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听来满脸惊讶,忍不住问道:“郑兄并非武人,何以竟冒缒城之险……”
所谓缒城,也就是用个筐把人装好以后从城墙上放到墙脚下,郑望之如今的官职身份乃是工部侍郎假尚书(代理尚书)并军前计议使,本是有资格走正门出城的,可他却跑去缒城,自然叫李纲惊讶。
郑望之却是恬不知耻的对着赵桓媚笑道:“郑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区区缒城之险,何足道哉?”
李纲没想到自己好奇一问,反倒成了为郑望之抬轿的捧哏,当即心中有些气闷,便也自问道:“不知郑兄此去,从金营之中探得什么消息?”
郑望之也不继续恶心人,便也道:“某入了金营之后,并未得见金人主帅宗望,仅与金使吴某谈了一个时辰。那金使吴孝民身为辽国弃臣,叫某看来倒也有些心向故国之意,与某言道这宗望所谋和谈之事,明面上是求两国以黄河为界,另由宋出金帛给金作犒军之费,实际上诚心所求不过是金银钱财牛马等物,以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而已,并以亲王、宰相为质,便肯退兵。”
“荒唐!”李纲听来,便是拂袖一声呵斥道:“如何叫三镇而已?还要亲王、宰相为质,简直欺人太甚。”
“李伯纪言之有理,金人若诚心求和,与些财帛牛马也可,割让三镇与遣亲王、宰相为质之事,万万不可!”一旁的李若水自然出声为李纲帮腔,
何栗更是喝道:“郑侍郎,汝甘冒奇险缒城而去,讨来的便是这等丧权辱国之约么?”
卷九 挽天倾 第七百九十章 【议和】
随着何栗的厉喝之声,偏殿之内的气氛立时剑拔弩张了起来。
自打那日黄杰前来叫城,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来了个五连杀,且金军公然将那山寨的赵福金送还之后,郑望之和李棁二人可谓是吓破了胆子,这几日当真是度日如年。
最终,这郑望之也不知是如何鼓起的勇气,竟然就敢缒城而下,去与金人谈判。
当然了,这与金人和谈,本也是赵桓早就首肯的事情,否则也不会给了郑望之一个什么“军前计议使”的官职。
就说这郑望之缒城而下,去了金营之后,宗望自然不会与他相见,便派了金使吴孝民与他谈判。那原本就是辽国归顺的吴孝民,原先在辽国担任的职务也是鸿翼府(类似大宋鸿胪寺)少卿,对如何跟宋人打交道也是驾轻就熟,先叫人送来酒食与郑望之压惊,一番推杯送盏之后,便也装作与郑望之交心的样子,将金国的和谈条件全盘托出。
宗望的意思,原先提出的要求只是割让三镇并赔款,如今这都打到了东京城下,干脆就以黄河为界来算,不过这明面上的和谈他自己也知道显然是狮子大开口,所以给吴孝民交代的底限便是至少也得割让三镇。
那吴孝民到底是虚情假意,还是当真对郑望之推心置腹虽然不得而知,但至少瞧着眼下的架势,显然这等条件已经足以让赵桓有些意动,不然他把诸位亲王叫来做什么?
但也说何栗这般开骂之后,郑望之顿时便不乐意了,两人当即掰扯起来,随后李棁和李若水也加入了战团,四人转着圈互喷口水,何栗攻讦郑望之丧权辱国,郑望之回击何栗空谈误国云云,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
倒是李纲在旁冷眼瞧着,并且主意到虽然虽然吵得十分热闹,一个个都是面红耳赤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但实际上四人的骂战攻讦都是极有分寸,差不多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拿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劲头来。
李纲怎么说也算是宦海沉浮有些年头了,旋即也就反应过来,这特么就是在演戏,若非当年李纲也因为干过监察御史在朝堂上混过,不然还差点就信了。
一时间醒悟过来的李纲,也就自然明白今日赵桓将几位勤王叫来,肯定不是让他们来看戏的,想必议和的决定已然在心中敲定了。只是,李纲在愤怒之余,却又有些不解,因为如今这偏殿中,本应该在配角之一当朝宰相张邦昌却不在(还被扣在金营),而那不应该在的配角之一,前任宰相王黼却在,这就让李纲有些想不明白了。
但也说,也就在郑望之、李纲四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听咣当一声,赵桓御案上的铜香炉突兀的被人投在了地上,但见赵桓面红耳赤的指着叫嚷的最凶的何栗狂吼起来道:“够了!你等莫不是想要让朕死在东京么?”
