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104章

崛起在大明-第104章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那个,也是大明三公子之一,名叫方以志,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不仅精于经史子集,还晓得医药、物理,堪称全才,也是复社的成员。”

    “还有那个,名叫冒襄,文采极佳。年仅十四岁之时,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称其为当代王勃,名声不可谓不大?才情不可谓不高?”

    。。。。。。

    然而,听着徐霞客的介绍,李自成却兴趣不高,一双眼睛正色眯眯的盯着一个小女孩。看其模样,大概十五六的样子,肤若凝脂玉为骨,一张小脸吹弹可破,长得极为精致。

    似乎感受到了李自成的心思,多日的相处,徐霞客也早就熟悉他这个老大的脾性,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很不正经,毛毛躁躁。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色,看到漂亮女人就走不动道。

    因此,徐霞客没有再继续暗自介绍酒楼里的名家俊杰,也看向那个女子,便小声说道:“老大,你别看这个女子长得娇艳欲滴,娇小可人。实际上,她才只有十一岁,人称柳隐。”

    闻听此言,李自成眸子里的光芒大盛!虽然穿越前是一个小流氓,在高中时不好好学习。但是,他还是知道柳隐的大名,何许人也?那可是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

    这一刻,李自成激动了,心中不断地起伏,兴奋不已,王八之气顿生。尤其是看到柳如是那娇艳欲滴的樱桃小口,双眸宛若狐媚,吹弹可破的瓜子脸,让李自成忘记了对方的年龄!

    还有那电视剧里、种种传闻之中,关于柳如是的传说。什么风尘女子,却有忧国之心?什么才华横溢,经常男扮女装,混迹于书生之中,吟诗作赋,以河东君支撑?

    这一切都让李自成着迷,惊为奇女子!

    与此同时,酒楼里安静了下来,一个书生刚刚一番侃侃而谈,针砭时弊,好不得意。又要吟诗一首,以舒胸怀,李自成却猛地站起,径直走了过去,在众人之中有一些显得鹤立鸡群,特别引人注意。

    不等那个书生吟诵诗词,李自成挺了挺胸,提臀收腹,摆出了一个自认为既伟岸又很潇洒的姿势,缓缓走向场中央,朗声而出,徐徐吟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怅茫大地,谁主沉浮?”

    语气停顿了一下,李自成拿眼偷偷打量了一下柳如是,看到对方小嘴微张,眼里泛着敬仰的光芒,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心里默念:“毛爷爷啊~毛爷爷,有怪莫怪,高中三年,别的没学会,你的诗词倒是背了不少。盗用你老的诗词,不要怪罪啊~!”

    这一刻,李自成那是一个得意啊,彻底忘记了高中语文老师的严厉!尤其是针对他,每逢作业完不成,上课不老实,绝对会被罚,背诵毛泽东的诗词。

    酒楼里安静了下来,被李自成吟诵的词震撼到了,景物刻画的活灵活现,隐约之中,又暗含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尤其是最后一句,又有一种大逆不道的感觉!

    然而,词句里的景与情,辞藻的简单而不失华丽,又深深吸引着他们,不敢去打断,不忍心去喝阻与置问,都在等待这首词的下阙,李自成也没让他们等的太久。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窗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语落罢,四周寂静无声,就连徐霞客等人,都惊得嘴巴大大的!谁也没想到,他们的老大居然有如此才情,写的词不仅欲扬顿挫,还那么荡气回荡,一听就懂。

    不得不说,李自成还是有一些小聪明,将词中的“同学”改为“同窗”更符合这个时代,使得众人更容易理解。

    寥寥几十字,充斥着荡气回肠与豪情,听得众人激情澎湃,让人忍不住的叫好,鼓起掌来。

    “好~好~好词~好气魄~好意境~说出了我们这些读书人此时此刻的胸中之志!”

    “兄台还才情,真乃我辈楷模,学习的典范!”

    “不知兄台姓甚名谁,哪里人士?还望赐教,以便日后叨扰,研究学问,讨论时事。”

    。。。。。。

    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结交之意,萦绕在李自成的耳畔。然而,他的眼角余光却在瞟着柳如是,摆出一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样子,丝毫不为剽窃毛爷爷诗词而惭愧的意思。满面笑容,对于周围人的夸赞,更是来者不拒,毫不谦逊。脸皮之厚,让人咋舌!

