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道 >

第224章

宋道-第224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盛听了瞠目结舌,楞了住住五六息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点头道:“愿意!愿意!千万个愿意!”

    黄杰便继续道:“愿意就好!俺大致将想法与屈管事说上一说,来时路上,俺也是受屈管事以粮换雉尾的善举启发,如今巫山城头这千余僰人连带家眷急需安置,俺思来想去,这与人与鱼,不如授人渔。因此,俺愿无偿拿出罐肉制作秘方,你家得了方子后须得在这巫山县选址建立作坊,将这些僰人安置。”

    屈盛听了扭头一看,便也再次瞠目结舌,道:“可……可……可这些僰人,怕有上千之多啊!”

    黄杰听了哈哈一笑,便道:“嫌多?只怕日后屈管事却会嫌少!”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一章 【蜀锦】

    黄杰简单将自己想法与屈盛说了之后,便也打发目瞪口呆的屈盛速速赶回夔州与他那兴茂行的东家商议,而后见城外的义诊活动倒也按部就班在进行,孙固与展超也找来舌人开始调查这些僰人的分布与聚居情况,倒也想起那孩童的救治问题,便也招呼一声,匆匆返回了住处。

    哪知回到住处一瞧,却发现幼童已经被孙十九娘给处置了,她将幼童腹部的缝合处切开了一个小口,埋入了一根打通的雉尾管,只是刚刚的一会儿时间,便排出了幼童腹腔之内的一大海碗的积液,孩子原本鼓胀的小肚子自然也瘪了下去,不再哭闹了。

    黄杰瞧明白了,倒也讪讪一笑,他这手书技巧还是跟孙家的孙三婆婆学来,想来十九娘也是落得了真传。昨日他只是记得将孩子的腹部伤口缝合,却是忘了这等腹部伤口容易引起腹腔积液,因此没有做埋管引流,这才造成了孩子腹部鼓胀疼痛,哭闹不止。

    而后,黄杰便也把这孩子母亲唤来,找来舌人询问她为何换上这身盛装,以及城外上前僰人为何来拜的事情。这才知道,她昨日带着孩子回到所居的僰人村落后,村中族老看过孩子身上的伤势后,便断言黄杰是个仙人,消息一夜之间便也在僰人村落当中迅速传开,这才有了今日上前僰人来拜的事情。

    至于这女子身上的盛装,却是她自己的,而她的身份竟然还是一个小头人的女儿,这身蜀锦衣服和首饰正是她出嫁的盛装,而她还拿出了一块木雕来与黄杰观看,黄杰接来一看,发现木雕上是一个妇人模样,妇人身旁还刻着个婴儿,刻工倒也惟妙惟肖,甚至能看见婴儿胯下的小鸡。

    黄杰看不懂这木雕。便来问舌人,那舌人正是熟僰,如今是县里的城卒,便也笑道:“官老爷。这是她的离书。与官老爷看的意思,乃是她决意今后随在官老爷身边为奴为婢,好报答官老爷救下她家阿猪性命的大恩。”

    黄杰不懂什么离书,便来请教,才知道这僰人也是一夫一妻制。不过若是生了变故,也是可以离婚的。离婚时需要请来中间人刻木为证,便是在木板上刻成一对夫妻的样子,男左女右,孩子如果判给男方就刻在左边,如果判给女方则刻或削在右边,然后从中间将模板破开,夫妻各执一块,这就是僰人民间最古老的“离婚证书”。

    如果离了婚的僰人要再婚,必须出示自己已离婚的木刻凭证。人们一看就知道持证人已离婚,面下有几个小孩。离了婚的僰人再婚,如果不能出示自己已离婚的木刻凭证,那没有人敢娶也没有人敢嫁。

    等他弄明白这离书的意思,人都还没反应过来,便感觉道后背却有两只手在抓挠,扭头一看却是万春奴和姚玉儿,万春奴还好眼角虽然含怒但也面带笑意,倒是姚玉儿已经嘟着嘴了。

    黄杰倒也真不好解释什么,便来问那老卒道:“这……语言都不通。却要如何使唤?不如等孩子的伤势好,劝她回家如何?”

    那老卒却是道:“官老爷这可使不得,她穿这身嫁衣过来,便是认定官老爷了。若官老爷要她回家,家人定然不会许她进门,到时这娘俩只怕要沦落到山里去做野人哩!官老爷家大业大,养个奴婢也不当事,便收了她娘俩吧!”

    说着,老卒竟也拜道行礼。更用土话与那女僰人说了几句,女僰人便也急了,忙用结结巴巴的汉话道:“红果会做活,会织布、织锦!开恩!开恩!”

    黄杰又扭头看看万春奴和姚玉儿,便也无奈笑道:“你叫红果?你还会织锦?”

