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辰对于打捞作业没有任何的担忧,即便是出现了打捞故障或者小事故,他也能够通过意念力还化解危机。所以他从开始时候就是一副很淡定的样子,完全不见他有发愁或者犹豫不决等表情呢,这也给打捞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这时候他正看着从吊篮里取出来的珊瑚琢磨呢,这大海可真是好啊,藏着无数的宝贝,沉艘船下去都能长出珊瑚来。其它的很多宝贝也都出自海洋,包括漂亮的海水珍珠,还有人们常常食用的各种海鲜等等,海洋所隐藏的宝藏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更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这些资源,海洋中的储藏也是极为丰富的;大部分海面以下四五千米的海底,还有一种叫做锰结核的可再生金属矿藏,每年都会以千万吨的速度增长,目前的储量已经超过了三万亿吨。
这种金属矿藏可以分析提炼出多种金属,其中蕴含的锰可以供应目前的市场使用三万多年,其中的钴可供使用两万多年,含量比较少的铜也足够用千把年;最夸张的就是镍了,这种金属在目前使用范围很小,足够人类使用二十五万多年。
人类对于未知的,深不可测的大海充满了好奇和恐惧,盖因为海面下有着凶猛的肉食鱼类会常常袭击他们,而一些地区也因为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被严重侵害。
其实人类大多数都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很多时候都是自私自利的。在害怕和恐惧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想到过,每年死在鲨鱼嘴里的人妖远远少于被蜜蜂蛰死数量,很多的自然灾害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问题,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无止尽开采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也是导致自然灾害罪魁祸首。
抛开人力无法抗拒的问题不说,海洋对于人类的一处也是很大的,全世界有多少人在依靠海洋吃饭和生活,如果离开了海洋,将会有多少人被而死。
只要人类有计划并且合理的对海洋资源进行开采和开发,而不是抱着一种竭泽而渔的贪婪态度,做好该有的防御措施,海洋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
就拿现在正打捞着的三艘沉船来说,如果这三艘船不是因为沉没了,而是一直被使用到最终退役,他们绝对不可能被保存到今天,船上的那些文物也不可能被留下来。其中的一些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遗物,早就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损耗殆尽了,今天的人哪还有机会见到它们的真面目。
不说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就在我们的国家,当年的那一场浩劫中,有多少的精美文物和和历史文化遗产被毁掉,甚至连一些古代的遗迹都被拆毁了,不计其数啊,人类对自己何尝不残忍呢。
张辰不禁叹了一口气,从刚刚得到这些漂亮珊瑚的喜悦中把心情转了出来。他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唐韵好好办下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文化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现在的张辰已经从单一的对古文化传播中分出一部分心思来,开始对近现代文化和艺术因为逐渐着手了。不论是现代文明还是古代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应该被尊重,被妥善地保存和传承下去,不至于在若干年后找不到历史的影子。
除头前的第一天有几十株珊瑚不断被带出水面,之后的船表清理工作就很乏味了,工作人员三班轮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工,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唐代沉船的外部清理完毕。
这还不算完,舱体内部的清理工作也不轻松,大量的淤泥,深海鱼类的尸体残骸,堆积的海藻和其它海底微生物的活体、固化体,还有从外部渗透进仓内内的遗留痕迹,这些都是要全部搞干净的。
也得亏是“破坏者”去做这些工作,它们只是机器人,只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它们又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劳动强度而出现故障,工作就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如果“破坏者”也有思维的话,怕是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这简直就是最无耻的生产力压榨。
又是四天的时间之后,舱体内部也基本清理出来了,淤泥中夹带着不少的琉璃和瓷器碎片,也被“破坏者”摘了出来,全部装筐由吊篮带到打捞船上。琉璃碎片的研究价值相对小很多,没必要全部留下;唐代的瓷器碎片不但在研究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收藏市场上也是好东西,这些是要全部留下来的。
唐风号上的仓库里并没有一片瓷器,而是腾出一间大库房来,存放着沉船上连乘客带船工拢共四十多人的骨骸,这些都是要带回国内焚化后安葬的。
