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生-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事无绝对,总有例外。
天色将晚的时候,一个车队,从远方,缓缓而来。
赵三顿时一喜,运足目力,仔细观看。
车队规模不小,足足十来辆大车,还有两辆带厢的马车,也不知道坐的是大老爷还是女眷,随行精壮汉子,足足有二十多个,有的赶车,有的步行,还有人背着水囊前后照应。
每一辆大车的前头,都插着一根短短的小旗,杏黄色的旗面上写了两个大字,走得近了,才能认出来,贵和。
这是……看着不像官员家的队伍,又不像车马帮押运货物,难道是个戏班子?那这个戏班子,可够大的了。
赵三一边想着一边跑出了客栈,站在路边一个劲招呼。
“各位爷,歇会不?这大热天赶路,可够受罪的……歇会吧,下一个驿站还在三十里开外,再走可就错过了宿头,再说,你们走过去,就算人受得了,牲口也受不了啊……来,过来过来,咱们悦来客栈什么都有,您是投宿还是打尖?喝口凉茶再上路也好啊……诸位放心,咱们这还有上等的精料,保证把牲口伺候得好好的……”
赵三一边招呼,一边观察这些路人,发现大多数人都缓慢了脚步,显然都想歇会,却没有一个敢直接停留,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年轻人。
身高六尺,面目微黑,年岁不大,看着可能还没有赵三岁数大。
难道,这个少年才是车队的主事?
赵三心头疑惑刚起,那位少年开口了。
“今天就歇这了……壁龙执勤……”
车队众人一阵欢呼,唯有另外一位少年一脸郁闷。
众人把大车赶到悦来客栈门口,有的卸车,有的搅拌饲料,有的收集空瘪的水囊要去灌水,那位叫壁龙的少年,前后照应,查漏补缺,倒是井井有条。
为首少年,从马车上请下一位中年男子,共同走进悦来客栈,直接包下了一个院子,算好了价钱,就带着人进屋了。
赵三得了三文的赏钱,伺候起来很是殷勤,一阵忙乱之后,总算把这个车队安顿好了。
等赵三把热水送到小院的时候,车队众人已经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坐在卸下来的箱笼之上,听了为首少年训话。
“再说最后一遍啊,都听好了,旦角坐大衣箱,生行坐二衣箱……花脸坐盔头箱,武行坐把子箱……壁龙你是丑角,坐哪都行……记住了,这是规矩,以后在后台也是这么个座次……”
赵三听着新鲜,没想到这些人规矩还这么大,还想多听听,却被一个少年拉住。
“小哥,找你有点事,咱们出去说……”
为首的那位少年看了一眼,微微点头,随后又说道:“坐好了咱们就正式开始了啊,这次去镇州,要在盂兰盆节上表演新戏,这关系到咱们贵和班能不能一炮打响,都给我卯上喽……”
这位少年,自然是杨凤楼。
而听从他训话的,自然是离开了长安城的贵和班成员。
贵和班离开长安城之后,一路晓行夜住,每天顺着驿路赶路三程,也就是九十里,然后在驿站旁边找客栈住下,吃过晚饭之后,总是要聚合在一起,听从杨凤楼给他们讲讲京剧。
杨凤楼以贵和班实际掌门人的身份,对贵和班的组织结构,完全套用后世京剧班社的架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各司其职。
按照“七行七科”,将贵和班的所有人,全部重新划分了职能,就连从右龙武军挑选的柴飞,宋岩,泥鳅,独狼,娄金狗,锦尾,雄鸡,女雉,乌鸦,觜火猴,参水猿一众人等,也被他在贵和班中安排了各自的职位。
现在的贵和班,虽然没有后世班社人员那么齐整,不过,架子也算初步搭了起来,“七行”生、旦、净、末、丑、武、流,“七科”经励科、剧装科、盔箱科、容妆科、交通科、剧通科、音乐科,也有人各司其职。
其次,便是对所有人进行京剧的初步培训。
上台表演的演员,对“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也算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文武场面各个乐师,杨凤楼直接甩给他们一套锣鼓经,几经磨合之后,也能简单地配合演奏了。
后台的后勤人员,在杨凤楼的耳提面命之下,总算知道了自己应该干什么,再不复当初一般混乱。
总的来说,杨凤楼在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内,对贵和班的改造,可谓大有成效。
“今天,就说说这出戏,《锁麟囊》……”
杨凤楼正准备按照剧情安排演员的时候,牛四却一脸古怪地跑进了小院。
“大哥,您出去看看吧,出事了,有人在驿站中被围了……”
“关咱们什么事?坐好了,听我讲戏……”
“不是,大哥,您还是去看看吧……那个人,咱都认识……”
第52章 倒霉的张先生
『』,。
杨凤楼和牛四走出了客栈的大门,抬眼就能看到,对面驿站的门口,正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对着驿站门口指指点点。
挤进人群,一位中年人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一言不发,旁边站着一位驿卒,正在破口大骂。
仔细一看,杨凤楼乐了,这人还真认识,正是张大善人府上那位账房张先生。
“张先生,您怎么到了这里?”
