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83章

权倾大宋-第583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见秦桧谨慎,并不以为意,能做到宰相的人,要轻易地被你糊弄了,那大宋行朝也就气数尽了。

    他淡淡一笑,又说道:“现在说这些作甚,官家正在火头上,王文实也真是的,既然是乱臣贼子,那就族灭算了,还要怀柔对待,里子面子都赚个钵满盆溢。”

    秦桧细细品味,似乎有点明白其中玄机,感情这位大王是来拉拢他了,到底是对方个人还是代表天子,他不得不谨慎对待,要是天子自然是好,要是个人还需斟酌。

    别看王秀整天温文尔雅,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动起真格的那就是一头洪荒猛兽,杀人灭族这种低级把戏人家不屑玩,是会让你身败名裂的,张启元就是了。

    相对于身败名裂,有声誉风骨的士人,宁可选择去死。

    赵构投石问路,他不能不有所回应,只得试探着道:“文实做的是有点过,既然已经做了,那也就随他了。”

    赵构精神一振,这话可是有味道啊看来秦桧对王秀也有不满,形势却非常谨慎,不愿去得罪王秀。嗯,自从前年秦桧捣鼓点小动作,虽然并没有引起不愉快,但王秦之间的盟好出现裂缝,王秀最亲信的钟离睿,似乎不再待见秦桧,这就让他有了说话的余地。

    对,秦桧的势力是不及王秀,但放眼整个朝野,也算是大势力了,能加以利用,整合赵鼎、张浚,利用李纲、谭世绩等人的制衡心态,应该能和王秀抗衡。

    想带着一层,他心中的烈焰再次燃起,只要扳倒王秀,他未尝没有机会,当下谨慎地道:“自会之迁集贤殿修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我还没有道喜,来,满饮一杯。”

    “多谢大王,在下实在不敢当,倒是太妃南归,在下尚未去藩邸道贺,实在是惭愧啊”秦桧急忙举杯,一脸谦虚。

    赵构似乎被集中软肋,想想就有点憋屈,明明要利用张启元扳倒王秀,哪想到人家直接送来烫手的山芋,让他不接受还不行,让他感到自己是最没用的男人。

    是想,父皇身死五国城,被掳掠的兄弟除了赵楷,其他的都是感情淡漠,但他最牵挂的却是原配刑氏,以至于十年未册立两国夫人,可见感情极深。

    王秀明明有机会让刑氏也脱离苦海,却单单要回了他的母亲,独独把刑氏和两个女儿忘记,为何就是增添打压异己的砝码。

    太妃一句话不要紧,福国大长公主完了,张启元也完了,他也老老实实闭嘴,真不是一般地憋屈,至于真真假假,也只能深藏在心底,不足以为外人道。

    作为藩王,他有别人艳羡不已身份,享受着种种优待。但是,他真正需要的是让邢氏回到他身边,决不让夫人再受半点委屈,王秀恰恰给了他希望,又给了他无情地警告。

    他真的恨透了王秀,如果有机会上位,他定要灭王秀全族,这份恨只能压下心底。再次看向秦桧,淡淡地道:“官家对会之兄,倒是看重地紧啊”

    秦桧眼皮子一跳,重头戏来了,什么狗屁看重的紧,不就是要拉拢他嘛还不知道是赵官家还是九大王。

    人家话是说的挺明白的,他不敢轻易接受,人没有野心那还混个屁,他也实实在在谋求更大的权力,并慢慢积蓄力量,静静地谋夺人臣至极。

    但是,现在就跟风头正盛的王秀决裂,他还没有那么傻,硬生生往枪口上撞。就算投靠了赵官家,做事也要但留一线,他没有拒绝也没答应,而是平静地道:“多蒙官家垂青,在下定然鞠躬尽瘁。”

    说着话,他偷眼看赵构默然不语,却也只能说到这了,再说下去就过了。

    赵构何尝不明白,秦桧是个滑头,谨慎的要命啊不过,话中总算透露点意思,这厮和王秀并非一心,就看风向如何,不由地笑道:“秦会之,果然是大学。”

    秦桧嘴角一抽,这是夸人还是奚落人啊看来骂人的面大,尴尬地笑道:“大王赞誉,在下实不敢当,惭愧之至啊”

    “好了,飞燕楼又来一位美貌歌姬,倒也算是周正,让他来弹唱几曲,权当解闷之用。”赵构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大半,也就适可而止了,有些事纠缠下去反而不好,让秦桧自己去做出决断。