    此时,李自成是酒楼里最耀眼的明星,众星捧月的对象,极为得意。一张嘴吧嗒吧嗒起来,煞有其事的说道:“各位公子,对于刚刚谈论的观点,在下实在不敢苟同,没有众位那么乐观。”


………………………………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语惊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人都知道李自成指的是什么?一下子,酒楼里再次安静了下来,这些书生心里有一些不快,对于李自成突然否定自己的分析,很是不满。

    可是,李自成的这一首词着实震慑了众人。在场之人,自问之下,一时还作不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词。因此,众人心里虽有不满,却未表现出来,

    这时,身为大明三公子的陈贞慧走了出来,彬彬有礼的问道:“喔,这位兄台,既然这样说,势必有一定的见地,还望不吝赐教,也好让我们这些人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对于时局。”

    李自成嘿嘿一笑,也不拘束。对于众人眼里的一丝不满,也不在乎。而且,论起胡蒙乱绉,那简直是信手拈来。尤其是看过一本明末,更是直接套用,保证可以将这些呆若木鹅的书生唬得一愣一愣的!

    “俗话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得意之时,最忌讳忘志,忽略实际。”

    所有人都愣了,无法反驳李自成的话语,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从哪里反驳?这一番的话语,虽说的极是,却模棱两可。怎么解释,都行得通,都有理。

    李自成也明白,如果仅仅这说,刚刚所建立的威名,一定会有所减弱,被这些人轻视,必须拿出一些真货来,让这些人信服,还要符合实际,北京城的真实情况。

    一念及此,微微一沉吟,李自成稍稍一回想这些日子得到的消息,加上穿越前的记忆,随即又说道:“从后金军攻打长城之时算起,直到兵临京城,不到一个月。鞑子在关内攻城略地,横冲直转,焚我城池,杀我百姓,而蛮夷之军却未伤及皮毛。其中之理,怎能不发人深省?”

    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刚刚还谈论过。经李自成这一提醒,众人从仇恨与喜悦中清醒过来,意识到更深层次问题。

    从大安口到京城,足有千里之遥。在这段路城里,后金军的骑兵犹如一马平川,轻易地就夺去了一些城池。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强烈的抵抗,不到一个月就兵临京城。

    或许后金的骑兵真的很强大,真的很剽悍。然而,其中暴露出的官军问题最为强烈,李自成接下的话语更是加深他们的这种看法。

    “各位,在这段路程里,如果各地的驻军做出激烈的抵抗,配合得当。就算不能挡住鞑子的铁骑,也能让其付出血的代价,怎么可能兵临京师,在皇城下耀武扬威?”

    李自成停顿了一下,似在给众人时间,消化他讲的内容,回想一些记忆;又像是在给自己时间,以便组织语言,说出更多具有震撼性的内容。

    片刻之后,李自成的声音再次响起,回荡在静幽幽的酒楼之内。

    “皇帝发出勤王令之后,也将近有一个月。聚集在京城周围的各路援军,最少也有二十万到三十万之众。可是,到现在为止,也就传出了一个广渠门之胜,鞑子折损兵卒两三万。然而,却从未听说过官军损失多少?这一切的一切,各位不觉得奇怪吗?”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各路的援军虽多,却从未听谁说过,统一指挥的将领是谁?而且,保卫京城之战,只听到寥寥的几个总兵在作战,其他将领带去的援军呢?怎么没有听到过他们与鞑子厮杀的消息?这些援军究竟在哪里?又是在打着什么主意?他们又为什么会这样?”

    一番话下来,使得众人震撼不已,内心翻起了惊天骇浪!尤其是最后几句的连连逼问,最为锋锐。名义上是在置疑各路援军的总兵,但矛头却是直指皇帝!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天下的名士,经常讨论时事,针砭时弊,怎么会不明白朝廷的一些情况?武将虽然勇猛,作战彪悍。但他们的束缚太多。想要久存下去,就必须有一个靠山。

    所以,大明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武将的官职虽高,却远远比不上同阶的文官地位。对低于自己品级的文官逢迎,那更是常有的事情。

    众书生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之时,对李自成既敬仰,又忌惮不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他们的心里,李自成这个人的文采虽好,作出的词让人胸怀澎湃。

    可是,这位仁兄的观点比他的词还要标新立异,还要尖锐。如此公共场合,就敢攻击朝廷,攻击九五之尊的皇上,真的是大胆之极,无人可望其项背。

    此刻,酒楼里的气氛格外诡异,每个书生都与李自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担心今日谈话内容传了出去,影响他们的仕途。同时,又为李自成这鞭辟入里的见地而暗暗折服!

    李自成愈发的得意了,仿佛说顺嘴了,思路清晰起来,想起众人的高谈阔论,随即总结的说道:“所以啊,广渠门之胜,只能算作小胜,并不代表以后的结果。各路援军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诸多将领各怀心思,秉持着作壁上观的态度,要想击退后金军,将会很难。”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未击退鞑子军,还未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整个朝廷却沉浸在一片喜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