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6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字说》,非马融、王肃、许慎之学,此语殊为乖妄,《宋史》荒陋此亦一端,谨附纠其谬於此),剽掠临摹。南公度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闱不偶,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元祐初,立十科荐士。中书舍人曾肇上疏,荐其不事俗学,安贫守道,堪充师表。廷议欲命以官,未及而卒。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南公欲修《三国志》,名其斋曰衮斧。将成而南公卒,书亦不传。惟其子郁编次遗文为三十卷。然刊版久佚,流传遂绝。仅存抄本《吕次儒集》一卷,惟录《麻姑山诗》二十四首、《福山诗》一首及《钱邓州不烧纸钅强颂》、《义鹰志》、《龙母墓》三篇。盖后人从《宋文鉴》及《麻姑山志》抄撮而成,十不存一。今据《永乐大典》所载,裒辑薈萃,篇帙尚夥。谨依类排次,釐为二十卷。虽不必尽符原数,视世所传本则赅备多矣。南公《与汪秘校论文书》,自言“於庄、列、六经、百家、十八代史因文见道,沈酣而演绎之。私心自许,谓文学之事虽使圣人复生,不得废吾所是。惟当勒成一家,俟之百世”。又曰:“尧、舜以来,扬、马以前,与夫韩、柳之作,此某所谓文者。若乃场屋诡伪劫剽、穿凿猥冗之文,则某之所耻者。必若黄河、泰山,峻厚高简,浑灝奔注,与天地齐同,而日月不能老之者,此某之所以究心。”今读其集,虽所言不无过夸,然其覃精殚思,以力追秦、汉,要亦毅然不惑於俗学者也。
△《庆湖遗老集》·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贺铸撰。铸字方回,卫州人。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玄宗时,知章致政,诏赐镜湖。据谢承《会稽先贤传》,谓庆湖以王子庆忌得名,后讹为镜,故铸自号庆湖遗老。初以婚於宗女,授右班殿直。元祐中李清臣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太平州,卒。事迹载《宋史·文苑传》。其诗自元祐己卯以前凡九卷,自制序文,是为《前集》。己卯以后者为《后集》。合前后集共二十卷,同时程俱为之序。
今《后集》已佚,惟《前集》仅存。铸子《木廪》跋,称《后集》经兵火散失,则南宋已无完本。故《书录解题》所载卷数与今本同也。方回作《瀛奎律髓》,称铸每诗题下必详注作诗年月,与其人之里居姓氏。今观此本,与回所说相符。盖犹旧刻之未经删窜者矣。铸以填词名家,世传其《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有“贺梅子”之称。然其诗亦工緻修洁,时有逸气。格虽不高,而无宋人悍獷之习。《苕溪渔隐丛话》称其以《望夫石》诗得名。《诗人玉屑》称王安石赏其《定林寺绝句》。王直方《诗话》载铸论诗之言曰:“平淡不涉於流俗,奇古不邻於怪僻。题咏不窘於物义,叙事不病於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於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於言外,浩然不可屈。”(案此段以叶韵成文。)观其所作,虽不尽如其所论,要亦不甚愧其言也。陆游《老学菴笔记》曰:“贺方回状貌奇丑,俗谓之贺鬼头。喜校书,朱黄未尝去手。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也。”今其文则不可睹矣。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慕容彦逢撰。彦逢字淑遇,宜兴人。元祐三年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历官刑部尚书。卒谥文定。
《宋史》不为立传。其生平行履仅见《永乐大典》所载墓志中。志称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藏於家。合计之,当为六十卷。而《宋史·艺文志》载有《慕容彦逢集》三十卷,其目与志颇不合。今按彦逢孙纶原序,称因兵火散失,纶搜访所得,分为三十卷。命工镂版,目以《摛文堂集》。则是集乃纶所重编,《宋史》据以著录。故与墓志互异也。彦逢才藻富赡,当绍圣初设宏词科,实首中其选。后受知徽宗,列禁近官侍从者十有五年。
一时典册,多出其手。今集中存者尚几数百篇,其荣遇不为不至,而检核所作,希睹谠言。惟多以献媚贡谀,荧惑主听。如以刑部狱空及天下奏案断绝具劄称贺,至三四上。殊可嗤鄙。又如理会居养院、学校诸劄子,亦皆希庙堂意旨所尚,曲加文饰。吕祖谦辑《宋文鉴》,不录彦逢一篇。其摈斥之意当由於此。特因其没於政和七年,时事尚未溃裂,故不至附会童、蔡,以成其恶名耳。然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就文论文,固亦未可竟废也。谨据《永乐大典》所载,分类裒辑,釐为诗二卷、杂文十三卷,而以谥议、墓志铭别为一卷附之。庶读者犹得以考见崖略焉。
△《襄陵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许翰撰。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元祐三年进士。徽宗、钦宗时再为给事中,擢同知枢密院。以议论不合去。高宗即位,召为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
