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第8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秦定鼎以来,陛下英明神武,整治清明,驿站之弊未显,然不及早预防的话。臣担心时间一长,终会形成积弊。
如今内监研发司既已研制出电报来,方便快捷,边疆有军情。即时可传达朝廷;地方有灾情,随时可上达圣听,使朝廷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控制事态。
而且电报一次性投入之后。将来花费有限,有了电报站之后,可以撤销大量驿站。每年可为朝廷省下大笔的开支。
若是开通民用电报业务,甚至还可能给朝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讯息快捷通畅之后,必然会带动商品更快的流通,对促进大秦的工商业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以,臣奏请陛下,尽快在国内架设电线,使电报尽快形成网络,以造福天下。”
首府司马安坐在班列左首,听完儿子一番长篇大论,表面如老僧入定,心中免不了大感欣慰,还好,天子不只是一味把自己儿子当枪使,这回总算落了个好。
电报线路的架设,不但能让讯息传递变得十分快捷,使朝廷能及时掌握各方的事态,迅速部署应对措施,还能裁减大量的驿站,节省大笔的开支。
这样的好事,大家自是不会反对,而天子让自己的儿子来奏请,等于是送了儿子一块大大糖吃,唉,总算落个甜头了。
司马凯所奏之事,立即引起来朝堂上热烈的讨论,大臣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户部右侍良杨超从投入和产出方面考虑,建言道:“陛下,如果在国内大量架设电报线路,将是一笔颇为庞大的开支;臣以为一些电报线路,不妨交给民间来运作,北疆与西疆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估计不会有民间资本感兴趣,朝廷主要将财力投到这些地方,用于保障边境通讯即可。”
左侍郎许英杰却没这么乐观,他很直白地说道:“陛下,电报机和发报机造价低廉,倒是发电机、蓄电池、甚至还要配一个蒸汽机,加上架设的电线花费不小。后期也需要对线路进行维护。
以投入和收益来看,南京到北京、西京、成都这些线路或许还有私人愿意投资。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密集,商品经济发达,沿线各州府之间交流频繁,经营电报业务,有望较快收回投资成本,但其它地方就不好说了。
另外就是,电报线路漫长,穿州过县,私人经营电报业务的话,很难进行日常的维护。除非他们在沿途各县分置维护人员,但如此一来,会大大推高投入成本。
因此臣以为,指望民间来做这样的投资,恐怕有些困难。此事终究还得由朝廷来投资才行。”
秦牧本来也有意交由私人来经营,但许英杰这番话颇为有理,他于是说道:“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内阁次辅路振飞沉吟道:“陛下,杨侍郎与许侍郎所言,皆有一定的道理。臣以为,不可采取折衷的办法,实行官民合作。
目前工部、司农寺、太仆寺等,与民间有不少合作项目,口碑良好。在此事上,则不妨以民间资本作初期投入,以朝廷负责后期维护的模式进行合作。臣相信如此一来,总是有私人愿意投资的。”
路振飞的提议,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虽说现在国库不是没有这笔钱来投入,但电报业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朝廷实在没必要在这上面押大笔的钱。
而朝廷现有的驿馆不可能完全撤掉,多数驿馆除了信件传递之外,还承担到许多其他功能,电报不能完全取代这些工作。
现在基本是五十里一驿,如果架设电报后,能裁减一半的驿馆就不错了。那么有这些驿馆的存在,更加上当地的官府,对电报线路进行日常维护,要比私人维护容易得多。
秦牧当堂道:“朕以为可行,此事就给户部许侍郎来洽谈吧。”许英杰在户部主管工商和金融方面的事宜,寻找民间资本合作这种事,自然是由他打理主为合适。
秦牧接着说道:“电报架设的线路和先后顺序,要充分考虑到军政、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具体何处先架设,需要多少投入,就由兵部、户部、工部一同榷商,尽快拟出一个预案提交上来,下次朝会再一起讨论确定。”
“是,陛下。”三部尚书一同出班答道。
架设电报线路这件事意义非凡,它对加强统治有难以估量的作用,之前秦牧一直在感叹,漠北、西域等地,要传个消息回来要数月之久,如果那边发生叛乱,等消息传回,黄花菜都凉了。
ps:今天状态有点差,到现在才码出一章,让各位看官久等了,实在抱歉。今天是月初第一天,急求保底月票。
嗯嗯,晚上总还会再码出一章来的,请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续。。)
第1005章 梅花初雪
前朝大殿上的那张龙奇又宽又深,扶不着,靠不到, 一个早朝下来,让秦牧感觉比带兵打仗还辛苦。
刚好午后初雪乍晴,日暖风回,难得的一个好天气。秦牧索性让人搬张躺奇到蒹葭殿后的梅花树下。
