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七叔笑道:“俺理会的。这掌心雷日后是与辽人决战所用的利器,他必然愿来,何须什么威逼利诱。”
黄杰便道:“之前试做的今日都放了。过两日待俺再制一批,便由七叔亲自带去与他瞧看就是。”
敲定了火器作坊的管事主持和诸事后,黄杰便又叫了花大郎来,就取了屋中的装备与他穿戴,并讲解道:“昨日只要还是议定大事方向。装备一节并未细说,所以今日便主要来办此事。俺按照奇梦中所见,花了数月功夫请了孙家工匠制出这许多装备,都是为日后我军战兵所准备,如今便与大伙细说。”
说着便先取来几套衣物道:“这首先,战兵不分男女,每人三套以棉麻制成的简化衣、裤,衣裤都不需系扣,套上便成。作战时,换上棉丝混织为外。内衬丝绸的战斗服,此种战斗服可防轻微刀刺和箭矢。”
众人都来细看衣物,发现这些衣物果然都没有开口和系带,黄杰拉来花大郎,取了一件与他套头穿了,竟然很是轻便,要比袍衫简单多了。还有那战斗服,倒也和平常的衣裤差别不大,但却在衣角、裤腰上缝了带条,穿上之后将带条一收打个活结便不怕松脱了。
而后便是制甲。黄杰又去来一套看表面该是皮革质地的甲胄道:“至于护甲,一如军制,分为鏖兜、身甲、肩甲、臂甲、胯(裙)甲、腿甲六件套,外以皮革为表。内衬冷锻钢片,轻便耐用,也不惹眼。”
说完便也还是用花大郎做人样子,一件件与他穿了,穿好之后倒也瞧出这套甲胄采用的还是宋军规制的扎甲外形,皮革表面的颜色也染成了宋军标准的褐红色。花大郎本来就身高体长,穿上这套甲后倒也是英姿飒爽,好不威风。
与花大郎穿好后,黄杰便也拿出各个部件与众人讲解,这孙家出自西军,早年曾俘获西夏匠人,学得了西夏冷锻钢的工艺,如今又得了黄杰提供的倒焰炉工艺,便把两者合二为一,制出了一种非常坚固的超大型冷锻甲片,最薄不足三分之二厘(一厘约三个毫米左右),于是就把这种冷锻甲缝制在革甲内部,这样既加强了革甲的坚固,也可把甲片隐藏起来。而且在甲片之下,还包裹了一层丝绸内衬,可防破甲。
说完制甲之后,黄杰又拿出了许多零碎,其中不少昨日都见了,黄杰倒也不厌其烦道:“至于战术装备,大致有手套、足套、战靴、兵工铲、饮水壶、携行具、小食袋、火器袋、兵器袋、野战短刀、餐刀、弓囊、箭壶、火炬袋、战术背囊等,这还是第一版的安排,日后会视情况增补。”
说完便瞧见黄杰拿了这些东西开始与花大郎装备,手套、足套、战靴这些倒也好换,而后就瞧见他将几根皮革带子制成的携行具套在花大郎身上,然后将上面兵工铲、饮水壶、小食袋、火器袋、兵器袋、野战短刀、餐刀、弓囊、箭壶、火炬袋这些纷纷挂在了携行具上各处的金属挂钩里,居然很是井井有条。
最后才将那战术背囊拿起,并打开道:“这个战术背囊里,初时只放一条毛毡毯和一张油布以及一件油布制成的雨衣,预留了一半以上的空间可以存放些其他的东西。”
就见他取出了毛毡毯、油布和雨衣与大家看了,又装回去并将背包让花大郎背上,还道:“若是平时不需着甲,还可以将全身甲卸下装在背包里。”
说着又让花大郎脱了身上的东西,现场演示起来,只见将背囊里的毡毯油布取出后,果真可以将整套制甲都装进背包里去,而后又见黄杰从背囊上扯出几条绑带,又把毡毯油布等物绑在了背囊顶上,再让花大郎背着来看,倒也轻便。
还有那兵工铲、饮水壶之类的东西,在脱去了铠甲之后,也是可以将携行具穿在身上,然后将这些什物都扣在上面的。
演示完了这些标准装备后,黄杰这才让黄大郎歇了,走到兵器架旁都:“至于兵器方面,标配是每人一副组合弓,一壶三十六支破甲羽箭,一把短兵、一把长兵和一套短矛。短兵主要就是刀剑棒三种,有需要时可将兵工铲的铲把拿来组合加长,长兵是九尺的战矛长枪和骑枪,以及一套六枚二尺二寸长的短矛破甲锥。”
卷四 蜀道难 第二百七七章 【凤儿】
黄杰设计的这套装备,可是将他在奇梦中所闻所见全都从头到脚梳理过后这才定下的规制。
说着他将兵器架上的几把短刀短剑取了下来,又将一把兵工铲取来,将工兵铲上约有一尺多长的铲把卸开榫头取下后装在刀剑的尾部,便将单手抓握的短柄刀剑变成了可以双手抓握的长柄。
众人仔细研究之后,都是赞不绝口,只是花大郎瞧着摆在长案上琳琅满目的各式装备,不由问道:“一个战兵便要装备如此多的东西,不知价钱几何?”
