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记得很清楚,京城大学游行队伍后面是水木大学的游行队伍。当时中央电视台是全程进行拍摄的,横幅还没有举起来的时候摄像镜头已经转向了后面的清华大学。但当那条横幅展开,突如其来的欢呼声传出后,镜头又转向了京城大学的方队。在茫茫人海中,横幅并不怎么显眼,很多记者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呢,高举横幅的学生就已经通过检阅的终点线了。”
《人民日报》的记者抢拍下了《小平您好》的这一经典历史画面。
从画面上看,场面一片欢腾和雀跃,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兴奋的漩涡中。
第二天,这幅照片便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传遍全世界,牢牢地定格成为三十五周年国庆节最珍贵的记忆,成为当时最感人的画面。
京城大学学生方队高举小平您好的横幅感人瞬间,这经典的时刻化作了永恒的记忆。
王亮意味深长地感慨道:“简短的小平您好四个字,浓缩了人民群众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就像是对家人、对亲朋好友的问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公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
“这亲切的问候和由衷的共识,赢得了受阅军民的热烈呼应,反映了民心所在,说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同,由此也准确无误地阐释了许多价值理念。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进步。”
至此,1984年秋天的那个彻底故事讲完了。
别了,我的1984。
“再往后的日子,过得可就快了,眨眼间就过去喽~”阅兵的故事还没有说完,王亮的任务也就还没有完成。
“1989年是建国四十周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那年没有大规模的国庆活动,也没有阅兵仪式。”
王亮一笔带过,有些东西,不便多说。
又等了一个十年。
1999年10月1日,共和国迎来了五十周年。
那一年,正值世纪之交。
所以,那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纪大阅兵。
“1999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和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在武器装备方面,受阅的四十二种装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王亮道。
对于1999年的这场世纪大阅兵,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所以王亮也不打算多做介绍了。
那是新中国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
那年阅兵方队横排面为二十五人,创造了世界之最。
那年装甲阵容由坦克方队、步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共一百多辆战车组成,是新中国历次阅兵中最大的装甲阵容。
那年战略导弹部队的常规地地导弹、中程地地核导弹、远程地地核导弹等组成的四个导弹方队,是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第二炮兵导弹亮相最多的一次。
那年五个车辆方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四大军种的四百多台车辆组成,方队数量和车辆数量都创造了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之最。
“其实,那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女兵方队中的那对姊妹花,那是一对双胞胎。矫健的步伐和俏丽的面容、美丽洒脱的英姿让她们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王亮说的是一代人的回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现在回想起来,心间总是能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的。
评论区。
“那个时候,这对双胞胎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是啊,当时好有名气。”
“五十周年阅兵虽然不及84年的那次霸气,但也是强悍的一幕。”
“突然好期待二零一九的阅兵啊!!!”
