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338章

医匡九合-第338章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头恍然大悟,瞥了一眼墙垛,点头道:“京师的城墙太高太厚,鞑子确实没有什么办法。”
  正说话间,城下战局又发生了变化。
  黄台吉从侍卫手中接过了八面小旗子,并且取出了一面白底镶着红边的旗子,向着德胜门的方向一挥。顷刻间,一万名穿戴白盔甲的骑兵在一面大白旗的前导下冲向了宣大军,其他鞑子则是发出了一阵地动山摇的呐喊,伴随着马蹄所掀起的尘土,形成了一股几欲令人窒息的杀气。
  显然,对于明军竟敢出城野战,黄台吉相当自信地派出了他的骑兵部队。
  这一仗,必须由女真八旗来打。打出气势!
  镶白旗的旗主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哥俩都是奴儿哈赤大福晋阿巴亥的儿子。眼下多尔衮执掌正白旗,多铎便是执掌镶白旗!
  终于,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开始发威。一阵轰隆声过后,鞑子骑兵也折损了少许……但是,这不够!
  多铎显然也知道明军城墙很长,火力自然不可能如锦州和宁远城那般密集,故而并不担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万骑兵被大炮打中了的,也只寥寥百余骑而已!
  女真骑兵见明军火炮也不过如此,登时气势如虹,个个奋勇争先,往宣大军的左翼冲杀而来。
  宣大军的左翼是宣府总兵侯世禄,侯世禄从宣府一路败退而来,原本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多人。现在他也知道情势危急,除了拼命以外别无选择的余地。
  而左翼还有一支部队,乃是山西镇总兵官王朴,他的部队是主力。约有三万之数。
  两位总兵联合迎击,一时间杀得昏天黑地。城头的红夷大炮失去了作用,毕竟是混战,也不可能乱**……
  张力死死盯住战局,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感!
  团山军,人数还是太少了……
  这种大兵团会战,几万人扔进去连泡都不会鼓一个……
  若是阵地战还可以打,守北京城这种任务,按团山军现在这种兵员素质,没有个十余万人。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除非有后世那种近代步兵,那么只需要几千人,冷兵器兵种来多少都是送死……譬如八里桥之战的英法联军吊打螨清。可是近现代军人的训练程度要求很高,没有三年以上的训练想都不要去想。
  也只短短一瞬。张力便想明白了,继而苦笑了一声……后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像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
  眼下团山军的基地说白了就一个半的地级市,金州卫算一个,宁远卫只能算半个。却想着吊打后金国,又怎么可能?
  得加大扩充实力的步伐呀,光靠一刀一枪地在辽东打基地可不行,那样太慢了!
  “大人,王总兵,跑了……”
  张力正在琢磨着自己的扩充实力的计划,突然耳边传来木头略带焦急的声音,立刻将思绪收了回来,赶忙往城外看去。
  果不其然,那一万宣府总兵侯世禄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他本人虽被部下拼死救了回来,却伤重得只剩下了一口气。
  而王朴的山西军,三万人也只余了半数,此刻正撒丫子往德胜门前狂奔呢!
  张力眉头紧皱,若是不采取行动,建奴可就要尾随进城了!
  然则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洪承畴既然“知兵”,当然也是第一时间下了决断!
  现在建奴的骑兵追着王朴的山西镇溃兵往德胜门掩杀而来,城墙上终于响起了地动山摇的火炮声!
  正是千斤弗朗机炮!
  红夷大炮射程二里地,千斤弗朗机炮的射程只有一里,但是数量众多呀!
  百余门千斤弗朗机炮齐射之下,不管是王朴,还是多铎,被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鞑子阵后响起了尖锐的金属声,这便是所谓的“鸣金收兵”了!
  就这样,宣大军终于是堪堪撤回了城中,而鞑子也在二里地外虎视眈眈。
  ……
  晓月山庄军议大厅,张力召集了众将议事,所有团山军的高级将领尽数到场。
  今日德胜门外一战,虽然只有张力和木头在场,但是战果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这相当于给了目前略有些膨胀的团山军高级将领当头一棒……要战胜建奴,还早得很呐!
  张力眼瞅着麾下这帮将官们,只见他们个个面色凝重,不由得哈哈大笑:“怎么,都怕了?”
  高元良立刻站了出来,朗声道:“大人,咱们不是怕!只是鞑子兵力确实太多……”
  张力微笑着一摆手,点头道:“鞑子人数很多,我大明军队人数也很多啊!”
  张力这话一落地,顿时将大伙儿的情绪又被带动了起来。是呀,现在又不是让团山军去守那偌大的北京城,又有什么好郁闷的?
  张力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地道:“这一次北京保卫战,乃是大兵团会战,并不是我团山军孤军奋战!”
  顿了一顿,张力又道:“三边总督卢象升卢大人先前被困在张家口堡,后来鞑子撤军回师通州,卢大人麾下的天雄军会合了延绥等地的军队,也有三万左右,日前已经抵达了京师。其他人或许贪生怕死,但本官知道,卢大人却是可以引为团山军强援的!”(未完待续。)


