧百姓?又有多少报效朝廷?不是沉迷于享乐,就是为祸百姓,收刮民脂民膏,占据了朝廷财政支出的一小半。”

    此刻,谈及天下大势,帝制的利弊,直指当朝的尖锐问题,气氛多少有一些凝重。即便是张扬如张若采,也收敛了许多,李自成却笑了,语气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顾公子,我不知道诸多藩王的品性如何?生活怎样的糜烂?又怎样的骄奢淫逸,像吸血虫一般,吸取民脂民膏?但是,我很想问一句,这么多的藩王,难道就没有一个想要做一代贤王的吗?”

    语气一顿,李自成的笑容更加炽盛了,空气里的气氛却是为之一凝,充满一样的气息。

    除了徐霞客,在场的以陈贞慧的年龄最大,相对而言,阅历要丰富一些,看待事物更加通透。李自成的话音刚落,低头沉吟,片刻之后,在他人还在回味那刚刚一连串的反问之时,却深沉的说道:“历朝历代以来,不管是贤明之君,还是碌碌无为的帝王,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拥有一颗猜忌之心,最为防备与忌惮的就是他们的那些兄弟。”

    言虽尽,而意无穷。

    陈贞慧的这句话虽短,却犹如醍醐灌顶,明白了许多。

    是啊,古代帝王最为忌惮和害怕的就是有人谋夺他们的地位,其中重点的防患对象叔伯子侄兄弟。远的不说,永乐大帝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起兵造反,抢了侄儿的皇位,或杀或软禁朱允炆的子嗣,还有那些官员也未能幸免。即位之初,灭了人家十族

    思维犹如溃堤的江水,冲开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众人想到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意思,脸上尽是浓浓的沉重之色。

    藩王,与皇帝同一个祖宗,或许父亲、祖父不同,但都是太祖朱元璋的后代,是皇帝皇位的最大威胁者。别的不说,当朝而言,就有三个皇帝不是父亡子继继承的大统。

    如果藩王过于贤明,受到属地百姓的拥戴,那他想干什么?即便是没有造反之心,一心想要报效朝廷,纯纯粹是为黎民百姓着想,但金銮殿上的皇帝会这样想吗?会认可他们为民的所作所为吗?

    因此,最为与皇上同祖同宗的藩王,要想保住王位传承,更严重点的说,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明哲保身,只能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这样帝王才会放心,才能睡得着,不用担心有人谋夺他的皇位。

    所以,藩王生于帝王之家,要么登临天下为帝为皇,要么馄饨一生,不可以胸怀大志。

    一时间,屋子里恢复了安静,静的有一些沉重,沉重的有一些压抑,让人感觉心里堵得慌,众人还能说什么?

    短暂的寂静过后,似乎忍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气氛,又或者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只有十七岁的顾炎武眉头微皱,声音低沉的问道:“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吗?”

    无人回应,却都在纷纷摇头,露出无奈之色,顾炎武有一些不甘心,不禁问道:“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自太祖朱元璋时期开始,之所以分封那么多的藩王,并将这种制度沿袭下去,就是因为,他不相信异姓之人,想要自己的子孙镇守天下各地,与各地的官员、将军相互掣肘,彼此监视,从而达到稳固江山、维护朱家天下的目的。”黄宗羲的心情不太好,说话更加的直白。

    这时,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是当朝大官的陈贞慧面露薄怒之色,似警告,像提醒,声音略带低沉的说道:“黄兄,请注意你的言辞,身为臣子、子民、读书人,议论施政,谈及古今帝制,无可厚非,这些都可以。但是,谈及太祖名讳之时,怎么可以直呼其名?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杀头、甚至满门抄斩的危险,那可是大罪!”

    然而,顾炎武的反应却很平淡,显得不以为然,颇有藐视一切权威的架势。张若采头颅微侧,下巴微微上扬,呈现四十五度角,斜乜着眼睛,望向陈贞慧:“陈大公子,至于吗?这只是私人聚会,私下谈论,至于这样又是警告,又是威胁吗?而且,名字就是用来叫得,难道只能供奉?”

