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124章

崛起在大明-第124章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样子,披靡捭阖,仿佛不将所有人放在眼里。

    李自成双眼微眯,转瞬即逝,刹那恢复了正常,认出了说话之人,正是素闻已久的金圣叹。李自成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上初中历史课之时,历史老师格外对这个人物感兴趣。

    此人不仅孤傲狂放,自由不羁,更是崇尚率性而为,随心所欲,对于清廷尤为敌视。明亡之后,从未入仕当官,本名乃是张若采,后来改名为金圣叹,取意“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嘲讽之意甚浓!

    直至现在,李自成还清楚记得一个关于金圣叹的故事,历史老师时常提起,金圣叹舅父钱谦益后来入清朝当官,做寿之时,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给这位舅父面子,一番泼墨之后,转折起伏之间,刷刷就是十四个大字,将喜庆的场面变了几变。

    “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记忆犹新,回荡在耳畔,李自成的脑海里能够浮现那一幕,经历过一波三折之后,钱谦益被气得脸色铁青,手脚冰凉,两眼翻白,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李自成只是心里闪过这些想法,持续不到一两秒钟,脸上依旧挂着笑,等待着张若采,也就是后来的金圣叹继续发言。

    “在万历年间,张居正位列内阁首抚之时,也曾经对吏治进行改革,虽与阁下的方法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每月每年都会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一时间,吏治得到大治,办事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说到张居正,张若采收起了那种狂傲之气,显得很是郑重,转而说道:“虽然张首抚为人颇受争议,但绝对是一个好官,内阁主政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官仓存粮足够数年消耗,朝廷的财政更是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张首抚的评价,正如海瑞所言,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紧接着,张若采话风一变,转而说道:“如果张首抚的治吏之策与阁下的提法相结合,就能根除为官之人的懒政、不谋百姓福祉的这一弊病。”

    话音刚落,又有一名十七八岁的书生站了出来,出言补充道:“即便是如你们所说,这些制度都建立了,形成了一系列的考核官员机制。但是,无法否认的一点,入仕为官,一朝得宠,即便你再如何政绩斐然,也比不上得宠之人,比不上他们升官速度。今日还是一介布衣,他日摇身一变,却成了朝廷的大官,要想根除吏治的毒瘤,远不是这一两条办法能够解决的。”

    一直没有再言语的张溥心中一颤,尤其是这个书生之言,让他如坠冰窟,那种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李自成认识说话之人,正是徐霞客给他介绍的顾炎武,别看年纪轻轻只有十七岁,但文学造诣极深,与黄宗羲齐名,不仅懂得天文仪象、漕运、国家典制,更是晓得兵农以及经史百家,还擅长韵律,绝对是全才的存在,李自成想要拐骗的对象。

    此刻,要说场中最为紧张的,排在张溥之后的,就是金圣叹的近亲,也就是张若采的舅父钱谦益。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侄儿了,狂傲不羁,为人放荡,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敢讲!

    “哈哈。。。”张若采大笑一声,转而看向顾炎武,朗声说道:“顾老弟,何必这么着急呢?这位仁兄刚刚不是讲了吗?压在百姓身上的有两座大山,现在只是说了一座,只要再谈论一下另一座,想必就会说到你所关心之处。”

    话音刚落,四周再次一片寂静,静的针落地的声音都可以听见,紧张的气氛推到了顶峰。仅仅是片刻之间,学宫里就传来了阵阵轻轻的莎莎之声,那是人退走的脚步声,去也匆匆。

    枉谈皇室,那可是大罪,谁人不害怕?在场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胆子谈论皇族王室?

    不到十分钟,学宫里的人已经少了大半,留下的只有寥寥几人。那些矮桌已空,坐在那里的复社头目全部退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至始至终,李自成都没有再言语,而是挂着若有深意的笑容,目光来往于张若采、顾炎武、黄宗羲之间。

    等到再也没有离去的步伐之声后,李自成没有继续接着刚刚的话题,而是话风一转,笑吟吟地说道:“各位,在下姓李,名自晟,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这里也不是谈论之地,众位若是有兴趣,到在下的府上促膝长谈,如何?”

    当然,李自晟只是他李自成的化名,若是当众讲出真名,估计刚一走出夫子庙,就得被官府抓捕!即便是侥幸逃脱,整个金陵城都得戒严!

    话罢,张若采、顾炎武等人并未答话,而是面露思度之色,打量着李自成,看到对方一副坦荡而自信的样子,尤其是眸子里闪烁着晶莹的莫名光芒,满含深意,就是心中一动!

