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没算上德国正在研制的直升飞机项目,这个项目空军海军陆军都非常看好,初步预期在1939年投入使用。而对于直升机的生产数量,空军大约要750架,陆军想装备2500架,海军最保守一些,打算先装备100架“尝尝鲜”。
所以德国现有的3万名飞行员储备完全无法满足空军的需要,阿卡多也同意应该把飞行员储备人员扩充到5万名以上。这些都需要投入,全新的飞行学校,全新的教练机,还有全新的战斗机生产线以及数也数不清的金属资源。
海军方面就更让人吐血了。雷德尔因为受了被英国皇家海军堵回到威廉港的刺激,提交了一份让阿卡多哭笑不得的海军未来发展计划,这份计划里几乎要求德国建造每一个可能找到的舰艇型号:他要求建造两艘4万吨级别的战列舰,4艘2万吨级别的重型巡洋舰,再补充建造4艘航空母舰,25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20艘布雷舰,30艘鱼雷艇。
他甚至在计划里提出了一个让勃劳希契元帅破口大骂的观点:“陆军既然打赢了,说明现在的武器数量差不多就够用了,应该停下提供给陆军的生产资源,全部配属给海军用来生产更多的军舰。”
当然邓尼茨的要求就没有那么多花样,他只要求在1938年把1937年的潜艇建造数量提升两倍,保证他在1938年发动狼骑战术的时候,有200艘左右的远洋潜艇可以使用就可以了。当然阿卡多对他的回复也很简单:“办不到!”
如果有时间,让阿卡多可以从缅甸还有菲律宾从容不迫的进口合格的天然橡胶;如果有时间,让阿卡多可以从中东地区几万吨几万吨的运回优质原油;如果有时间,让阿卡多可以从世界各地进口德国急需要的钢铁还有稀有金属。当然阿卡多也愿意再等上几年,来让他的战争资源储备更加充裕,可是……时间并不允许他这么做了。
英国的警觉,让德国的海上贸易举步维艰。德国公海舰队已经隐约成为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苦心经营的骗术早就不再奏效,拥有了航母的海军舰队也再不能装出一副弱小的样子来博取英国人的同情了。
另外,经过漫长的两个月等待,法国和英国发现德**队依旧没有发动承诺中的对苏联宣战,反而将大批部队运往西线。也开始把大量英国和法国部队运往前线。这个消息已经被德国情报人员证实,而且情报显示,这些英法部队装备了大量重型武器。
是时候做个了断了,因为一切情报欺诈还有外交手段都已经失去了效力。所以为了确保胜利,阿卡多觉得是时候在陆地上与英法联军,在海上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决战了。因为虽然现在德国没能准备好迎接战争,可是英国和法国更没有。至少在战争准备的程度方面,德国还是占据着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还相当的明显。
第226章 226纠结的意大利
最近墨索里尼觉得非常的烦恼,因为他的部队现在依旧深陷在阿比西尼亚不能自拔。虽然1936年他就结束了战争,可是一直到现在他还在为这场战争买单。
1930年前后,意大利也被经济危机严重冲击,国内经济接近崩溃。墨索里尼的政府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极力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加紧扩军备战,企图通过武力扩张,掠夺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进而为他领导意大利成为世界霸主这个终极目标服务。
意大利为了重新分割东非与北非殖民地,独霸地中海,控制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进而削弱英国和法国与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制定了侵占阿比西尼亚(也就是埃塞俄比亚)的作战计划。
选择阿比西尼亚有很多原因:首先,阿比西尼亚位于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的中间,如果占领阿比西尼亚就可以打通这两块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使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连成一片,而且在地里上还可以将英国殖民地苏丹和英属肯尼亚之间的联系切断,为将来意大利在非洲的进一步行动争取便利。
其次,阿比西尼亚是一个意大利的心结。在35年前,也就是1896年,阿比西尼亚国王亲自率军在埃塞俄比亚北部阿杜瓦战胜意大利,打的意大利赔款1000万里拉,还被迫承认阿比西尼亚独立,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和约》。这件事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因此这一回也算是复仇之战了。
有了这些需求,那对阿比西尼亚开战就非常合乎情理了。剩下的仅仅是法国与英国的态度问题了。不过对于意大利来说,好消息是法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已经暗中表示支持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动武。
少了法国人的支持,一开始因为担心意大利可能动摇其在东非和埃及还有苏丹的统治,反对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动武的英国最终选择了妥协。因为少了法国的支持,英国人觉得独自开战风险太大,最终对墨索里尼隐晦的表示:只要意大利不与德国人走得太近,那么英国就无视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动作。
