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匈奴皇帝 >

第260章

匈奴皇帝-第260章

小说: 匈奴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你近来尽舍人之责,日后你升为中书舍人,押兵部事!”刘渊给了杨修一惊喜。

    “臣谢恩!”杨修眼中有着抑制不住的喜色。

    如今夏国中枢,对刘渊牵头搞出来的三省六部也都慢慢熟悉了。杨修深在其中,自然明白中书舍人的地位。掌朝廷机务要政,晋位此职,意味着他杨修向着中书省的决策层迈进了一大步。以他的年纪,在当今的大夏,也是难得。

    “传朕诏令,明日朕起驾回长安!”刘渊淡淡命令道。

    “诺!”

    以乌樾为统帅,留守函谷,刘渊自领大军西归。给乌樾留了一万人,镇守函谷一线,已经足表重视。刘渊丝毫不虞此时的魏军会不会搞事情,自己撤了,松了气的反而是曹操。

    西归之前,见了见司马防。也是突然来的闲情逸致,初问其降否,不降,刘渊没多大耐心,斩之。随之的影响,便是“司马八达”,只剩下“四达”。逃奔赵魏的司马氏族人,闻此讯,更是大恨胡夏刘渊。但刘渊又亲会在意,哪怕他是司马懿。

    。。。。。。

    相比与幽、并、司、漠南战事的激烈,在武关战线上,一直倒比较平静。楚军方面,张允为都督,总领大军。刘表将荆、湘最精锐的一部分兵马都北调了,张允是蔡瑁为首的一批世家推举出的,为了掌控这部分兵权。

    三万多楚军精锐,分为两拨,战事发生之后,张允一直待在宛城,“总摄”大军。反倒是后至的刘备,径直统军前往武关,与文聘合军,以副都督之职接过大军指挥。

    武关这一线,实则是刘备与张绣之间的较量,而张允则遥在宛城,叫好助威。

    刘备之攻武关,初时做一尝试,统精兵五千,百里北驰,突击关城。但张绣准备充足,克城不下。其后便是跟随时间线前进的对峙,武关守备的完善令其无处下嘴,也就在后方催逼过急时,动一动,派出个数千兵马,冲冲城,权当练兵。

    受阻于武关城下,刘备一直很淡定,他北上统军,对攻破武关,长驱直入关中并未抱有太大的期望。在荆南各驻军,他刘备的影响已经够大了,他此来,更多的目的,是在荆北楚军中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刘表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自然要把握住。

    更令其惊喜的,就在武关城下,有一个名叫徐庶的年轻人毛遂自荐,投奔于刘备。一向求才若渴的刘备并不以其年纪而轻视之,亲自接见。

    一番交谈之后,惊喜异常,只觉得自己捡了个宝,当即拍板委以参军之职,以为心腹幕僚,常与之同榻而卧。

    寒风来袭,武关城外的楚军大营中,不少士卒都瑟缩在冰冷之中。刘备亲自巡视于各营,抚慰将士。

    “入冬了!”刘备长叹一声,四周的空气似乎都被冻得有些沉重了:“那张允短我军中辎重补给,端是可恶,这还有不少将士穿着轻衣!”

    “元直,天气渐寒,北方战事仍未分出个胜负。将士厌战思归,我们是否该撤军了!”刘渊看了这些日子与他形影不离的青年。

    徐庶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面色沉稳,眼神明亮,气度令人心折。天色渐暗,武关周边涌起了大片的浓雾,望了望西面笼罩在寒雾下的城关,徐庶轻声道:“主公,还是等等城中的反应吧!”

    徐庶初来,就给刘备献了条损计。也不知他从哪儿听说的邹氏的事情,派人至城关之下,用最粗陋的语言大肆宣号。意思只有一个:张绣,你叔父张济被绿了,邹氏在长安,早被刘渊玩了。

    这很明显的挑拨离间之言,初时,张绣自然是不信的。但三人成虎,时间一久,慢慢地武关上的士兵们,看向张绣的眼神有了细微的变化。倒不是嘲讽、哂笑什么的,反而是羡慕,若邹氏真成了陛下的嫔妃,那张绣就是陛下子侄了,前途无量!

    敏感的张绣自然察觉到了这些,纵使再不信,但在楚卒那没完没了的念叨下,张绣也慢慢动摇了。脑中时而浮现起当初刘渊见到邹氏的反应,又想起刘渊主动让自己将邹氏送回长安,越想越不对,越想越觉得邹氏当真被刘渊收为禁脔。

    心里坚定了这点,张绣爆发了。对张绣来说,刘渊“此举”是对他与故去的叔父张济羞辱太甚。还在函谷的刘渊浑然不知,在武关这边,他已经被“上邹氏”了。

    怒意一生,尤其是自诩多年尽忠尽职守备城池的张绣心中有滔天之恨,反叛之心顿起,“忠汉逆夏”的大义在胸中燃起。献关,放楚军!

