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道 >

第207章

宋道-第207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了这个情况,黄杰想了想后,言道:“说不得,你今日挣下了偌大名头,你寨中遣散的弟兄得知以后怕还要来寻,不若你夫妻二人再去汉川县里走上一着,且瞧看那胡登是否依言行事,是不是当真止了青苗钱消了积案。如若不然,只管也取了他首级便是。而后,看看是否有你旧部来寻,若来了便也一并收下就是,然后拿着俺这面玉牌,直去黄州蕲水县茶山,投我天道盟茶山分堂,花上个半年时间,将你汉川分堂的人马好好整训一番。”

    王虎听了,忙起身恭恭敬敬的伸手接过黄杰给的玉牌。随后见他与薛四娘对视一眼后,便也开口道:“盟主,属下却又一个不情之请!”

    黄杰瞧他夫妻二人表情,却也猜不到什么。便道:“但说无妨!”

    王虎便对他儿子王飞招手,将他唤来后便对黄杰道:“盟主此次西行路途遥远,俺想让家中小子随了盟主鞍前马后,尽些犬马之劳。”

    黄杰没成想这王虎心倒也真大,居然敢将孩儿就此托付,但看他和薛四娘神色。似乎是真心如此,不由也是有些为难,也就来看王飞问道:“哦!你父母要将你托付于俺驱策,你愿是不愿?”

    这王飞倒是满脸期许,连忙点头道了句:“俺甘愿!”

    王飞答了之后,便也目光梭梭的直盯着花容,仰慕之情溢于言表,花容纳闷的挠头道:“兀那小子,这般看着俺做甚?”

    王飞道:“大郎哥哥,俺……俺想跟哥哥学射术。”

    黄杰听了一笑,他对这孩子倒也有些印象,当日在十字坡顶,这孩子即便性子有些懦弱也是怕死,却也不曾出卖了自家老娘,性子倒也还算不错。

    便道:“好!俺收下了!以后你便跟着花大郎,由他管带就是!”

    听黄杰答应,王飞的小脸儿当即便激动的通红,花容倒是一愣,扭头看了看黄杰,又回头看看王飞道:“你……想学射术?如今能开几石弓?”

    王飞想想后摇头道:“俺也不知,俺娘平日里只是要俺读书,不许俺习武艺。”

    花容听了直翻白眼,便也咕噜道:“怎又是个读书郎,苦也!”

    花容这咕噜虽然说得轻声,却也叫大伙儿头上听见,当即王虎和薛四娘还以为花容觉得为难,面色便也难看,黄杰便也大声问道:“哼哼!花大郎,凭地瞧不起读书郎?读书郎如何啊?俺也是读书郎哩!”

    花容忙道:“不敢!不敢!俺岂敢瞧不起读书郎,只是这读书郎都有个通病,便是瞧书瞧得太多,眼神不好。这眼神不好,又谈何学得好射术?叔叔的射术也是练了几年,如今却连八十步的靶子都打不着……”

    “咳咳!”黄杰老脸一红,忙咳嗽了一声做掩饰,花容听了咳嗽也知道不妥,忙也改口道:“那……王夫人,王飞若要跟俺学射术,只怕就要少读些书了。”

    薛四娘听了忙道:“花大郎只管放手调教就是,老娘往日管教也严,却发现这小子本也不是个读书材料,如今能跟着花大郎学得一手武艺傍身,今后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那还管得许多。”

    “咳咳!”黄杰听了,还是觉得脸上火烧,便道:“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武要习练,书也还是要读的,日后跟着俺一道读书就是。”

    听黄杰说要带着王飞读书,当即王虎和薛四娘的脸上便也笑开了花,随后又商议了有关汉川县和去往茶山的事宜,便也各自安歇。

    第二日一早,黄杰指派了三名孙家儿郎随王虎薛四娘夫妻去汉川行事,还亲自授予了他一面天道盟的红底黑字刑杀旗,这面刑杀旗宽四尺,长五尺,旗尾和两边缝着布条,展开之后倒也是一面规规制制的正旗。