梅树上积雪俗化,蓓蕾初开,幽香已透。
秦牧往椅子上一躺,自在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冬日的暖阳从梅花的枝条间晒下来,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李香君怕他着凉,让宫女找来一张毯子盖在他身上。
就在秦牧的身边,摆着一张檀木小桌,桌上陈列着笔墨纸砚,以及一叠奏章,一只掐丝珐琅薰香炉上,炉烟袅袅,散发出一缕龙涎香来。
李香君坐到檀木桌前,打开奏章,开始念给他听。首先是工部的奏报,在漠北的燕然山北麓找到了铜矿。
这让秦牧有些意外,虽然铜矿大体的位置他已经划出来了,但真找起来,却不是在地图上划个圈圈那么简单,工部能这么快找到铜矿,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靠运气吧。
随着大秦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对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在市面上的铜价正在不断攀升。而且发电机、发报机等电器的出现,一但批量制造,对铜的需求更会猛增。
这个时候找到燕然山北麓的铜矿,那就不光是对强加对漠北的统治有利了,对缓解国内缺铜的现况也将有莫大的帮助。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见秦牧露出欣然的表情,李香君感同身受,微笑着道贺。
她云鬓斜插金步摇,一件白领貂皮小袄把她娇小玲珑的身体勾勒的曼妙动人,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肌肤,让人不禁想起了水仙花: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秦牧呵呵地笑道:“朕发现,每次香君来给朕念奏章的时候,总有好消息。”
只此一句,便让美人如同娇花初绽,无限清扬婉丽。
“陛下,要不奴奴让她们传些点心,或者暖一壶酒来,陛下一边饮酒赏梅,一边听奴奴念奏章如何?”
“这是不是太享受了,朕可是明君。”作为五好皇帝的秦某人。觉得自己有必要稍微矜持一点。
这倒惹得李香君差点没笑折那小蛮腰。
秦牧笑着打个响指,女官李双儿连忙过来敛衽一福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双儿,你让他们去传几个小菜,置个炉子,再给朕温上一壶桂花酿,送过来。”
“是,陛下。”
李香君俏然笑道:“陛下这会儿不怕别人说您是贪图享乐的昏君了吗?”
“朕顿悟了!千江月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别人说些什么,岂碍得着朕乎?哈哈哈。。。。。。。。。。。”
李香君看他爽朗大笑。仿佛早朝的疲惫已尽消解,心里也非常高兴。另拿起一份奏章来继续给他念。
接下来的这份,是广州传来的急奏,内容大致是王归晨已找到南华洲。并派回了几条船,带回了一批价值近百万龙币的财物,以及航海路线图。
其中另有都佥事吴越的奏疏,较为明确地分析了南华洲的现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处理建议。
秦牧听完,指指桌上的纸笔,李香君会意。立即提笔沾墨,等他发话。
秦牧想了想,南华洲目前只有些原始土著部落,不会有什么战争会威胁到王归晨他们,没有必要再多派军舰过去;
目前南华洲需要的是大秦的物资,以及引导大秦的商船前往那里,以一种商业化的方式,开启对南华洲的殖民。
“香君,你写张便条,再把吴越的奏章抄录一份道到报社去,让王夫之在大秦时报上对南华洲宣传一番。”
“好的,陛下。”
写张便条而已,这对才华横溢的李香君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她的书法非常好,按照秦牧的意思,一份内容简练的便信一挥而就,接着把吴越的奏章抄录了一份。
能小小的发挥一下,李香君还是很高兴的,平时批阅奏章,哪怕只是一句“朕知道了”,秦牧也会亲自执笔批朱。
因为正式的奏章批阅之后,并不是就完事了,往往还要发回相关的部门执行,那么奏章上是否是皇帝自己的笔迹,这就显得很重要了。
如果不是皇帝本人的笔迹,大臣们有理由拒绝执行,因此平时批朱,李香君她们是绝对不能代笔的。
吴越的奏章抄录好之后,李香君附到便条之上,立即派人送往纸社。
现在的大秦时报,发行量已经非常大,官民都知道,皇帝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时,偶尔也会通过大秦时报刊发出去,让天下人加以讨论。加上王夫之把大秦时报办得非常精彩,华美的文章,朝廷的新政,各地的商情,应有尽有,现在无论是官民,都喜欢读大秦时报。
南华洲的的事经大秦时报宣传出去,秦牧相信趋利的海商,一定会寻去,带动南华洲与大秦本土的交流,如此一来,慢慢就能把南华洲变成大秦的领土。
此时一阵西风吹来,李香君裙漫飘,唯美如诗。
枝头一瓣梅花刚好飘落在秦牧的额头上,凉凉的。秦牧懒得动弹,便收上唇,呡起下唇,轻吹着气,想把额头的梅花吹开,但连吹了几口气,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