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第523章

直播之春秋苦旅-第523章

小说: 直播之春秋苦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国换了新君后,曾经多次派人来请他。现在!他可以借这个机会,去卫国。


第821章 陈蔡之间被困绝粮

  陈国大‘乱’,孔子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提出辞呈。。。品書網他也不想在陈国呆了,也无法再呆下去了。卫国新君不止一次派人来请,他倒是想去会会那个年轻的卫君,希望自己的新思想能够在卫国发挥作用。

  在陈国,已经是没有希望了。算陈国不‘乱’,吴国不来入侵,他的新思想也一样不会得到重视。在陈国!他只是一个摆设,为陈公赢得一个爱惜贤才的名声。

  陈国大‘乱’,陈公也顾及不了孔子,答应他的辞呈。

  得知孔子要离开陈国,楚昭王‘欲’重用孔子,派使臣奉币来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

  消息传到陈、蔡,两国大夫那里,以为孔子与楚国有什么‘阴’谋,便派兵拦截。

  有人趁机在背后说孔子的坏话,说孔子是一个‘奸’细。当年在鲁国的时候,他主张堕三都,后来引得齐国大军屯兵边境,差点灭了鲁国。

  还有!孔子在卫国的时候,与南子‘私’会,陷害太子蒯聩。最后!太子蒯聩被卫公赶走。现在的卫国,完全由南子主持,新君是个傀儡君王。

  陈国的战‘乱’,也可能是因为孔子而招惹来的。吴国伐陈只是起因,楚国渔翁得利可能才是目的。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放孔子走。

  在蔡国那边,也有人说孔子的坏话。说蔡国没有重用他,他一定会怀恨在心的。一旦陈国灭了,蔡国也不保。

  陈国与蔡国以前都被楚国灭过,后来迫于外界的压力又复国。现在的陈国与蔡国,都是楚国的附庸国。所以!吴国伐陈,楚国是要来帮忙的。

  蔡国与陈国的关系,好像是一对难兄难弟。所以!陈国如此对待孔子,蔡国会效仿。

  蔡国拦劫孔子的理由是:阻止一切陈国“难民”进入蔡国。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说起来话长!陈国是老子的故乡,老子晚年又在陈国隐居传道,教化民众。结果!如今陈国的民众,是很“自‘私’”的。战争来了,他们是不会帮助国君打仗的。

  平时的国君不顾子民死活,国难来了子民又何必管你君王和你的国家死活呢?相反!不敢不帮,还幸灾乐祸。

  不是我的国,我何必去管呢?是我的国,为什么平时的时候不顾我们的死活呢?

  抱着这种心态,战争来了,陈国人大多往邻国跑。蔡国不仅不接受“难民”,还答应陈国的要求,阻止一切人进入国内。

  当然!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做做样子。偷偷过去的陈国人,他们是不会管的。相反!还希望战‘乱’的时候陈国人“移民”去他们蔡国。

  要知道!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口是生产力,人口多综合国力强大。

  孔子一行的目标太大,所以!蔡国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装着不知道是谁,先堵住你再说。

  孔子师徒最初不了解陈、蔡派兵的意图,为躲避军兵的袭扰,只好在旷野行进,不料陷入到了绝粮的境地。

  方基石一直跟随在孔子一行人身后,对于陈国发生的战‘乱’,他也没有办法。在战争面前,一个人的作用往往是很小的。再则!他也不想现在帮孔子。他觉得!孔子的经历还不够,还必须再磨练磨练。

  特别是孔子这种人,一直生活在安逸,生活在理想世界,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小世界,脱离实际、脱离现实。所以!更应该接受现实给予的磨难。只有这样!他才能接受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用正确地思想和眼光来面对、看待现实。

  所以!算是能帮,他也是不会帮的。

  再则!无论是陈国还是蔡国,都不会把孔子怎样的。如今的孔子,虽然‘混’得不是很好,可名声在外,有了圣贤之名。所以!无论是陈国还是蔡国,都不会把他怎样。要是把孔子怎样了,只会给他们的君王脸抹黑。

  特别是陈国的君王,更不会把孔子怎样。因为!孔子在陈国做过官。

  只有当发觉孔子是‘奸’细的时候,才可以对他进行下手。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是不会把他怎样的。

