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比尔·盖茨全传 >

第39章

比尔·盖茨全传-第39章

小说: 比尔·盖茨全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照片曾一度挂满微软公司的战争室,这时也被摘下,和落满灰尘的,微软公司以前的竞争对手,诸如Novell公司、Sun公司、Java公司等的照片放在了一起。
  盖茨曾在战争室中以挑衅般的口吻向全球商界宣称:“你们应该感到幸运,那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你们的产业。”微软公司的市场策略出台以前,都要在战争室经过“战争游戏”的严格考核,通过非常接近于实际商战的检验,才推向市场。这些策略在这里得以去粗取精,变得更加实际有效,规避了不科学决策带来的风险。
  盖茨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必须要在原来的核心利润来源还没有完全消失之前,尽可能快地找到替代的产品,而且,它所带来的利润增长要能与过去的相当。这就是考验微软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了。这也是微软重视通过情报工作来掌握市场走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微软公司这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竞争情报。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就在于从政府到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高度重视。每年日本政府都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竞争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并且向日本企业免费提供。目前在日本每天约200万个各类信息和数据产生。
  对竞争情报的有效利用,使得一些美国企业在与日本进行的市场争夺战中,重新占得先机。施乐公司从195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影印机开始,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一直保持着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但是从1977年到1982年,其市场份额却从81%下降到36%。施乐公司最大的挑战者是来自日本的佳能公司。佳能居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以施乐的成本价来销售复印机!”施乐就此开展了大规模的竞争情报研究,最终成为从日本人手里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美国公司之一。
  而计算机领域的企业在争夺市场过程中对市场风险的预测显得尤为更为重要。因为计算机软硬件升级速度之快足以让一个没有风险预测能力的公司瞬间轰然倒地。微软的合作者之一苹果公司就在这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其总裁斯平德勒上任后,要求任何项目在得到批准之前,必须经过概念和调查两阶段的严格检验。甚至连董事会议也需经过详细的检查。
  斯平德勒要求职员把苹果公司的会议与庄臣、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六个“世界级”公司的会议比较。现在,每次会议开始都有一个“战略框架”讨论,有图表和曲线图显示自上次聚会以来的变化情况。斯平德勒他还拿出自己年度奖金的一半来确保在产品管理和交货方面的预测准确无误。斯平德勒对其职员们说:“如果事与愿违,?我的口袋就空空如也。”这种对风险预测的苛求使得他最终得以带领苹果走出生死关头。
  虽然盖茨和微软一直没有遭遇象苹果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他们同样注重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当然,预测风险的眼光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企业的智囊团。智囊团的成员不属于任何部门,但是他们以其非凡的知识与经验而得到广泛的承认。
  微软表示,微软之所以要组建相关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专门的智囊团,其主要目的是想要这些学术专家们向微软提供关于自己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在目前举行的会议上,与会者将听取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
  另外微软表示,微软加强与业界学术精英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对推广微软的“高信任度计算机处理”观念也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与法学专家们的交流,从近期目标来说,微软希望他们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如告诉微软如何应对欧盟以及其他团体公司对微软的一系列起诉行为。
  当然,微软的研究院也可以为企业降低一定的风险。研究院的员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做一些比较理论的基础研究,发表很多具有学术前瞻性的文章,如微软亚洲研究院 5年之间发表了超过600篇理论,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产品,目前在微软的产品里面,有超过30项的技术是从研究院产生的。目前研究院有差不多50多个项目,有30多个项目已经转化成为产品,这个概率差不多有50%,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这些已经拿到研究成果的课题风险系数则相对较小。通过多重的防范风险机制,微软在经营过程中远离了失败,远离了风险,一身轻松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
  要善于捕捉商机
  信息产业界都知道,比尔·盖茨从来都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是最终是他成为了世界首富,而并非其他的技术专家。微软长期以来一直被持反对意见的人叫做贪得无厌的剽窃者,但这也正是盖茨伟大所在。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前的巨子们的威力通常集中在某一行业里,但是盖茨却借助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软自己出的百科全书《英卡塔》中,对盖茨这一辞条的解释是:“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在足以令人窒息的吹捧和诽谤背后,盖茨仍然是一个凡人。只不过是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超强的好胜心,以及迫不及待抓住一切可能机会的科技精英。
  盖茨得以成为信息产业的代言人,并不是由于他的创新能力,也不是由于他的知识占有,而是由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最起码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利用凶悍与霸道的经营手法将对手赶尽杀绝,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这是盖茨惯用的伎俩。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阴影无处不在。”
  微软当今享有的权势乃是多年的经营策略积累的结果。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战车毫不为过。虽然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盖茨独具眼光,看得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他知道如果有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通用的平台,而这将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他的这个决定最终迫使许多在技术上更加完善的操作系统黯然淡出历史舞台。
  “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
  “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软件作坊,盖茨也不放弃对商机的追逐。当1975年公司在阿尔伯克基发起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股份的分配问题,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6成。但等到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而话语温柔、比较随和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盖茨拥有微软的64%。
  这是盖茨在牢牢把握商机,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的明证之一。尽管对许多21岁的人来说几个百分点没有多大的区别,可对比尔·盖茨来说,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盖茨更是没有放过在近期内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活动中,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这虽然对于盖茨来说是疲于奔命,但是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盖茨一行受到了英国式的热烈欢迎。一个盛大的聚餐会在阿纳比举行,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盖茨整个晚上都乐此不疲。
  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的第一天,共成交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如果谁以每股21美元的价位吃进,而在最高值抛出时,那么一天之内他将增值40%以上。
  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几乎就是微软的个人演出。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盖茨在此一役中就成为了身价上亿的世界顶极富翁。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赚取如此神话般利润的,恐怕只有盖茨一人。
  当凭借着软件起家的盖茨已经拥有亿万资产时,盖茨决定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捐献出去。这固然与美国的慈善捐款有许多优惠政策有关,因为从此盖茨就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而盖茨夫妇名下的慈善基金是美国十大家族基金之一,虽然是非盈利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