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生-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茶水,怎么如此金贵?
再说了,啥叫京剧?
什么都说不清楚,就敢叫价三十文?
这德和楼,可是够黑的啊!
不过,众人转念一想,原本三十文的茶水,现在只要三文钱,岂不是一个大便宜!?
没说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早有好事之人,掏出三文钱,要去见识个新鲜。
在他们的带动之下,也有人纷纷解囊。
不多时,德和楼中,已经人声鼎沸。
李思睿和另外几个年龄相仿公子,坐在二层最好的包厢之中,看着楼下一顿喧嚣,忍不住面露微笑。
旁边一位公子轻轻一笑。
“李六,你小子平时最是抠门,没想到,不声不响之中,就干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买卖,还真让人刮目,不过,这京剧到底是什么,给咱们兄弟透个底啊……”
李思睿微微一笑,想起杨凤楼那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由得学着说了一句:
“京剧?哈哈……您就瞧好吧!”
第85章 五姓七家四公子
“要我瞧好?哈哈……”
李公子对面之人,哈哈大笑,“看来李六你小子,对接下来的演出挺有信心啊,我倒是要瞧瞧,有个什么‘好’在等着咱们……”
李公子听了,也不动气,依旧笑眯眯的,略带自得地说道:“卢十六,我实话告诉你,下面是什么‘好’,我也不知道……”
“哦,这怎么说?”被称作卢十六的公子很是意外,“这不是你的买卖么?怎么你还不知道?”
“德和楼的确是我的,不过,演戏的戏班子可不是我的,我说是从长安请来的京剧名班,没有一句虚言……你们都不知道,我请他们费了多少力气,别看就是一个戏班子,脾气贼大,就连我建德和楼,人家直接要求,必须按照他们给出的法式去营造,要不然的话,人家根本不来……”
“这还不说,这不眼看就要开张了,我说去看看他们排演的剧目吧,人家根本不让,还是说什么如果不能轰动镇州,宁愿分文不取,愣是没让我看,你说厉害不厉害?”
听了李公子的话,卢十六顿时咋舌。
“这么嚣张?”
“可不是么?你也知道,咱们兄弟为人在世,什么时候受过这个,我当时就要发脾气,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既然敢这么嚣张,估计是有些真才实学,我不看就不看,忍个几天,也有个念想,这不,到了现在,我还不知道到底演得怎么样呢……”
“嘿嘿,李六,这可不像你啊,你就不怕他们演砸了,把你德和楼的名声彻底搞臭了?”
“演砸了?哼!”李公子冷哼一声,“德和楼也不过十万贯而已,大不了我拆了它!不过,他们这个戏班子要是敢给我演砸了,那可就不是钱财就能解决的了……”
卢十六一听,没说话,一挑大拇指,毫不掩饰脸上的幸灾乐祸。
他旁边的另外一位蓝衣公子却开口了。
“得,我还以为今天能有什么好戏看呢,原来是怎么回事,唉……本来是想散散心的,看来,结果堪忧啊……”
李公子听了一笑,“崔七,我的好兄弟,知道你们家最近事多,我也是好心,把你带出来散散心,一会要是他们演砸了,我让你看看大卸活人,岂不也是一场好戏?”
被称呼为崔七的蓝衣公子一听,抱了抱拳,却摇了摇头,显然对大卸活人的兴趣不大。
李公子见状,嘿嘿一笑,说道:
“你也别太早泄气……这个戏班子还真有点想法,这不是今天是盂兰盆节么,虽然我没有看到他们排演的剧目,倒是听说了,他们说要表演点应节的剧目,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盂兰盆节有什么应节的剧目,这不,我也挺期待的么……”
那崔七公子还没有说话,包厢中一直沉默的一位黑衣公子说话了,而且,还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我觉得吧,这个戏班子,倒是有可能给咱们点惊喜……”
“哦?”这连李公子都诧异了,“郑兄有什么高见?”
黑衣公子“啪”的一声打开折扇,轻摇两下,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正所谓见微知著,看着德和楼的营造,再看看德和楼的这些小小细节,想必这戏班是有真才实学的……”
“别的不说,就是咱们身边这套胡桌胡凳,样式新颖,看似简单,却让人很是舒服,坐在这里不由得想放松下来……”
“再看看这一盏清茶,将茶道变繁为简,却又有无穷的滋味蕴含其中,实在暗合天地至理啊……”
“然后,咱们看看这二层包厢的营造,推开小窗之后,能够讲一楼一览无余,最关键的,还能讲戏台之上的一应变化看在眼中,说实话,就算是让我来设计,恐怕都难以到达这样的效果,看来这个戏班子,可是大不简单啊……”
“哈哈……郑兄高见啊……哈哈……”
李公子打了个哈哈,继续回头与两外两人打屁聊天,不再搭理这位郑公子,至于卢十六和崔七,根本没接这位郑公子的话茬。
郑公子也不以为忤,仿佛早就习惯了这种待遇一般,只是轻呷茶水,慢摇折扇,不再说话,一心等着好戏开场。
很显然,包厢之中的三位公子,与李公子的关系,自有亲疏远近之别。
最近的,应该是那位卢十六公子,与李思睿之间言谈无忌,说话很是随便,听起来完全不像个世家公子,倒像小门小户出身的读书人一般,其次,便是那位崔七公子,虽然不像卢十六一般熟络,却也在言语中透着股亲热,而那位郑公子,可就远了,就连最基本的称呼,也透着一种疏离。
这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包厢之中的这四位公子,可都是大有来头,他们都出身于五姓七家!
