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中街,新铺成的柏油路成了南京城最新鲜的事儿,连城外的百姓,听说后都特意跑到大中街来看新奇。
那平整的路面,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在上面撒欢。
其它街坊的百姓,纷纷向监工的官吏打听,什么时候才轮到自家门前的街道也铺上柏油路。
工部的官吏自得地答道:“快了。”
“那快了是什么时候?”
“快了就是快了。”
“那快了就是快了是什么时候?”
“就是。。。。。。。。。你有完没完?就是快了!”
“官爷,您别生气,等铺到我们家那边,小的杀老母鸡款待您。”
“哈哈哈。。。。心领了,你那老母鸡还是留着下蛋吧,本官这乌纱还想戴呢。”
“官爷,瞧您说的,一只鸡而已,平常街坊邻里串个门还杀一只呢,这可不算是贿赂。”
“街坊邻里串门可以吃你们的鸡,我等为官者,不行。”
“不行!”
外交部大堂里,左侍郎黄振林严词拒绝,他一拂那黑色的大袖说道:“我大秦皇帝陛下,岂是谁想见就见的?”
英国使者克劳斯威尔一身笔挺的礼服,手上拿着那种有点象船的礼帽,这几天与黄振林反复交涉,一直没能取得进展,他才提出要觐见大秦皇帝,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秦国官员一口拒绝了。
“阁下,您的条件太苛刻了,我大英帝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英国人在大秦面前自称大英,这让黄振林感觉有些刺耳,据他所知,和大秦相比,英国不过是个蛋丸小国,不过如果算上人家的殖民地,确实算得上是大了。
黄振林也没在这一点上反驳他,淡淡地说道:“克劳斯威尔阁下,英国若是不愿与大秦合作,对我大秦来说,有什么损失呢?
我们可以找荷兰人合作,可以找葡萄牙人合作,甚至可以找西班牙人合作,只要我们愿意,相信西班牙人是很愿意放下往日的恩怨,与大秦合作的。”
对于欧洲来说,虽然找到了美洲新大陆,但那边多数地方还处于“原生态”,要想发展贸易,最终还是得向远东看齐。这也是为什么英国逐渐把战略重心东移的原因。
但黄振林提出的条件是,好望角以东的利益归大秦,好望角以西归英国。
这样的条件让他如果接受?
英国好不容易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基地,正想大干一场。如果按黄振林的条件,大英帝国岂不是得退出印度?
“侍郎阁下,据我所知,贵国虽然在吕宋岛击败了西班牙人,但贵国的海军还从来没有出过马六甲海峡。”
“这一点不成问题,我们只要找一个好的合作对象就行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人肯与我大秦合作,受损失的绝对不是我大秦。
我大秦皇家海军今天能打败西班牙人,明天就能横渡印度洋,甚至到达英吉利海峡。克劳斯威尔阁下若是不信,不妨拭目以待,相信您有生之年,一定能在英吉利海峡看到我大秦的金龙旗的。”
对于黄振林的威胁,克劳斯威尔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不屑于反驳。
但有一个事实是,远东的有价值的殖民地多数被荷兰、葡萄牙等国瓜分了。
大英帝国要想控制远东的贸易,必须先打败正如日中天的海上马车夫。
如果大秦转而与荷兰人合作,对大英帝国而言,将是极为糟糕的事情。
所以克劳斯威尔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以寻求与大秦达成协议:“侍郎阁下,大秦把茶叶、丝绸、瓷器这三样商品的专营权给我们,我们只保留印度的利益,远东其他地方,全部算作贵国的利益范围,这已经是我国作出的最大让步了。”
“哈哈哈,克劳斯威尔阁下,请恕我直言,贵国除了在印度有那么一点利益,似乎在其他地方也没有了吧?就是印度那点利益,也还得看荷兰人眼色。”
如果大秦的官员听到二人这番交锋,不知作何感想,在儒家经典的熏陶下,开口闭口言利,这谁能想象?
但大秦外交部的左侍郎,这口吻跟西夷听起来没什么两样啊。
这注定又是一次没有结果的交锋,还没走出马六甲的大秦帝国,却要狮子大开口,一口要吞下好望角以东的所有地区。
这让克劳斯威尔很难接受,虽然,与大秦的贸易权是那么诱人。
ps:求月票,求订阅!
。(未完待续。。)
第731章 进退之间
黄振林来到华盖殿,向秦牧上奏与英国人的谈判事宜。
英国人现在已经把手伸到印度和缅甸,为了取得大秦的商品专营权,他们愿意与大秦联手,打败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并承诺不再向东进军,把南洋的利益全部让给大秦。
至于想让他们退出印度,英国人是怎么也不肯。
秦牧手上把玩着黑白棋子,听完黄振林的话,他一边思索,一边将手上的黑子,一枚枚地按在御案上。
“黄卿平日想必也经常与人对弈吧?”