照张辰的话说,这些应该都是中国人的遗骨,同为炎黄子孙,现在又得了人家这么大量的遗物,帮着人家办办后事也是很应当的。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即便现在已经不允许土葬了,烧一下找个公募葬了也算让他们都落叶归根了吧。
这些远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远行者们,为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大量的海图和航线就是在他们的一次次探索中被找出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后世宋元明等朝代中国的伟大航海。
也许这些骨骸不全是中国人的,可即便不是中国人,那也是在当时和东土大唐很友好的外籍人士,冲着这份心意也不能太亏待了人家,毕竟怎么说也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嘛。再说就是想分也分不出来了,而且也只是有很小的可能存在外国人,干脆一个规格对待也就是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六)
之所以猜测沉船上的人不全是中国人,是因为“破坏者”在清理船舱与你的时候找到一只密封的玉质小盒子,里边装着证明这一船人身份的金牒。
这金蝶可不是所谓的佛教经典,而是一册巴掌大小,真真正正由黄金打造的官方文牒。能够用到金牒,那就肯定不是民间行为了,而是代表当时中央政府的,也就是说这船人是公派出国的。
金牒一共有七页,上边是阴雕的文字,做工极其的精美,堪称文牒中的顶级存在,但是这份文牒的价值,就让张辰暗自欢喜了。
文牒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大唐高宗显庆二年,皇帝觉得应该加强大唐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派出使节团前往各国宣扬天朝上邦的文化和执政理念,因为大唐的佛教和天竺国本出一源,就派了洛阳承安寺的高僧能衍大师为首,组织了一支六十人的团队前往天竺,由怀化中郎将阿鲁图朗为护卫武官,统领八百军士沿途保护。并带去大唐皇帝赐予的礼物若干,希望大唐和天竺世代友好云云……,最后一页是皇帝的戳子。
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有很多“远在天边”的国家的人,甚至很多的军人都是外族人。
像大唐第一胡将,灭高昌国、败高丽盖苏文军、败西突厥、灭龟兹国,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在李世明故后请求为其殉葬的毕国公阿史那?社尔氽;还有史大奈、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人,都是唐初的胡人名将;当然后边也有比较不堪的,例如安禄山之流,也就不提了。
怀化中郎将是唐代正四品下武将的职称,但是阿鲁图朗这个名字可就不知道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人了,也许是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也许就是当时来到中国的大食、波斯、西域等地区的人。
带队的武官是一个外族人,兵士之中难免就会有一些外国人的存在,所以打捞团队猜测,这些遗骸中也许会有外国人的存在。
文牒上所记载的礼物可不只是这艘船上的这么多,总数一共有十几万件,只是这艘船上都是比较贵重一些的。而金牒又在这艘船上,那这艘船就应该是当时的主船,也就是那位能衍大师的座船了。
根据金牒记载礼物清单的数量和体积来看,出使印度的这支交流团队至少要有十艘以上的船只才能够用,只是这艘主船比较不走运,被风浪拍翻了沉入海底,而其它船只是否也同样不走运就不得而知了。
六十人的团队,八百名护卫官兵,至少十艘以上的船只,需要的船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少说也应该在三百人左右。这样算下来,船上的乘员分布大约在五十人到一百二十人,这艘船是能衍大师的座船,护卫力量应该会强一些,成员人数应该在货船和护卫船之间,差不多就是七十人左右的样子。
如今船上只剩下五十多副骸骨,不见了的那些八成是在失事的时候掉进海里了,说不来里边就有能衍大师和阿鲁图朗两人。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为了往海外宣扬中华文明而丧生的,张辰作为一个受了人家益处的后辈晚学,帮着这些千年前的先辈收拢一下尸骸,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打捞团队的专家们围绕这部金牒研究了两个多钟头,基本把这艘沉船上大致的人物和配置,以及当时的使节团阵容、都有去往哪些国家、具体的行进路程等做了一些初步的推论。
张辰从会议室出来后,跟在他身后的崔正男用很是不解的语气问道:“师兄,我看咱们国家出访外国的时候,都是一个团队顺道去好些个国家;你说为啥古代的使节团都那么麻烦啊,难道就不能一队人全部完成呢吗?
你看啊,东南亚这边大多数都是佛教国家,你们刚才讨论的暹罗和真腊,就应该是现在的泰国和柬埔寨吧,那也是佛教国家啊,为什么不让这一队和尚挨着去呢,那样的话兴许就躲过海上的风浪了。”
张辰抬头看了看崔正男,没想到这小子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东西,笑道:“这么做有两个原因,首先古代人的出行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使团从中国去来回一趟印度可能需要最少半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功夫。
在一个就是宗教方面的原因了,泰国和柬埔寨这些地方信奉的是南传佛教,也就是所谓的小乘佛教,中国信奉的是北传大乘佛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的。”
崔正男拍拍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