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98章

权倾大宋-第298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德似乎不愿接触王秀目光,稍加犹豫才道“大人既然考虑战败,看来并不看好此战。”

    王秀并不介意王德的坦诚,他本来不抱任何希望,谈何看好直言不讳道“正是,我很不看好十余万乌合之众。之所以斩杀折彦质,在于他执意分兵自保,最终会让全军溃退,京畿失去最后的屏障。我设立后卫营寨全力抵挡,能把虏人挡住最好,实在不行的话,各军撤出战场不至于溃散,还能稳住阵脚,至少我们能保住主力,能在开封外围牵制虏人,不让他们无法进攻。”

    王德明白王秀意图,有后卫营寨支撑,的确能避免全军溃散命运。折彦质的部队是七拼八凑的,战斗力参差不齐,诸将勾心斗角,他也并不看好战事,既然王秀考虑了后路,那放开手脚打一仗算了。

    “也罢,我这回去备战。”他果断勇武不假,却不失愚顽不冥之人,既然明白王秀的意图,也从心里接受,当下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王秀目睹王德离去,李宝却忧心忡忡地道“大人,真的无法挽回”

    王秀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李宝的问题。笑话,挽回局面,怎么挽回战役,人家和你夹河而对,看是优劣各半,但这场仗拿到战略层面,大宋已经输的干干净净,区区大河根本无法阻挡六万精锐马军,唯一能挽回的是,是救出更多的残兵,把他们带出去。

    “李回的五千马军,可是一笔大财富啊”

    李宝没跟王秀跳跃性思维,差点被口水呛了,瞪大眼睛看着王秀,刚杀了折彦质,又对李回产生兴趣,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执政相公啊

    “好了,传令各军备战,子珪将军率军随时准备迎战,维持各部秩序,不要让他们自乱阵脚。”王秀又看着进来的封元,神秘地笑了。

    李宝眉头一挑,两个任务都不轻,应该说是三个任务,七十八将的随军民夫,早抵达后方设立营寨,其他两个任务,他并不认为完不成,万精兵啊

    却说,苗松、葛浩等人聚在一块商议。

    “王秀擅自残杀河东大帅,我们决不能善罢甘休。”

    “那能如何没看到西军的王夜叉衰样,几个没种的贼厮鸟,舔着脸巴结王秀。”

    “等着吧,等打完仗,总有算账的时候。”

    “对,咱们河东大军的脸面,决不能平白丢了。”

    听着众人宣泄,苗松的脸色很难看,葛浩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停止毫无意义地牢骚,问道“可有良策”

    苗松阴沉着脸,看着众人,沉声道“各位,宣抚绝不能白死,我等河东军脸面也不能白丢。”

    “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受王秀节制,想想我都不自在。”葛浩一脸的怒火。

    苗松眼珠子一转,冷笑道“我倒有个计策,包管王秀死无葬身之地。”

    “快说。”

    当苗松把计策说出来,几人面面相觑,神色惊疑不定,有人诺诺道“这个不大好吧也不至于到这份,万一有个闪失,我等粉身碎骨。”

    “我们又不是背叛家国,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能杀宣抚,我们能拿下他。”葛浩脸色狰狞地道,他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各位,干不干”苗松目光阴冷,如同毒蛇一般。

    南岸一片乱麻,各有算计,北岸的金军也没有闲着,将近黎明时分,在北岸困顿捻转的民众哭声,甚至压过擂鼓,一阵阵地传来。

    也不是金军立马占领全部北岸,粘罕也不傻,他并没有下令屠杀滞留北岸的军民,那只能激发宋军抵抗的勇气。金军严阵以待并没有进攻,是让大宋军民面对惨状,陷入无边的恐慌,有效瓦解他们的士气。

    好在王秀并没有下令焚烧浮桥,放一些军民过河,来自河东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很多也是有马的,大家陆续通过浮桥争渡,死者累累,却还是有不少人过河,一些重要的财帛还是过了河,直接被王秀笑纳了。

    河口驻扎的河东兵马不战自溃,纷纷向南撤退,沿河的警戒哨形同虚设。粘罕接到军情,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派银术哥在降官张克佐的带领下,率三千骑前去河边探路。

    这下乐子可大了,不仅河水平浅可以直接过河,浮桥也没有烧掉,守军几个营寨都是空的,银术哥大喜过望,立即兵分两路直接过河。历史是惊人地相似,银术哥迅速过河绕道大寨南下寨,并虚张声势,造成数万大军的假象。如果,还是折彦质的话,恐怕会立即率军溃退,十余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这次,他们遇到的是王秀,一个深知这段历史的人物,不知后果和结局会怎样

    

    。。。

 第三九三章 金军开始进攻了

    第三九三章 金军开始进攻了

    正当金军行动时,王秀处理好折彦质尸体,基本控制了军营寨秩序。

    这些军营寨的部队,并不是折彦质的亲信,作为新任宣抚副使的折彦质,根本没有机会培养亲信,让他惊喜的是,军半数都来自西军或殿前司,河东籍军人并不多,算是宣抚司卫队,也并没有多少折彦质的亲随,大宋制度再次帮助了王秀,让他觉得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他立即召集全寨各部部将训话,要求大家精诚团结,战时不要闹出蛾子,并严厉斥责折彦质的怯弱行为,声明他不一定能挽救所有人生命,但一定会带着大多数人杀出生天,绝不会坐视吏士溃散。