    红果倒是听懂这几句,便也急忙起身,指着身上的蜀锦嫁衣说就是她织的,黄杰好奇之下便也叫她走近,细细看了发现做工虽然有些粗糙,但的确是蜀锦,而且还是十样锦。

    这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府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花样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

    与红果沟通了几句,却是道不明白,黄杰只能又问那老卒这红果为何会织蜀锦,老卒便也用土话问了,答说这红果的祖母原是熟僰,曾经在锦官城做过织工,便也将织技传了下来。而且巫山巴山一带的生僰人里,也有不少土人懂得织布织锦,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制作的工艺与锦官城里的正牌蜀锦是一样的。

    黄杰一想,脑海中便也出来许多信息,这蜀锦历来都是巴蜀等地出产的主要大宗名贵货物。北宋初年时,朝廷便在都城汴京开设有“绫锦院“,集织机四百余架,并移来了众多技艺螅拇ㄊ窠豕ぷ魑歉桑碓诔啥几琛白怂窘踉骸保罅Ψ⒄故窠醪盗础�

    作为大宋最有名的锦,蜀锦可是比苏州、湖州、杭州等江浙一带生产的所谓“宋锦”更高一级的奢侈品,是大宋皇室与达官贵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这蜀锦原材料为蚕丝,异常珍贵,其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因此在古代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更是丝绸之路上极为稀少和罕见的昂贵货物。黄杰记得在奇梦中瞧过有关丝绸之路的浮光掠影,据说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丝织业重心逐渐南移,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用织锦工匠在丹阳(南京,南朝刘宋都城)建立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

    而南宋之所以还能在汴梁偏安近百年,抵抗金国的不断侵扰,就是靠的海上丝绸之路用以蜀锦为代表的宋锦搞海外贸易赚取了大笔的资金和物资维持国力。

    而且,如今他本就打算用罐肉产业链的项目安置和归化僰人,若是收留了红果再设法把这僰人特色的蜀锦制造产业链给搞起来,不是又多了一个安置项目么?

    当即黄杰便也摇头一叹,对满眼渴求的红果道:“唉!那就先留下吧!”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二章 【处置】

    收留了红果母子后,倒也问清楚了红果就叫红果,并不姓红而是僰人女子都没有姓,嫁了丈夫便要跟丈夫姓,而她的儿子阿猪则单名一个猪字,跟她本家姓阿(ā),所以连名带姓就叫做阿猪!

    当下黄杰干脆就将这队母子托付给万春奴和孙十九娘照顾,也要万春奴清点了一下这次西行踏勘所携带的钱财数目。

    万春奴自从嫁来黄家便也管着黄杰的私库,对于张目自然是随时了然于胸,便也直接报上数目:“如今还有整锭金锞一千二百两、整锭银锞三千三百两、银判和散碎银子六百五十两,铜钱约有三百余贯前后。”

    黄杰便也拍手道:“还好还好,俺方才与巫山县借了一万贯钱财和两千石粮食,就算有了差池,也能还上!”

    万春奴听了大奇,便也问道:“夫君何故与巫山县借了钱财粮食?”

    黄杰便也将他准备用罐肉产业链将巫山城前的僰人安置的事情,待他说了如今合作的意向方乃是屈盛和他背后的夔州兴茂行时,万春奴便也怒了,便也对黄杰道:“这等大事,夫君也不来商议一声便做决断,夔州乃是蜀地大城,自然也是我万家的商号,如今岂不是便宜了外人?”

    黄杰一拍脑门,他当真是忘记了此事,万家粮号沿江分布,夔州这等大城岂能放过。当下黄杰一想,便也笑道:“春奴莫要气急,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今安置僰人之事有些急迫,且也存在极大风险,自然还是让外人顶缸才是。不过,春奴儿也可取信夔州,看看那边的叔伯是否懂事,若是懂事俺说不得也有一条财路奉送!”

    万春奴听了,这才消了气,便也道:“如此编号,妾身这便修书,先让夔州调集钱粮准备就是!”

    黄杰便也答应下来,又道可能会在巫山耽误最多十天,与万春奴交代了一些安排,这才叫来亨利将内宅的遮护事项交代,与他留下全部的西域骑兵与十几个差役和孙家人后,便也带着其他不当值的人手又出了城。

    等他再出城时,还不忘使人在城中各处酒店、正店买了些醪糟和租借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和桌椅板凳与厨子,更采买了大量的肉食菜蔬以及竹竿和篾席,出城一看便也瞧见近百和尚已经在城前垒起土灶架起大锅正在烧水,孙新去领的米粮却是还没到,黄杰便也径直找着佛理道:“和尚,一会米粮到了,记得都煮成干饭!对也!如今既然空锅烧水,不如去弄些大缸来,将烧好的水盛了冷凉,一会也好拿来饮用。”

    佛理授意自去交代行事,黄杰便也领人将借来的大锅架好,然后便将今日僰人们带来的各种獐子山鸡等等山珍野兽都宰杀了,好做炖菜的便做炖菜,好做碗菜的便做碗彩。

    黄杰又让人就在城外用竹竿篾席搭起凉棚,不少僰人见了,竟也知道帮上,大伙儿一起上来操持,速度也是极快,一会儿工夫便建起了十多排凉棚,先请了大夫们移到凉棚里诊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