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传-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踩肥侨绱耍鹋┑氖璐醋髂懿晃裨纤邓荆岳钌桃焦昝晌杓猿龌蹋笔阈匾埽帜鼙硎境龆缘笔闭蜗质档牟宦谑⑹乐锌闯鑫;哂薪细叩乃枷胄院鸵帐跣裕侵档每隙ǖ摹
不过赵执信的话里,含有对王士禛的抱个人意气的攻击,这就超出了评诗的范围。而且“神韵说”的出现,有它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诗歌美学上的追求,神韵派中也确有好诗,不可一概抹煞。因此当乾隆十八年(1753年)金农在《续集》自序中提及此事,请丁敬手书开雕时,丁敬说过这样的话:赵执信借评你的诗攻击王士禛,其实是王士禛没有见过你,如果王读过你的诗,也许对你的推崇比他们还高哩!你何必顺着赵执信的半阴不阳的话说呢?丁敬的眼光不在金农下,这样说不是无故的。金农听了,半天没有言语,然后说:“予袖中一瓣香,从未为过去贤劫诸佛拈却,子言良是,行当为蚕尾老人作最后之供,以忏此罪过。”蚕尾老人即王士禛(王有著作《蚕尾文》)。这说明经过深思,金农认识到赵执信立论上的偏颇,对王士禛的看法有了改变。
金农于本年秋季回到杭州。时值厉鹗等著的《南宋杂事诗》成,金农写了序言。次年,他来到扬州,住在扬州天宁寺内。
天宁寺在扬州天宁门外(今为扬州博物馆),为著名古刹。据《宝佑志》载,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名证圣寺,宋政和间始赐名天宁寺。天宁寺是佛寺,也接纳文人寄居,一般来往于扬州的清贫的书画家,常常暂寓于此,八怪中就有好几位在这里住过。金农住到九月十五,移居至净业精舍。净业精舍今天已无考,从金农的描述看,这是一处风叶满庭,人迹鲜至的僻静所在。这是他再作远游的前夕。夜晚他录近作十数首,于跋中写道:“诘朝布束装行矣,从此帽影鞭丝,尘土扑面,要如今日之闲未易得也,志以岁月,不无抚然。”和上次相比,这次是真正的远行了,其时为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十五以后,这年金农38岁。
这次还是取道山东,一路游览,于年底到达京城。在京城待了大半年时间,拜访了不少人物。其中之一是阿云举学士。阿名阿金,字云举,满洲镶白旗人,姓郭络罗氏,康熙时进士,官检讨。金农在阿处看过一幅都丰廉的《地狱变相图》,评价是:“极得肖公伯(明代肖像画家)《惩恶图》笔意、足为画鬼者开一生面,不作刀林沸锅之状,可爱也。”由此可见,金农的四出拜访不同于一般的请托干谒,仍是以金石书画鉴赏家的身份出入其门,保持了他的独立人格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金农在京城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最后连离京的路费也难以筹措了,只好忍痛将一方由好友高翔用隶书书写、汪士禛镌刻的写经砚换米,方能离京南下。
他经由河北,穿过当河北、山西要冲的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进入山西境内,过太原、临汾,是年冬抵达晋东南泽州(山西晋城)。在泽州,认识了罢居在家,居午山亭村的陈壮履。
陈壮履是康熙朝重臣陈廷敬(1640年—1712年)的儿子,廷敬字子端,号悦岩,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二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卒,谥文贞。生平好学,少时与宋琬、王士禛切磋文章、唱和诗歌,俱有深造。午山亭村即陈廷敬在故乡泽州的庄园。陈壮履16岁即中进士,但十年后便被罢归了,那时他父亲正供职内阁时。为什么被罢归,现在还不清楚。这次陈一见金农,便十分倾倒。感叹说:“吾不幸十六中进士,翱翔禁庭十年,罢归,不深读书。今夜灯相对,受益良多。君乡查翰林免园挟册,吾最薄之。君诗如玉潭,如灵湫,绠汲不穷,非吾友,实吾师也。从此执业称诗弟子矣。”这番话,金农听了颇有知遇之感;对陈的放归,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联系到自己的身事,也不乏同情之心。金农《陈学士(壮履)晚食戏成三首》其三云:
雪虐风饕饮冻醅,围炉偏向夜深来。
可知印绶寻常物,只博丁郎啖百枚。
诗中有对陈的安慰,有金农自己无可奈何的“旷达”,他们算是一见如故了。
上述的谈话,引起过一段公案,陈壮履攻击了查慎行:“君乡查翰林兔园挟册,吾最薄之。”查慎行(1651年—1728年),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其诗多写行旅之情,也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赵翼甚至认为:“初白诗功力之深,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他善用白描手法,与金农、厉鹗等苦硬清峭的诗风不同,加上门户之见,故据翁方纲查证,他们彼此的集中无一相互唱酬之作。就这点来说,金农是首肯陈的看法的。在陈的一方,则另有情况。查慎行的集中有题王石谷午亭山村图之作,也有与壮履之父的唱和诗,但无一字提及陈壮履。壮履的学问文章如何,不得而知,至少是没有得到查慎行的承认。官场失意加上怀才不遇,不免迁怒于人,出语失去分寸了。后人翁方纲评论说:“寿门短章精妙,不得以初白限之,至长篇巨制,焉能企及初白?”这个说法是比较公正的。这件事和上面提及的关于王士禛的事,对了解金农的诗和清代诗坛的是非,不无帮助。