李公子自然不用说了,赵郡李氏的嫡系公子。
卢十六,乃是范阳卢氏的嫡系子弟。
崔七,乃是博陵崔氏的第三代七公子,现在更是负责家族中财货的往来,虽然比不上那些进入仕途的崔氏子弟来得清贵,却也算是位高权重。
至于郑公子,原名叫做郑经,也是出身于五姓七家之一的颍阳郑氏,说是嫡系吧,倒也不错,不过这位郑经公子的经历比较特殊,他乃是一位私生子,是郑氏上一代嫡系子弟酒后混乱所得,更兼在外面成长到十岁才认祖归宗,实在很难让人将他看做郑氏的嫡系。
也正是由于郑经公子的特殊经历,让李思睿等几位公子,对他一直处于不冷不热。
好在,郑公子也已经习惯了这些。
四位公子说说笑笑,等着好戏开台。
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老规矩,跳灵官,跳财神,跳加官。
随后,作为贵和班的班主,刘蒲河上台。
先是向着台下抱了抱拳,然后朗声说道:
“承蒙各位赏脸,咱们贵和班感激不尽!闲话不再多说,今天是盂兰盆节,咱们贵和班特意准备了一场小戏应节,等到这场小戏演完,才是正式的大戏,诸位,请上眼吧……”
“天女散花!”
第86章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就是贵和班为盂兰盆节准备的应节戏!
这出戏的情节比较简单,剧情大意是:西天如来佛放开慧眼,遥知维摩居士在毗耶离城现身说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众弟子前往问疾,借聆妙法。又命伽蓝往众香国传法旨,派总领群花天女到维摩处散花,以测验诸菩萨、众弟子是否练习。天女率领花奴,携带满贮仙卉之宝篮,乘风驭气而来,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美景。及至,倾篮散花,顿成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之境。散毕,回归复命。
此戏中,有佛陀,有菩萨,有居士,有天女,又有佛家众弟子,本意又是劝世点化,醒人魔道,在盂兰盆节上演,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可谓将应节戏之中的“应”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文已经说过,李唐一朝,道教虽为佛教,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不如佛教,这一点,从七月十五这一天,叫做盂兰盆节而不叫做中元节,就可以看出一二来。
这一点,在镇州的体现,更为突出。
也许是因为河朔三镇饱经了百余年的战乱,这里的民众,对轮回的期待要更迫切一些。
别的地方暂且不提,至少在镇州,是这样的。
自从初七那一天与李思睿一番长谈,有细化了完成任务的计划,杨凤楼就需要让贵和班的京剧,在镇州演出之后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所以,结合了成德镇州的情况,杨凤楼准备加紧排练一场《天女散花》出来。
七天时间排演出一场新戏,难度非常大,好在《天女散花》这场戏的唱词本来不多,更多是道白,重中之重乃是“云路”和“散花”两场的身段和水袖,这对能够舞动软鞭扫灯花的聂一锦来说,挑战不小,却也不是不能完成。
即便这样,贵和班这两天也被杨凤楼催了个鸡飞狗跳。
今天,就是正式演出的日子了,可谓,成败在此一举!
《天女散花》,以两罗汉同起舞为开始,随后,四云重、十八罗汉、四金刚、四揭帝、伽篮、七菩萨、文殊师利、大鹏鸟、韦驮众神为引,如来上场。
这一上场,就先声夺人!
佛祖居高而坐,众多菩萨罗汉列立两厢,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无论菩萨还是罗汉,都宝相庄严,佛祖更是完全按照佛经描述进行装扮,真如佛陀在世一般。
台下散座,当时就炸了!
众多观众惊呼连连,不断有人口宣佛号,甚至还有虔诚的信徒,直接离开座位,三拜九叩!
二楼包厢之中,四位公子都看傻了。
“阿弥陀佛!不会是佛祖降世吧!?李六,你可得给我说清楚了,这……这……你到底是请来的戏班子,还是请来的西天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