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陈毅系列传记 >

第29章

陈毅系列传记-第29章

小说: 陈毅系列传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陪同。他陪在那里送葬,这算啥子葬礼啊!叫你代表我回去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次对妹夫高喉大嗓发脾气
  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烈火在一夜之间席卷了大江南北。北京发生的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而又不可思议的事情,深深地震撼了远在南京的陈重坤夫妇。他们还来不及从混沌中醒来,一场“响应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运动,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陈重坤的面前。与此同时,南京军区也在江苏沿海成立了江苏生产建设兵团。这时的陈重坤不再是以前那个陈重坤了,由于陈毅在党中央的销声匿迹,她在世俗的人们的眼中更是地位低微。于是,夫妻俩决定打报告申请到农村去,试着远离那个喧嚣的石头城。很快,申请报告批准下来了,陈重坤被分配在苏北连云港新浦农场卫生所工作,少艾分配在南京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任团长,巧的是夫妻俩工作的地点几乎就在一个地方。然而,夫妇俩人在连云港,心却时时在北京,二哥陈毅的情况怎么样了?他有没有受到冲击?有没有被贴大字报与大标语?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谣传也像瘟疫似的在蔓延。尽管有关“揭发批判”陈毅的传单也是满天飞,但值得陈重坤夫妇欣慰的是这些文字中,没有一件是涉及陈家兄妹及亲友营私舞弊的内容。直到这时,他们这才真正理解陈毅过去为什么对亲友兄妹那么严格要求了。不然,他岂不是又陡增多少莫须有的罪名?!
  这时,毛泽东正在北京一批批接见军队团以上干部。王少艾所在部队也去过几批,就是没有人通知他也去北京。一个已被“打倒在地”的国务院副总理的亲属,有什么了不起?!于是,原来就“斗争性强”的王少艾“老脾气”复发了,他找到上级,据理力争,甚至不惜摆出老资格来:“人家师里的副科长也可以去北京,难道我这个原是军里的侦察处长就没有资格去北京了吗?”
  王少艾终于作为最后一批代表去了北京。临上北京的前夜,陈重坤比王少艾还要激动,她知道二哥平时血压高,又爱说话,他的血压总是在240/160。她最担心的是二哥的身体,她要少艾一定提醒二哥平时少说话,特别对“文革”中的一些事,当讲少讲,不当讲则不要讲,甚至有些事可以以“一笑了之”搪塞过去。
  一年没见,陈毅明显地老了、瘦了,神情很憔悴。见到一年没见的妹夫来看望他们,也没露出多少笑容,平时那些幽默风趣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王少艾向二哥问过好后,就忙着把妻子临行前的叮嘱——向陈毅和盘托了出来。“二哥,你平时血压高,可要多保重呀。重坤说了,让你少说话。不该说的别说,该说的也少说两句……”“唔,我知道了。”陈毅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哥,有些事你听着也就听着了,就当它不是一回事,一笑了之算了。”
  “唔。我知道了。”
  该问候的、该提醒的都说过了,这时,陈毅问话了。“少艾,你们南京军区都打倒谁了?”“是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这三个人。”陈毅顿了顿,呼出口粗气,提高声音道:“打不倒!”
  王少艾见二哥在这种时候还是这样不服气,不由心中替陈毅着急了,于是他就劝慰道:“二哥,重坤在我临出来前还一再让我对你说,要你少讲话,向不讲话的同志学习,还要向林副统帅学习,他毛选学得好,用得活,跟得紧,如能这样,我们也沾光……”
  “我知道!”岂料,王少艾的话还没说完,陈毅就冲着妹夫狠狠一瞪眼,石破天惊似的一声吼。王少艾愣是吓了一跳。说实话,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二哥这样对他横眉竖眼、高喉大嗓的说话呢。
  断了近4年的音讯终于又联系上了
  从1967年到1970年,整整三四年里,陈重坤夫妇不知向北京写了多少信,要与被“打倒”中的二哥联系,可是,每一封发出的信都像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急中生智,他们向正在解放军某部服役的陈毅的小女儿投书问讯,请姗姗把信转交陈毅夫妇。
  终于,1970年底,一封下面落款“北京张寄”的来信飞到了江苏省连云港新浦生产建设兵团陈重坤的手里。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信果然是张茜亲笔写来的:
  少艾、重坤:
  ……
