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虽然中国这些船大半都是买的、缴的、捞的二手船,但人家新锐大舰也不是没有,就凭那4艘伏羲级超无畏舰,就可以让很多国家跪了。它们已经在中日东海大海战里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
因为阅舰式可以看成是国庆阅兵的延续,所以这看似两件事,其实算成是一件。事实上在今年之后,这也成了中国海军的惯例,每次国庆阅兵后,都会有阅舰式。
第二件事情从10月12日开始,德国对英国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大城市进行了战略轰炸。其中的主角就是德国从中国引进的轰…2“白鹭”式重型轰炸机相关技术后,自己又经过了一番改进之后生产的产品,德国将其称之为“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
开战初期德军的轰炸任务全部由飞艇承担,随着战争的发展,飞艇本身体积臃肿、行动迟缓和易受天气影响等弱点逐步暴露。最重要的是,白磷燃烧弹被英国人发明出来了,装备这种子弹的战斗机成为了飞艇的噩梦,当然对于协约国也是如此。双方的飞艇大量被白磷燃烧弹击毁,使得飞艇的轰炸任务难以执行,损失日益增多。
于是德国开始把目光投入到专门的远程轰炸机身上,准备用这种东西代替飞艇进行远程轰炸任务。在之前,由于文总炮制的“飞艇制胜论”的炫目光环,以及飞艇本身的巨大运载量闪瞎了大伙的狗眼,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都没有研制专门的远程轰炸机,大家都任务,轰炸有飞艇就足够了。
德国也不例外,他们也没有开发远程轰炸机,甚至连计划都没有。不过他们和中国有着很“深入的合作”,他们对中国的两种轰炸机也比较了解,于是就找到了中国,要求买飞机和引进技术。不过中国的轰…2也不多,只是卖了20架给德国(更换了电子管电台和更低功率的发动机),图纸和生产授权倒是卖给了他们。
德国人拿到图纸后就立即开始大规模生产,同时他们又对图纸进行了一番改进,增加了自卫武器,使其外观和原版有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这种飞机比原时空的同名货性能更好,载弹量达到一吨。重大最大时速为200公里,巡航速度160公里,续航力1100公里,实用升限为7500米。而原时空的“哥达ii型”,载弹量只有500公斤,最大速度140公里/小时,升限6500米,航程835公里。
这半个多月来,“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成了英国人的噩梦,对英国几个大城市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城市破坏严重,大量工厂被毁,工业减产严重。被英国人称为“哥达”式灾难。
………………………………………………………………
汉京,总统府。
以上两件事确实都很吸引眼球,但今天又发生了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了。
“……当地时间6点,协约国的运兵船队在印度洋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交界线附近,遭到大批德国潜艇袭击,损失惨重。协约国方面损失了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65艘运兵船、33艘货船……”军务秘书顾晓媛朗声念完了刚收到的一份情报。
军情局局长夏天晓补充道:“文总,据我们的情报,这批运兵船都是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属印支等地征集的殖民地部队,以及日本的第一批参战部队,总共有8万4000多人,由96艘运兵船运送。这次遇袭,起码要损失一半的部队……”
“英国佬也大意了,8月份德国就宣布对协约国船只发动潜艇战,他们难道没有准备?”辛杰皱了下眉头。
夏天晓说道:“辛总,他们不是没有准备,而是准备不足,护航舰艇派少了。而德国这次出动36艘潜艇。”
文德嗣正准备说话,突然顾晓蓝又拿着一份情报跑了进来。
“英国运兵船队在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遇袭,37艘运兵船和12艘货船全灭,2个加拿大师损失殆尽……是德国潜艇。”
“什么,大西洋也被袭击了?”文德嗣惊了一下,连忙结果情报看起来。
辛杰笑道:“呵呵,德国人干得真是不错啊!这下子起码干掉了协约国5个师……”
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共和255年(西元1914年)2月15日。
一战已经进行了B个月;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包括塞尔维亚对奥匈、保加利亚作战的巴尔于战线);其中以西线最为惨烈。
截止到2月10日;交战双方的军事人员和平民的总死亡数量突破了三百万大关;协约国占了8上。其中最惨的是毛熊;损失了97万名灰色牲口。然后是法国;损失了6万官兵。英军死亡了6万多人(其中澳大利亚46万;加拿大4万;印度46万)。塞尔维亚军队伤亡40万。日本军队损失B万余人;送到欧洲的五个师团全部被打残。另外还有比利时阵亡的6万多人;卢森堡阵亡的106多人。此外还有将近3万人进了德国的战俘营;大多数是俄**队
