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均合道义。故其文章不事驰骋,而自有端厚朴直之气,知近里之言与嚣争门户者固有殊也。
△《林霁山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林景熙撰。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阳,温州平阳人。咸淳七年太学释褐。官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会紥木扬喇勒智发宋诸陵,以遗骨建镇南塔。
景熙以计易真骨葬之。其忠义感动百世。然诸书或以其事归唐珏。今考此集,载《梦中作四诗》,与诸书所载珏作同。珏他诗不概见,而此四诗词格实与景熙他诗相类。且双匣亲传竺国经句,与景熙葬高、孝两陵之说合,与珏同葬诸陵之说不合。考集中有《和唐玉潜》一诗,玉潜即珏之字。则二人本属旧友,或当时景熙与珏共谋此举。其事秘密,传闻异词,遂讹以为珏作也。所著有《白石稿》十卷,皆其杂文。又有《白石樵唱》六卷,皆诸体诗。元统甲戌,昆山章祖程为其诗集笺注,传本仅存。其文集遂就散佚。此本乃明天顺癸未其乡人监察御史吕洪所编,以章祖程所注诗集并为三卷,增以《元音》所录《读文山集诗》一篇,又捃摭遗文得记十四篇、传一篇、说一篇、文一篇、序十三篇、墓志六篇、铭一篇,厘为二卷。嘉靖戊子,辽藩光泽王得江陵毛秀校本重刊,附以秀《辨证》一篇。
於《白石樵唱》题卷一、卷二、卷三,《白石稿》题卷四、卷五。书名各别,而卷数相属。骤阅之,似《白石稿》佚其前三卷者,殊不了了。国朝康熙癸酉,歙县汪士鋐等重刊,乃总题曰《林霁山集》,较有体例,今用以缮录焉。
△《勿轩集》·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熊禾撰。禾初名鉌,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人。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教授乡里以终。近时仪封张伯行尝刊是集,多所刊削,殊失其真。是书凡《易学图传》二卷、《春秋通义》一卷、《四书标题》一卷、诗文三卷、《补遗》一卷。盖明天顺中旧刻,犹为完帙。惟前有元许衡《序》,称“其晚年修《三礼通解》,将脱稿,竟以疾卒。平生著述,独《四书标题》、《易经讲义》、《诗选正宗》、《小学句解》传於世。嗣孙澍,家藏遗稿,存什一於千百。族孙孟秉,类次成帙,釐为八卷。传诸二世孙斌,授梓以传,求予序之”云云。末署至元十七年。考至元为世祖年号,而禾卒於仁宗皇庆元年。自至元讫皇庆,相距三十馀年,何以先称其疾卒。年月错谬,依托显然。
盖其后人伪撰此文,借名炫俗。不知禾亦通儒,固不必以衡重也。今删除此序,庶不以伪乱真焉。
△《古梅吟稿》·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吴龙翰撰。龙翰字式贤,歙县人。咸淳中贡於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院文字。至元丙子,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并以名集。其《见刘后村诗》有云“诗瓢行脚半天下,多谢先生棒喝功”。
又卷末附方秋崖《和百韵诗》,龙翰书其后,自称门人。且言以诗正法眼授记於仆。是其渊源授受,犹及见前辈典型。故其诗清新有致,足耐咀吟,在宋末诸家,尚为近雅。《程元凤序》许其句老意新,亦不诬也。集中有《内丹诗》、《外丹诗》。又《拜李谪仙墓》云:“经营紫河车,破费十载功。金鼎驯乌兔,炎炎丹光红。”又《楼居狂吟》云:“偃月炉深紫气浮,红铅黑汞六丹头。”是龙翰盖讲求神仙炉火之术者,殆亦俞琬之流亚欤,然诗则工於琬多矣。
△《佩韦斋文集》·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宋俞德邻撰。德邻有《佩韦斋辑闻》,已著录。是集原本二十卷,凡诗七卷、杂文九卷,末即《辑闻》四卷。然考集首有皇庆壬子《熊禾序》,称其平生诗文多不留稿。其子庸,裒集仅得诗文五百二十二首,厘为一十六卷。则集与《辑闻》本各为卷帙,此本为后人所附缀。今仍分著於录,从其初也。《禾序》又称紫阳方侯亦以文名,尝序公集,载其遗事如作传然,且以能保晚节而心服之云云。紫阳方侯即歙人方回,宋末为睦州守,以州降元,元擢为总管者也。此本佚去此序,殆后人以德邻高节,不减陶潜,不欲以《回序》污之,故黜而刊削欤。德邻诗恬澹夷犹,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之中,特为高雅。文亦简洁有清气,体格皆在方回《桐溪集》上。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此集亦其一徵矣。
△《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董嗣杲撰。嗣杲履贯未详。考集中《元宵怀乡诗》,有“清河坊里灯宵月,负却东风已两年”句。又《抵北新桥诗》,有“归逢乡井心才稳”句。案《咸淳临安志》,清河坊在临安府左一北厢,北新桥在馀杭门外,则嗣杲殆杭州人欤。
