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亥时正,洗漱并换好装束的郑克臧重新出现在群臣面前。此时,可容乃数百人的勤政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等待着历史时刻的到来,只有灯烛偶尔发出的爆燃声以及郑克臧走路时带动的环佩敲击的声响敲打在众人心头。
站在御座前,俯瞰着面前膜拜的群臣们,感慨万千的郑克臧叹息一声,旋即向身边的内侍示意,很快,传唤太子的声音便一路传播了出去。
早已经等候在殿外廊下的郑安洋裹着大髦在漫天风雪中缓步拾阶而上,在进入勤政殿前将厚实的外套交给殿外武士,然而一步踏入温暖的殿内,在群臣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到须弥座前,三叩九拜后,双膝跪倒在郑克臧面前。
郑克臧仔细看了看面前的儿子,伸手将其头戴的太子冠冕解了下来。边上早有内侍高声诵读郑克臧的退位诏书,等到诏书宣读完毕,郑克臧取来皇帝冠冕替郑安洋带上,自有内侍将一件龙袍替郑安洋当做穿戴整齐。随后,郑克臧又取出帝玺交到郑安洋手中,郑安洋再次叩拜后,站起来与父亲并肩接受群臣朝贺。
在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郑克臧退到侧边刚刚搬上来的龙椅坐下,把中心的位置留给了仁庆帝。仁庆帝随后也在正中的龙椅坐定,然后由内侍宣读其第一道诏书尊郑克臧为太上皇,陈仟巧为太上皇后,封太子妃王氏为皇后,皇长子生母柳氏为皇贵妃,加封郑安涤为楚王、郑安渻为赵王,其余皇弟为郡王。
宣诏已毕,中正韶乐声跟着响了起来,就见郑克臧起身退下,仁庆帝则带着群臣跪送太上皇离开,至此,武成时代宣告结束了……
武成时代虽然宣告结束,但郑克臧的生命还延续了十五年。
期间,仁庆三年,藏地汗罗卜藏丹津叛夏,仁庆帝不擅军务只能请郑克臧回朝主持,随后夏军耗时两年,终于平定了西藏叛乱,并顺势在西藏设立办事大臣,与拉萨噶厦、日喀则共同掌管西藏军政;仁庆七年,准格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凌继位,与华夏就乌梁海等领土归属发生冲突,郑克臧再度还朝主持军务,三年后迫使准格尔在承认华夏保有乌梁海主权的前提下额外割让科布多地区。
七十岁以后的郑克臧逐渐苍老,他偶尔环顾四周,这才发现结发妻子陈仟巧早在仁庆七年就过世了,李贵妃也在仁庆八年辞世,就连他当年最宠爱的冯莲娘也在仁庆十年头上故去,曾经风华正茂的耿糖儿也病入膏肓,只有母亲陈昭娘为他留下的宸妃方玉娘还陪在他身边,只是同样已经垂垂老矣了。
不是说郑克臧身边没有年轻的妃子承奉,只是看着相伴多年的妻妾陆续凋零,郑克臧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贴心人了。自知天命不永的他只能用洞悉一切的目光看着时代的变化,直到迈入最终世界的殿堂。
“你来了,你改变了,你做到了。”
在郑克臧弥留之际,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这一刻,他觉悟了。是的,他来了,他改变了,他做到了,只是他并没有看到最终的结果。
“真是有点不甘心啊。”郑克臧喃喃道。“能再给我五十年吗?”没有答案,郑克臧轻笑了起来。“是的,是我贪心了,好了,待我走吧……”
华夏仁庆十五年九月甲亥,郑克臧辞世,仁庆帝尊其为太祖皇帝,谥曰承天弘运圣德神武肇业立极仁孝睿英端毅钦安章文定纪高皇帝。
(本书完)
后记(一)
“……文宗既不是英宗的嫡子又不是英宗的长子,在英宗诸子中也不是以贤明著称,因此对于文宗的继位,后世的史学家们有着种种的猜测,一般认为是文宗伙同了当时内阁总理大臣边文俊篡改了英宗的遗诏,但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认为,与其说是文宗与阁臣勾结,不如说是边文俊等内阁成员在英宗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的情况下伪造诏书,拥立了看似平庸且恰好因病在武昌修养的文宗……”
——《文宗继位之谜的探讨》费城大学中国史研究学会期刊第202期
“……或许正是因为文宗是依靠阁臣们的支持才登上皇位,因此无力阻挡文臣集团试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行动……志得意满的文臣集团甚至以顺武朝两征金川、两战准格尔、试制火车靡费巨大为由,在英宗的庙号上动了手脚……初登皇位的文宗对此只能隐忍不发,直到十年后,拥立其登基的内阁大臣一一致仕后才断然出手,先撤销了容纳老臣的弼德院,然后又设立中央一级的功民会、贤者会,使之与内阁及诸省抗衡……”
——《华夏史研究中若干重要疑团的解析》布鲁塞尔大学图书馆期刊第191713期
“……由于文宗将极大的精力放在与文臣集团的斗争中,因此华夏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相继放弃了在天竺、波斯、天方、西贺牛州、扶桑大洲等地的进一步扩张……不过正是在文宗朝注重内部发展的大环境下,安东、松漠、海东、鲸海、坤南(西勃泥)、吕宋等数个都护府才正式转化为华夏的行省……”
——《简述中国行政区变迁》(《回眸历史片刻》·林增竹·1977年)
