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主神王爷-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把从快活林拉回来的仕女,下人,车夫等小伙伴们,加上朱子龙就在家里开了个大赌场。并且灵机一动,发明了“命辞打马“,要大家一起来玩,一打就是一个通宵。
朱子龙拿着打马,嘴角直抽。因为这打马像极了后世的麻将!
再回忆一下,立时一阵冷汗珠直冒。这才记起来,好像历史上,这麻将的间接发明者,祖师爷还真就是李清照,汗!
…
这就是一个超级女汗子,后世的史官们(基本是男性),不断地替李清照洗白。她必须冰清玉洁,因为她是个女人。因为那样的形象,才属合一个古代女才子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朱子龙想了想,她若是男人,一定远胜唐伯虎,留下一段“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千古佳话。
就因为古代男妇不平等,一个女才子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史书上多有全是扭曲的历史。这个时候,朱子龙很庆幸自己穿越过来了,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宋,一个真实的李清照。
她也是人,也是女人,也要吃喝拉散睡,并且也爱钱,你爱好什么,她也爱好什么。
不管是大宋第一才女,还是孔夫子那个圣人,其实大家都一样。
朱子龙相信她若活在后世21世纪新中国那个时代,作为一名女汉子,她的随性和才华,估计也依然会遭到世人的谩骂和嫉恨。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历代名人和他们的作品,在当世当代不会受到多大的好评。
而一但去世或者有什么特殊原因发生,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名人和他的作品的名气就会爆涨。以至于顺带的那个名人原本的缺点,也让世人忘记了,或者有意识的洗白了。
或许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死者为大吧?
…
又一次两头跑,从李清照那里回到李三娘和李瓶儿,上官师师这边时。已经是深夜!
看着自己的几个女人和她们的仕女们,都拿着数量不多的圆珠笔,还在写个不停。朱子龙也没打扰她们,就在边上坐下了。
文化知识不多的李三娘,负责人事安排,反而比较空闲。
看见朱子龙回来坐在那里,连忙亲自出马端来香茶,放下杯子低声道:“二郎,这开封城中文人荟萃,找些人来些稿子,丰富一些报纸的其它版面如何。你设计的报纸这么大张,光我们几个,还有李清照那边可对付不过来。再说,上面全是女子所著的诗词和感想,以及一个话本内容,也过于单调了!”
朱子龙叹息道:“三娘说的有理,只是这创刊号肯定是指望不上本地文人了,只能等下一期。这样,你们和李清照负责写一些诗词,凑半个版面出来。剩下半个版面,作为征稿启事。一版的内容,直接抄邸报上的,嗯,不过内容弄成白话。第四版,就让那个朱四海的长篇话本红楼梦连载。”
“第五版,找来一些当地的人,就以征文的形象,给予一定的钱粮奖励,要些小道民间故事放到上面。”
朱子龙实在是不想把自己的大宋周报,搞成狗仔队报纸。
可是,这年月能放上去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不这样,完全没法吸引眼球,而且还得老百姓那边多用白话字,少用什么文言文,否则,谁TM的看的懂?
幸好,大宋的文盲率只有不到70%,而老百姓又喜欢你传我,我传你,一传百,百传万。用上大白话写报纸,肯定可以慢慢的传开的。
若是全用文言文,或者换个朝代,估计朱子龙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用这玩意来试图尝试掌控话语权。
以后来的清朝为例,260年期间共产生了152100个举人,一年平均就产生585个举人。还有人统计自清朝秀才数量约46万人,童生约200到300万人。
假设童生三百万,秀才举人进士五十万,科举的读书人才350万,不足大清人口的1%,即使再加上100万只读书不考任何功名的人(虽然这绝对不可能),那也只是1%,如果再加上学新学的200万,也超不过2%。
也就是说,清朝的文盲率为最少95…97%。一百个人里面平均95…97个人连字都不认识,而那三五个会认识的,也基本上不会替老百姓说话。
…………………………
………………………………
第207章 钱财动人心,节操扔一边!
换个朝代,以明代顶峰时期为例。
人口也超不过2亿,抛去其他少数民族,官吏数量2000:1,也就是20万官员,一个官员需要100个文化人帮助运行社会,也不过2000万,最高也才10%。
元朝就更不用说了,是外来民族,蒙古人没有文字,后来创立文字也不是为了给教化。汉人九儒十丐,有气节的读书人多半殉国,这种文化下识字率更低,元朝是唯一一个被宗教推翻的朝代。几乎文盲率99%!
历史向上推,南北朝一代战乱频发,胡虏兵将汉族女子当做两脚羊吃食,这种环境下,还能有几个读书人?
