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第9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吕布方才确实是伺机捣乱,凑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早就知道李利不可能给孙策补充兵马,只是他还心存侥幸,想着万一李利心意突变,答应了孙策的请求,自己岂不是错失良机?是以他就跟在孙策之后趁机起哄,旧事重提,再度索要兵马辎重。
然而看到李利凌厉眼神的一刹那,吕布眼皮直跳,当即变的乖巧起来,借坡下驴,及早表态,以免被李利惦记上,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眼下他指挥的三万步军当中有一半都是李利麾下兵马,是否还有一战之力,李利岂能不知?
对于吕布借坡下驴的这套说辞,李利不置可否,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注视着面色诧然的孙策,似乎是在等待他的答复。
而孙策此刻却被吕布前倨后恭的态度给弄懵了。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里满是疑问:“这还是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温侯吕布么?前一刻,他还理直气壮的站在李利面前,公然索要兵马辎重;后一刻,却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并州虓虎骤然变成了溜须拍马的‘病猫’。这未免变得也太快了吧?什么情况这是?”
任凭孙策想破脑袋,他也想不通吕布为何如此惧怕李利,说是畏之如虎亦不为过。可是吕布本身就是威震天下的并州虓虎啊,他为何要向李利示弱?
惊诧之余,孙策又对吕布极为愤慨,恼怒不已。他心里暗忖道:“他娘的,你既然如此惧怕李利,为何还要跟在后面瞎起哄?现在倒好,李利一发话吗,你个软蛋就怂了,却害苦了我孙策。把我一个人撂在这儿算是什么事啊?”
诚然,强如吕布都在李利面前服软了,孙策还能怎样,难道还要一撑到底吗?
“既然奉先将军尚可一战,那我江东军岂是畏头畏尾的孬种?盟主放心,就算孙某砸锅卖铁,也势必攻克寿春城!”孙策斩钉截铁的道。这话说的多硬气,言如其人,捎带着还含沙射影的咒骂吕布是孬种,软蛋、没骨气。
这也怨不得孙策恼羞成怒,指桑骂槐的咒骂吕布。
事实上,在最近八天的连续攻城之中,吕布经常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大多数时候都是佯攻,是以吕布帐下兵马损失并不大,远远还不到无力再战的地步。可是江东军就不同了。连日来,孙策屡屡组织兵力强攻南门和东门,其间还多次身先士卒,亲自领兵攻城。如此以来,孙策帐下兵马损失惨重,伤亡之大,五倍于吕布。
所以,如果仅仅是孙策请求李利增援,补充兵员和辎重,李利还真是很难当众拒绝。即便不给孙策补充兵员,多多少少也要赠予一些粮草辎重,以掩人口实。毕竟他还是讨袁联盟的盟主嘛,给盟友提供兵员和粮草辎重是他份内之事,职责所在,岂能置之不理?
然而由于吕布以为有利可图,趁机插上一脚,结果弄得鸡飞蛋打,把事情彻底搅黄了。以至于,孙策被他连累,半点好处没捞着,还惹得一身骚。
这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与吕布同在李利帐下听用,孙策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不指望吕布助他一臂之力,却还被吕布拖后腿,这让孙策满腔愤慨,却还奈何不得吕布,只能无语问苍天:“老天爷,你就开开眼吧,吕布这厮为何还不去死啊?”
不管孙策如何恼怒,帅帐议事还在继续,而商议的重点便是如何攻破寿春城。年关将近,再这么拖下去,势必影响全军士气
ps:衷心感谢:书友yklzy、兰天、流天泪心龙、顾马杰mm、清风几书友的月票支持,元旦愉快,万事如意!