  现在简单谈谈我们这几年的经历。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我参加了工作组,执行资反路线犯了错误,1967年初,受到批判。68年冬,参加外办(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学习班,经过开展革命大批判、斗私批修、解放干部、清理阶段队伍、整党各个阶段,我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1969年国庆节后,我已准备随外办人员去宁夏省银川平罗五七干校,但是当时中央号召疏散城市人口,加强战备,对一些年老体弱的老同志都做了具体安排,你二哥被安排在石家庄。我也遵照中央负责同志的指示,跟他一道行动。到了石家庄,我在一个制药厂蹲点学习,你二哥是在石家庄车辆厂蹲点,我们是各干各的。在石家庄整整呆了一年零一天,今年11月21日,我们重新回到了北京。这次之所以返京,是因为你二哥血压高,眼睛生白内障,要求住院治疗,获中央批准。因而回北京后,你二哥就进了301医院,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治疗,现在血压已经能控制在正常状态。今天已经出院。我们还住在老地方。……
  在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过去的一班老人。只有刘妈一个在1967年的9月,看见你二哥挨批斗,我们家庭的处境不妙,她自己提出去上海投靠她的干女儿胡梦兰。刘妈走后,我没能另外找人,家务劳动一切自理,在石家庄居住期间,当地组织上配备有女服务员,我仍然坚持自己洗衣服。现在回到北京,我还动手烧饭。总之,刘妈走后三年多时间,我自己搞家务劳动已习以为常。这几年,我倒长胖了,当然胖不一定是好事,可是这一点总是表明我在困难中没有垮下去,也是值得告慰的。……
  1970年只剩下几天了,即祝你们新年健康!顺致你二哥的问候。
  张茜1970年12月22日
  不等看完二嫂的来信,陈重坤就高兴地笑出了声。这时,她真希望王少艾早一点下班回家,也好让他分享这不尽的欢乐。
  噩耗——陈毅患了绝病——癌症
  1971年3月中旬,张茜的来信就像一个晴天霹雳——陈毅患上了绝病——癌症!
  少艾、重坤:
  你们最近寄来的一封信已收到。去年底,我给你们去信一封并附照片一张未知收到否?在那封信中,我讲到伸弘(陈毅原名)去年10月下旬,自石家庄返京就医住院月余后出院等情况。谁也没有料到过年以后,1月16日,骤然出现了一个大变化:仲弘再次住院,而且就在当天动了手术。其实也是上次住院被医生忽视的问题爆发了出来,使人感到突然罢了。从他上次出院之日,他就不断地闹头晕、牙痛、肚子痛、腹泻……到了1月16日的早晨,我看他气色不好,就下决心送他去301(医院),要求让他住院,以便观察病情。到了医院,经过外科主任检查,摸到他腹部右侧有一个很大的硬块,按上去痛区很明显,由此诊断是盲肠炎,须立即开刀。
  院领导研究后,一面作手术准备,一面打报告,请中央审批。下午5点钟,该报告已送到周总理那里。总理立即派他的保健医生和我去医院,并批准了医院的手术计划,仲弘也就被送进手术室。开始是割盲肠的预定方案,认为是小手术,绝无危险,哪知打开患处一看,发现那个硬块原来是胀得鼓鼓的一个“大硬包”,而造成这种肠梗阻的原因,则是升级肠腺癌……术后一个月内,情况是令人忧虑的,由于医院加强护理,周总理亲切关怀,仲弘自己意志坚定的力量,一个个难关总算闯过来了,现在刀口已经愈合,心脏病已经平复。……你二哥听了医生的介绍,泰然自若,他说,癌症也没有什么要紧,何况已经拿掉了。要是再长出来,再开刀,有什么可怕的。医生护士都说他满不在乎,很乐观。刚开过刀,他的体重跌到了70公斤(穿着棉袄时磅的),现在体重又长上去了,不穿衣服过秤,已是足足74公斤。这20多天中恢复很快。目前情况好转,我才有平静的心情写信告诉你们。……
  张茜
  没等读完二嫂的来信,陈重坤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晴天霹雳哪!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把这天大的灾难降落在二哥的身上,难道你还认为这场不公平的运动把他折磨的还不够吗?!
  王少艾却要比陈重坤来得冷静,他从二嫂的信中读出了潜在的另一层思考:问题何以一下子这么严重?这么突然?301医院何以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医疗事故?那里的医生可都是专门为中央级干部治病的,可以说都是医术很高明的,但为什么连这样已经很明显了的腹中的一个大硬块也检查不出来,从而居然会误诊?
  陈毅住院治疗的内幕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王少艾的这一思考是准确的。
  那是因为当时301医院内科高干病房里住进了正权倾朝野的黄永胜!1970年10月与解放军301医院联系,医院回电话说:6病室没有床位,等准备好床位,再通知。其实,南楼6病室有5组空病房,只因当时黄永胜正在住院,他听说陈毅要来住院,气哼哼地说了声:他来吧,他来我就走!听到这个叶群的心腹人物的话,医院负责人哪还敢再收留陈老总?为此,直到黄永胜出院,医院方面才向陈毅寄来了通知书。
  陈老总在6病室住了没有几天,又被搬到5病室。因为陈老总住院的第二天,李作鹏也住进了医院,而且也住在6病室!起先,李作鹏倒没什么反应。当天晚上,陈毅在走廊里散步,迎面碰上了前来看望李作鹏的邱会作、吴法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