“是的,陛下。”黄振林若有所思,举一反三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先造势。”
秦牧还在一枚一枚地将黑子按在桌面上,随着桌面上黑子越来越多,秦牧才含笑道:“如今我大秦与英国,就象刚刚开局的黑白双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英国人抢了先手,我大秦才落一子,就想让别人让出半壁江山,这确实不现实。”
黄振林点头道:“陛下是打算与英国人先展开有限度的合作?”
“可以这么说,既然现在想让英国人让出半壁江山不现实,那大秦就先一枚一枚地落子吧,等成势之时,再将英国人挤压出去又有何难?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今日有限度的跟英国人合作,先打败荷兰人,这符合大秦的利益。来日何尝不能转过来联合荷兰人,打败英国人呢?
再者,一但将来大秦势成,英国人只要足够聪明,不用打,也一定会慢慢将我大秦要的让出来。”
“陛下既然有旨,臣这就回去,找英国人再谈。”
秦牧点点头。黄振林退出。
随即殿外传来路振飞与杨廷麟求见的通传。
对于二人一同前来觐见,秦牧似有所料,毫不惊讶。
“臣,路振飞。”
“臣,杨廷麟。”
“参见陛下!”
“平身,赐座。”
“谢陛下。”
秦牧放下刚拿起的奏章,淡淡地问道:“路阁老,杨尚书都是国之重臣,今日一同来见朕,想必有重要之事吧?”
路振飞也算是个正人君子。没有把杨廷麟当枪使,当然,杨廷麟恐怕也不是他能随意当枪使的,所以今天仍由他打头阵,把杨廷麟叫上,只是想加个助力。
他毫不客气地,把自己对陆军呈现外重内轻、海军自成一体的担心说了出来。
尤其是海军,在他看来,海军远离海外。朝廷很难控制,加上其船坚炮利,又能做到供给自足,不受朝廷制约。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秦牧能理解他们的担忧,也明白,这绝对不是路振飞一个人有这样的担忧。恐怕朝中大臣有此顾虑者不在少数。
他看了看杨廷麟,这个老丈人,是个传统的文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很适合掌理最复杂的人事部门,所有想跑官买官的人,都难进他的门。
但他传统文人的思想,有时也会让秦牧有些绊手绊脚,这大概就是有得必有失吧,每个大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路阁老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朕派出内官监军?”
秦牧突然议用内臣,让路振飞有些措手不及,可以说是一下子就击在了他的软肋上,明朝的宦官至今还让文官们心有余悸,当然万万不能让皇帝用内官。
这场君臣较量,秦牧一招直击要害,让路振飞一开始就落了下风,因为担心秦牧真用宦官,所以变得束手束脚,态度立即转变了很多:“陛下,臣并非此意,只是想让陛下在军事部署上作些调整。”
大秦的军队,目前实际上有两套机制在并行:
一是隶属五军府督府的各级军官掌握着作战指挥权。
二是隶属兵部的佥事官,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政委,掌握着军中的政治宣传、记功考评,赏功罚过,以及对同级将领的弹劾权。
另外,在营建制以上的军中往往还有夜不收的密探。
秦牧深知内侍监军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军事的战斗力,这么问,只不过是想堵路振飞的嘴而已。
“路阁老觉得应该如何调整?”
“陛下,陆军方面,还好说,这海军一出海,就象放出去的风筝,若不加强制约,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路阁老所言,不无道理,陆军方面,随着外部战事平息,自然是要作些调整的。”
路振飞暗喜,立即说道:“陛下。英明。”
秦牧接着说道:“然这世上的事,总是有利有弊。人吃五谷杂粮,尚且会生病。难道因此便要绝食吗?朕相信皇家海军,海军之事,路阁老和杨尚书就不必过多忧虑了。”
在陆军方面,秦牧从善如流,同意在部署上作出调整。
这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随着四境逐渐平静,肯定是要减少一些边境驻军,以减少国家消耗的。
同时也是给路振飞和杨廷麟一个台阶下。二人是朝中重臣,不宜让关系闹得太僵,他们合理的建议,该采纳的,还是要采纳的。
但在海军方面,秦牧却是坚持己见,寸步不让。中国人是比较恋家的,秦牧相信,若不是迫不得已,海军是不愿在海外自立、抛妻弃子的。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南海舰队给大秦弄回了几千万两的金银财宝,然后他们觉得亏了,自己在外头搞独立,这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真到那份上,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秦牧打算至少建四支舰队,如果两支远征,至少要有两支守在家里。
就算远征的两支舰队都背叛了,也不大可能回来威胁到大秦的政权。
何况远征的两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