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走着,黄牛儿突然想到通过这一年多不断的做奇梦,他发现自己似乎比以前要聪慧了不少,至少一些当初跟在师尊身边看了想不明白的事情和道理,如今想来却是很容易就通了,就只是觉得老做奇梦也没意思,因为梦中的许多经历虽然能解了现实里的困惑,却也带来了更多的困惑。
比如飞天的铁鸟如何能飞、海中游弋的钢铁巨舰如何不沉,这些问题可就更是高深了许多。
第五十二章 【试营业】
时间眨眼就到了七月初二,大清早食汇街的左右两扇门牌上就用红布遮了起来,上面是借了舅父的颜面请曹知州大人提些的两方牌匾,内容自然是食汇街三个字和年月日落款。
受邀进驻食汇街的吴婶、张四哥、龙婆婆、王二、李四娘和古三娘也都罢了自家的营生,将做吃食的家伙事儿都辗到了食汇街来,食汇街里的铺面都自带了座椅,搬起来也是容易。
倒是经过这些天的筹备,老倌最终驳了黄牛儿的想法,通过中人招了六个良家子和两对夫妻来做帮佣,十三个孩子便拿来当童工用也就是了。老倌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对的,首先就是拉面这活偶尔干干还行,若是要二娘整天去拉,并且拉上一、二百碗,可就要让老倌心疼了,再说黄家店也不能光卖拉面,羊汤要人熬煮,羊肉羊杂要人切整,下酒的小菜也要人操持。所以新招的帮佣里,两个二十多岁的粗壮汉子被用来当专门拉面的师傅,一对夫妇专门来切整操持,二娘便盯着羊汤小菜就好,毕竟羊汤的秘方可是老黄家的根本。
至于食汇街里的六间店面里卖的新奇吃食,便有余下的四个帮佣和一对夫妻来撑头,孩子们也就做了打杂迎客的小厮也就是了。
但临了却又碰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食汇街里的铺面如何会账。
这老倌邀来的六家人,可是承诺了头三个月不收任何费用,三月之后这食汇街里的营生要是能做下来,便每月收些份子钱,多少就看六家人的营生如何,这般的条件倒也不能说不好。
只是六家人心里有个疙瘩,那就是各家都想自行会账,不愿意老黄家来会了总账。按照老倌的意思,这食汇街本就是黄家店的一部分,食客们不管是在黄家店里点着吃,还是走进食汇街里坐着吃,虽然都应该是由黄家店来一并会账,当然各家店里的营收会在账里分列出来,定然不叫各家吃了亏。
可实际是,这个时代的店家除了卖东西的将本求利之外,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打赏!
(PS:看本书要觉得不错,别忘了打赏哦!)
虽未的打赏,其实也就是食客们给的小费,列如有食客来黄家店要了些肉食小菜和土烧吃好了,三、五百文的帐他一高兴就丢块一两来重的碎银子,剔着牙起身道一句不用找了,这钱也就挣下了。
因此,深知其中门道的老倌当然要抓着会账的权不想放了,可对于六家人而言,虽然他们卖的吃食最低也就三、五文,高也就三、五十文,可架不住这个时候的宋人懂事,能上街吃东西的人,多少都喜欢将多出来的几文找零当做打赏给舍了,所以这无形之中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姚二娘拍了板,账还是各家自会,若是客人点了几家吃食,他在那家会账便就在那家会了总账也就是了,犯不着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伤了大家的和气。
虽然老黄家是老倌做主,可有些时候姚二娘拍的板也是说话算数的,更何况就在前两日,姚二娘也终于把之前黄牛儿谋划的,东到吴门巷的巷尾,西到接着菜街的街尾的小巷这两块地买了下来,只要这十二间门脸的小食汇街能做起来,一旦黄州真开了茶榷,晚上不再宵禁闭门,那就得把黄牛儿打算的大食汇街和瓦子给开起来,这才是大利市。
由于黄州一月只有初三和十八两场大集市,所以这日的中午才过,四乡八里来赶集的商家农户便蜂拥进了黄州。毕竟黄州城太小,只有南北一条主街,若是等到明日开集时才来,那还会有摆摊的位子空着。
而整个小食汇街包括黄家老店的烟囱,也在老倌的一声唱喏之下齐齐升起烟火,用黄牛儿的话说,这劳什子的试营业便开始了!
不一会儿,这蒸炊饼满头以及签菜的腾腾香气、油炸肉饼、油渣果和炸鱼的味道、还有这香菇鸡汤生汆丸子、火烤脆饼馍夹肉、腌制好的各类肉食烧烤的特殊香味便顺着夏日的北上南去的江风在黄州城里蔓延开来。
最终引得一城的人都垂涎欲滴的,却是大灶里猛火熬好的黄家祖传的羊汤,当姚二娘将闷着锅的盖子打开之时,似乎老天都被这香味吸引,猛然对着老店的灶间吹来一股子扶摇直上的旋风,几个正从南门口走进来的乡下老倌猛抽着鼻子奇道:“唉吔!这味道,莫非是老黄家的祖传羊汤从新开了锅?”