美国本着削弱英国的战略目的,暗中支持意大利动手,随后通过了中立法,表示不向交战国出口武器,但是这个法案并不限制生产原料和战略物资禁运:对于武器装备能够自给自足的意大利而言,这个中立法显然更有优势。就连墨索里尼在给阿卡多的私人信件中都透露说道:“如果国际联盟用禁运石油的手段制裁意大利,那我一周之后就只能退出阿比西尼亚地区。”
因为成功的外交运作,使得一开始国际社会就对阿比西尼亚问题兴趣缺缺。德国吞并匈牙利,以及紧张的德国苏联两国与波兰之间的外交恶化,都让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东欧地区,而意大利浑水摸鱼的计划最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1935年9月,也就是德国正在消化吞并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意军统帅部决心在意属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集中30余万兵力,由东北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将军指挥,分北、中、南三路,以北路为主向阿比西尼亚腹地实施向心进攻,企图一举占领该国。随后阿比西尼亚开始反击,意大利军队遭受了略微损失,于是同年11月16日由巴多利奥元帅接任指挥权,开始全面向阿比西尼亚进攻。
阿比西尼亚军由皇室禁卫军大约1万人和各省、各部族的民团组成,总数约45~50万人。但是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很差,不过却士气高昂。最高统帅由阿比西尼亚的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亲自担任,在他的指挥下阿比西尼亚军与意大利展开了艰苦的作战。
阿比西尼亚军统帅部的抵抗计划是:军队先从边境后撤30公里,扼守险要,实施山区机动防御作战,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10月3日,意大利全面对阿比西尼亚开战,在强大空军配合下大举侵入阿比西尼亚领土。意阿战争全面爆发,阿比西尼亚全**民奋起迎战。
整个战争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战争爆发至1936年5月阿比西尼亚首都沦陷,为正规战争阶段。阿比西尼亚军主要以阵地防御战抗击意军。在战争头5个月内,埃军曾在阿杜瓦、戈拉海和坦皮恩等战役中重创意军。不过随后意大利援军自本土到达,意军坦克的猛烈进攻和飞机的狂轰滥炸挽回了败局,很快战争进入到了对峙阶段。
1936年3月,意大利军队终于无法忍受漫无尽头的消耗战,发动新攻势并且大量施放毒气进行残酷屠杀。阿比西尼亚军队开始接连失利。3月底,阿比西尼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亲临前线指挥马伊乔乌战役,反击向首都逼进的意军,不过他的反击并不成功,还葬送了阿比西尼亚军仅余的预备队。
5月3日,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国外。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陷落。9日,志得意满的意大利实际掌权者墨索里尼宣布将阿比西尼亚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从此,阿比西尼亚反抗意大利入侵的战斗进入新阶段——游击战争阶段。
一部分阿比西尼亚军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当地人民组成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游击队经常袭击意军驻地、炸仓库、拆电线、破坏交通,多次粉碎意大利军的“清缴行动”,使意大利的“殖民开发计划”遭到破产。
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37年11月依旧没有结束的征兆。在英军配合下,阿比西尼亚游击队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给意大利军队带来了无尽的麻烦。虽然在整个战争中,阿比西尼亚军民共死亡70余万人,其中死于化学战剂的有29万余人。不过也给意大利造成了伤亡14万人的惨重代价。
显然意大利在外交上的空前成功并没能延续到军事上,战力低下的意大利军队没能如同他们的外交官一样善战。在长达七个月的激烈战争之后,意大利为这次行动付出了120亿里拉的军费,却没有能够实际完成原本自认为简单异常的目标。
而更让墨索里尼感觉到哭笑不得的是:与意大利进攻阿比西尼亚这种非洲二流国家相比,德国挑战的却是东欧第一强国波兰,两国对手之间的差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战果也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打了7个月依旧深陷战争泥潭不能自拔;而德国进攻波兰却仅仅只用了22天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战果,获得了波兰之战的辉煌胜利。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是意大利在二战当中拖了德国人的后腿,这其实是有道理的。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意大利坑德国人那几次之前,是德国人先坑了意大利人。
事实上德意日三国在真实的二战中互相坑害甚至多于互相配合:原本意大利希望德国在1942年再发动战争,那样意大利可以完成战争准备,结果众所周知希特勒在1939年就开打了,意大利缺乏准备被拖入战争,自然发挥很烂。
而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世界似乎都觉得苏德即将开战,日本本来企图北上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