    王秀的名声,现在可以说是金字招牌,赐进士及第,带兵打仗未尝有一败,斩杀虏人如罗刹,打的虏人落花流水。无论他怎样羞辱折彦质,对下层将士来说,能带着他们活着的大帅才是好大帅,你是赵官家,不能保障大伙的生命,也不会有人真拽你。

    至于王秀只能带大多数人活着,没有人去计较,要敢说不死一个人,那才是扯淡的屁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是胜仗,生死由命成败在天,怨不得别人。

    可以说,王秀成功打动了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折彦质并不高明的战术,让很多人太失望了,无法对宣抚副使产生真正的信心。王秀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应该是生的希望,纵然还是有可能战死,但毕竟有了希望,人之所以能支撑下去,不是因为心有所望吗

    王秀很满意,不用再分兵防范可能的暴乱,至少这些吏士能服从命令,他成功的机会又多了几层。对此,他做出一个令人即敬佩又惊讶的决定,宣抚司卫队并不解散,而是作为他的新卫队,负责战时他的安全,这不能不令人敬佩,敢把折彦质卫队留下,无论什么目的,都能看出坦荡的胸襟。

    不过,在他刚刚稳定军,将近夜半时,又来了位不速之客。

    陶宣干,宣抚使参谋官,一位颇有智和胆略慧的人物,他的到来让王秀一阵紧张,任何小麻烦,都可能造成大问题。

    “大人为何端坐帅帐”陶宣干进来的第一句,目光已经有了疑色。

    “难道我不能坐在这里”王秀有些紧张,但并不怕事,不过一人而已,是有大措的臭脾气不假,却没有多少杀伤力。

    “宣抚在何处”陶宣干目光锐利,紧紧盯着王秀,几乎要把他剥光了。

    王秀稍加犹豫,还是很随意地道“宣抚阻挠出兵抗击虏人,结果众将愤怒,失手击杀宣抚。”

    “大人,你竟然杀戮朝廷方面节臣,好大胆子。”陶宣干可不是傻瓜,什么众将愤怒,失手击杀,这不是扯淡嘛在军近万人马的环绕下,谁敢跟折彦质对抗,找死不成

    王秀眉头微蹙,正色道“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宣抚敛兵自保,自取灭亡,众将也是为了十余万人性命,哪想到宣抚一意孤行,还要杀人立威,难道任由他杀不成”

    陶宣干听的一阵牙疼,折彦质从宣抚使司勾当公事起,他与之接触,虽然为人平庸了点,却也不会没有眼色弹压诸将,那可是为帅者的大忌,以折彦质的经验,能犯常识性地错误定然是王秀干的好事。

    “你认为虏人会不会过河”王秀避开折彦质,把话题转到时下人人最关心的问题。

    “虏人不仅会过河,还要直抵京城。”陶宣干下意识回答,他并不看好这场战事。

    “嗯,虏人已经抵达河阳北部,我军若一味避战自守,只能增添吏士恐惧,最终被虏人有机可趁。”王秀循序利导陶宣干的思维,沉声道“你想过没有,外面的鼓声会不会是虏人疑兵之计他们不断疲惫我军,趁机强渡大河”

    很可惜,陶宣干也不是傻瓜,并没有按照王秀思路走,他瞪着王秀,冷笑道“宣抚正是看这点,才敛兵自保,任他们折腾我自不动。听说大人也是久经沙场,岂能不知兵法”

    嗯,说的有点过火了,王秀对陶宣干的智慧颇为欣赏,这位在历史一闪而过的人物,看来并不简单,他笑眯眯地道“话虽有理却不可不防,一味结寨自保,只能让吏士惊惶不安。我已经下令各寨轮流休息,派兵在外结阵备战,虏人不来好,只要他敢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大人的话说的太满了,在下曾经数次和虏人接触,他们不好打啊宣抚正是看这点,才以逸待劳。”

    王秀不懈地笑了,道“以逸待劳,我看是一溃千里恰当,有你们那么打仗的嘛”

    “大人既然有胆量杀人,怎么没胆子承认”陶宣干语气很生硬。

    “我是杀人了,杀了一位避战的折彦质。”王秀眉头一挑,摆出你不服来咬我的姿态。

    “难道,大人不怕朝廷斧钺加身”陶宣干不傻,王秀的杀伐果断,他是听说过的,整个是战场的屠夫,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只能用朝廷来施加压力。

    可惜,陶宣干打错算盘,斩杀折彦质是王秀计划的一个环节,赵桓的朝廷早自顾不下了,怕个鸟啊他又换一副不屑地笑脸,轻松地道“折彦质一退再退,惶惶如丧家之犬,河北河东几乎全境沦陷,他这个宣抚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