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个人走出洞口,登上洞顶的山坡,借着火光东张西望,可是,看了半天,什么也没发现。大家更是不安,那一声巨响是因何而起的?
项羽有些不甘心,向项梁道:“叔父,您听见的声音是从哪边传来的?”项梁说:“这种声音大的吓人,好像重物从天而降,撞击山头的声音。对了,在此之前还有一阵呼啸之声,好像飓风的声音。为叔从来没听见过这种声音,所以后怕。”黥布安慰他说:“项叔不必紧张,咱们再往远处看一看,一定会找到声响的原因。”五人便顺着山坡继续往山洞的后面查看,刚走出半里地远,走在前面的项羽突然喊道:“你们看这是什么?”
其余人忙奔上前去,高举火把一看,全都大吃一惊,眼前五六步远的山坡上,赫然出现一个大圆坑,直径约有二十多步长。往坑里看,却是一个巨大的圆石,恰好塞满圆坑。
这片山地,他们在白天寻找藏身之处时走过好几次,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个大坑和圆石,显然,巨石的出现与那一声巨响有关系。项羽跳到巨石上惊奇地说道:“这块巨石恐怕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不,怎么会击成这么深的坑。”“对,是流星石!”项梁恍然大悟,精神一振说,“据说每当天下将有大变时,上天就有异兆警告世人。天降流星石就是一种异兆。嬴秦天下的寿数到了。”
黥布等人听了项梁的话,全都信以为真。那时的人都非常迷信,都把天降陨石等自然现象看作上天警告世人的异兆。所以几个人深信不疑,兴奋地叫道:“上天有眼,嬴政也有这一天。”
项梁看着坑里那块巨大的陨石,忽发奇想说道:“明天官兵上山搜捕,天降神石的事很快就会传遍天下。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始皇将灭的消息,我想,不如在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以扰乱人心,加速嬴秦的灭亡。”“项叔好计策!”
魏貌第一个意识到项梁之计的巨大作用,抚掌赞成,其余人也随声附和。于是,项梁取出随身的利刃,以山石作锤,就着火光,一个字一个字刻起来。因为陨石太大,刻的字也大,所以刻得很慢,项羽等人换了好几次火把,项梁才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字刻完。
彭越等人将刻下的碎石清理干静,又把几个留下的足迹处理掉。这样,明天发现陨石的人就不会发现有人来过。天降异兆灭始皇的传言就会迅速传开。
项梁看着众人,神色庄重地说:“既然天降异兆要灭嬴秦,咱们就不必冒险行动。明天这里会有很多人赶来围观,官兵忙于维持秩序,正是逃走的好机会。诸位请各自回家,耐心等待机会。天下不久将大乱。”
说话间,天已微明,大家按即定计划,分路出山,黥布等人与项梁、项羽洒泪而别。
“项叔父、项羽兄弟,咱们后会有期。”
三
果如项梁所料,天将陨石和“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传言迅速传遍天下。百姓私下议论纷纷,受尽秦政苛酷之苦的人们都在惊喜等待谣言变为现实。
始皇接到陨石降落地东郡郡守的紧急奏报后,又惊又怒。一惯迷信鬼神的他,却丝毫不相信这是上天降下的异兆,断定是有人故意在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借天意以惑乱人心。这些人一定是那些仇恨秦帝国的六国残余势力,他们在诅咒他立刻死去。
始皇于是派御史赴陨石降落地点追查在巨石上刻字的人,一经查出即处以极刑,也就是灭族之刑。御史去后,不过月余便回咸阳禀报说当地黔首反映,他们看到陨石时,就看见上面刻画着字,只是没有认得,一直到官兵上山才认出所刻的字。御史与郡守一起审问了最早发现陨石的黔首和部分官兵,甚至动用了大刑也没人承认是自己往上面刻字,也没人举报他人刻字。调查毫无结果。始皇更加愤怒,当即下令东郡郡守将陨石降落地周围二十里地的百姓全部诛杀,并将陨石焚烧销毁。
当年睿智英明的嬴政竟变得如此愚蠢疯狂。他的这些作法不但不能消除别有用心的政治谣言,反而使“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辞在更广大的范围迅速传播开来。
谣言的制造者项梁,与项羽逃出山林后,便踏上了通往关中的驿道。楚国败亡后项梁及家眷族人作为亡国之民被秦强迫迁移关中居住。项梁叔侄一路上听到人们关于陨石刻字的传言,高兴万分。回到关中,便秘密串连族人及楚国旧部,静待天下大乱便相机起事。
黥布、魏貌、彭越三人分手后,黥布悄悄潜往鄱阳湖,与同来入伙的湖上盗匪一起藏身在水天相连的江湖草泽之中,逍遥自在地等待“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时刻的到来。
魏貌、彭越则是北上。魏貌潜往大梁,秘密联络魏地反秦组织,伺机而动。彭越回到原先的栖身之地巨野泽,与湖区的逃亡刑徒结为一伙,日夜出没于巨野泽上,静待天下大变。
“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传言还使砀郡沛县的一名泗水亭长释放了他押解之下的刑徒,他就是后来的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刘邦当时虽然只是一名县中小吏,却也生计不愁。
刘邦多次为县里押解刑徒去骊山工地服苦役。他最后一次押送刑徒时,看到百姓在严法重刑之下失去了生路,民怨沸腾。押解的队伍刚出沛县,刑徒已逃去小半,骊山路远迢迢,照此下去,到不了关中,刑徒就逃光了。作为押解的小吏,也得依法问斩。刘邦愁肠百结,无计可施。
当他们赶到丰西大泽旁的一个村镇时,当地的百姓正在议论“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刻辞。刑徒们听到后,人心更加不安,私下串连,准备暴动。刘邦也动开了心思,嬴秦将亡,自己不过一名小吏,何必非得为暴秦陪葬?识时务者为俊杰,该自谋出路了。于是,当夜幕降临后,刘邦倾尽身上之财,买来酒肉,与他所押送的刑徒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醉,刘邦亲自为刑徒一个个打开梏链枷锁,说道:“诸位请各奔东西吧,我也该逃走了,祝你们好运!”