孙七叔抚须笑道:“倒也不贵,大致估算下来,差不多百贯而已!且还没算上战马和马铠的价钱,算齐了,没有二、三百贯根本置办不下不来。”
一听普通战兵的全套装备就要这许多钱,大伙都是愕然,花大郎更是算道:“唉吔!一个战兵若算二百贯,装备百人便要两万贯,一千人便是二十万贯的制装费。”
黄杰便也笑道:“莫吓着了,所以俺才广开财源,如今回龙山上已经种下差不多三万亩的茶田,等卢二叔叔探出了琉球岛上的虚实,还能在岛上画地制盐,到时便不怕缺了钱财。”
卢二便也哈哈大笑道:“大郎放心,俺定然不会误了大事!”
随后黄杰这次让众人出了外间坐下,道:“有关孩儿军一事,早先也是议过,都道循序渐进才好,因此俺与七叔还有师兄商议过后,决定每隔三年招募一千五百人,十年之后争取编练出两军人马。”
宋军编织是百人一都,五都一营,五营一军,两军人马便是五千人,想想当年楚霸王项羽发家也才靠的是江东八百铁甲儿郎,如今两军人马也不算少了,因此大伙儿也都同意。
黄杰又道:“此外。还要设法修出一条直通汴梁的四车道来,如今黄州至光州的官道早已修葺扩建结束,可光州向北却是被搁置了,不过时日还长。须得慢慢图谋。”
算起来这两日也大致也把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诸般事物也都安排妥当,便也无需在费什么口舌,各自分头行事便是了。
眨眼便是政和四年的三月二十,孙立领头先走。带了百余好汉下了苏杭。而后的四月初三,卢二也才点起船队,装载了白盐雪糖扬帆去了下江。
他们走后,黄杰便也安心待在黄州,每日准时起身习武,去县学点卯读书,这期间冷枝儿和绿萼先后瓜熟蒂落,为黄杰又诞了下一双女儿,黄杰便也拿诗经为两个孩子起名,冷枝儿诞下的女儿肤色极白。便取名佩玉,也即《卫风·竹竿》中“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绿萼诞下的女儿有一双宝石般的大眼,便自取名琇莹,取自《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到了四月初八这日一早,苏廿娘便也破了羊水,一家人便也上蹿下跳起来,忙叫了之前与周燕奴、冷枝儿和绿萼接生的两个稳婆都来伺候,老倌和二娘更是烧香拜佛。只求廿娘这大房正妻能够为黄家诞下嫡亲子嗣。
这一次,廿娘虽然是顺产,用不着黄杰使了手段与她扶正胎位,可前后还是耗费了差不多三个时辰。可当两个稳婆忙不迭将小人儿接下来一瞧,脸上的笑脸便撑不住了,胆战心惊的恭贺道:“恭喜黄秀才,又是个小娘子!”
一直在旁陪着的黄杰倒也不恼,依旧还是笑脸,喜道:“好啊!快把俺家的小娘子洗净。好抱来瞧看!”
稳婆们不敢怠慢,便把小人儿洗净了包好送来,一看倒也可爱,胎毛也好、眼睛也大,鼻头挺拔,而且在她右肩位置上还有一个飞鸟样儿的小小暗红色胎记,抱来与黄杰和苏廿娘瞧看之后,苏廿娘本要垂泪气苦,却叫黄杰故意气她道:“咦!瞧这胎记,好似个燕儿,若是你不喜爱,不如送给燕娘去养。”
苏廿娘听了便也气道:“予的女儿,为何要给燕娘去养?”
黄杰抱着女儿道:“瞧你模样,含泪气苦,不是不喜欢么?”
苏廿娘听了更气,便也哭出声来,可却是伸手从黄杰手里夺过襁褓,道:“本是予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会不喜欢?夫君莫要气予了!”
黄杰哈哈一笑,便也揽住娘儿俩道:“是了!你可是俺的正妻,别说生个小娘子,就是如那哪吒的娘亲一般生出个蛋来,俺也是欢喜得紧,如今算来俺的膝下也有了四朵金花,却是旁人享都享不成的福分。”
苏廿娘一想,黄杰平日对周燕奴的女儿青青,还有前些日子才降生的佩玉和琇莹也是真个疼爱,便也宽了心,道:“夫君可想好了给孩儿起名?”
黄杰伸手扒拉襁褓,抚了抚那小小胎记,道:“不若,乳名就叫凤儿,如何?”
苏廿娘也瞧小人儿肩头的胎记出神,便也答应下来,又问大名,黄杰便道:“大名便要等她抓阄,看她是喜文还是爱武,喜文便叫文凤,爱武便叫武凤,喜欢钱财便叫金凤、银凤,喜欢女红就叫绣凤。”
黄杰正妻诞下灵儿,虽然是个娘子,却也是喜事一件,便又老倌出面,将那食汇街和老店歇了三日,又与帮佣员工各自打赏了三百文的赏钱。城中各家有故的,也纷纷送来礼物祝贺,便是知州、通判府衙各司主官也遣人送来礼物。
这些官吏上赶着前来道贺,倒也不是看在姚政面子,而是去年黄州赈济流民的功劳最终算是发下来了,且全都分摊到了各司头上,官评官考一片褒扬,甚至就连黄杰谋划并且垫支修葺的黄州至光州的官道工程,最终也是摊在了曹知州和陈通判二人身上,道是陈谋划曹拍板,得了淮南西路的上评褒奖。
而且,曹陈二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