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匈奴皇帝 >

第284章

匈奴皇帝-第284章

小说: 匈奴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惮,刘珝冷声道“大国储位,付于一黄口小儿,只因什么嫡长制有利于帝位传承,国家安定,简直笑话!”

    刘珝这是心里有些失衡了,从小到大,在几兄弟间,他刘珝是人望最高的。不止是兰妧受宠,兰氏等族的支持,还有他本是就是聪明无比之人。当年就有人言,“珝王子最类大王”。

    但今日,刘珝方觉察,那刘瑞尚未及冠封王,就有这诸多的朝臣支持,这其中,可不止汉臣,还有一些汉化极深的胡臣。

    此前,刘珝相比于刘珩与刘琤,多的就是母族兰氏为首的胡系贵族的支持。在刘渊的汉化大潮下,兰氏是少见的越发强盛的氏族,其影响力不是盖的。

    至于刘珩与刘琤,刘琤不必说了。刘珩这边,却也寥寥无几,妫媶当年以其美貌被一小族献给和连的,母族这边给不了刘珩多少支持,这也是刘珩之前卖命地在军中努力,甘陷死地的原因。

    自感大占优势的刘珝,后来也慢慢地意识到了,仅靠那些胡系老族,已经不足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臣在大夏军政之中涌现,汉系力量在大夏的比重是越来越高了。而这支力量,天然地就与刘瑞亲近。这让刘珝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

第407章 晋王

    “就刘瑞那养于深宫之子,有何德何能而居东宫,那干汉臣,一群腐儒,整日狺狺狂吠,真是不知所谓!”这样猖狂的话,在座只有兰晖这个越加跋扈之徒,敢说出口了:“当今天下,诸国分立。凭那刘瑞,能辅助陛下治理这偌大的国家,对付赵、魏这样的强敌吗?他何以使大夏公卿信服?”

    “兰晖闭嘴!”闻其言,刘珝当即呵斥道:“瑞弟怎么都是大夏皇子,岂容你如此藐视!”

    兰晖听刘珝的训斥,不禁感到有些委屈,他这不是顺着刘珝的话在讲嘛。但见阴着一张脸的刘珝,也不敢反驳,老实地缩了下脖子。

    “殿下!亦不必太过忌惮于五皇子!”已经成为刘珝第一谋臣的杨阜此时出言了:“出言支持于五皇子的,多为那干拘于礼制的清谈之徒,朝中真正的掌权大臣,如王、李、赵、贾、郗、段等,可从未表露过支持之意。君王立嗣,无非立嫡、立长、立贤。兰晖将军有一言有理,当今天下之局势,非弱主而能定。陛下乃一代雄主,岂会仅听那干士人之言,定下储君之位。”

    闻其言,刘珝思考了一会儿,也是,如今夏国的实权大臣,还没有一个人有表态支持任何一个皇子。像须卜、乌氏、贺兰、仆固、王氏等臣,都保持着中立的状态。至于兰稚,那几乎是默认了支持自己。

    刘珝也试着进行拉拢,收效甚微,就今夜找贾诩谈两句,结果碰了个软钉子。仔细想想,只要这些人不似许胤这样“脑残粉”一般地支持刘瑞,刘瑞也不足为惧。

    “这些年来,陛下让殿下与陈王、郑王于军政之间历练,必是想要于三王之间择一贤者而立之。相比于五皇子,陈王与郑王才是最大的对手,二王都是根基深厚之人。陈王在军中的影响力,实难小觑。郑王理政,在朝野的名望也不低。远非一个空挂着‘嫡子’的五皇子可比!”杨阜补充道。

    “话虽如此,但刘瑞依旧不可小视!那些重臣,虽然未曾有所表示,但谁能知晓,他们心中是否也对那嫡长制持肯定态度!”刘珝深吸一口气,自己貌似有些太紧张了,沉吟片刻,缓缓道:“不得不防,必须得想办法压制其!”

    刘珝,对刘瑞的警惕,何止上升了一个台阶。

    “殿下!”杨阜见状,不禁拱手劝道:“以臣之见,暂且还是静待局势变化为上。储位之争,短时间内,当不会有个结果。许胤之言,必然惹恼了陛下。如今圣意难测,实不可妄动。”

    “那就先不动!或许孤那陈王兄,会按捺不住,率先动起来,也说不定!”刘珝嘿嘿一笑。

    看了看堂上诸人,都是倦意满面,刘珝摆了摆手:“时辰已晚,都回去休息吧!”

    “臣等告退!”

    。。。。。。

    在陈王府中,刘珩一样睡不着,纠着成公英与几名幕僚,一样议着夜宴之事。

    “父皇,此次可是被那许胤给惹恼了!”刘珩嘴角挂着点淡笑:“储君之事,这朝野内外,盯着的人还真不少啊!”

    “大夏立国,陛下乃开国之君,可从未确立过什么嫡长制。而论长、论贤、论功,殿下当为嗣君的不二人选!”立刻有臣下对刘珩道。

    伸手止其人,刘珩微微遥遥头,露出一丝苦涩:“孤乃身体有缺之人,哪有资格居半君之位。”

    “这。。。。。。”在座几人默然,互相望了望,不知如何借口。刘珩之残疾,却是一个避不过的症题。哪怕皇帝刘渊不在意,这满朝的大臣,岂能容一“残疾人”成为日后的大夏皇帝。

    见着刘珩的表情,在旁的成公英心中叹息,他能感受到刘珩那积攒在胸中的愤懑与不甘。见气氛有些不对,当即喝道:“殿下何曾有疾!臣只见上天都在苦殿下心志,劳殿下筋骨,此为成大事者也!”

