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40章

明扬天下-第640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捐少一点,或者不捐,没有谁勉强;
  或许只是少吃一餐肉,少用点零花钱。但抵不过南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捐出点零花钱,也十分可观。
  大秦门前,一天下来,就堆出了一个高高的银山,几乎将整个大秦门堵住。
  此事秦牧没想到,所有朝中大臣也没想到。恐怕就是那些捐出银子百姓,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主动拿着银子到大秦门前,不计名利的捐献出去,其中不乏一些人是受从众心里影响,但不管如何,总是他们一份心意捐出来了。
  此事一出,本来雪片般进谏的奏章,在这一天就开始少了。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若不信,可以去大秦门外看看。
  有这样的民望,皇帝想做什么事做不成?
  所有的进谏,在大秦门前那小山似的银子面,是那么苍白。百姓什么也没说,但却以无言的行动在支持皇帝。
  有官员怀疑,这是皇帝与皇后、还有那李大娘演的一出戏。但不管如何,百姓总是被感动了,是自愿拿钱来大秦门捐的,民心已经向着皇帝,向着皇家。
  那一双高举着的手,岂只是捧着几个铜钱?那是在捧起大秦的天啊!
  进谏的言官少了,有些甚至也想不周青以死进谏的人,幽幽一叹,放弃了。
  有人传说,户部尚书刘伯全在自己的签押房里,关起门来嚎淘大哭了一顿,没有人知道他哭些什么,只知道刘尚书拿了百姓捐出的钱,对户部官员大吼了一声,整个户部便没日没夜地忙碌了起来。
  朝堂上这两天出奇的安静,皇帝也没有什么表示,只知道他招集了海陆两军都督府的武将,以及兵部的大臣,在华盖殿榷商着些什么。
  朝堂上,有一种奇异的气氛在暗暗流动,便表面上又平静得出奇,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面八方的战报仍是如雪片般飞来,没有捷报,形势反而越来越逼人,海军为了捍卫东南沿海,又与多国联合舰队在广东沿海血战了一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未分胜负。
  很快又传来消息,澳门的葡萄人也反水了,一起加入了对抗大秦的行列,使得东南沿海的局势更加危急。
  青藏的和硕特部两万大军,兵围兰州城,大掠兰州周边,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兵,大有一举攻取兰州,截断河西走廊东端的架势。
  如果兰州失守,整个河西走廊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南京听不知那金戈铁马的轰鸣,却感受到了阵阵凛冽的朔风寒意。
  这天,大秦宫里终于有动静了,第道圣旨下达:调马六两、崔锋、艾能奇三部兵马,全力围剿思恩府叛乱。
  风起青萍之末,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来下恐怕将是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情景了。

  ps:上个月的月票奖没了,正伤心,早上起来一看,这个月连分类月票榜都没上,心碎一地。
  兄弟姐妹们,风云际会,战云即起,请大家支持,求保底月票!
  。(未完待续。。)