而后便也见赵桓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却是扑下了御案,一把扯住李纲的衣袖道:“爱卿当初拦着朕的车驾,发誓要保得朕的万全,如今金人每日擂鼓鸣号,扰得朕日夜心神不宁,叫着朕如何得活?如何得活呀?”
瞧着赵桓哭得声嘶力竭的模样,李纲既在心底感叹这大宋果真欠了他父子一座小金人,又在心中愤懑这老天何其不公:这父皇帝是个孬种,儿皇帝更是孬种生的孬种!
一时间,李纲也怒容满面,却也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赵桓话里所说之事,乃是当初金军还未渡过黄河之前,这父皇帝赵佶刚刚跑路,赵桓身边的辅佐大臣李邦彦、白时中等便也劝他向襄阳一带逃跑。李纲得知之后,急忙拉上老宗泽请求上殿面议。
得见赵桓后,李纲便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陛下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
当时赵桓默然不能答,白时中和李邦彦便说金军来势太急,都城只怕坚守不住,再说太上皇都去毫州烧香了,赵桓去襄阳泡一泡温泉又有什么问题?
当时李纲便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今日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
赵桓当时却是哭诉道:“百官文武皆随父皇南去,朝中无将可用,卿又是文臣,如今东京城中谁人能任统帅?”
李纲会答道:“虽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未必熟悉军事,然而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职责。不过道君皇帝早先任命臣为四壁守御使,宗泽为东京留守,臣便是万死,也当保得比陛下万全。”
然而也就在这时,内待前来说皇后已经动身出京,赵桓一听,脸色急变了,急忙离座说道:“朕不能留在这里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
最后还是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赵桓的心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
但当天夜里,白时中、李邦彦又连夜进宫,劝他尽早离京,赵桓便又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时走到午门,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而皇帝出行的乘舆也准备好了。
当时李纲便知道赵桓又改变了主意,他着急地大声问禁卫军道:“你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陛下逃跑?”
禁卫军齐声答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答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道:“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启程了?六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以死守城。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很近,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怎么抵挡得住?”
一番连恐带吓,李纲也才再次转变了赵桓的心思,没想到这眼瞧着平平安安的坚守了月余,眼瞧着各路勤王之师就将陆续抵达,眼瞧着城外的金军已经快要是强弩之末,赵桓却又打起了求和的心思。
一时间,李纲很有一股子想要吐血的冲动,甚至有些忍不住想要大声的呵斥出来,想要告诉赵桓和郑望之和李棁等人,他李纲是有办法对付城外金军的!
卷九 挽天倾 第七百九一章 【升平之约】
可也就在李纲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并且那“汴梁手札”四字就在心头闪过的瞬间,他脑海里却又突然蹦出了一个人影来:那人影身穿大宋制甲,骑一匹栗色高头战马,手持一杆方天画戟,头戴兽面鏊兜,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瞧着那人影,李纲刚刚升起的狂妄念头,刹那间突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李纲有办法?天大的笑话!
这城外的御车军是他组建的、城内的坊墙防御体系也是他修建的、这“汴梁手札”想来不出意外也是定然他写的、甚至你李纲能被召回当上这东京城的四壁守御使也他的手段,你说你李纲有什么办法?是不是天大的笑话?
顿时,李纲突然想通一切,一股子无力感顿时迅速蔓延全身,沉默了好一会后,便也听他柔声对哀哭不止的赵桓道:“陛下可是心意已决,一定要议和?”
赵桓听着李纲松了口气,忙也止住哀哭,忙道:“自然要议和!”
李纲冷眼瞧了瞧脸上都是一片惊讶之色的郑望之、李棁等人,便道:“议和便议和吧!”
赵桓当即破涕为笑,拉着李纲的手忙道:“甚好!甚好!”
又转头望向了边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几位亲王道:“不知哪位皇弟愿意为朕去往金营走上一遭?”
赵楷、赵枢几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皱眉不语,也在这时,但见几人中年纪最小的九王赵构上前道:“臣弟愿往!”
赵桓见状大喜,忙也放脱了李纲的衣袖,转身一把拉住赵构道:“九弟愿为宗社大计舍身,朕甚是欣慰!”
赵桓说他很欣慰,这话倒也是真的,因为李纲手中掌握着东京城中的军事大权,不能说服李纲议和无望,而金人又要求派遣亲王为质才愿议和,若是没有亲王送去城外,议和也是无望,如今既说服了李纲,又有赵构自愿站出来顶岗,他自然高兴和欣慰。
不过,也在这时,李纲却是喝道:“且慢!既然决意议和,则礼不可废,议和条呈岂有仅凭一面之谈,便一言而决的道理?”
赵桓听了忙也来问道:“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