    “长史大人说得不错!”成公英此言一落,立刻有人接口:“殿下雄姿英发,战功赫赫,颇得军心。如今乱世,诸国征伐,正当用武之时,必当用武之君。陛下诸子,只有殿下能继陛下之帝业!”

    “这种话以后就不要说了!”刘珩眼神一凝,冷声命令道:“孤为父皇而战,为大夏而战,岂敢有非分之想。”

    “孤乏了!都散了吧!”刘珩猛得起身,出堂而去。他尽力地想将步伐稳住,但身形还是有些不和谐的晃动,那背影,看得人颇感悲凉。

    “长史大人!”王府吏椽望着成公英,有些不知所措:“殿下这。。。。。。”

    “不要多言了,听殿下的!”成公英轻摇几下头。

    刘琤这边,比起周、陈二府,可要平静地多,并未召集些亲信议论。他与王妃韦氏,极为平静地回府的。

    正常地洗漱,更衣,逗弄逗弄嫡子刘曜,方一个人至书房。

    在书房挑灯,静静地处理着一些遗留的公务,似乎一点也不为夜宴之事所影响。

    刘琤自然看得出来,这储位之争,才刚开始,没什么好急的。从识事起,他就默默地向着刘渊继承人的位置前进,今夜之事,于他而言,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对甄洛,他已决定暂且放下了。美人不在,他还想要江山,有了江山,什么样的美人得不到!

    扫着手里的公文,刘琤眼神中流露出些冷意。

    眉宇间还有些忧虑,想到刘珝那阴阴的笑容,那暧昧的眼神。如今看来,他对甄洛怀有“非分之想”的事已经为刘珝所察觉,这似乎是不小的隐患,该怎么解决。

    。。。。。。

    长安郊外,许胤一人一车,别离家人,往赴凉州。有刘渊下诏干预,对他的贬谪速度很快,一日的功夫,他就得动身起行了。

    回头望着雄伟的长安城,他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夜宴之张狂举动,他并不后悔,至少现在他闻名大夏,“深入”帝心了。

    此次他被贬到陇西,任河关长,这可是直面凉州韩贼的地方。不过许胤倒没有丝毫的畏惧,哪怕治一县数千百姓,也比在石渠阁碌碌无为更令他开心。

    在十里长亭,周围侍立着十几名身形健硕,腰挎武器的大汉。行路之人,都不禁侧目而视。在亭中央,静静地坐着一个剑眉玉面的佳公子,面前的石案之上摆着两小爵酒。

    许胤的车驾就在长亭前被拦下,探出头一张望,立刻见到了坐于亭中的少年,大夏五皇子,刘瑞。

    眼中讶色一闪,慌忙下车,理了理衣裳,趋步上前,对刘瑞一礼:“臣河关长许胤,拜见殿下!”

    。。。。。。

    当今夏国男子之冠礼,相比古礼,仪式已然精简了不少,不请大宾,不宴宾客。当然,依旧有一干谨守古礼的人,严格按照礼法进行,这些人大多为高门望族。有意思的是,最严格遵循那繁杂礼制为家族男丁举行成人仪式的,竟然是一些胡人氏族。似兰氏、须卜这样的,从许多年前起,就学了个一板一眼。

    皇子及冠,相比于臣民,仪式那是简单不了的。当然,去岁在兴和城,刘墓诶褚鞘剿闶歉隼狻

    乾德六年五月,倍受上下瞩目的皇五子刘瑞,正式行冠礼,宣告成人了。卜吉日,选大宾,加冠授弁,歌以祝辞,取字,礼拜,飨食,基本的流程是一个也没少。

    椒房殿内,刘瑞一身袍服,头戴玉冠,向刘芷辞行。此前他是一直居宫内,如今成人了,要独立出去了。

    刘芷面上有欣慰,有感慨,亦有忧虑,眼里闪着亮光,扶起下跪的刘瑞,轻抚其面,轻柔地替其捋了捋本就齐整的袍服:“我的瑞儿长大了!”

    感受到刘芷满满的不舍之意,刘瑞也心有感触,对其再拜:“母后且安心,儿在宫外,亦可时常回宫探望!”

    终究是大夏皇后,岂会长作嘁嘁之态,玉指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痕,露出笑容对刘瑞道:“你父皇国事操劳,你既已及冠,当好生侍奉君父,替你父皇分忧!”

    刘瑞及冠,表字元祥,封晋王,在未央宫西北侧永康坊内,赐了一座巨大的王府与他,宫女太监侍卫一应俱全。

    晋王的封号,让不少人脑洞大开,一些人很会联想,因为刘渊之前曾承故汉帝刘协之封赏为晋侯,而由此联系到帝心在刘瑞。这样的论调,还真有不小的市场,被广为流传。

    而刘渊对刘瑞的各种安排赏赐,官员配备,也很是“露骨”地表现出对其重视。石渠阁老臣淳于嘉被封为晋王太傅,谏议大夫种邵迁长史,二人乐而赴之。王府各职亦简拔人才以充之,另从侍卫军中调拨四队军士,充当王府卫率。

    凡此种种,极尽恩宠,由不得旁人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