复乞宫祠以归。事迹具《宋史》本传。据蔡绦《铁围山丛谈》所载,绦与翰盖最相契。然史称翰於宣和间即奏记蔡京,为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时不能用。其后燕山之役,卒以召衅。论者谓其有曲突徙薪之谋。其《谏种师道不当罢疏》,至三四上,亦深得救时要领。至南渡后入践政府,极论黄潜善奸邪,而力言李纲忠义可用,致为宵小齮龁去位。生平正直之节,终始不挠。今所上章奏,具在集中。其劲气凛然,犹可想见。然则绦所记录,亦如其《西清诗话》依附苏、黄以求名耳,不足为翰累也。翰所著有《论语解》、《春秋传》诸书,盖颇究心於经术。故发为文章,具有源本。惟《论配享》劄子一通,称扬雄与孟子异世同功,请以配食孔子庙廷,位次孟子。
其说颇为诬谬耳。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襄陵集》二十四卷。其本久佚。今据《永乐大典》所载,采辑编次,釐为十二卷。其奏疏为《永乐大典》所原阙者,则别据《历代名臣奏议》补入。庶直言谠论,犹得以考见其什一云。
△《东堂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毛滂撰。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滂《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一卷、乐府二卷。滂尝知武康县,县有东堂,故以名其集也。初,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秩满去。已行抵富阳,轼闻有歌其《惜分飞》词者,折简追还,留连数月。由此知名。然其后乃出蔡氏兄弟之门。蔡绦《铁围山丛谈》载蔡京柄政时,滂上一词甚伟丽,因骤得进用。王明清《挥麈后录》又载滂为曾布所赏,擢置馆阁。布南迁,坐党与得罪,流落久之。蔡卞镇润州,与滂俱临川王氏婿,滂倾心事之。一日家集,观池中鸳鸯,卞赋诗云:“莫学饥鹰饱便飞。”滂和呈云:“贪恋恩波未肯飞。”卞妻笑曰:“岂非適从曾相公池中飞过来者乎?”滂大惭云云。是其素行儇薄。反覆不常,至为妇人女子所讥,人品殊不足重。即集中所载酬答之文,亦多涉请谒干祈,不免脂韦淟涊之态。故陈振孙谓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盖亦因其人而少之。
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在北宋之末,要足以自成一家,固未可竟置之不议也。谨从《永乐大典》蒐采裒辑,釐为诗四卷、文六卷,仍还其十卷之旧。其书简即附入文集,不复别编。至所作《东堂词》,则毛晋已刊入《六十家词》中,世多有其本。今亦别著於录焉。
△《浮沚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周行己撰。行己字恭叔,永嘉人。元祐六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出知乐清县。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为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再入为馆职,复出作县。乡人至今称周博士,盖相沿称其初授之官也。振孙载《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宋史·艺文志》载周行己集十九卷。正合前后两集之数,而又别出《周博士集》十卷,已相牴牾。《万历温州府志》又称行己集凡三十卷,更参错不符。考振孙之祖母,即行己之第三女。振孙所记,当必不误。
《宋史》及《温州志》均传讹也。行己早从伊川程子游,传其绪论,实开永嘉学派之先。集中有《上宰相书》云:“少慕存心养性之说,於周、孔、佛、老无所不求,而未尝有意於进取。”又有《上祭酒书》云:“十五学属文。十七补太学诸生,学科举。又二年读书益见道理,於是学古人之修德立行”云云。观所自叙,其生平学问梗概,可以略见。则发为文章,明白淳实,粹然为儒者之言,固有由也。且行己之学虽出程氏,而与曾巩、黄庭坚、晁说之、秦覯、李之仪、左誉诸人皆相倡和。集中《寄鲁直学士》一诗,称“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烁垂明珠”。
於苏轼亦极倾倒,绝不立洛、蜀门户之见。故耳擩目染,诗文亦皆娴雅有法,尤讲学家所难能矣。集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蒐罗排比,共得八卷。较之原编,十几得五,尚足见其大凡也。
△《刘给事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安上撰。安上字元礼,永嘉人。绍圣四年进士丙科。由钱塘尉历擢殿中侍御史。疏劾蔡京,不报。复与石公弼等廷论之。坐是浮沈外郡者十六年。晚知舒州,乞祠得提举鸿庆宫。靖康元年致仕。建炎二年卒於家。据薛嘉言作安上行状,称其有诗五百首、制诰杂文三十卷,篇帙颇富。然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刘安上集实止五卷。与此本相合。盖兵毁之馀,后人掇拾而成,非其原本矣。《宋史·艺文志》作四卷,则当由刊本舛讹,以五为四耳。自明以来流传甚鲜。朱彝尊自颍州刘体仁家借抄,仅得其半。后得福州林佶抄本,始足成之。其诗酝酿未深,而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