    没有人回复,双方隐隐形成了僵持之势,仿佛谁也不相信谁。这时,徐霞客、田见秀等人走了上来,站于李自成之后。徐霞客没有停止,更是上前一步,与李自成并肩而战,脸上尽是和煦的笑容:“各位放心,由徐某作保,尽管与李公子到府上一叙,绝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闻听此言,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心里都是心里一惊,震撼莫名,直勾勾地看着徐霞客,一时有一些发愣,他们当然认识眼前这位、说话之人,而且还很熟。

    谁人不知?徐霞客醉心于名川大河,无意于仕途,更不用说效力于谁了?然而,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吃惊,看这架势,徐霞客是在效力这个年轻人,一切以这个李自晟马首是瞻!

    眼前的这个李自晟究竟是何许人也?究竟凭什么,居然让徐霞客甘心听任驱使,跟随在身侧?

    想归想,顾炎武、黄宗羲、张若采、方以智等人对视了一眼,也就没有再迟疑,纷纷收起折扇,一抱拳:“既然徐先生这样说了,我等也不好再推迟,就请兄台头前带路,叨扰一番。”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藩王之哀

    金陵城内,权贵聚集区与穷人居住地的交界之处,一个中等的院落,相比于一侧的富人权贵之家,这个宅院显得毫不起眼,很普通。虽是中等的宅院,但花园、假山鱼池也是应有尽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输那些富贵人家。

    大门上高悬着“李府”二字的匾额,更是稀松平常,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两个家丁模样的男子守在大门两侧,细看之下,相比于平常人家的家奴,这两人显得很是魁梧,眉宇间泛着若有若无的戾气。

    当然,要么是出任于行伍,要么是习武之人。否则,很难察觉这丝戾气。

    李府的某个房间,足有一百多平的面积。屋里的豪华装饰,与外面宅院的简易布置想比,宛若别有洞天,让人眼前一亮,显得又是那么格格不入。装修的风格古色古香,又与古典韵味略有不同,偌大的空间,即便是没有油灯蜡烛之类的照明设备,屋子里也显得也很敞亮。

    此刻,李自成与徐霞客分坐于两侧,处于上座的位置。至于黄宗羲、方以智、金圣叹等十几人,或是有意而为,或是无心之举使然,像是以某种资格排位,依次坐于左右两侧,神情很是自然而恬淡,并未有那种做客的拘束之感。

    书生的书生气,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就像一个光环,笼罩在这些人的周遭,看得李自成暗暗点头,心道:“不愧是读书人里年青一代的清楚,果然个个都是英武不凡,透着让人一亮的气质,仿若如沐春风。”

    众人刚一坐定,李自成大手一挥,招呼一声,随即,几个丫鬟依次上茶,缓缓退去之后,扮演着中间人的徐霞客相继伸出左右手,先后指着左右两侧之人,介绍起来。

    “公子,这位就是陈贞慧陈公子,宜兴人,文采极佳,尤善散文,在复社的年青一代,堪称翘楚,领军一般的存在。”

    “陈子龙陈公子,松江华亭人,长于诗歌,诗风多变,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气势恢宏。善七律、七言歌行、七绝,公认的诗词殿堂级人物。”

    “吴伟业吴公子,江苏太仓人,长于七言歌行,在诗风造诣方面,直追钱谦益,书法趋于成熟,有自成一体之势。”

    “方以智方公子,河南桐城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推崇吸纳百家之长,主张汲取西洋之学为己所用。”

    “黄宗羲黄公子,浙江绍兴府人,专于经世之学,和方公子一样,也擅长西洋之学,精通天文历法算学,对天下地理也很感兴趣。”

    。。。。。。

    随着徐霞客的介绍,李自成与众人一一打招呼,脸上始终挂着迷人般的笑容,点头示意,黄宗羲等人也是纷纷回礼,手持折扇,双手环抱,拱了拱手,不卑不亢,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风范。

    片刻之间,一番寒暄过后,放荡不羁的张若采最先开口,朗声说道:“李兄,既然来到了府上,在场的都是胸怀傥荡之人,绝非那种蝇营狗苟之人,只懂得钻营的鼠辈,更不是借他人上位之徒,现在可以坦率直言,讲述另一座压在百姓的‘大山’了吧?”

    李自成微微一笑,并未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了徐霞客,得到对方肯定的点头,这才将目光投向张若采(金圣叹),缓缓说道:“自古以来,无论是吏治问题,还是天下的诸多弊病,亦或是民怨沸腾、乱军四起的根源,无非是帝制。”

    下方两侧的众人反应很平静,最多也就是微微皱头,仿佛早有预料一般,早就猜到了李自成会这样说,并不觉得吃惊。

    李自成停顿了一下,还未继续说,张若采刚想说什么,黄宗羲却捷足先登,抢先说道:“不错,天下之大,民众何止千万?即便是官员,撇去武将不说,天下的大小官员也有几十万之众,偌大的幅员疆土,这么多的官员,如果只靠一个皇上去管理,将所有的问题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解决。结果不言而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贪官污吏只会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