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邵刚苦思了好些天,也没有能够找到很好的办法,最终他将眼光对准了依旧在京城的四爷,以及四爷掌控之下的行会。
四爷与贾似道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看来只能够利用这层关系了,让贾似道同意李庭芝离开京城,只要李庭芝能够离开京城,剩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惜吴邵刚的这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做,朝中就出现变故了。
一切变故的起源,就是宋末三杰之首的文天祥。
文天祥是殿试状元,当年曾经摆在贾似道的门下,为贾似道的学生,可惜文天祥书生气息太浓,身为贾似道的学生,却不知道尊重老师,居然与贾似道对着干,故而很快被排斥到外地去做官,远离了京城。
宋理宗病逝,皇上登基,文天祥得以回到京城,出任尚书左司郎官,按说遭遇诸多磨砺的文天祥,应该是看清楚了很多事情的,可惜文天祥不是这样的人,他有着一身傲骨。
这一次文天祥的目标,对准了李庭芝和吴邵刚,他上书弹劾两人。
李庭芝是吏部尚书、且刚刚被敕封为太子少保,从二品的高官,吴邵刚就更加了不得,敕封太傅,云川节度使,正一品的高官,而且是掌握实际权力的节度使,如此情况之下,文天祥敢于冒天之大不为,弹劾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组建其胆量之大。
弹劾的内容很是老套,无非是吴邵刚有割据之嫌疑,朝廷必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文天祥弹劾之后,跟随的人不少,众人主要将矛头对准了李庭芝,吴邵刚远在四川成都,众人就是想着呱噪,人家也听不到。
贾似道一直都看不惯文天祥,甚至萌生过让文天祥辞官的念头,不过文天祥这一次的弹劾,很是符合贾似道的心思,于是暗地里,贾似道推波助澜,让朝中对李庭芝的议论越来越大,让李庭芝无法应对这气势汹汹的弹劾。
就在众人都以为李庭芝无法交待的时候,李庭芝却如释重负。
年初的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找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只不过那个时候突然想着辞去一切的官职,恐怕对吴邵刚有着不小的影响,现如今机会应该说是成熟了,既然尚书左司郎官文天祥弹劾他,而且朝中还有诸多的人跟着弹劾,那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成为寻常的百姓。
吴邵刚的力量已经壮大起来了,不再需要李庭芝在京城的辅佐与呼应。
吴邵刚在京城铺开的情报网络,已高速运转,这是李庭芝佩服吴邵刚的地方之一,人家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却能够掌握京城以及朝廷里面的诸多情况,想到很好的办法应对,这就很不简单了。
枢密院现如今根本不知道合州御前诸军有多少的兵马,可李庭芝知道,而且知道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是绝不一般的。
可以肯定的说,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朝廷其他的大军,已经能够与蒙古鞑子抗衡。
到了这个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到四川去了。
文天祥递上去弹劾奏折一周时间,李庭芝递上去了辞呈。
李庭芝的辞呈绝不会承认吴邵刚的割据,其说出来的理由让人信服,因为其女婿吴邵刚是朝中太傅、云川节度使,其本人继续担任吏部尚书不合适,难免遭遇到他人的怀疑,就算是一心为公,也有说不清楚的地方。
从这方面考虑,李庭芝决定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从此不再担任朝中的任何官职。
李庭芝的辞呈,在朝中同样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贾似道甚至亲自出面,予以解释,说是文天祥不知道天高地厚,根本不知道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为朝廷做出的贡献等等。
可惜这一次李庭芝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辞去朝中一切的职位。
贾似道挽留了两次,最终也是同意了。
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保留了太子太保的虚衔。
辞去了礼部尚书职位之后,李庭芝迅速给吴邵刚写信,告知了京城里面发生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明确说了,想着携带家人离开京城,前往四川。
李庭芝很清楚,凭着他自身的能力,就算是能够离开京城,可也无法携带家人离开,恐怕只有让吴邵刚来操心此事了。
时间进入到冬月,李庭芝如愿以偿,领着家人离开京城,朝着四川成都而去。
从时间上面计算,李庭芝还必须要加快行路的步伐,才能够在大年三十之前,抵达成都府城。
这一次李庭芝能够顺利的离开京城,的确是吴邵刚的功劳,在得知李庭芝已经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之后,吴邵刚马上给贾似道写去了信函,同时捎去了千两黄金,信函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鄂州之战、蒙古使团以及兀良合台的事宜,至于说千两黄金,肯定是送给贾似道的。
这是让贾似道自身选择,若是识趣,就不要为难李庭芝。
贾似道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四川方面不大听从朝廷的摆布,那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反正吴邵刚也是大宋的云川节度使,蒙古鞑子真的入侵的时候,还是要出兵作战的,其他方面不要想那么多。
李庭芝辞去吏部尚书职位之后,贾似道也没有想着赶尽杀绝,说实话他有些怵吴邵刚,毕竟吴邵刚太年轻了,实力雄厚,若是惹恼了吴邵刚,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略微的权衡,贾似道做出了选择,让李庭芝携带家人离开了京城。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会上当
文天祥被任命为四川承宣使,即日赴任。?