“……文宗朝最大的战事发生在西藏和廓尔喀之间,当时廓尔喀两度入侵西藏,西藏地方政权无力抵挡,不得不向华夏求援,在考虑到西藏的地形居高临下,一旦失守会对川西、云南、青海等华夏内地造成一定的威胁,文宗皇帝便派遣一万名装备击发枪的夏军官兵入藏作战……正是依靠着领先时代的击发枪,夏军很快击败廓尔喀入侵军……面临进攻至收复加德满都的夏军,廓尔喀人最终向华夏臣服……夏廓之战后,华夏政府在拉萨象征性的驻军五百,从而确保了华夏对藏卫地区的宗主权……”
——节选自《轻武器杂志·1969年·第12期·击发枪的历史》
“……乾昌二十年(西历1793年),筋疲力尽的文宗将皇位交给了独子仁宗嗣昌帝,自己以太上皇身份临国,嗣昌三年(西历1795年)仁宗嗣昌帝因病驾崩,文宗又护卫长孙睿宗安武帝即位……安武三年(西历1797年),文宗病重,为了留下能与文官集团抗衡的势力,文宗遂留下了由功民会辅政的诏书,正是凭借着这道诏书,功民会以保皇党的最初面目正式跻身华夏最高权力机构……”
——《华夏国会成立220年纪念册·简述国会各项权力的由来》
“……虽然在文宗末年火车已经开始投入实用、蒸汽船也开始出现由木壳船向铁壳船的转变,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儒学思想的回潮,文宗朝在科技研究上实际是开了历史的倒车,许多项目的研究只是在吃此前几位皇帝投入的老本,许多项目的研究只是民间资本在独立开展……”
——《华夏科技史批判·1972年·山林书屋》
后记(二)
“……尽管华夏帝国试图保守蒸汽船的秘密,但有证据显示,在顺武末年,欧洲国家便掌握了两至三艘明轮蒸汽船,从而使得蒸汽机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只是当时欧洲国家制造的蒸汽机因为缺乏合格的密封圈,导致输出功率始终达不到华夏制造的蒸汽机的水平,不得不花巨资从华夏购买各种蒸汽机械和船舶。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华夏已经淘汰的明轮蒸汽船和少量经走私途径流出的螺旋桨式蒸汽机船,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第一次发生了蒸汽机船与蒸汽机船、蒸汽机船与风帆战船之间的战斗,结果不出意料的形成了全面淘汰风帆战船的潮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华夏采用硫化橡胶密封圈的技术流传到欧洲,掀起了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
“……西元1800年前后,蒸汽火车技术传入欧洲,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先在法国铺设铁轨,建成了欧洲第一条铁路巴黎环线。虽然由于华夏方面的技术封锁,流入欧洲的铁路技术跟华夏本土采用的技术有20年左右的代差,但火车的大运量,还是让当时的欧洲人叹为观止,因此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地掀起了建造铁路的浪潮……”
“……华夏睿宗安武十九年(西元1814年),华夏与荷兰因为南非殖民地发现钻石矿引发战争,小股夏军殖民部队使用先进的击发枪迅速击败荷兰殖民军,夺取了整个南部非洲的沿海地区,从而在南大西洋站住脚跟……通过这次站住,击发枪的秘密被欧洲国家发现,只是欧洲国家暂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雷汞,才使得换装速度迟缓……”
“……在睿宗年间除了蒸汽机和击发枪技术流向欧洲外,华夏的钢铁生产中蓄热室技术和硫铁矿硫分离技术以及硫酸制造技术、硝酸生产技术、硝化甘油炸药技术也通过不同途径相继流入了欧洲,大规模的技术外流使得欧洲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
“……造成技术外流的原因,固然是不良商人对利润的追求,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经济危机的报复,过剩的生产能力和相对较低的消费能力,导致各方被迫采用技术扩散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来缓和危机……”
“……危机还导致了内战的爆发,不少不甘心充当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内藩、宗藩在这一时期纷纷宣布独立,以至于华夏帝国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才将其重新平定,只是经此一变,睿宗便开始着手削藩,并在宗藩内部实行推恩令……削藩导致了新一轮的内战,以吴峤王、岱舆王郑安涤后裔为首的宗藩联军在方丈与夏军多次交战,最终迫使财力窘迫的中央政府承认方丈、吴峤、岱舆等地宗王国家的独立性不受干扰,且宗王有权在中央功民会派驻代表以保障自身利益……”
“……方丈等宗王和部分衣洲内藩的半独立地位导致了封建意识的回归,进而使得华夏朝野逐渐认同个人享有合法财产不受侵害等与生俱来的权力,几乎同时欧洲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