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大宋-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西侍军配备一些独特的器械,准备应付党项的马军。不要说那些正在陆续装配的火器,单单四轮战车就足以奠定时代方向,四个轮子的封闭型战车,完全仿照忽视的装甲战车,一队、一营乃至一旅的战车意味着什么
;
877。第877章 西北战事的廷议2
汉将李陵以五千步卒,依靠转运车的掩护,携带二百万箭矢,对抗匈奴八万骑,竟然能在草原上进退自如。小说刘裕以三千人部署环形战车阵,击败七万魏军进攻。
可见,在平原战场上,战车对马军的制约很多。宋军的战马并不多,但民间可是有骡马和驴子,那些无法执行长途作战的骡马、驴子,完全可以拉动战车作战。
最重要的是,那划时代的意义,四轮车的横空出世,奠定了汽车发展的基础,两轮车和独轮车,无法发展出汽车。
他有点可惜的是,他按照明代偏厢车模型,让玉泉山研究院推出成果,禁军对这种四轮战车似乎不太感兴趣,到目前为止仅各军仅装备一个营。
很明显,四轮战车还比较笨重,虽然上面装备强有力的弩箭,却很少吸引人上车作战,往往单车甚至一队的车子,无法和同样数量马军对抗,将帅依然偏向发展马军。
也是,相对灵活的双轮兵车,也无法跟上马军发展到步伐,虽说是不是早就军事上的奇迹,却仍然被主流说淘汰,就不要说体积更大,更不太灵活的四轮车了。
对于马军的发展,他自然是排在第一号位置,但决不放弃四轮战车的发展,抛开四轮车意义不说,这种战车对步跋子的意义,绝不是短期内能表现出来的,需要战场上来证明。
笨重是一回事,战力又是一回事,就看对禁军进行怎样的编组,能发挥战车最大的战斗力。
你让单车迎战马军,那肯定是不行的,要是进行混合编成,那车马相互协同,又能发挥怎样的战斗力
“这场战事,灭亡党项是理所应当。但是,区区党项而已,用不着朝廷大费周折,不过是练兵而已。”
话说的非常狂,更加的任性,对付和大宋相持百余年的夏,竟然说是练兵,何为练兵李纲、谭世绩、李光等人目光闪烁,他们听懂了其中寓意,不能不为之心折。
多年来,无论他们承认与否,往昔暮气沉沉的帝国,在王秀潜移默化下,变的朝气蓬勃起来。东南一带的变化,可以说是旷古未闻,正是如此,才加深了他们强忍收复失地、休养生息的主张,也逐渐倾向于相信王秀。
到了这个时候,两府三相两参,最终达成了共识,没有比这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了,这就代表着朝廷最高层齐心协力,别人再犹豫也无可奈何,大宋朝廷同意了西北战略思想,那就是剿灭党项人,至少也要拿下夏河东军州及凉州。
皆大欢喜的局面,随着朱胜非的到来,变的更加让人有信心。不为别的,正是职方司带来女真人绝密军情,金军南下的部队,多是虚张声势,打着一些女真老牌劲旅旗号,却都是些签发新兵,这就让人有嚼头了。
这份官塘罗列十分清晰,金军在云中北部的汪古部,秘密集结了三万女真族精锐,还有万余奚族马步军。这代表了什么在场的老狐狸哪个不明白,那就真羞辱了两府。
“看来虏人并没打算大动干戈,反倒是想要浑水摸鱼。”一直没有言语的秦桧,简直是大喜过望,立即抛弃自己的犹豫,变成王秀坚定的支持者。
李纲也眉毛抖索,惊喜地道:“看来虏人的确要勒索,那我们绝不能让步,还要尽快增兵陕西。”
“李大人此言差矣”王秀抖了抖袖口笑了。
“哦,这话从何说起”不要说李纲,众人都惊讶地看着王秀。
王秀嘿嘿一笑,道:“还是那句老话,兵无常势,无论怎样说虏人都有十余万人,一旦发动突然袭击,那可真不好玩,还是要谨慎些为好,该给他们点骨头就给点,人家也不容易,不是吗”
虽然,这话让众人反思不已,他们也不是寻常人,明白女真人不会让朝廷轻松,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候动手,稳妥并没有坏处。不过,但最后一句话引起哄然大笑,骂的大家心情爽快,虏人就是猪羊而已。
“对了,恐怕蔡易之难以应付局面。”谭世绩忽然发现问题,也不顾得罪人了。
李纲开始时也不同意蔡易担任宣抚使,甚至认为尚书六部侍郎,都要比你蔡易能力强。
但是,王秀是一力坚持,加上蔡家的势力也很庞大,朝野承受蔡家恩情的大有人在,虽说当年蔡家遭殃噤若寒蝉,锦上添花却人人都会做,顺便结个善缘,他才有点不甘心地同意。
耿直如李纲者,也不得不在某些事上做出让步,朝野复杂的关系利益网,绝非个人权势所能左右。
王秀举荐蔡易出任宣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本来就可算北上,亲自节制这场颇具挑战意义的战争,有一个强悍的宣抚使,显然不是他所愿。