这个任命很是奇怪,四川并未遭遇到蒙古鞑子的入侵,没有处于紧急的时刻,朝廷没有必要派遣承宣使,而地方平静的时候,朝廷同样可以派遣承宣使,但那大都是虚衔,不管理任何的事物,没有实际的权力,但地位还是很高的。
文天祥被派往四川出任承宣使,一跃成为正四品的官员,不过其地位与太傅、云川节度使吴邵刚是无法比拟的,依旧是吴邵刚的下属,就算是手持尚方宝剑,也不可能节制吴邵刚。
一时间朝中的议论出现,当然都是私下里的议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其实是魏国公贾似道对文天祥的惩戒,其目的就是稳住四川与云南的局势,而文天祥前往四川之后,肯定是会吃苦的,要知道吴邵刚与李庭芝都在四川。
文天祥倒是无所谓,接到圣旨之后,即刻从京城出,也不管春节已经临近了。
成都府城,节度使衙门。
郝经一脸的怒气。
“大人,这个文天祥也太过分了,先是弹劾李尚书,逼迫李尚书辞去吏部尚书职位,接着又弹劾大人,其在弹劾奏折之中提出的建议,简直就是想着毁了四川与云南两地,想不到朝廷还任命其为四川承宣使,这岂不是公开的为难大人吗。”
曹文刚和袁世春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吴邵刚的脸上带着苦笑的神情。
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那的诗句,冠绝古今,只是如今尚未创作出来,穿越这么多年了,吴邵刚也算是明白了,文天祥这类人,其实就是带着浓郁书生气息的官员,他们嫉恶如仇,有着至死不渝的追求,愿意为了追求献身。
这类人在和平年代,往往不会有什么作为,官场上是复杂的,需要圆滑和转圜,一味的猛冲猛打,绝不会有好的结果,历史上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二十岁就高中状元,几起几落,到三十七岁的时候,还是赋闲在家。
一直到三十九的时候,文天祥才出任赣州知州,而此刻已经乃是咸淳十年,大宋已经失去了襄阳、樊城等地,蒙古鞑子已经准备挥师大宋京城临安,皇上下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四十一岁的时候,文天祥临危不及,出任临安府知府,这已经是德佑二年,大宋朝廷已经到了灭亡的边沿,朝廷已经向蒙古朝廷表示投降了,朝中的左右丞相悉数都离开了,抛弃了大宋朝廷,此刻文天祥才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成为了大宋的丞相。
之后的文天祥,代表朝廷与蒙古大军谈判,被扣押,找寻机会逃离之后,组织军队继续反抗元朝,景炎三年,文天祥再次被俘,被关押在大牢之中,五年之后,一直都不愿意屈服的文天祥被蒙古朝廷斩杀。
这就是文天祥的一生,很是悲催的一生。
历史已经改变,文天祥究竟会不会出现改变,吴邵刚不清楚,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文天祥这样的刺头,没有谁会喜欢,这一次贾似道让文天祥到四川来,其实就是将这个刺头扔给他,看看他怎么处理。
吴邵刚是绝不会杀文天祥的,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如此。
穿越这么多年了,吴邵刚早就看清楚了很多事情,也彻底融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很清楚。
“郝大人,曹文刚,袁世春,朝廷派遣袁世春到四川来,未必是坏事情,就让文天祥看看四川与云南诸多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贾似道让文天祥到四川来,不就是想着让我对付文天祥吗,我可不会上当,人家毕竟是殿试状元,若是因为弹劾了岳父大人与我,就遭遇到我的算计,甚至是斩杀,那世人会如何的看我。”
郝经有些奇怪,也不服气,他觉得文天祥这样的刺头,留在四川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再说胸怀大志的吴邵刚,杀一个两个人,也不算什么,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
“大人,下官以为,文天祥来到四川,怕是会搅合了局势,现如今各级官府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征伐准备,购买粮草,稳定地方,身边多了一个呱噪之人,谁都不舒服,如此扰乱军心之人,杀了也没有什么,再说杀了文天祥,也能够让朝中的众人明白,不要随意扰乱四川以及云南等地的局面。”
郝经说完之后,曹文刚与袁世春两人都是点头。
不能够说郝经说的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