便有人答道:“只怕是了!早些日子听说黄老倌将祖店赎了回去,快些走,先吃一碗老黄家的羊汤捞面再说。”
走得近了,发现果然是黄老倌穿了一身新衣在门前迎客,一张老黑脸笑得开了花一般,正忙不迭的把人往店里请。
不过也有人指着店面顶上用红布遮着的牌子问道:“奇了,黄老倌你这开了锅也就算是开张了,为何这门匾却还拿红绸罩着?”
黄老倌忙赔笑解释:“见谅!见谅!今日可不是开张,乃是试营业。也就是今日先试着做一锅羊汤给大伙儿尝尝,若是都说好,明日俺老倌就有胆子开张了。”
当即有人调笑道:“要是说不好呢?”
老倌也不生气,笑道:“俺便掀了锅子,再给大家伙另做一锅尝尝,要是还不好,俺就请了大伙,砸了俺家这招牌如何?”
大伙儿一齐哄笑,便有人道:“好!老黄家的羊汤捞面咱们黄州的老人可谓是从小吃到大,如今光闻着味道就知道绝对砸不了招牌,黄老倌先给咱家下上两碗捞面!”
老倌大声回应道:“好嘞!大碗的面两碗!不过却要给大伙说说,如今往后俺家可不卖捞面了,而是弄出一种新吃食,今日便叫大家尝鲜!”
说完老倌走到了店门边上,扯了一根细索,然后就见店门边上插着的一杆招旗垂了下来,上面写着四个字“黄州拉面”,围观的人看了,都觉得惊奇,当即有人问到这拉面是什么面。
第五十三章 【大卖】
说起来黄家以往卖的捞面,实际上就是刀切的手擀面,黄州乃至江南一带的百姓多是喜欢吃这种捞面。至于东京汴梁的人,却是喜欢一种叫做汤饼的面食,实际上这汤饼也就是面片儿汤,但如今不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黄州或是东京,却都从未出现过什么拉面,自然引得大伙儿好奇。
黄老倌一笑,便喝道:“大伙瞧了就知!”
这黄家老店是三间并联的门脸儿,北里是一间三面无壁的开间,中间是正门,摆着酒架柜台、和三眼相连的灶台,南里原先是个内间用来储藏食材和住人,如今却是用竹帘挡了面街的一边。
听了黄老倌的话,就见垂着的竹帘被人拉了起来,竹帘后原本的里间被改成了半开间,连着中间的灶台架了个大面案,两个膀大腰圆,头上戴着白色圆顶布帽,身穿白色窄袖圆领中衣,腰系白色围裙的两个年轻汉子,正各自抓着一团似乎是生面的东西拉扯着。
随着两人一边拉扯并摔打手中的面团,众人也都被看呆了,而然这还不算惊人之处,只见两个人将面团备好之后,就扯了面剂子口中喊一声“大碗的拉面两碗”,然后便开始了拉折起来。
一折、两折、三折……面团在两人手里神奇的被拉长对叠,眨眼间就拉成细细的面条儿,只见两个拉面师傅一人拉了五折便将手中的面头掐了,将面条丢进滚水的锅里,道一句这是二细,另外一个拉面师傅拉了六折后,这才抖动着手里看上去比二细面条还要细上许多的面条放进锅里,道一句这是细面。
看呆了的众人,直到面条出锅浇上香浓的羊汤并在面上铺满了嫩绿的香葱、蒜苗、韭叶子’萝卜片儿以及羊肉的浇头之后,这才醒悟过来,纷纷喊道:“俺也来两碗,一碗细面一碗二细。”
老黄家的祖传羊汤本就是有名,再加上这拉面的做法更是前所未见,顿时场面也就火爆了起来。
而老倌在笑得满脸开花的同时,也没忘记了给大家伙介绍真正的主打食汇街:“各位,俺家的拉面,也不过是引玉的砖头,俺家店后的食汇街里,有吴婶家的炊饼馒头、张四哥家的香油肉饼、龙婆婆家的醪糟冲蛋和花糕,还有城南王二家的油炸果和素茶、城东李四娘家的炸鱼和鱼羹,古三娘娘家的荤素签菜。
若是大家伙还觉着不够,那就得尝尝俺家新弄出的吃食,有烧烤有馍夹肉,有丝菜还有各种炒年糕,还有汤汆的、油炸的、碳烤的各种肉丸子。”
随后,黄老倌还从柜台上的食盒里,端出了一碟小菜,笑道:“当然,俺家的老店重新开张,也不是只有拉面这一道吃食,俺还准备了一道看着吓人的美味,却不知道有没有人懂味了。”
众人听了都觉得惊奇,便拿来一瞧,发现盘子里的吃食一瓣瓣、黑漆漆,看着有瓤有蕊与蛋形似,一些的外皮上还有雪花般的花纹,不由都是啧啧称奇。有大胆的凑过来嗅了嗅,先是闻着了一股子说不出什么味道的刺鼻气味,可看着这般吃食中间铺着用酱、醋拌好的葱蒜和姜丝,知道应该也是凉菜,便大着胆子夹起一瓣裹了蘸料的皮蛋吃了,入口先是表情一惊,但很快就变美了起来。
“嗯!不怎么好吃!俺还得再尝尝!”带头吃皮蛋的家伙故意贬一句,又塞了一瓣进了嘴里,一口咽下之后又去夹了第三瓣、第四瓣……
“冯四,你这鸟厮好不要脸!”眨眼间,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