  围困住孔子,并非是没有目的的。而是!他们在等待证据。

  孔子师生一行人绝粮,不仅孔子自己没有想到,也让方基石觉得意外。他没有想到,孔子一行人根本没有带多少粮食。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人,遇兵荒马‘乱’出行,一定会带备用的粮食,以防不测。

  可以预见啊?是不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钱你也买不到粮食。发生绝粮的情况,也是可以想象和预见的。你没有作准备,你绝粮饿肚子是活该。

  孔子一行离开陈国,他们是没有考虑到陈国会派兵士来围墙他的。正是因为没有心理准备,才没有准备多少粮食。要是知道陈国围墙他,蔡国又不让他过国境,那还不直接去楚国了?是不是?

  他们可以先去楚国,再绕道去晋国,经过晋国去卫国。也可以经过楚国到宋国,再去卫国。是不是?

  好在子路以前是猎户,野外生存能力很强,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解决孔子被困的事,方基石是没有办法的。他要是出面,那是一场腥风血雨。陈国或者蔡国的这些兵马,他能在其杀几个来回。

  可这件事,不是打杀的事。凡是都是有原因的,这件事是因为楚国要请孔子去当官,要封地给他,才引发陈国某些人误会。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由楚国出面。

  方基石与楚国早年是有仇恨的,楚国人算不认识他、不知道当年的仇恨,可也不会给一个陌生人面子。所以!出面找楚国来调停,他不是合适的人选。

  所以!这件事,只有孔子自己想办法。

  孔子见陈国与蔡国的兵士把他围住了,找陈国与蔡国自然是没有用的。所以!派子贡去楚国救助。好在子贡能言善辩,请来了楚国的救兵,才得以脱困。


第822章 亓官氏卒

  公元前490年,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得孔子真传。

  公元前488年,周敬王三十二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这一年,孔子六十四岁。

  孔门弟子多仕于卫,新君要求孔子返卫。孔子经过陈蔡绝粮事件,在楚国的帮助,辗转来到卫国。

  这次到达卫国后,子路和闵子骞等人都在卫国做了官。颜回没有出仕,兑现当年老爹许下的承诺,侍奉孔子,伴随在先生左右。

  一日!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夏,鲁哀公与吴人会于鄫,吴向鲁索取牛、羊、猪各一百头为祭品。吴太宰讙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谢,子贡以周礼说服了伯讙,维护了鲁国和季康子的尊严。

  公元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三月,吴伐鲁,吴大败,孔子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这一年,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孔子自从离开鲁国,一直没有与亓官氏再见面。

  在鲁国曲阜,因为当年的事件,有不少人以为孔子出妻。其实!根本没有的事。当年亓官氏只是为了维护家人,才拿出当年孔子给方基石写的出妻书示人。

  当年方基石被河莲纠缠,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想出来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气河莲。结果!却在孔子堕三都的时候派上了用场,帮了亓官氏的忙。

  亓官氏死的消息,孔子是不知道的。可以理解,当时的信息传递太慢了。

  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

  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

  至此,孔子结束了长达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又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欲行“田赋”,即将军费改按田亩征税,使冉求问孔子,孔子曰:“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季氏不听。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定、。修,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

  据史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结束长达14年漂泊日子回到鲁国,方基石也回到鲁国。

  季桓子没有了,其实方基石可以提前回来。可他有过承诺,要跟随孔子一起回来,要暗中看着孔子。

  回到鲁国,他的长孙、长孙女的儿女都已经成年。他一个人穿越到春秋来的,如今发展到现在一家近百口人。

  遗憾地是!孔鲤与方勤两人,一直没有生育。

  为了宽慰方勤,方忠把自己最小的女儿送过来,给方勤抚养。方恕也同情这个妹子,把自己最小的儿子送过来,给她抚养。

  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方基石的妾室见方勤是真的不能生育了,依然多次要求孔鲤再续一房。孔鲤显得很犹豫,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与方勤的感情是一贯地,不想抛弃对方。

  亓官氏更是没有答应,说她不能这样做。方勤的不育完全是因为孔鲤,要不是孔鲤当年哄方勤、方俭出去玩耍,方勤就不会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