金农在泽州,除往来于陈壮履之门,曾登王屋,攀中条,行乐于樊口西郊,醉饮于伎家席上,心情是怡然而悠闲的。但他最慕恋的,还是午亭山村已故陈阁老的“清德余音”和陈壮履的师礼相待。次年,他径直住进了午亭山村,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中,金农饱读了陈家的藏书,鉴赏了大量书画,作为款待的报答,以更多的时间整理抄校了陈家的旧籍文本。游山玩水,诗酒唱和,当然也是少不了的生活内容。
然而金农终于厌倦了。无论陈家礼敬不衰也好,或日久渐疏成为陪主人风雅的清客也好——金确实说过,“游其门与嗣君学士(指陈壮履)为笔札之徒。”这种虽不必俯首听命却是寄人篱下的状态,即使不失其超然,也是他不能长耐的。他怀念南方的旧友,他要振作起来重新追求,雍正六年(1728年)春,即金农在陈家第三年的春天,他离开午亭山村作邯郸之游。在道经太行山时,他作过一则《马箠铭》:“滑溪之藤,可策而去,笿云笿云,毋落人后。”这是铭马箠,也是自励吧!秋天他又回到泽州,这次主要是再登王屋、中条,再没有提起午亭山村的事。
此后金农时归江南,但主要是远游。他的游踪,在这之前是“渡扬子、过淮阴、历齐、鲁、燕、赵,而观帝京,自帝京趋嵩洛。”以后则是“之晋、之秦、之粤、之闽,达彭蠡、道鄂渚,汎衡湘漓江间”。足迹遍及辽阔的地域。所到之处,他吊古迹,探名胜,察世情,访金石,结师友,大大助长了他的诗情,为今后的书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每到一处,金农也留他自己的手迹。例如雍正八年(1730年)秋九月曾于曲阜之秋庐作《王秀》隶书册。据胡惕庵跋云:“正是壮年所作。笔墨矜严,幽深静穆,非寻常眼光所能到。”王瓘跋云:“此册用笔结字纯师《华山碑》,……至匠心独运,精微入妙处,实不愧中郎入室弟子。”①以此册与同年十一月在扬州为汪师虞《秋柳图》所作题记相较,金农此时仍以隶书胜,师《西岳华山碑》又能自出己意,有相当高的水平。
金农出游并非总是孤身一人,常常带有仆从同行。这些人各有所长,如朱龙善琢砚,张喜子善界乌丝阑,郑小邑儿工钞书,庄闰郎操缦能理琴曲,蔡春解歌元白新乐府,加上他自己擅书画,大家一起既有照应,又能凭一技之长取得旅游资助,解决了不少问题。
漫游期间金农几次回到扬州暂歇,有几件事值得一提。雍正九年(1731年)秋,在扬州应马曰琯、曰璐兄弟之招,同王歧、余元甲、汪埙、厉鹗、闵华、汪沆、陈皋等集于小玲珑山馆,金有诗云:
少游兄弟性相仍,石屋宜招世外朋。
万翠竹深非俗籁,一圭山远见孤棱。
酒阑遽作将归雁,月好争如无尽灯。
尚与梅花有良药,香黏瑶席嚼春冰。
这一年郑板桥客居扬州,两人始与订交。
雍正十一年(1733年),金农自序《冬心先生集》四卷于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前有高翔所绘金农47岁小像。集中收有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至本年的诗作。另有《冬心斋砚铭》一卷,也于是时在同处开雕。版字为“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甚精美。金农还手自抄录一份,付远嫁天津的女儿收藏。有诗云:“卷帙编完白发疏,中郎有女好收储。”现在尚不知道金农结婚于何年。假设此女是年在16至18岁之间,那么金农的结婚当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左右。雍正十三年(1735年),金农欲游楚(湖北),但手头很拮据,只好在扬州向友人借一“画品不必过高,明代有名人便妙,亦不须重值者,可值五六金便足满矣”的画幅出售作旅资。游罢湖北一带回到扬州不久,清廷颁布了举办第二次“博学鸿词科”的诏令。“博学鸿词”是唐代就有的一种科举名目,宋代因之。清代始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那时国家形势逐渐缓和,举办“博学鸿词”可以进一步笼络知识分子,巩固清朝政权。这次是第二次。金农的诗友、浙江归安县令裘鲁青出于一片好心,向节钺大夫(学使)帅念祖力荐金农的才识,由帅推举金应“博学鸿词”。金农得到这一消息,心情是矛盾的。如果应试,就不能再遂林壑之志,若不应试,就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进取的机会。他曾上书帅念祖,表明其“进退两难”而辞谢。却好这次“博学鸿词”考试因应举的人寥寥和雍正去世而中辍。次年为乾隆元年(1736年),又续提此事。裘鲁青再荐金农于帅念祖。金辞不获准,又见友人厉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