    受旗之时,黄杰也将天道盟三字的寓意“天理昭彰,道法自然。四海志士,歃血为盟”与夫妻二人细细解说,

    送走王虎等人后,黄杰便也领着队伍带上王飞调头往西,却是偏走沔阳绕开复州直往江陵府疾驰而去。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五章 【服我休命】

江陵府,也即后世湖北沙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讨平萧铣,设置荆州。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年间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设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荆州,辖地相当今湖北荆州、枝江、潜江、荆门、当阳县部分地区。

    宋朝延续前朝规制,且因为长江沿线的经贸活动日渐繁华,使得江陵府渐渐成为了长江中游重要的经济中心,与下江的江宁府(江苏南京)遥相呼应。

    而江陵府除了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也是两淮地区与荆湖两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黄杰此次奉命踏勘黄州至成都一线道路的重要节点便在江陵府,前几****抵达之后,便也拿了官牌文书和赵官家的亲笔手谕找到了知府衙门,要求誊抄查证淮南西路至成都一线的官道图册和路考,倒也没被为难,那江陵知府忙让几个押司领着黄杰去府库好一阵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足足五大箱图册和路考来,黄杰随手一翻,发现年代最近的居然是熙宁二年十二月著录的路考,算起来该是当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后,由王安石主导经行的一次类似全国交通道路状况普查。

    说起来,有关当年那场变法,倒也真叫人唏嘘不已。

    黄杰如今早已通读完了县学所要求的标准课业,也读完了张思之张老夫子吩咐的书籍,更把舅父姚政给他的县志州知也读完了,如今正在读的却说当初苏廿娘陪嫁的十车苏澈留下来的书籍,其中有很多都是苏澈以及苏轼留下的珍贵笔记,也让黄杰能够管中窥豹一般的对当年那场变法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观察窗口。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负责变法事宜。

    然而,也就在短短五年之后的熙宁七年(1074年),监安上门、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上书宋神宗。他认为:“从去年以来,蝗灾大作,秋冬二季均无雨干旱,致使麦苗干枯而死。粟、麻等农作物无法播种,民情汹汹,老百姓不得不四处逃亡。而官府却大肆聚敛钱财,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而辽国却趁机落井下石,屡屡派使者要求宋朝割让领土。这些现象都是执政大臣多行不义而造成的。”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郑侠还将民间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妻子、拆毁房屋、砍伐桑柘等悲惨的景象画成了一幅《流民图》。结果,这幅真实生动的《流民图》给宋神宗极大的震动,宋神宗的理想原是想通过变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但看到的《流民图》中却是百姓正在流离失所。宋神宗由此夜不能寐,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时罢免王氏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项法令。尽管这些法令不久后在吕惠卿、邓绾等人的要求下又重新恢复,但是,宋神宗这一举动无疑表示他对新法开始犹豫,他的一度妥协也暗示他与王安石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知府。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十个月后,重新回京复职。

    虽然王安石还是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将变法进行下去,然而,实际情况表明,他已无能为力了。最大的问题,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宋神宗此时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近十年的经历足以使曾经稚嫩的皇帝变得成熟。他对变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计划,不想再事事依靠王安石。既然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改革之路越走越难也是在所难免了。

    熙宁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的爱子王雱(音pang。同乓)病逝。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京城。从此,他退居金陵,潜心于研究学问,再也不过问政事。元祐元年。王安石在江宁府的半山园去世,宋哲宗赵煦追赠王安石为太傅,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

    《王安石赠太傅》是一篇创作于北宋时期的散文,作者苏轼。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旧历四月,王安石去世。当时司马光主张对王安石“尚宜优加厚礼”,因此追赠太傅称号。此时苏轼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了这则诰命。

    原文如下:“敕: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朕方临御之初,哀疚罔极。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摹,想见风采。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暗之中。胡不百年,为之一涕。于戏!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苏轼不亏一代文豪,仅仅一句“服我休命”,道尽了几多未能言表之意!

    此语原出处乃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

    后人却解释为:希望你能地下有知,接受这美善的命令。但却叫黄看来,这根本就是苏轼暗示王安石要认命的意思。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六章 【上疏】

在心中感叹了一下王安石这位拗相公的苦逼人生,黄杰就把誊抄官道图册和路考的事情交给了孙固,然后跑到复州做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