    被轻视,被言语挤兑,陈贞慧的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了,这纯粹就是一场政论,别无他意。虽对太祖有一些不敬,但自己完全可以忽略,当作没看见,没必要将氛围搞得这么僵。

    想到这里,陈贞慧心里就有一丝悔意,然张若采并没有停止,言词更加的咄咄逼人,强势非常。

    “当然,陈大公子,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讨论方式,一心维护已经死去两百多年的帝王,可以离开,没有人非要你留下。再说,少了一个人,难不成剩下的人还谈论不下去了?!天下之大,少了谁都没什么?装什么大盘蒜?在这里逞什么能?你以为是谁啊?能够主宰人生死的帝王?还是权倾朝野的首抚?”

    那一丝悔意被愤怒掩盖,陈贞慧气得胸膛起伏不定,脸色铁青,就在这个时候,,顾炎武适时地说道:“张兄,何必如此?陈公子也是出于一番好意,好心提醒,并无恶意。如果咱们的谈话内容传了出去,即便没有证据,朝廷不能把咱们怎么样,也会惹得一身骚。”

    张若采对着陈贞慧冷哼一声,也就没有继续挤兑,后者的神情也不太好。

    作为东道主,身为李府的主人,看到气氛闹得有一些尴尬,李自成也知道,此刻没有谁比自己更适合开口了,于是开始转移话题,先是干咳了两声。

    “咳咳,那个咱们不说藩王了,还是讲讲帝制吧。李某不才,还是有一些看法,说出之后,还望各位指点指点,点评一下。”

    旋即,所有的目光再次回到李自成的身上,后者沉吟了一下,随即徐徐说道:“相比于藩王而言,君王虽只是一人,精力有限,不可能管到天下所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一代明君圣主,百姓可以少受一些疾苦,那些贪官污吏也会收敛许多。”

    “然而,古往今来,贤明的明君圣主就是一个稀有之物,盛世无长久,每个朝代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或黑或灰的状态。说白一点,后世之君,完全是在享受明君治理出的盛世所带来的成果。”

    今天暴雨,停电了,搞一个二合一,看看怎么样?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完善制度

    不得不说,只是半天不到的交流,李自成已经获得众人的初步认可,从他们认真倾听的神情中可见一二。

    随着李自成的缓缓讲述,每个人的脑海里仿佛放幻灯片一般,揭开尘封而熟悉的记忆,结合历史,回味李自成之言,眸光闪烁,越来越感兴趣,被李自成的观点所吸引。

    是啊,纵观历史,每每盛世之时,多是开国皇帝创造,或者继任的最初两位帝王。即便是汉朝时的文景之治,也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皇帝都经历过民间疾苦,有过屈辱,有过磨难,知道江上来之不易,清楚民心的重要性。

    正如这些人心中所想,李自成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这样的观点,娓娓道来。虽然都是大白话,不像文人墨客那般之乎者也,却是句句在理,细想之下,必然震动很大,契合心里的某种潜意识,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胸中豁然开朗,身体跟着猛然一松,身心都非常的舒服。

    李自成时机把握的刚刚好,没有再继续讲述,留给众人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去回味那些观点,而他故作口渴之状,端起一侧茶几上的上好龙井,细细品尝起来,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然而,李自成的灵魂就是一个痞子流氓,怎么会懂得品茶?相比而言,如果可以,他更想来一杯冰镇可乐或者果汁,一饮而尽,在这个炎炎夏日,犹如火炉的南京,那绝对是透心凉,心飞扬!

    轻摇茶杯盖,慢慢吸允着茶水,李自成一双眼睛微微眯起来,贼溜溜的乱转,偷偷打量着众人的神态,看到众人被自己的说辞震撼到了,就忍不住的身体一松,暗自庆幸:“玛德,还好老子的记忆还算不错,看过那么几本明末,尤以《崛起在大明》这本记得最清楚。否则,很难过今天这一关了。嘿嘿。。。直接将里面的一些观点拿过来,直接套用,忽悠这些书生。”

    轻轻地将茶杯放下,李自成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