蔡易中资之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两人关系又非常友善,又是依附的盟友关系,不会在战略上和他形成对立。
再说,他想让蔡易再进一步,以补偿整日消沉的蔡鞗,让蔡易进入两府,蔡家重新辉煌起来,是最好的补偿方式。
“我将尽快北上,西侍军完成动员,就是大军征伐之日,还望诸公好为之。”他的意思非常明白,他亲自主导这场战争,至于蔡易担任宣抚使,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李纲神色很勉强,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王秀亲自主导战争,他是放心的。但是,西北战略一旦达成,王秀的声誉将上升到无以伦比的程度,届时朝廷将再无人能撼动。
恐怕,北伐功成日,也就是赵家天子禅让之时这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他看向王秀的目光,又多了份警惕。
让他走不出的困局,王秀明明有机会夺取赵家天下,却在最好的时候放弃。内外朝彻底分离,他知道一切,却又不能不抱有一点警惕,无论怎样去说,随着王秀威望的空前高涨,有些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再说,王秀位极人臣,做事逐渐强悍专断,可不是个好兆头。
王秀似乎没有关注李纲异样的目光,调侃地笑道:“可惜,楚国长公主出阁,在下是赶不上了。”
878。第878章 朱琏的烦心
今个,江宁的天气格外好,碧空万里点缀着点点云彩,正是户外行走的大好机会。
禁中的慈寿宫,朱琏亲自泡着茶水,韩氏乖巧地旁边帮忙,时不时地看眼坐在下首的赵谌,眸子里尽是关切。
“娘娘,不过是几个妾室,朝廷本就不给宗室藩王外侧室诰命,也就是聊聊几位先朝重臣而已,一下给了他们三个县君诰命。。”赵谌不情愿地撇撇嘴,看了一旁的赵柔嘉,没有把话说下去,意思却非常明白,给乐县君已是优容,还想要别的。
赵柔嘉哪里不明白赵谌意思,也就是在朱琏身旁,半撒娇地道:“是啊哪有宗室外侧室封诰命,本来已经破例了,再加封郡君,简直太骇人所闻了。”
朱琏淡然一笑,不置可否,风淡云轻地道:“我又没说现在加封,而是等到相公克靖西北,开国公配上国夫人和郡君,足以让官家笼络人心了。”
其实,她心中很失望,儿女对王秀成见日甚,完全走到了对立面。她敢肯定的是,如果不是骨血相连的话,就算王秀勤王救驾建立行朝,恐怕现在赵谌也如同汉献帝,形同囚禁宫中,等待着禅位的那一天。
嗯,压根不用等到那天,早在十年前,恐怕赵家天下就完了。
可惜,赵谌、赵柔嘉不理解王秀,迫使王秀提前出手,开始实施内外朝彻底分离,二元君主制框架拉起,儿子的权力被分割不少,还在心存妄想,实在让她担忧不已。
其实,她非常明白王秀的用心,利用老臣在前台,自己躲在幕后操纵,并没有打算那么快到前台,连续几次大事的发生,让王秀彻底走到前台。
赵谌看了眼赵柔嘉,眨了眨眼笑了。
赵柔嘉哼了声,不满地道:“那也得他打胜仗再说,就算他胜了,一个宰相侧室封郡君,似乎有点过份。”
朱琏瞥了眼赵柔嘉,目光落在韩氏脸上,慢悠悠地道:“圣人是后宫之主,执掌内外命妇册封用玺,怎么看此事”
韩氏正在担忧赵谌惹朱琏不高兴,没想到竟然问到她,这个问话可不好回答,实在让她左右为难,不得不犹豫着道:“一切听娘娘做主。”
“你是皇后。”朱琏深深叹了口气,她真的有点精疲力竭,眼看父子关系不断恶化,又不能明白地说,让她有心力交瘁的感觉,有时真想撒手不管不问。
她是遍阅诗书的才女,深知权力之争无父子,赵谌能对王秀下手,是不知道真正的生父,却不知知道了会怎样。但是,她敢肯定的是,王秀是有理想志向的人,而且正在施展宏图抱负,绝不会让人阻碍他的志向。
尤其是国公出生,王家府邸四位女人怀胎,让她加深了忧虑。诚如政治斗争,一旦到了最激烈程度,亲情最为淡漠,仅有一子和多子,人的心态是不同的。
韩氏轻轻一叹,看了眼赵谌,悠悠地道:“王相公有功于社稷,理应受到封赏。何况,宰相侧室受封郡君,也是有特例可循的。”
赵柔嘉狠狠瞪了眼韩氏,很不高兴地道:“不是嫂嫂说的哪朝哪代”
“蔡公相侧室正妾,蒙大太上恩典,被太皇太后册封为郡君,二姐年纪小,不知道不为怪。”韩氏笑吟吟地道。
朱琏很赞许韩氏的聪慧,明白人说话就是两不得罪,既然有前朝事例,那就是人人都知道的,你不明白就是书读的太少,怨不得别人。
赵柔嘉很尴尬,却反驳不得,就算蔡京被赵桓罢免,那也是赵佶和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