第031章寿春城破
“主公,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将他二人逼得走到一起,联手对付我们。”帅帐议事完毕后,郭嘉和荀攸二人坐在李利身边,郭嘉手里拿着酒盏,面带疑虑的低声提醒道。
李利闻言神情一怔,微微颔首,“嗯,倒是也有这种可能。不过吕布和孙策联手的可能性不大,这两位都是轻易不向别人低头的人。若是换做其他诸侯,确实值得重视,必须有所提防。但他们俩么、、、为防万一,还是谨慎一些为好,派人盯紧他们,稍有异动,立刻来报。”稍作迟疑,李利最终选择了慎重对待,采纳了郭嘉的建议。
诚然,目前盟军之中虽然以李利麾下兵马最为强大,拥有八万步骑、外加八万降兵,兵力之多,遥遥领先于吕布和孙策两股势力。即使是他二人帐下兵马加在一起,也不及李利麾下的西凉军。
但是,兵马众多并不代表实力就一定比吕布和孙策二人联手还要强大,毕竟吕布和孙策两股势力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且不说吕布就是一头随时都会择人而噬的猛虎,单说孙策帐下一干武将便不是好相与的角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实力,倘若再给他们一些兵马,其战斗力和破坏力绝对惊人。一旦吕布真和孙策联手,并且是突然发难,凭借这些江东将领就有可能打得李利手忙脚乱,疲于招架。
防患于未然,小心无大错。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李利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提防郭嘉所说的这种可能,毕竟有备才能无患嘛。
听到李利的话后。郭嘉略显凝重的神情为之舒缓下来,遂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这时,一直很少开口的荀攸,一边给郭嘉斟上一盏酒,一边恭声对李利说道:“年关将近,时下各营将士都有些想家了。尤其是战俘营里的袁术降兵更是天天叫囔着要回家。很是不安份。如果任由这种情形蔓延下去,势必影响军心,于战局不利。是以。不知主公准备如何处置这些降兵?此外这场淮南战事也应尽快结束,天气越来越冷,粮草和木炭消耗极大,这种情形同样不利于战事。”荀攸是随军主簿。不仅肩负着上传下达、草拟军令的担子。还实际掌管着整个盟军的粮草辎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是行军打仗的命脉所在,重中之重。本来这等军机大事应该是军师郭嘉的份内事务,可是现在他却图清闲,做起了甩手掌柜,把全军粮草辎重的发放任务和日常管理全都交给了荀攸。
对于郭嘉的懒散惰性,荀攸早有心理准备,于是毫不推脱的全盘接收过来。每天忙得昏头转向,片刻不得闲暇。其实荀攸心里知道。郭嘉虽然惫懒,但在行军打仗上面却是比谁都小心谨慎,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惟恐出现一丝纰漏。是以郭嘉即便再懒,也不至于将全军粮草辎重假手于人,自己躲清闲。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多给荀攸一些锻炼机会,让李利看到荀攸的能力,从而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所以说郭嘉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尽管荀攸是他和荀谌联名举荐出仕的,因此荀攸一来便留在李利身边担任参军,兼领随军主簿。但是,李利素有识人之明,如何用人历来不受旁人干扰,不管是谁举荐来的,都必须经过他的亲自考核。而且李利的考核方式也与众不同,他很少询问被考察之人的政务韬略,只是将其留在身边,而后便不闻不问,只是一味旁观,观察其人的一言一行,以及处理繁琐事务的能力。
但凡被李利认可的人,无一例外都受到重用,委以重任。迄今为止,被李利留在身边并通过考察的人,至少担任一郡之郡丞;若是各方面素质再成熟稳重一些,那便是郡守,甚至鱼跃龙门,直接担任一州刺史,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不过这种一步登天的跳跃式提拔并不多见。这么多年来,能够获此殊荣的只有五人,按时间顺序分别是:贾诩、郭嘉、周瑜、鲁肃和诸葛亮。
武将不在此列,因为武将的能力如何很容易看出来,稍加考核便见分晓。何况时下正逢乱世,破格提拔武将之事屡见不鲜,比比皆是。是以武将和文士的晋升之路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荀攸说完话后,李利一边与郭嘉推杯换盏,一边沉吟不语,并未立刻决断。
半晌后,李利放下酒盏,和颜悦色的道:“公达认为如何处置降兵比较妥当?如何尽快攻破寿春城?”这句询问,听起来像是请教,亦或是征询下属的意见,实际上却是考校荀攸。
也许郭嘉以为李利并不了解荀攸,不知道荀攸的才能如何,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李利不仅知道荀攸才能卓著,还知道他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不光是处理政务娴熟,还胸怀韬略,擅长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或许荀攸的才能比起曹操帐下的“王佐之才”荀彧稍逊半筹,可他却比叔父荀彧更会审时度势,处事更加圆融,更会做人。因此,历史上的荀彧最终被曹操罢黜一切官职,郁郁而终;而荀攸却是官路亨通,位至三公,最后寿终正寝。同在一个主公麾下效力,都曾大显锋芒,居功至伟,但叔侄二人的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是以荀彧和荀攸二人孰优孰劣,到底谁更聪明,却是很难说清楚。
与之相比,同为谋主的郭嘉、贾诩和程昱等人,其命运也与荀彧不同。除了郭嘉英年早逝,贾诩和程昱二人的一生都很顺利,位至三公。封妻荫子。
正是有着这种好奇心,李利才会破例考校荀攸,希望听到他对目前战局的看法。如果他还能献上破敌良策。那李利就要重新定位荀攸的才能了,随之而来的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提拔重用。
荀攸闻言后,同样并不急于回答,显得很慎重也很沉稳,稍稍思索片刻,而后恭声道:“在如何处置降兵这件事上,微臣不敢妄言。然则既是主公垂询。微臣自当坦言相告。听说数月前,主公命令甘宁将军于渤海郡训练水军,目前已招募两万余兵士。但大多数兵士皆不习水性。既然这样,主公何不将这批降兵当中熟识水性之人挑选出来,而后送往渤海,交由甘宁将军接管。
此外余下的降兵也可以押解至司隶。据说周瑜将军帐下兵力不够。正好将这些降兵整编成一营兵马。毕竟,与其这样一直关押下去,还不如将他们尽早送走,省得吕布和孙策二人念念不忘,始终惦记着补充兵马。”
说到这儿,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