第381章 季孙之忧

  在黄台吉攻占通州,鞑子将整个大明宣府、北直隶防线打穿了之后,围住张家口堡的三万多汉军旗撤了军,前往通州与黄台吉会合。
  所以张家口堡算是解了围,卢象升将延绥等镇赶赴京师勤王的大军集结在一起,马不停蹄地前往京师勤王。
  眼下卢象升的天雄军和延绥军已经抵达京师,驻扎在北京城西。
  张力对卢象升一直很关注,因为在这个黑暗透顶的年代,卢象升绝对是一个异类。
  张力扫视了议事厅中众将一眼,建奴这几日一直没有发起想象中的总攻,让自己心中颇有些不安。
  今日城下一战,更多的像是一种炫耀,为了打击明军士气而战,并不是攻城之战。若是攻城,至少建奴的火炮、云梯等等攻城器械都要上场才是,然则建奴偏偏在北京城下展现他们的“骑射之术”。
  建奴仿佛不是真正的想攻打北京城,他们要干什么?
  ……
  紫禁城乾清宫中,崇祯皇帝脸色铁青,一个人坐在龙椅上生着闷气。
  在大殿之上,还有一人正垂手而立,却并不是首辅温体仁,而是次辅周延儒。
  这两日建奴发起了不少试探性的进攻,不管是守城还是守河,明军都损失惨重,折损的兵马超过五万。
  幸亏北京城城防坚固,加之无定河河水暴涨,建奴才没有得手。即使如此,也足以让满朝文武胆颤心惊,再没人愿意“献计献策”……
  除了周延儒。
  周延儒今日一大早递上了一封密折,果不其然,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了他。
  现在崇祯心情很糟糕,周延儒自然是非常清楚,但是他这一次放的“大招”自己很有把握,一定可以重创心中那个最大的“奸贼”!
  “周爱卿,你在奏折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你意指何人?”
  周延儒心神一凛,立刻朗声应道:“臣恐大明之忧,不在建奴。而在京师之内也!”
  崇祯皇帝毕竟不是傻子,周延儒这话虽然略微有些绕,可是他还是懂的……
  “你是说内臣与边将?!”
  崇祯额头上青筋暴露,显然周延儒这话击中了他心中最敏感的那一处地方……
  周延儒不直接回答,而是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圣明!”
  崇祯皇帝整个身子开始发起抖来。周延儒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温体仁是内臣,洪承畴是边将。温体仁是内阁首辅,文官系统一把手,而洪承畴是“勤王兵马大都督”,总领勤王的二十余万兵马……唔,已经被鞑子灭了六七万,只有十余万了。
  尼玛这两人“捡肥皂”的话,崇祯皇帝可就危险了!
  死寂,乾清宫内针落可闻,气氛异常的诡异。
  良久过后。崇祯皇帝颤声道:“周爱卿,眼下局势恶劣如此,国家还需借重洪都督呀……然则,爱卿所言亦有道理,可有良策应对?”
  周延儒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温体仁那老贼先前“敬献”的威力太大了!即使多疑的崇祯皇帝,竟然对他只字不提,只说还需借重洪承畴,这尼玛……
  不过也只短短一瞬间,周延儒便开口了。因为他先前已经想好了种种对策。
  “启禀皇上,陛下须得防范董卓之故事,不可让勤王兵马入城!”
  崇祯虽然不读《三国演义》,不过《三国志》这种正史还是读过几页的。三国董卓的事儿他又岂会不知?
  很快,崇祯皇帝就下了决断:“爱卿言之有理。周爱卿去内阁拟定一个条陈出来,守城便用京师三大营的兵马,所有勤王军队尽数移防城外。”
  “臣遵旨!”
  周延儒长长地应了一声,眼下要扳倒温体仁时机还不成熟,不过已经开始了第一步。若是洪承畴战败。温体仁定然逃脱不了干系!
  北京城守不守得住,周大人自然是不关心的,大不了跑南京去嘛……扳倒温体仁,那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
  夏天的太阳很毒,团山军五千多火枪兵尽数隐蔽在战壕里,悄无声息地监视着无定河对岸的鞑子军营。
  卢沟桥对面的鞑子是正白旗,也曾经试探着远远用弓箭攻击过几次团山军的阵地,不过被三百斤弗朗机炮“教育”一番之后,他们就不再靠近河边了。
  团山军的炮兵队以三百斤弗朗机炮为主,千斤弗朗机毕竟太过于笨重,并不适合野战。
  此刻,张力带着高元良,在木头的陪同下,正在阵地前视察。
  张力手中拿着一个“千里镜”,其实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望远镜,西洋人早就发明出来了,只不过清晰度还不行,但也能看个大概。
  张力通过千里镜将河对岸距离二里地扎营的鞑子正白旗营地看了一遍之后,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神情严峻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