协约**队死亡26万人;伤残人数超过60万;另有3万人被俘;还有超过40万的平民死亡;100万人负伤。
同盟国方面损失要小得多;德国阵亡2万余人;奥匈帝国阵亡28万余人;保加利亚阵亡2万余人。一共有50万官兵死亡;另有不到66人被俘;136万人负伤。此外还有接近2万平民死亡;B万人负伤。
因为本位面的同盟国有文德嗣这个特大号“自于五马克”的大力支持;同盟国的力量远比原时空强大得多;尤其是德国;所以对协约国而言本位面的一战远远比原时空残酷得多;协约国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科社党军事专家们的预测。这种程度的伤亡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时空的同期;交战双方都被这种惊人的损失吓到了;但是他们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不车飞掉一方;或者双方都筋疲力尽打不下去;是不可能罢休的。
而且这样的伤亡率也让有些想法的围观群众们吓尿了;比如有些意动的意呆利、葡萄牙和奥斯曼等国;都被吓得缩回去了。他们均想:咱们还是安心收过路费、买物资发财好了;打仗这种事情就不要掺和了。
大洋对面的美国更是这样想;尤其是在天顶星财团和兰度财团的推波助澜之下;美国的媒体争相报道欧洲战况;尤其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无数死状凄惨的死者照片;痛哭的家人;废墟般的城市等等充斥这各大报纸的版面;使得美国人民的孤立主义情绪更加的强烈。因为民间的反应太大;托马斯o威尔逊总统不得不公开表示:美国绝对不会主动参战;只要他们不来打我们;我们就一直保持中立……云云。
虽然协约国在欧洲本土的形势恶劣;被二德子吊打;但是他们在另一个战场——非洲;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因为大英帝国是一个强大的海权帝国;拥有全球第一的海军;垄断了大西洋的海路。因此;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就对同盟国封锁了大西洋航道;致使德国无法给予非洲殖民地援助;而德国在这些殖民地的驻军也不多。所以除了在德属东非和喀麦隆遇到顽强的抵抗外;协约国在攻击其他德国殖民地期间均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
多哥是德国于非洲中最小的一块殖民地;也是第一块被协约国占领的德国殖民地。德国人在当地只有100多名驻军;因此协约国只用了2天;在接近零抵抗的情况下便于1914年6月2日占领该地。
在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军面对的敌人是有英国支持的南非联盟军队;而在于旱的西南非洲中;其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首都温荷克;德国在此的驻军不过五千人。战争于1914年6月爆发;孤立的西南非洲被南非军队入侵;当地德军虽然设法阻止;但兵力太少;无法对抗人数占有绝对优势;且熟悉沙漠地形的南非军队。南非军队的进展可比欧洲的英法快多了;直至2月15日;南非军队已经逼近西南非洲的首都温荷克;当地德军还有战斗力的已经不到26人。
喀麦隆由于位置比较倒霉;所以该地的德国守军受到英国尼日利亚、法国赤道非洲和比利时刚果三面围攻。但守军顽强抵抗;搞得协约国非常头痛;进展极为缓慢。
德属东非战役是非洲战场中最大规模的战事;双方都投入了比其他殖民地战争更多的兵力。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在东非遭到了莱托-福尔贝克少将指挥的德国殖民地驻军与土著部队顽强的抵抗。德国在此的军队只有1360其中德国官兵只有36人;其余都是当地人组成的土著民兵。
各**事专家都认为德国撑不了多久;但莱托-福尔贝克却让大伙摔了一地眼镜;这位老兄就是靠着这点儿人;不但扛住了英国和比利时的4万联军;还把他们打得一败涂地;连连扑街。
看到福尔贝克老兄表现这么好;也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兴趣。
“这个福尔贝克于得不错;我觉得应该对他进行更多的援助;把更多的协约**队牵制在非洲战场。”文德嗣也查过资料;知道这位老兄是个非常逆天的人物;靠着缺少补给的一万多部队硬是牵制了协约国3万大军;而且还打得协约苦不堪言;在欧洲本土的德军都快扑街的时候;他还能组织反攻。如果不是缺乏后援;他肯定会于出更大的事情。
辛杰也说道:“是的;莱托-福尔贝克确实很有名将风范;我们仔细研究过他的战例;发现他的战术手段灵活;非常善于利用己方的一切优势。并且他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非洲土著在他的训练下;居然也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士兵。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说道:“这样如何?我们和德国商量一下;先福尔贝克援助三万人的装备和给养。如果表现好的;就继续援助。”
“可是;我们如何把东西运过去?”副总理萧图问道:“上次英国人在亚丁湾吃了大亏;已经封锁了东非的海岸线;我们的船队恐怕很难混过去……”
海军总司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