杨凤楼也不避讳,直接上前,把他搀了起来。
张先生一看是杨凤楼,周身猛然一震,有些庆幸,又有惧怕,最后哭丧了脸,说道:“哎呀……杨大……”
却被杨凤楼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微微一怔,把“大人”二字吞了回去,张先生顺口改道:“……兄弟,杨大兄弟,我可找到你了……”
“呵呵……张先生,别来无恙啊,您还没告诉我呢,这是怎么回事啊?”
张先生面露尴尬,啜诺着还没开口,旁边的驿卒倒是说话了。
“怎么回事!?这个家伙,拿着张纸条,说是节度使亲批的纸符,到我们驿站骗吃骗喝,还说是什么贡生,吃喝完了还不算,还想讹诈我们!”
杨凤楼一愣,问道:“张先生,您还和节度使大人,有旧?”
“有过一面之缘,唉……”
杨凤楼听了张先生的描述,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张先生从赵州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路过河中府的时候,因同行之人的关系,确实拜访过河中节度使,也真的从节度使的手上取得了纸符,能够免费在河中范围内使用大唐驿站系统。
只不过,那已经是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这次从长安返回赵州,钱粮用尽,无奈之下翻出了这张纸符,准备大肆吃喝一番。
晋州城南驿的驿长,倒是也没有为难他,好吃好喝地,准备打发走了事。
谁知道,张先生吃饱喝足之后,突然想起多年以前的一桩旧闻,还想从驿站讨要些盘缠,便套用旧闻之中的套路,叫过驿长,指着纸符问他,上面写着“仅供饮食而已”,现在饮食已毕,“而已”在哪里?
驿长就愣了,什么叫“而已”?
张先生告诉他,此“而已”非牛非马,非骡非驴,乃是一种异物,你这没有也可以,以金银财货抵偿即可,也不多,三千贯一个。
驿长一点也没惯着他,直接就给轰出来了,还让他把“饮食”所用财货补上,要不然的话,就让他在驿站劳作赔偿。
杨凤楼听完了,不由得哭笑不得。
那桩旧闻他也听说过,好像是发生在江南道,一个“而已”还真讹诈了驿站三千贯钱粮,但是,那件事是发生在七八十年前,那时候的驿站,和现在的驿站,完全是两码事!
大唐建立之初,太宗皇帝就特别重视驿站的建设,明令沿着驿路,每三十里设立驿站一座,以当地富户充当驿长。
这条命令,在实行过程中,就变了味道,当地富户以贴补驿站的用度为名,在驿站周边大量开设客栈茶肆,所得银钱却大部分落入自家的口袋。
久而久之,驿站越来越破败,那些富户倒是一个个混得家境更加殷实。
那个“而已”之所以能够成功,便是抓到了富户驿长的心理,他们只想闷声发大财,却不愿得罪节度使身边的人。
而张先生这次,明显是找错了人了。
安史之乱以后,朝堂的衮衮诸公也意识到,把驿站系统的一个个节点,交给商贾富户也不是个办法,就改变了命令,以朝堂派遣人员为天下驿站的驿长。
此驿长,非彼驿长啊!
对着一个官员,玩这套,能捞到什么好处?
杨凤楼看着张先生,一阵无语。
而那位驿卒还在喋喋不休,“我看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贡生,那纸符也是伪造的!老家伙,你知道伪造大唐令符是什么罪名!?”
杨凤楼一听,不能不管了,要不然的话,再想见张先生,最起码得跑趟崖州了。
“嘿,这位小哥,话不能这么说,我这位张老哥,祖籍赵州,乃是如假包换的贡生,只不过科场不太如意,这才想起罢考归田,你可不要信口胡说……看看,纸符之上,是不是节度使大人的印信?这样吧,这二百文你拿着,就当支应他伙食的费用了……”
驿卒嘴一撇,“还差三百。”
杨凤楼一阵气结,唐末铜钱的力虽然大不如前,但二百文也足够三口之家支应几天了,怎么还要三百?
身旁张先生面红耳赤地说道:“我住了五天……”
杨凤楼:“……”
帮张先生补齐了铜钱,杨凤楼带着他回到了客栈,张先生一看赵家班全体都在,更是羞愧异常,一个劲地叨念着“斯文扫地啊……斯文扫地”。
杨凤楼把他领进屋子,问道。
“说说吧,怎么到了这里?”
张先生又是一声长叹。
原来,张先生在得知了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