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虎啸-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扬壮报完这一串数字,表情欢喜地说道:“现在我军钱粮丰足,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当无钱粮匮乏之虞。却不知大人将作何打算?”
李啸笑道:“各位,本官打算,趁现在钱粮丰足,更需未雨绸缪,更多拓展经济渠道。”
枪兵副哨长常正立刻跳了出来:“这个容易,现在我军用不了这么多刀枪剑盾,待我将其卖于附近县城村寨,当可得好一笔收入。”
众人皆大笑,常正被大家笑得摸不着头脑,他讪讪道:“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有什么可笑的。”
李忠文站了出来,对李啸说道:“李大人所虑深远,在下亦深以为然。常队长卖多余的刀剑枪盾,亦是必需。只是,终非长久之计。”
“忠文,你觉得我军现有条件下,开展何经济事物为好?”李啸问道。
“禀大人,民以食为天,在下以为粮食问题,是制约我军发展的根本。我军现在有粮食2万多石,包括家属工匠在内的全体人员共4675人,按一人一年约需吃粮9石来计算,顶多只能吃半年多。那半年之后呢,是不是只能花宝贵的银子去买?忠文认为,立刻组织人员开荒种地,力求在半年后产出粮食方为要紧。”李忠文一脸郑重地说道。
李长材皱着眉头说道:“先生想法是好,只是现在雄唐所内,皆是盐碱荒地为多,合适耕地却是极少,如要产粮,岂不太过困难?”
第一百三十二章如何补充粮食
李长材此话一出,众人皆陷入沉默。
李啸亦是皱眉无言。他看过明朝的历史书,记得万历年间,当时之世一亩良田尚且只能产小小麦七八斗,而象现在雄唐所这样,遍地都是乱石盐碱地,想要出产大量的粮食,谈何容易!
李啸想了想,问李忠文:“忠文,你可有什么办法?”
李忠文拱手答道:“在下故乡福建,当地有种番薯者,亩产颇大,三月而熟,当可迅速解决我军粮食之紧张。”
李忠文一脸希冀之色,李啸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在心中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李啸突然想起了很多穿越小说中所提到大量生产粮食的办法,就是种植番薯与玉米这类高产植物,其中一本穿越书里说,哪怕只是平常土地,一亩玉米亩产为五石半,一亩番薯更是疯狂地达到了十八石!
李啸真想在心中对这些穿越者说,你们真是可爱得有些天真了,只是同为穿越客的我,要告诉你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李啸记得,民国初年东北玉米亩产最高不过七十公斤,番薯亩产三百多公斤。而且在北方地区,无霜期短,低温时间长,一般多种植春玉米与春薯,而且若是出苗之时,遭遇打霜,则颗粒无收。在明朝末年时,全国范围中,也只有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南部边省有少量种植。明史中记载,洪承畴为快速解决陕西的饥荒问题。曾在陕西等地强行推广番薯,结果收获极小,险些闹出民变。历史上一直到百年之后的乾隆年间。番薯才培育出真正适合在北方种植的种子,从而得到大规模推广。
李啸对李忠文说道:“先生之意是好,但是,现在没有适合北方种植的蕃薯品类,若操之急切,恐南橘北枳,徒劳无功。”
众人沉默之际。倒是盾兵副哨长付铁站了出来,向李啸拱手说道:“禀大人,在下倒有一法。可解粮食之忧。”
“付铁你快说。”
“大人,现在我雄唐所土地虽贫瘠,但有靠海的优势啊。俗话说,靠山吃山。告海吃海。小的曾是渔民,我认为,我们可以捕鱼为业,补充我军粮食。”付铁朗朗而答,脸上却是兴奋的神色。
“那这一天捕鱼量,能满足我军需求吗?”上官云杰在一旁问道。
李啸接过话来:“云杰,我军并不是要全部用吃鱼来代替粮食,而是可以补充鱼肉。减少粮食的迅速消耗。”
付铁赶紧说道:“在下也是这个意思。在下以前在巡海村为渔民,基本一家一户每天捕鱼量为40斤。按我们渔民的经验,一斤鱼可抵两碗米饭呢。”
李啸笑道:“付铁这个建议极好。现在我军在日常生活中,一名普通军士一天约消耗粮食一斤半,如果可以佐以鱼肉,至少可将每日所需粮食减少半斤多,这样一来,我军存粮的消耗速度,便可大为减缓了。”
“却不知现在雄唐所有多少渔民?鱼肉收购价格又是多少?”一旁的黄策好奇地发问。
付铁立刻答道:“有多少渔民有我不知道,鱼肉价格我是知道的,当时来我们村收鱼的贩子是20斤鱼一钱银子。”
李啸想了想,对李长材说道:“这样吧,捕鱼之事就由长材你与付铁一起负责。先去统计下,到底有多少渔民,然后,就按付铁的价格给予收购。”
李长材慨然领令,他旁边的张行猛笑谑说道:“每天有鱼吃倒是不错,只是不要一次性地采购太多了,吃不完倒掉就可惜了。”
他的话引起众人大笑,李啸却陷入了沉吟。张行猛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如何处理剩余鱼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是日后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关于粮食的讨论,至此告一段落。