原打算暴动的刑徒喜出望外,立即四散离去。但是,没多久,又有十余名强壮的刑徒回转身来,感动地说:“大人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不怕被问罪处斩吗?”刘邦笑道:“你们没听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传言吗?天下将有大乱。我释放你们,犯法当死;不放你们,会被你们暴动打死。身处乱世,大丈夫当看明时势,顺时而动,虽死犹荣。”
十多名刑徒见刘邦言行不凡,便一齐跪地说道:“小人逃走,也难免一死。愿跟随大人左右,共图大事。”
刘邦满心欢喜,便带领刑徒乘着夜色向芒砀山进发。在芒砀山,一条横路而卧的大蛇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刑徒吓得四散奔逃。刘邦却毫无惧色,立即举剑将大蛇斩为数段。刑徒聚拢来,看见僵死的大蛇,都把刘邦视为神人。
骊山陵墓在嬴政初为秦王时就已开工修建,虽然当中时停时建,但在赵高接手前,总体结构已经完成,赵高接手后,按照自己的构想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只是将墓室的内部布置作了更改。但是,这一更动却多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才完成内部布置。此后,大量的覆土和扫尾工作还需三年才能完成。骊山陵墓从开工到完全竣工,竟用了三十年的时间。
始皇虽然没有看到各地的百姓正在酝酿着反秦的暴动,但是,散布各地的各种政治谣言使他意识到大秦天下的不安定。他要用自己的权威再次安抚动荡的人心。
自四年前巡行北方边境回到咸阳,始皇的车驾再也没有出巡外地。这一次,他决定巡视最不安定的东南各郡。
他把赵高从骊山和阿房宫两处工程总管的任上调回,重任郎中令之职。骊山工地的覆土和扫尾工作用不着他的亲信臣子去做,交给少封完全可以放心了。
赵高风风光光地回到咸阳宫。见过始皇之后,才知道始皇巡视东南之意。便建议说:“眼下正值深秋,寒冬将至,陛下选择江南作为巡视之地,一路南行,正好避过北方寒冷的冬天。”始皇高兴地说:“到底是赵卿最知朕意,咸阳到底不如南方温暖,这里若不是秦之根本,朕恐怕早已迁都江南了。你下去准备准备,朕近日就择日动身。”
赵高遵命,立即吩咐卫尉、太仆等有关官员作好始皇出巡的准备,随后便去后宫找胡亥。
胡亥如今已长成十七八岁的翩翩少年了,但依旧吃喝玩乐、逗逐猎奇、不学无术,典型的花花公子的德性。那么多的师傅都被他气走了,唯独赵高变着法儿逗他玩,很对他的心思才没被赶走。赵高巴结他固然因为他是始皇最喜爱的少子,但是以胡亥的智力,根本看不出赵高更深的用意,那就是凭借与胡亥的亲密关系,伺机控制始皇和大秦的天下。
公子扶苏离开咸阳去北部蒙恬军监军后,赵高喜出望外,便唆使胡亥时常进宫讨好始皇,始皇见这个不肖之徒变得知礼懂事了,高兴得不得了。以为是赵高教导之功,更对赵高加倍宠信。赵高见到胡亥,说明始皇出巡之意。胡亥高兴地说:“父皇要出巡,那太好了,我正可以玩个痛快。”
赵高一听,哭笑不得。这种不成气的东西除了玩乐,什么也不知道。不过,这样更好,赵高正巴不得嬴政的儿子都这副样子呢。于是,谄媚地说道:“小公子在宫里还没玩腻吗?何不跟随陛下一起出去巡游天下,那是何等的风光。”
“不,我不去。”胡亥连连摇头说,“在父皇身边,时刻要挨骂,我乐不起来。”
“公子之言差矣。陛下出巡,不单单是游山玩水,还要处理很多国事,哪有功夫顾着公子。公子放心,有老臣在,一定让您玩得开心,还不会挨骂。”
胡亥最相信赵高,他有的是办法糊弄皇帝,于是,高兴地说道:“好吧,我去向父皇请求。”
赵高在他身边又交待了几句,才放心离去。
始皇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