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獒咕湃账漓豆选F淦谝嗾鹨Ч拧J羌渥雍馑唷
卷首有《家传》,称其於诗好称李梦阳、何景明。今观所作,与何、李颇不相似。
大抵直抒胸臆,如其为人,但体格尚未成就,且不免浸淫明末纤仄之习。然凛然刚正之气,足使后人起敬,不敢复以诗格绳之。言以人重,乌可没也。旧本首载孟津《王铎序》,不著年月。核其所述,盖作於崇祯初佳允官杞县时。后人重刻此集,仍录以冠首。然铎何如人,乃操笔弁冕佳允诗,今特削之,俾无为佳允辱焉。
△《陶庵全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淳耀撰。淳耀有《山左笔谈》,已著录。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於王、李、锺、谭馀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集为其门人陆元辅所辑,见於《明史》者十五卷。此本为文七卷、文补遗一卷、诗八卷、诗补遗一卷、《吾师录》一卷、《自监录》四卷,共二十二卷,乃后人续加增辑以行者也。
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
○别集类二十六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一百七十六卷谨案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篇章繁富,前后共分四集,以次成编。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以前为《初集》。於时方戡定九婴,削平三蘖,而念勤访落,化著观文。运筹决胜之馀,寓志艺林,所存尚四十卷。自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以前为《二集》。於时灵台偃伯,九译旅来,保泰持盈,励精宵旰,万几馀暇,矢咏卷阿。
十四年中,复积盈五十卷。自康熙五十年辛卯以前为《三集》。於时四瀛不波,五纬咸若,欢心普洽,佑命重申,尧衢时游,舜歌庸作。珥笔而录奎章者,十四年中又积盈五十卷。皆大学士张英等所恭编也。至五十一年壬辰以后,六十一年壬寅以前,承平熙皞,栋牖松云,寿考康宁,愈游心於翰墨。而八伯徵歌之日,正百年服教之初。我世宗宪皇帝嗣践皇图,始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编为《四集》三十六卷。通一百七十六卷,合为一编。迄今流布鸿都,尊藏册府。万方传诵,藉以仰窥圣学之万一。至於乾规坤矩,不可测以方圆;月采日华,不可图以藻绘。
非惟仰钻所莫罄,抑亦歌颂所难名。惟有循环雒诵,尊若六经而已,莫能更赞一词也。别有《御制诗集》二十八卷,乃高士奇等所校刊。恭检篇目,皆已编入《文集》,次第亦无所更易。故今未敢复缮,惟附著分合之缘起,俾来兹有考焉。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三十卷谨案《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凡文二十卷、诗十卷。文分十三体。诗则前七卷曰《雍邸集》,皆康熙壬寅以前作;后三卷曰《四宜堂集》,则御极以后作也。
钦惟世宗宪皇帝神资天授,圣孝性成。当圣祖仁皇帝时,景命先归,九龄预与,承眷顾者独深。故问视宫闱,殆无虚日。而晨昏馀暇,复覃精图籍,研悦文章,汲古之勤,为儒生之所不及。迨乎握符合契,应运龙飞,宵旰励精,心营四海。
紫宫之所规画,黼座之所咨询者,天下臣庶,虽不能一一悉窥。至於朱批谕旨至三百六十卷,上谕内阁至一百五十九卷,上谕八旗及上谕旗务议覆、谕行旗务议奏至四十八卷,则剞劂梨枣,共见共闻。仰计十三年中,固无日不亲御丹毫,畴咨庶政。而寄情翰墨,遂炳然与典诰雅颂辉映后先。盖体协健行,心怀无逸,精明强固之气,举措万化而有馀。故旁涉词章,尤足以陶铸百氏,如元化运转,时行物生,而二曜、五纬、三垣列缩,自然成在天之文也,岂非摄提、合雒以来,超轶三五之至圣哉。
△《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卷乾隆二十三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等奉敕重编。钦惟我皇上圣聪夙擅,道岸先登,学海词源,苞涵富有,昔当睿养,即擅生知。雍正庚戌之秋,尝订《乐善堂文钞》十四卷。乾隆丁巳,取《文钞》所载存十之三,益以雍正乙卯以前续著十之七,汇为《乐善堂文集》,颁示海内。词林艺圃,弦诵相闻。至是,以初刻卷帙稍繁,复指授溥等,校阅删定,并省去制义一卷,定为此本。伏考今之制义,即宋之经义也,刘安节等皆载入《别集》。吕祖谦选《宋文鉴》,亦载入《总集》。初刻兼录制义,盖沿古例,而我皇上区分体裁,昭垂矩矱,俾共知古文、时文之分。睿鉴精深,逾安节、祖谦等之所见不啻万倍。又考周必大所较《欧阳修集》,多至一百五十三卷,而修自定《居士集》原本乃止五十卷。《文献通考》引叶適之言,称其每篇阅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未决者。所撰《集古录跋尾》,集本视真迹亦多所追改。我皇上奎章藻耀,笼括古今,逾修亦何啻万倍,而釐定旧制,必审必精,圣意之谨严乃与修相近。天怀冲挹,尤亘古之所无矣。