    因武关城中夏军死忠军士甚多,对武关的守备,刘渊可是极其重视,各种安排也算到位,有不少胡族士兵。

    张绣因与亲信胡车儿相议,一面派人联络刘备,一面欲聚亲军夺关献城。可这一世的胡车儿,虽然敬佩张绣,但其想要背叛大夏,背叛胡人信仰的大帝刘渊,这是胡车儿也不能容忍的。

    转手就卖了张绣,杀了张绣欲派出城联络的信使,快速报与李乐。


………………………………

第374章 刘备剿刘珩

    李乐闻此自是大惊,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听话,忠心执行刘渊的命令。这数月以来,看张绣卖力地守备城池,他也尽心辅助。

    对楚军散播的留言,他自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张绣也未表现出什么异常,这说叛就要叛了,很是突然。

    也顾不得纠张绣之想法了,恭敬地取出刘渊赐予他的令箭,调军兵,在胡车儿的配合下,一举拿下张绣。以张绣在武关威望故,李乐暂时不敢杀他,囚禁之,以刘渊令箭压诸校。

    张绣经营武关多年,怎么都有一些亲信部曲,对这些人,李乐想要替换,却也怕动作太大,激起兵变,处理得战战兢兢。上层有变,武关的夏军士卒们,自然有所察觉,军心有所动摇。接过城防,李乐是有自知之明的,知晓自己的才能只怕不足以守卫住这要隘。赶紧派人上报刘渊武关的状况,请他另派人来武关主持。

    徐庶在楚营,期待的也就是城中的张绣的反应。只是过了这么久,依旧未有什么太大的动静,他对张绣的判断出现偏差了?

    当然,李乐禁张绣时,城上总是露出了一些破绽。不过徐庶犹豫了,并未贸然建议刘备进攻。到此时,徐庶心里也清楚,他期待的“武关之变”怕是难以成行了。北方战事将弭,刘备也该撤了。

    “主公,张允来了!”一名面相冷峻的青年将领凑上来,压着嗓子禀道,对张允没有一点尊敬之态。此人正是魏延。

    凭刘备的手段器量,魏延、黄忠这二人,自然很快令其心悦臣服。

    从刘表手里挖来了魏延,刘备以其勇略,对之是十分器重,直接提拔其为麾下偏将,在刘备麾下,虽至寒冬,魏延也觉自己的春天已经到了。

    “这张允在宛城逍遥了这么久,怎么突至军前?”刘备表情一沉,瞥向徐庶。

    徐庶面露思索之情,摇摇头,对刘备道:“主公,还是先见一见我们这个张都督吧!”

    “就听元直的!”刘渊一收袖,表情平淡:“走,我们去见见都督!”

    原本是想到营前亲自相迎,结果未行半,便得知张允已入中军大帐。

    折返而去帐,营中张允带来的三千士兵已然趾高气昂地入驻,属于刘备的帅帐外,侍立者数十张允亲兵侍卫。

    “主公恕罪,张允硬闯帅帐,末将不好拦他!”陈到脸色有些难堪地上前向刘渊禀道,看起来,好似遭受到了张允的羞辱。

    “他毕竟是都督!”刘备眼神平静,看着陈到:“叔至,你做得对!”

    入得大帐,便见张允一身华丽甲胄,正端坐在自己的帅案上,翻阅着军情。文聘则侧坐一案,似乎在闭目养神。

    “都督亲至,备未及亲迎,还望都督恕罪!”刘渊脸上洋溢着笑容,对张允道。

    见刘备入帐,张允抬眼看了刘备一眼,并不接话,只是将审视的目光放在他身上。

    “拜见都督!”见张允这表现,刘备明白他的意思,拱手拜道。其后诸将,不管所思所想,也俱压抑着情绪对张允行礼。

    得意一笑,张允略带轻蔑地看了刘备一眼:“玄德公,率我荆襄一万五千多精锐士卒,不攻关,不克城,反而屯兵关下,尽做收买人心之举,是何居心啊!”

    面对张允的阴阳怪气,刘备眼中闪过一道冷意,不过很快收敛起来,颇为恭谨:“都督怕是误会了,武关城池坚固,守卒精锐。我军兵力虽然倍之,却不好白白耗费士卒性命做城战。”

    “再加军资不足,备实在有心无力啊!”刘备玩味地望着张允。

    闻言,张允冷哼一声,他明白刘备在暗示他克减军需、扯他后腿之事。

    “不知都督此来何事?”刘备淡淡然地看着张允。

    “你在武关裹足这么久,徒耗国力军需,而无寸功。襄阳那边,诸公坐不住了,楚王王命,令本都亲自接手大军!玄德公,没有意见吧?”张允仔细打量着刘备表情的变化。

    但刘备何许人也,岂是张允能够看出其想法的。

    按住身后闻言面带愠怒的魏延,刘备平静应道:“都督本是北方众军的统帅,备岂敢有异议。”

    “玄德公,不愧为楚王忠臣,大汉忠良!”见刘备“俯首帖耳”,张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窜入荆州的胡夏贼子刘珩,袭我乡邑,四处烧杀,已然闹大了。地方剿之不利,楚王大怒,命玄德公领军围剿之!”张允以又淡淡道。

    眼中闪过讶异之色,刘备沉吟一会儿问道:“刘珩轻骑扰楚之事,备亦有闻之,只是不知此时是什么情况?”

    “其已活动至湖阳境内,南下便看侵掠襄阳,若惊扰了楚王,罪过大焉。玄德公,得抓紧时间啊!”张允嘿嘿一笑。

    。。。。。。

    “不到两千夏骑,疥癣之疾罢了,让主公统军去剿灭那支夏军,必是蔡瑁等人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