三国时期更不用说,黄巾肆虐,十室九空。刘安都能杀妻,能有千分之三的识字率就是万幸。
就算是战国时期的,出了孔夫子圣人的时代。
孔子作为办学的先贤,孔子之前还没有像样的学校,所以只有贵族能受教育,文盲率就更高了,超过99%。否则,也不会孔夫子振臂一呼,学生多如牛毛,实在是老师少呀。
唯一文盲率少一点的两个朝代,朱子龙估计也就只有汉初和宋朝了。
当然,汉代的重视教化,是地方官推行风俗,可能识字率会高一些。但是教化推行依靠的是口口相传,而不是文字。书同文并没有多久,因为秦二世而亡。所以汉代多依靠循吏进行教化,其文化比例不会高于宋朝。
那怕是1949年,新中国扫盲之前,文盲率也有80%!
…
情况最好的,就是宋代了。
我们总以为,古代劳动人民是不识字的,是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事实恐怕不完全是这样。孔子有教无类,他把本来是贵族的教育向民间大众开放了。
而宋朝皇帝又特别推荐德治和文治,经济发展历朝之最。
在宋代,是有三年义务教育传统的。这个时间,大概是儿童三到六岁,也就是蒙学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调皮捣蛋,但又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家长一般愿意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送去私塾。
(经济发达的朝代,再穷的人也送的起几岁的小孩子识几个字。)
亲临穿越到大宋这么久的朱子龙,经过调查,知道宋朝很多农民是受过三年左右的蒙学教育的。上学的不只是男孩,也有女孩。甚至于有些富裕的村落里,还有女馆,专教女生的。也有专门给女孩读的蒙学书!
当然,你要说这些书给女孩的教育都是封建的、压抑人性、侮辱人格的。那朱子龙无话可说,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古代封建王朝,会和你21世纪的新中国一样,讲究人人平等。
这里只是讲的文盲率而已,这也是朱子龙决心开创报纸的基础。
有些人可能不会写字,但是识字和听说是没问题的。这就好像一些少数民族到后世21世纪,还有很多是没有文字的,其中包括一些大民族。
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教养的?还是没有知识的?
其实他们的知识、文化、修养,都是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未必见得比所谓文明人差。他们的生活、人生也可以很健康、很幸福。
…
“王爷,这几位是开封府里的书吏。”第二天,金管家应朱子龙的要求,从开封府借了几名书史过来。
“几位快快请坐!”朱子龙表现的很热情。
几个书生挂了史名,却根本不是官,见朱子龙这么客气,多少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
不得不说,宋朝的科举其实是最坑爹的。
你想考中做官,必须一次性成功。没有中转站,打个比方,你先考中秀才,然后是举人。紧接着就要冲击进士,然后去做官了。
你努力考中了举人,先别高兴。这身份TM是个临时的,就跟21世纪的新中国高考考生一样,考前你是,考完就不是了。你回去复读二三年,回来再考又是高考考生了。
只有连中才可以一直撑到进士及第,我勒个去,那些魁首真是了不起。难怪,每个东华门前唱名的书生,都给外界称为文曲星下凡?
都TM真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学霸,才有可能成功。
可想而知,宋朝的壮元含金量,是有多么的高。
幸好秀才的基础位置是保留的,否则,还不把读书人玩到崩溃。嗯,另外,因为宋代当官的方法不只有科举一个门路,也算是减少了读书人的心中压力。
特别是恩荫制度就更加让人冒白眼了,官员都不要考,直接上。如果皇帝对你有印象,就升的和火箭一样。别看高衙内的老爸老高,官位是武将,但文官位置,皇帝也是能封的。
…
让朱子龙召唤而来的这几个书史,一直没有中过举人,进士就更别想了。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是学霸的!
而且他们的家境本来就很一般,全家为了供出一个秀才,家里一点家底都耗费的差不多了。不得已认命了,放弃了当官的梦想,去开封府当个书史。混个临时工,拿点工资养家先。
落座上茶后,朱子龙并没有任何看不起他们的样子。
相反,做为21世纪吊丝的朱子龙,对他们的情况还十分的感同身受。而且,他搞的报纸,就是需要这种人才。
是的,这样的家境不太好的落榜书生,在别的宋朝文人和官员眼中,多半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了。
但是,在朱子龙眼中,却是宝贝啊。
朱子龙讲了自己的要求后,拿出内部新报纸的大概样子给他们几个人看,说道:“我要一批人才为我的报社当记者,就是做事的意思。每个人三五天最少一篇稿子,八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