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959章

权倾大宋-第959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很简单,宝钞作为保证的金银,是由朝廷来承担,可西北大战和北侍军备战,消耗了户部库大量储备,导致宝钞试行先天不足。人家交子是蜀川商人自备金银作保,有着先天的优势,那是民间资本百年信誉,又不是当货币发行,而是进行商业往来的凭证,都是宝钞无法相比的。

    交代一句,就是金银也不是乱花的,市面上主要通行货币是铜钱,金银是作为大宗货物结算所用,更为朝廷作为储备所用,你要是拿银子出来花,那也得是散碎银块,还得经过人家对真伪、成色、重量的鉴定,搞不好真要吃官司的。

    王秀见沈默沉重地表情,那副痛心疾首的模yàng,也感觉有点不太好办,意识到试点似乎有点仓促。

    他本来认为,西北战事会拉动经济发展,却没想到事与愿违,选zé的试行地点有误,时间也是处于疲弱期,导致宝钞无大量金银作为保证,无法和交子竞争。

    更何况,大宋的经济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到了某个瓶颈,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危机。这并不是产能大于消费,而是某些高中端商品正在趋于饱和,低端的商品依旧平常,市场发生畸形转变。

    “也是我大意了,新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普遍运用到生民身上,固然有成本高价格不下的缘由,究其根本原因,也是我太心急了。”王秀总结得失,认为自己还是犯了大错,他是直言不讳,毫不遮遮掩掩。

    “底层生民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这个状况定要改biàn,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要向廉价型转变,这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还有,我没有认真权衡做出决断,蜀川绝不适合宝钞实行,战后国库空虚,更不应该匆匆发行。”

    对王秀的论断,欧阳澈是深有体会,一个座钟最低要二百余贯,几乎等同一所住宅,哪里是寻常百姓家买得起的,还有那些精巧的齿轮机括,固然能运用到农桑水利,却价格高昂,只能运用于官府或是大商行,生民只能眼巴巴看着。

    沈默也是羞愧不已,宝钞试行是他主持,选zé地点也是他主张,却没有考lu周全,不得不摇头道:“文实,现在不是自责时候,应该拿出办法,宝钞不容有任何闪失。”

    “那是自然。”王秀认真地看了眼沈默,正色道:“这是个大难题,关jiàn是朝廷如何汇集本金,然hou才能进行改正。”

    “大人,海外贸易”欧阳澈犹豫着道。

    沈默摇了摇头,沮丧地道:“德明,你身在蜀中刚回来,不知两年来海外贸易,已经有了停滞不前的迹象。”

    “哦。”欧阳澈一怔,难道远征大军取得辉煌战果,却对贸易不利?这有点说不过去。

    王秀眼皮子一跳,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本并没大不了的,却因为宝钞发生了变故,可以说是触发危机,怎样破局?

    “海外贸易多事贵重物品,对于生民帮助不大,我们控制大片资源,却需要时间来开发。可恨那些奸商,无xiàn度地生产,让市面上供大于求,生民必须的生活用品,却又供应不足,造成今时这种尴尬局面,真想杀杀那些人的贪婪。”沈默似乎想起了什么,不由地恨恨地道。

    “还有些奸商囤积货物,其实有限度的囤积也是好事,毕竟有些货物在市场上已经饱和,但他们竟然囤积事关生民日常用度的财货,造成市面上宝钞发行不断增加,日常用品却不断地减少,以至于拿着宝钞竟然不比铜钱好用,损坏了朝廷的威信,简直到了不能忍受程度。”

    “有道理。”王秀认同沈默的观点,费苏曾经上书,说是以施家为首的工商联盟,囤积财货取利,本来也无可厚非,他也没往心里去,毕竟商贾还没强大到和朝廷争利的程度。

    囤积财货有弊不假,却也能一定程度保持供求平衡,只是那些人的行为,危机了宝钞试行,就触犯了朝廷底线。

    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海外征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要获取利益,还需要有个过程,战后固然能得到大量财富,但那都是一次性的,想要长久的发展,必须慢慢消化成果,逐步构建完善的社会生产体系,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

    欧阳澈深有体会,蜀川农业商业发达,商人囤积盐粮是常事,造成了对生民的伤害。

    “哦,要是东海的船队回来,想必能缓解一二。”王秀若有所思地道。石间银矿是倭人最dà的银矿,吴宣的东行目地之一,要真能把倭人巨额财富囊括手中,白银来源就能解决,至少能形成稳定的源头。 ≠miào≠bi≠gé≠,

    东瀛,他曾经对日本的称呼,却发觉自己错了,东瀛扶桑是多么高贵的称呼,寄托上古先民美好的梦想,那是大日升起之处,怎么可能是倭国?可恨的后世洪荒流。

    “这倒是个办法,却远水解不了近渴。三佛齐那边金矿不少,却也暂shi运不过来,就不要说白银了,暹国倒是不错。”沈默倒是盼望,暹国也是盛产黄金,每年的贸易都能让朝廷赚个盆满钵益。

    “不可,暹国乃朝廷在南海的支柱,不能与倭国、三佛齐那样任意而为。”王秀首先不同意,侍卫水军异域作战,岂能没有盟友,敛财是一回事,也得有个底线不是。

    再说,你就是征战暹国,时间上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等待来自南海的财富。

    “你看,该怎么办?”沈默无可奈地道。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思︽路︽客

 第一一三七章 对话

    ?