“总之每一次阅兵都让我热血沸腾,真想去当兵啊。”
“84气势,09好看,老首长快讲2009年的吧。不要问我原因,我是不会告诉大家我是那年阅兵受阅方队中的一员的。”
正文 0329 生病了
0329 生病了
对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那三次阅兵,王亮不想多说什么了。
在这位老兵的眼中,同1984年的那场阅兵比起来,尽管武器装备更先进了,但黯然失色了许多。
当年的那腾腾杀气,不复存在。
总的来说,差了那么点意思啊。
如果非要说,王亮只能说一说最近的那一次。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阅兵。
上午九时,蒙省的训练基地举行了阅兵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建军节举行的阅兵。
王亮道:“朱日和,蒙语的意思是心脏。这个地方,曾经名不见经传,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年,这个地方在报纸上连名字都不会提,仅仅以华北某训练场来代替。外军也只能在侦察卫星图片上来一睹她的风采。”
“朱日和变得家喻户晓,被广大人民所了解也就是在这几年的功夫里,但对于我们这些老兵来讲,再熟悉不过了。”
隐姓埋名几十载,终于重见天日。
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朱日和地区就组建了一个坦克师。我还记得,当时坦克师一级的战术演习场还不能全部展开。直到海湾战争结束,也就是1997年以后,军队才决定把京城军区原装甲兵训练场扩建扩编,形成科技含量最高的训练基地,彼时才正式确立了朱日和今天的地位。”
说了这么久,王亮也累了。
他不想再就这场阅兵的过程做什么介绍了。
之所以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1984年的那场阅兵介绍的如此详细,是因为了解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留下了的历史资料好和影像资料也不多。
对于2017年朱日和的那场阅兵,完全没有多做赘述的必要。
早已经是信息时代了,想要了解近来发生的事情,很方便。
还有一点原因,王亮更关注的,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我就记得去年日本NIKONIKO也同时转播了那场阅兵式。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幅员辽阔的内蒙古训练基地。航拍下是我们军队整齐的装甲车和军事装备。阅兵分列式部分九个作战群的三十六个方梯队参加,一万两千多名参阅官兵、一百二十九架飞行器和五百七十一台兵器装备,展开空地分列式,通过检阅台,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新型装备是第一次公开亮相。”
王亮还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王亮道:“那天我专门从日本NIKONIKO收看的阅兵式,我想看看日本人会说些什么。”
那天,阅兵过程中日本网友弹出来的弹幕没有让王亮失望。
“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装备数量好厉害。”
“有点怕怕呢。”
“海军迷彩好帅。”
“东方的威风。”
“中国很强,现在的日本真的会输。”
“没有美国的话,日本就完啦。”
“厉害!中国军队。”
“好厉害啊,比日本厉害。”
“现在的中国是强国。”
“嗯。。。就这样?”
“有好多新的装备啊。”
“没有美国的话,日本可能会变成中国的一部分。”
“日本赢不了的可能性是百分百啦,士兵数都相差那么多。”
“军事和贸易都有超过美国。”
“肯定输了啊日本,要是没有美国的话。”
“装备又新又好。”
“大规模的演习场,只是这个就很羡慕。”
“军人好帅啊。”
“厉害的军队呢。”
“这样看,美军要输了呢。”
“能够投入这么多的车辆真让人羡慕。”
“希望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能够变好。”
“除了美国,没有对手了呢。”
“虽然不甘心,但是中国果然很厉害。”
“说实话,很羡慕这样的军事力。”
“这么多的车辆,简直难以置信。”
“无人机真的是中国的在发展。”
“中国变得比俄罗斯都强大。”
“好可怕,有这么多的战车。”
“这些装备希望日本也有呢。”
“中国变成强国了呢。”
从1949年到2017年,王亮回顾了那十几场阅兵,又引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和孙为民是早上七点半从家里出来的,八点左右到的天安门广场,这一讲,从白天讲到了黑夜。
期间,换岗的卫兵还来过。
但当远远地看清楚王亮的面孔的时候,卫兵敬了个军礼,齐步走离开。
这次的回忆,王亮讲得酣畅淋漓,积压在心里的不少东西都说了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王亮是快乐的。
但也不要忘记,这是一位已经九十六岁的老人,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如从前了。
这天晚上,回家后的王亮就感冒了,还发起了低烧。
三儿媳黄菡端着一杯热水来到了床头,把王亮搀扶起来:“爸,您喝点热水。”
“诶,好。”此刻的王亮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全然没有白天那样神采奕奕。
见父亲这个样子,黄菡不由得担心地问道:“爸,咱们去医院看看吧。”
“小菡,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的身体我最清楚了,就是受了点凉,吃点药睡一觉就好了。咳咳——用不着去医院,去医院就得输液,输液对身体可一点好处都没有。”王亮笑着摆了摆手。
黄菡知道父亲的脾气,心想等丈夫王卫民下班回来后让他劝劝自己老爹,“妈在楼下煮粥,一会儿我再给您炒几个清淡点的菜,吃完饭您再吃药。”
“别忙活了,你们吃你们的,我喝点粥就成了,不用担心我,没事。”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