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同年,居里夫人出版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并出席了国际放射学理事会。会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同时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他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在她的一生中,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但居里夫人从不追求名利。她把献身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终生宗旨。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决定放弃炼制镭的专利权。她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她曾经对一位美国女记者说: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全世界。这位记者问她: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挑,你最愿意要什么?她回答: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进行科学研究。我买不起它,它太贵了!原来,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把他们几年艰苦劳动所得,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这位记者深为感动。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赠给居里夫人一克纯镭。1921年5月,美国哈定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转赠给居里夫人。在赠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居里夫人又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内容,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绝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产。
居里夫人晚年在镭学研究院工作,亲自指导来自外国的青年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在她培养的许多优秀科学家中,有中国的放射化学创始人郑大章和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损害,居里夫人患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与居里夫人有着崇高真挚友谊的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在悼念她时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93。巴尔干“火药桶”爆炸了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它说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就说德国吧,它进入资本主义虽然比较迟,但是工农业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到19世纪90年代,它的生产赶上并且超过了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急于要向外扩张。这时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了。相比之下,德国得到的殖民地比较少,所以它的统治者忿忿不平,才说出了上面那些露骨的话。邻近德国的奥匈帝国(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和南斯拉夫、波兰的一部分),也不甘心落后的状态,想夺取新的地盘:第一步先吞并塞尔维亚(现在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然后占领罗马尼亚、意大利。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就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叫同盟国的军事集团。
英、法、俄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呢?它们贪得无厌,并不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英国要保住自己的霸权并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法国要夺取德国的鲁尔区;俄国则一心要把德奥等国赶出巴尔干半岛,由它独占这个地区。这三个国家都把德国和奥匈帝国作为对手,它们就结成了一个叫协约国的军事集团。
两个集团都在加紧准备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它伸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再加上这个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问题十分复杂,所以被称为欧洲的柔软的下腹部。现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紧盯着巴尔干,巴尔干就成了火药桶。果然,残酷的战争就在这里打响了。战争是由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引起来的。
1914年6月28日早上9点刚过,一支长长的汽车队向波斯尼亚(现在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靠近塞尔维亚)首府萨拉热窝市区缓缓驶去。在一辆带有保镖的敞篷汽车中,坐着奥地利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斐迪南身穿军装,佩带勋章,威风十足。原来这一天正是他和夫人索菲亚结婚14周年的日子。而且6年以前,奥地利征服了波斯尼亚,把它划入了奥匈帝国的版图。现在他又在波斯尼亚指挥奥国军队进行军事演习,准备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候,他得意地思忖着;下一步就该轮到占领塞尔维亚了。
大街两旁看热闹的人,拥来挤去。斐迪南很高兴地向人群挥手致意。他作梦也没有想到,人群中有7名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正不动声色,静静地等候车队经过他们的身边。这7名青年随身携带手枪和炸弹,用仇视的目光注视着车上的人。他们是特意从塞尔维亚赶到萨拉热窝,准备杀掉斐迪南这个凶恶敌人的。车队越来越近,眼看就要驰过阿佩尔码头。埋伏在这里的一个名叫察布里诺维茨的青年冲出来,扔过一枚炸弹。炸弹掉在了汽车篷上又弹到地上,轰!一声巨响,随着人群的骚动和车上人的惊叫,后面车上的几个随从倒下了。斐迪南吓了一跳,他虽然没有受伤,脸上的得意神情却一扫而光了。
市政厅的欢迎仪式是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仪式结束后,斐迪南又乘车返回,车队来到了拉丁桥,另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正在这里等候。他的名字叫普林齐普,当时只有19岁。他看准了斐迪南乘坐的敞篷车,一个箭步跳上车踏板,举枪射击。一连两枪,斐迪南夫妇应声倒下。
早就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抓住斐迪南遇刺身死这件事大作文章。奥地利皇帝叫嚷说: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德国皇帝也乘机挑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奥地利皇帝派人给塞尔维亚政府下最后通碟,要求制止一切反奥宣传和行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人,还要一起审判凶手。塞尔维亚政府除了拒绝共同审判凶手以外,其余条件全部接受了。蓄意要打仗的奥匈帝国当然不满意,就在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终于爆炸了。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立即卷入战争。酝酿了很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在欧洲大陆上燃烧起来。
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叫做施里芬计划。施里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为了避免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施里芬准备先把主力摆在西线,用闪电战的方式,在四周到六周内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回师东线,攻打行动迟缓的俄国,在三四个月内征服俄国。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德国还在国内修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战时可以利用它迅速调动军队。
法国和俄国,也各有自己的作战计划。法国的战略计划叫做第十七号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在战争中,法国将集中打击力量,攻击德军的莱茵河防线。俄国则准备沿着西北和西南两条战线推进:在西北战线同德军作战,目的是攻占东普鲁士,夺取柏林;在西南战线同奥匈军队作战,目的是攻占喀尔巴吀山山口,切断对方的退路。
然而,战争没有也不可能按照这些国家各自的如意算盘进行。交战的频繁和激烈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下一篇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次战争的过程。
94。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分成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英、法、比的军队同德军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军队作战;在南部的巴尔干,奥军对塞尔维亚军作战。战争一开始,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出动主力部队占领了比利时,从北部侵入法国,法军节节败退,德军长驱直入,距首都巴黎只有几十公里了,法国政府匆忙迁到波尔多。俄国为了援救法国,从东部攻入德国。德国统帅部不得不从西线撤下几个师团,增援东线。趁着德军西线力量的减弱,法军统帅霞飞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向德军发动进攻。1914年9月5日至10日,两军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摆下了战场,有150万人参战。德军惨败,被迫向后撤退,法国政府又迁回巴黎。此后,在西线,双方都处于防御对峙状态。东线的俄军同德军在东普鲁士交战,俄军折兵25万,丢下大量辎重和武器。但是俄军在加里西亚战役中击溃了奥匈军队,占领了西乌克兰的一部分和其他地区。1914年的战事表明,德国的施里芬计划破产了。东方的日本乘大战爆发之机,在这一年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
到了1915年,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在西线,交战双方投入几十万兵力,但都没能突破对方的阵线。在东线,德军集中兵力同俄军作战,迫使俄军后撤。德军夺回乌克兰西部,接着又占领了波兰和立陶宛。
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德国为摆脱被动局面,调动了25万兵力,在西线向法国要塞凡尔登发动了猛烈进攻。他们要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