    玄武湖畔上阳宫

    朱琏坐在高背软椅上,优雅地品着翡翠杯里的葡萄酒,气定神闲的,显得悠然自得。

    岁月的刀锋,并没有她脸上留下太多的伤痕,依然是那么的美丽,越发显得高贵圣洁。

    王秀静静地坐在一旁,神情有几分疲惫,不言不语,似乎在静静地享shou宁静。

    朱琏幽怨地看向王秀,从那张日益消瘦的面庞上,能够感到憔悴后的焦虑。不过,她已经习惯王秀的这份淡定,都不再年轻,许多事需要共同努力,风花雪月反倒成了次要。

    只是,自从王秀回到行在,她隐隐有种疏远地感觉,二人独处时,也不见了往日的激情,真想去问问怎么了,难道岁月的杀猪刀,真的能割裂情感?

    “官人,有些事还是要放放,不要让自己太操劳了。”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王秀看了眼朱琏,眼睑深处是感怀,更有一丝柔情,却巧地隐藏起来。

    “怎么样了?”朱琏秀眉微蹙,知道王秀的烦心事。

    “一切按部就班,哦,去岁国库收入折钱两万万贯,要是大差不离的话,今年会增加千万贯。”

    “三佛齐是平定了,不知倭人那边会怎样?”朱琏目光柔和,她非常想家国兴隆,王秀减少劳累。

    “南海仍在开拓,十二军州就十二军州,我看他们划地也算是用了心思,只要能挺过去也就没有大事。”王秀稍加沉吟,又道:“至于倭人那里,我看吴家老三也算是个人才,必然能把平、源两家弄于鼓掌中。”

    “吴家的哥,他行吗?”朱琏不免有些疑惑,王秀对吴宣评价太高,让她不敢相信,那厮的风评可不算太好。

    王秀摇了摇头,人是可以改biàn的,倭国缺的是精良甲仗和财货物品,有的是金银矿山。只要吴宣拿出干货,相信能够周旋公室和平氏、源氏之间。

    关jiàn是这小子的嘴也练出来了,凭借的三寸不烂之舌,强大的物力和武力支撑下,必然成为各派实力所重视的人物,只要他不是没长脑子,就能把事办好。

    他了解这个时期,倭国内部斗争加剧,只要吴宣站稳脚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宋的海船,还有不断加深的控制。

    有理由相信把小岛玩弄于鼓掌中,大量的金银流入朝廷,加上南海大型金矿的开发,最dà限度地力挺了宝钞发行,更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不用再压榨国内价值,反倒是能促进国人的繁衍,让更多的人走出去。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只是宝钞试行还要谨慎,得拿个法子出来才行。”

    王秀眉头微蹙,也有点烦心,他要的是金本位货币政策,开局却不太顺利,宝钞支撑的疲软,还有交子的强势,都让一切处于扑朔迷离中。

    不过,铜钱的确不堪经济高速发展,交子又是先天不足,宝钞的推行势在必行,无论他怎样解决眼前危机,都要等到国库拥有足够的积累,才逐步实现以金银为银根的货币制度,南海和倭国是过度的关jiàn,发展才是长久的保障。

    掠夺,固然能快速积累财富,完成原始积累,但是,没有可以消化并产生产业链的工商业,就算再多的财富,也会慢慢地流失。

    此时,他考lu的是金银不假,却不是极度的渴望,目光放在铜矿、橡胶还有那些经济矿藏上,还有为日后考lu的石油,这些都是发展必不可少的。

    当前,还有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两银法促进农桑发展,鼓励科技转变工商发展,一点点扭转畸形的经济,让大宋行朝回到正轨,工商农业并重,快速吸收海外财富,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

    先渡过难关再说,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淡淡地道:“已经有了主意,却不太成熟。”

    “那就说说看。”朱琏黛眉一扬,颇感兴趣看着王秀。

    王秀摇了摇头,玩味地笑道:“不可说,不可说。”

    “就知道卖关子,不说就不说,我好懒得问。”朱琏白了眼王秀,又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海外军州扩大许多,可有什么好办法节制?”

    王秀早就考lu这个问题,也对建立十二军州有迟疑,主要是现今通信和运输手段,绝对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