第762章 龙吟


  龙武二年七月初八,红日初升,霞光万道,洒在大秦宫上。
  三通鼓一过,文武百官,在引班御史的带领下,执笏而行,走上那高高的盘着五爪金龙的金阶,鱼贯进入紫宸大殿。
  在阵阵跌宕起伏的洪钟大吕声中,虎豹齐啸,狼象低吼,皇帝摆出全副仪仗,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十毓冕冠,腰配龙泉宝剑,御紫宸殿。
  韩赞周站在丹墀一侧,手上拂尘一拂,仰首高声喊道:“陛下升殿,百官跪迎!”
  秦牧手按着剑柄,从后殿走出,两名宫女,持雉羽宫扇随行,立于御座之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行三拜九叩大礼,拜倒满殿。
  秦牧站在盘着金龙的御座前,目光透过遮面的垂珠扫了整个大殿一眼,比往时慢了须臾,才展开大袖,徐徐坐下。
  “众卿平身!”
  “谢万岁!”
  文武大臣起身,退回班列,大伙心里明白,皇帝突然召开大朝会,还故意迟缓片刻才让大臣起身,这是在立威!
  所有大臣都微垂着头,没人敢正视丹墀上的龙椅。一种凝重的气氛弥漫着,让站在班末的那些官职低下,平日连参加常朝的资格都没有的官员心中大感忐忑,额头隐隐见汗。
  今日,皇帝佩剑上殿,或许不只是要向外敌发出反击的怒吼。
  攘外必须安内,今日,谁敢反对他,指不定会被先“攘”掉。
  刚刚坐下的皇帝,再次站了起来,殿外的微风吹入,丹墀上那黑色的龙袍轻轻拂动,两边的镀金仙鹤中喷出的轻烟。让丹墀上那个高大的身影变得有些缥缈。
  “朕,自御极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然今四境不靖,内乱又起。有人说,这是朕有失仁德所至,弹劾之声不绝,似乎朕不下罪己诏,便不肯罢休。”
  丹墀上传来的声音,平静。但有力。
  此刻,整个金銮大殿除了秦牧的声音,甚至听不到一丝呼吸声。
  皇帝一开始就把话说得如此之重,让殿中大臣本就忐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这些日子,批评的声浪确定是此起彼伏,虽然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头指向皇帝本人,但遭到攻击最多的,无不是那些坚持执行皇帝意志的人。这其实就是在间接的攻击皇帝。
  罪己诏岂是轻易能下的?
  除了明末的崇祯皇帝把罪己诏当成家常便饭外,没有哪个皇帝会轻易下罪己诏。
  作为开国皇帝。罪己诏这三个字更是最大的忌讳。
  因为罪己诏是在自我否定执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秦牧按着剑柄,平静说道:“朕,今日不妨告诉你们,朕不会下罪己诏。除非。朕的子民都说朕该下罪己诏了,否则,休想。”
  秦牧的底气,来自于大秦门外那堆积如山的龙币。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那一双双撑起大秦天空的手。
  有了这样的底气,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心头阵阵震颤。
  “大秦定鼎之前,之所以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因为大家能团结一致,共御外辱。但现在,面对外敌入侵,有些人想的却不是如何去抗击外敌,而是忙着想看朕的笑话。”
  满殿大臣心惊胆战地答道:“臣等不敢!”
  “不敢吗?荷兰人入侵、蒙古人入侵,西南土司作乱,一封封告急文书传来时,你们都在忙些什么?现在,告诉朕!”
  秦牧终于忍不住沉喝一声,包括司马安、路振飞等内阁大臣在内,全部在这一声沉喝中,一齐伏地不起。
  “朕,想做个宽仁的君主,不想做那兔死狗烹的事;但,你们也不要逼朕太甚。”
  秦牧这话,说得很重,但这个时候听来,也很能听出几分真诚的意味。
  大臣们纷纷答道:“臣等不敢,臣等万死!”
  “今日,在这金銮殿上,对所有入侵之敌,朕只有一句话,坚持还击!朕的态度已经表明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之未晚。诸位大臣,可还愿与朕团结一致,共御外辱?”
  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有人跳出来说我不愿意,谁也不想找死。
  今天这场大朝会,皇帝表现得如此强势,除了有民意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军方的支持。
  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在这场政治浪潮中,立场与皇帝都是一至的。维护皇帝的尊严,就是在维护军方自己的利益。
  有了军心民意的支持,后面还有一个隐藏于人们注意力之外庞大财团,皇帝一发话,三百万龙币立即到位。
  回想当年的崇祯皇帝,几次三番低声下气相求,才求到五十两银子。这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皇帝啊!
  “顾炎武!”
  “臣顾炎武,恭听陛下垂示。”
  “命你立即拟一份讨贼草诏递上来。”
  “臣遵旨。”
  “退朝!”
  满殿大臣还在惊愕之中,秦牧已经然起身,大家只得大礼参拜:“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场大朝会就这么散了,很显然,皇帝并不是想在这场大朝会上商议什么事,他只是要表明他的权威和态度。挟着强大的军心民意,让所有大臣明白,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今外敌入侵,当以抗击外辱为重,在这个时候,谁再多放一个屁,谁就是自取灭亡。
  大朝会散得很快,但大臣们心头的压力却没有散去,离开金銮大殿时,各级官员彼此很少交谈,提着心犹未放下,都保持着一份谨慎。
  但各人心里,疑云层层,皇帝就这么散朝了,对接下来的战事,难道皇帝心中都已有定论了吗?
  就在各个大臣心中疑惑的当口,有太监出金銮殿,高声喊道:“陛下有旨,着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外交部侍郎,海陆两军大都督,即刻到华盖殿议事。”
  司马安、李源等人听到旨意,心中都不禁暗暗舒了口气,还好,皇帝没有因为占据了绝对上风,而意气用事。
  包括其他大臣,听了这道圣旨,也才暗暗松一口气。
  回望那巍峨威严的金銮大殿,还有那些肃立的大汉将军,金瓜武士;高高的殿脊上的飞龙镇兽,在阳光下灼灼生辉,云天之高,气象之大,一切都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不错,这就是大秦。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秦王朝!
  华盖殿里的议事,在紧张地进行着,各部官员回衙之后,收拾起心情,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工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兵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户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军器监的灯火彻夜不息。
  海陆两军都督府的灯火彻夜不息。
  第二天,一道讨贼诏书,自金碧辉煌的大秦宫发出,诏告天下: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简洁的一道诏书。只有九个字,但代表的却是大秦宫里,那位九五至尊一声清厉的龙吟。
  这些天来,被战争的阴云笼罩,气氛有点阴郁的南京城,因为这声龙吟,瞬间有种云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