《易》曰“日新之谓盛德”,又曰“日进无疆”。臣等伏读斯编,仰见谦抑之渊衷,信圣寿弥高,而圣学弥进,良有由也。
△《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谨案《御制文初集》三十卷,凡五百七十馀篇,为十九门。《二集》四十四卷,凡四百一十馀篇,为二十三门。门各以岁月为次。皆万几馀暇,亲御丹素所成。其诰敕碑记之属,词臣恭拟代言者不与焉。伏考三古以来,帝王著作散见诸子百家者,大抵有韵之语为多,如黄帝《巾机铭》,唐尧《神人畅》,虞舜《南风诗》、《卿云歌》,禹《玉牒词》,汤《铸鼎繇》以及武王《丹书之戒》,成王《紫庭之操》。古籍所传,不可缕举,皆诗之类也。其以文传者则殊不多见。
《吕览》记神农之教,《鬻子》记颛顼以下修政之语(案诸语今本《鬻子》不载,见贾谊《新书》所引),或出追记,或出依托,未必亲所撰录也。两汉以后,诸帝王惟梁武帝有诗赋集,又有文集,其馀亦无有专以文传者。然武帝文集不过十卷,未为甚富。且六朝轻艳之词,亦未能阐圣贤之奥,媲典谟之体也。惟我皇上心契道源,学蒐文海,题咏繁富,亘古所无。而古体散文亦迥超艺苑。凡阐明义理之作,多濂、洛、关、闽所未窥;考证辨订之篇,多马、郑、孔、贾所未及。
明政体之得失,则义深乎训诰;示世教之劝惩,则理准乎《春秋》。至於体裁尽善,华实酌中,则贾、董、崔、蔡以还,韩、柳、欧、曾以上,号为作者,无不包罗,岂特列朝帝王之所无。臣等上下千年,编摩四库,所谓词坛巨擘者,屈指而计,亦孰能希圣制之万一哉。
△《御制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谨案《御制诗集》三百七十二卷,皆合古今体诗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
自乾隆元年丙辰至乾隆十二年丁卯,计诗四千一百五十馀首,编为《初集》四十四卷、《目录》四卷;自乾隆十三年戊辰至乾隆二十四年己卯,计诗八千四百七十馀首,编为《二集》九十四卷、《目录》六卷,并大学士蒋溥所校刊。自乾隆二十五年庚辰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计诗一万一千六百二十馀首,编为《三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则大学士于敏中所校刊。自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至乾隆四十八年癸卯,计诗九千七百馀首,编为《四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则协办大学士尚书梁国治、侍郎董诰所校刊也。统合三万三千九百五十馀首。甲辰以后,未剞劂宣布者尚不知其数焉。自今以往,亿万斯年,更不知其数焉。自古吟咏之富,未有过於我皇上者。盖自抚临六幕,宰制万几,勤民莅政之馀,紫殿凝神,别无嗜好,惟以观书乙夜,悦性怡情。是以圣学通微,睿思契妙,天机所到,造化生心。如云霞之丽天,变化不穷,而形容意态,无一相复;如江河之纪地,流行不息,而波澜湍折,无一相同;如二气之育物,生化不已,而耳目口鼻无一相类。故从心所欲,动合自然。染翰擘笺,顷刻辄数十首。侍臣授简,吮墨沉思,前韵未赓,新题已作,丹毫宣示,日以为常。四十八年之中,卷帙如是之浩博,职是故也。若夫有举必书,可以注起居;随事寓教,可以观政事。圣人之德、圣人之功与圣人之心,无不可伏读而见之,尤独探尼山删定之旨,非雕章绘句者所知矣。考帝王有集始於汉武帝,然止二卷。魏晋至唐御撰诗文惟唐高宗《大帝集》多至八十六卷。今所存者亦大抵皆纂组之词,其於圣制,固犹培塿之望华嵩。至王应麟《玉海》载《宋太宗御集》三百卷、《真宗御集》亦三百卷、《仁宗御集》一百卷。观其《目录》,皆凑合杂纂书籍,以充卷帙,其数既已不确。又惟《真宗集》称镂版,然宋人书目皆不著录,是未宣布也。太宗、仁宗集则并藏於禁中,不以示人。宋人诗话、说部所称述者,太宗诗仅传二首,真宗诗仅传七首,仁宗仅传二首,亦不甚工。岂如御制诸集开雕摹印,昭布寰瀛,文采焕於星汉,苞涵富於山海,为有目所共睹也哉。
△《梅村集》·四十卷(通行本)
国朝吴伟业撰。伟业有《绥寇纪略》,已著录。此集凡诗十八卷、诗馀二卷、文二十卷。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庾信方之。
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