李啸忽然觉得,这样漫无边际的交谈,可能效果并不太好。除了现在捕鱼补充粮食一事是要抓紧去办外,其他的事情,还是先等整个雄唐所的具体情况统计上来,再来做详细的规划更合适。
而且李啸自已,也要充分利用自已作为穿越者的优势,在了解雄唐所的具体情况后,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与引领的作用。
想到这里,他转过头来对李忠文说道:“现在我军对雄唐所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这样吧,我安排先生与刘扬壮两人,具体统计下,整个雄唐所土地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土地资源情况如何,希望两位及时报告给我。”
李忠文与刘扬壮齐声应诺:“我等必不负大人所托。”
李啸说完,随即对常正说道:“常正,你和枪兵丙队队长关质两人,就把库中现在的刀剑之类留下2000件,其余皆卖给附近县城与村寨吧,不论是换得银两,还是粮食,都是好的。”
常正应诺,李啸随后对张行猛说道:“张队长,现在圣旨已下,安东卫城另有他人管理,你去通知把驻防在安东卫的两队枪兵撤回吧。现在我军虽然没有战事,但将士们每日的训练不可稍怠。这训练之事,就请各位努力抓紧了。”
众人齐声答应,李啸便宣布散会。
各将刚刚离开,李啸正欲云查看现已全部修建完工的草棚质量如何。这时,有亲兵来报,原牛蹄墩甲长刘一显来求见。
李啸连忙安排接见。
刘一显一见到李啸,便要立刻下拜,李啸慌忙阻止了他。
“刘甲长,当日若非你照拂,李啸安有今日。”李啸一脸真诚地说道。
刘一显脸上却颇有愧色:“哪里哪里,同知大人,能有今天的成就,乃是全凭自身才识智谋,我刘一显不过一粗愚之人,如何担得起大人之言。”
李啸大笑,刘一显见李啸高兴,连忙说道:“李大人,在下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跟着李大人你干更有前途。我希望能如常正,付铁他们一样,在李大人手下谋个事做。”
李啸笑道:“刘甲长,现在我新任雄唐所一地之官长,正是需要有人相帮之际,你能来投我军,李某实在高兴啊。”
刘一显大喜道:“既如此,那我回去就辞了牛蹄墩甲长一职,明天便带贱内来投大人。”
第一百三十三章购鱼与户口
第二天一早,刘一显便带着老婆王氏前来,安顿下来后,便急不可耐地要求李啸安排他做事。
李啸想了想,便让他去和李忠文、刘扬壮等人一起,尽快统计雄唐所的人口,土地等资料。刘一显高兴而去。
各将现在均有任务,倒是李啸感觉有些轻闲了。回到自已休息的草棚时,李啸突然想到,回安东卫这么久,也该回家看望下母亲了。
李啸心下纠结,从离开安东卫去登州,算算时间已过了三个多月了,也不知道,母亲与小妹现在过得可安好。
午饭后,李啸选了两匹绸缎以及一些米面,随即带上黄策及一众护骑队,向马耆山各将领交待事情后,便向小李庄飞驰而去。
众人皆是裘马轻骑,一路行得极快,二个多时辰便到小李庄。
在乡邻们欢喜羡慕的注视中,李啸微笑地向乡亲们打着招呼,一边纵马直奔家门而去。
“娘,我回来了。”李啸大声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是妹妹叶小萍。
“哥,你可回来了,俺和娘都想死你了。”叶小萍一脸惊喜。在李啸还未反应过来之前,给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黄策及一众骑兵大笑起来,叶小萍转头看到李啸身旁这个英俊的少年军官,不觉脸上一红,连忙松开了搂着李啸的手。
“小萍,娘还好吗?”李啸边说边朝里屋走去。
他很快闻到了一股浓郁的中药气息,身后的叶小萍喃喃道:“这几天天气冷。娘生病了。”
李啸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推门入屋,见母亲吴氏正在床上闭目休息。吴氏闻得推门声。睁眼一开,见是自已日思夜念的宝贵儿子李啸回来,一脸病容的她,脸上立刻浮起欢欣的笑容,挣扎着便要坐起。“啸儿,你终于平安回来了。”
李啸连忙将她扶稳:“母亲莫动,将养身体要紧。”
吴氏枯槁的手抚摸着李啸的鬓发。双眼之中,满是关切与慈爱。“啸儿,你去登州的日子里。为娘天天担心,还好你平安回来了,真真老天保佑啊。”
吴氏说完这句话,两行浑浊的泪水悄然而落。
李啸双眼隐隐含泪。他握着吴氏的手。缓缓说道:“娘,我这次回来,会一直在安东卫呆下去,可以好好陪下你。”
母亲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不必了,我有小萍照顾,生活得很好。啸儿,娘不求你做多大官,有多大出息。只要你能平平安安地生活,娘便开心而知足。你若真有心。早点说个媳妇,让母亲早日抱上孙子,母亲纵死,亦心甘了。”
李啸沉默了一下,说道:“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