以诗中自志岁月出处考之,《庐山集》乃其於宋理宗景定二三年间榷茶九江富池时所作。《英溪集》则为武康令时所作,中有《甲戌大水诗》。案《宋史·五行志》,有咸淳十年八月安吉武康大水事,正与相合。时瀛国公已即位,距宋亡仅二年。而嗣杲亦遂於是年任满代去。其卒岁虽不可考,而两集之中,无一仕元之显证,则仍当系之宋人。《西湖志》载有道士董嗣杲,盖即其人。国亡后隐於黄冠矣。其集为诸家书目所未载,独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有嗣杲《庐山集》,而阙著其卷数。今据《永乐大典》所录,有题《庐山集》者,又有题《英溪集》者,是嗣杲本有二集。但其名不显,集亦久绝流传。今观集中多与葛秋岩唱和诗,秋岩即葛庆龙,为宋末高尚之士,见於《镏绩霏雪录》,则嗣杲亦必胜流。又有《题周伯弜手泽诗》,推挹甚至,则其诗亦江湖集派。然吐属新颖,无鄙俚琐碎之态,固非江湖游士所及也。谨甄次裒辑,依仿原目,分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著之於录。庶论宋、元间诗人者犹得有所稽考。至若富池客中诸作,应编入《庐山集》者,《永乐大典》或标《英溪集》,当由缮写之误,今并详悉考正,俾各从其类焉。
△《西湖百咏》·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董嗣杲撰。附明陈贽《和韵》。据《西湖志》,嗣杲宋季入道孤山四圣观,改名思学,字无益。此集当作於是时。贽字维成,馀姚人,徙於钱塘,洪武间以荐授杭州学训导,后官至太常寺卿。其和嗣杲此集,亦当在居钱塘时。《西湖志》称嗣杲原唱及贽所和皆九十六首,天顺癸未,始以二家所作合刻,南康知府陈敏政为之序。又载嘉靖丁酉,周藩南陵王云楼子重刻。其序亦称董倡居前,陈和居后,仍各九十六首,共一百九十二首。谓之百咏者,盖亦极言之耳云云。此本上卷四十九题,下卷五十一题,实各足百咏之数,与《西湖志》所记不符。《鲍廷博跋》疑周藩翻雕之时,其底本偶有脱页,未及深考,遂以为原阙四首。田汝成修《西湖志》时,又仅见周藩之序。遂据以笔之於书,以《志》中仅载《周藩序》,不载《陈敏政序》为证,理或然欤。其诗皆七言律体,每题之下,各注其始末甚悉,颇有宋末轶闻为诸书所未载者。嗣杲诗格颇工整;贽所和才力稍弱,亦足肩随,皆迥在许尚《华亭百咏》之上也。
△《则堂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家铉翁撰。铉翁喜谈《春秋》,尤喜谈《易》。其《河间假馆诗》曰:“拟从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上书宋使姓某其名某,下书人是西州之西老缝掖。平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然《春秋详说》,至今尚有刊本,已别著录。其说《易》之书与其文集二十卷,则已全佚。惟《永乐大典》收其诗文尚夥。谨裒合排比,以类相从,厘为文四卷、诗词二卷。核其所作,大半皆在河间,而明神宗时樊深撰《河间府志》,已不能采录,则其佚在万历前矣。铉翁隶籍眉山,与苏轼为里人。故集中如《文品堂记》、《养志堂记》、《志堂说》、《笃信斋说》、《跋太白赏月图》、《和归去来辞》诸篇及《豌豆菜诗》,自注间或称述轼事迹。广汉张栻亦其乡人。故《敬室记》首亦概然於南轩之学渐昧其传。然其学问渊源,则实出金谿,观集中《心斋说》、《主静箴》诸篇,可以概见。故其持论浸淫於佛氏。其说《易》亦惟以先天太极研思於虚杳之中。而《尊教堂记》一篇,至援陆九渊之言以三教归一立说,尤为乖舛。顾其立言大旨,皆归於敦厚风俗,崇奖名教。随事推阐,无非以礼义为训。
原未尝滉漾恣肆,如明代姚江之末流。其词意真朴,文不掩质。亦异乎南宋末年纤诡繁碎之格,尚为多有可取耳。且迹厥生平,上虽不及文天祥,而下比留梦炎辈则皭然其不侔。零篇断简,以其人重之可也。
△《富山遗稿》·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夔撰。夔一名一夔,字时佐,淳安人。生於宋季,尝从何梦桂游。屡举不第,退居富山之麓,匾其堂曰“绿猗”,自号知非子。尝著《汉论》十卷、《富山懒稿》三十卷,后刊版散佚,其裔孙世德等复裒集其诗,辑为是编。夔学有原本,国亡后遁迹以终,人品亦极高洁。商辂尝称其诗纡徐浑厚,弗事雕琢,可见其冲雅之操。周瑄亦称其发之声律,不为体裁音节之所拘。盖夔遇兴挥毫,颇乏研炼,故辂等云然。要其情致缠绵,机趣活泼,自有不衫不履之致。五言一体,气势苍莽,尤胜於七言。较其师何梦桂《潜斋集》诗,实青出於蓝。淳安方氏,自北宋以来,如殿中丞仲谋、通判元修、右文殿修撰訚、太仆少卿闻等,皆留心於诗。今其集虽已亡佚,而流风馀韵,沾溉后人,其濡染固有自矣。
△《真山民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真山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