    “既然大王有雅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秦桧心怀鬼胎地笑了。

    。。。

 853。第853章 能人太少

    就在赵构和秦桧吃酒时,在丰乐楼上,王秀告罪离开更衣,却来到另外一间豪华的雅座,沈默、蔡易赫然在座,两人是吃的不亦乐乎。

    “看文实忙的,把那帮家伙侍候好了”沈默放下银杯,开起王秀的玩笑。

    “鬼扯,他们明天就要南下,南海可是凶险莫测。”王秀坐在对面小桌上,狠狠地给沈默个白眼。

    “识之兄,你就不要玩笑了,我是知道他们艰辛的,上次海船归来,多少吏士命丧黄泉,简直惨不忍睹。”蔡易有几分戚色,似乎在埋怨沈默孟浪。

    那次,也就是王秀知杭州期间,上官谦率船队保护商船出海,那是大宋侍卫水军建军前的大规模行动,动用各色海船二十三艘,吏士四千余人。

    任务是完成的不错,在大宋海船战队保护下,商船是一帆风顺,那些海盗望见大宋的战船,唯恐避之不及。

    上官谦有计划地对航道周边海盗进行打击,剿灭了四处海盗巢穴,斩杀盗匪上千人。

    海船在三佛齐停留等待回归商船,期间才有了云涧城的修筑,最终形成博望军。只是,大宋水军吏士引发各色水土不服,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等待的半年间就因病死亡三百余人,船上死亡的人更多,远远超过战死者。

    待回到了广州番禹县港口,四千六百名吏士,剩下的仅有两千二百人左右,可谓惨烈。

    “待会我还要回去,时间紧迫,废话不要那么多行不行”王秀白了眼沈默,又道:“我和李伯纪商量了,易之不用担心,不会让你去了。”

    蔡易算是松了口气,尴尬地道:“还是文实兄知我。”

    沈默看了眼王秀,淡淡地道:“大军出征,总的有个同总理南海事务吧”

    “礼部侍郎王伦王正道。”王秀很干脆地说了人选,显然早就有了定论。

    “王正道,好厚的脸皮,听说当年开封城坡,在东华门向台上要官,也算有几分本事。”蔡易有几分不屑地笑了,他非常看不上王伦的痞气。

    “什么叫有几分本事,那可是真正邦交的奇才。”王秀翻个白眼,对蔡易的定论不以为然,甚至非常反对。

    王伦,这位可是人物啊按照陈州王家的家谱追根的话,琅琊王氏和大名莘县王家,同为太原王家后嗣,一家人。

    此人,正是真宗时名相王旦侄孙,少年家贫游侠,说白了就是大混混,骗吃骗喝的不稳定因素。过的是穷困潦倒,不过抓住女真人破开封时机,登东华门得到了官职,被当朝宰相何粟看不起,引起士人们的必是。

    一句话,不是正规途径出身。

    当时,王秀正在孟州率军准备作战,却不知道第二次东华门的喧闹,赵桓被迫再此登城安抚百姓,最大的利益者不说,既得利益者却是王伦。

    不过,王伦的确是外交奇才,不要说曾经的历史了,就算是被他改变的历史中,也是来往南北和女真人讨价还价,为大宋行朝利益南来北往,那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十年间,大宋几乎没有在外交上吃亏,甚至挞懒割让河北河东盟好,也是王伦成为最后的推手,挞懒下了最后决心,是王伦通过一系列复杂手段,传递给挞懒作为决策参考,并规划成南北双赢的局面,自然是吸引人。

    历来不再具备亡国实力,最好的结局是盟好,只是盟好达成并非易事,王伦却通过手段,让挞懒所采用。

    应该说,用间用策对方,必须贴切时局,没有人是傻瓜,更没有不劳而获的利益,无论挞懒成败与否,王伦大的邦交策略让对方采纳,那就是成功。

    他取得的功绩决不下李纲,可惜被湮没在他和李纲等人光环中,实在是有些可惜。

    鉴于王伦的出色表现,绝对能胜任南海重任,熟知出兵南海并非一波两拨,以现有的实力而言,只要策略得当,完全是碾压型的战局,忧虑的除了水土不服大瘟疫,就是南海诸国的态度,擅长外交的王伦恰如其分。

    正如王玄策借吐蕃兵灭天竺,赫赫战功却不为丹青史册记录,这就是玄妙所在,士人所重视所轻蔑的事物,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沈默稍加沉吟,道:“文实要王正道南下,的确人尽其用,但高八哥资历不深,主政官选派不能马虎。”

    “这个我也和李伯纪商议了,只因率臣不用跟随首批大军南下,尚没有定论,你看太府寺卿王叔兴怎样”

    “王叔兴这厮似乎和文实不太融洽,用他作甚”沈默玩味地笑道,又看了眼蔡易,调侃地道:“还不如易之合适,至少是权尚书金紫。”

    “怎么又扯上我了,识之兄好不厚道。”蔡易享受东南繁华还来不及,怎愿意去南海烟瘴之地,简直是笑话,不然也不会有推诿,没有王秀进来时的话了。

    王秀本就没打算蔡易,这伙计做个太平官还行,有守成的能力,但要去开拓进取,那还是得了吧至少他不看好。

    王门九子哪个都比这厮强,也就正色道:“易之可是大学,怎能去南海好了,王叔兴颇有志向,也算是成全了他,让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留丹青史册清誉。”

    “你是宰相,自个说了算。”蔡易翻个白眼,哪有权尚书金紫的风范,简直就是市井泼皮。

    “好了,赶紧过去吧,别让李伯纪等急了,我和易之马上要回城,你的事还很多。”沈默干干笑了几声。

    王秀咬了咬牙,恨铁不成钢地道:“识之兄高论我的是不少,却好都给识之兄,到你焦头烂额的时候,别怪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