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10章

老兵不死-第110章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

    【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

    【谁最美】

    【谁最累】

    【我的乡亲我的战友】

    【我的兄弟姐妹】

    在这首唱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意识、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和那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的《为了谁》的伴奏下,王亮开始讲李向群的故事。

    “我可以直接告诉大家,李向群同志的家庭背景,他的出身并不贫寒,他的家在海省。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总是可以保证的。九八年啊,万元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百万户呢?”

    既然王亮要讲,那就要讲些别人不知道的故事。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向群的家已经是百万户了。他的母亲和姐姐经营服装生意,家里有两个服装厂。他的父亲和哥哥搞运输,家里光是货车就有六辆。”

    98年,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四五百块。

    “毫不夸张地说,向群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王亮:“因为家里生意忙不过来,初中刚毕业的向群就跟着父亲学驾驶、跑运输。父亲的用意十分明显,那便是让他一步步地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

    但那不是李向群的人生追求,更吸引他的是火热的军营生活。

    那个年代,当兵已经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

    入伍后的李向群热枕于学习,无论是军事技术还是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他都去学。

    是啊,那个年代没有网络,诱惑也少一些,能够沉得下心来。

    但可曾想过,李向群是个富二代啊,他完全可以选择红灯绿酒、安逸舒适的生活。

    他没有。

    在部队里,他参加了法律函授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他苦练军事技术,在二十个训练课目考核中,十七个获得优秀,是当之无愧的训练尖子。

    他是特区的兵啊,但他不当特殊的兵。

    训练骨干的他不是党员,但他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班里战友的训练跟不上,他就分析原因并帮助制定训练计划。

    战友投弹能力不行,他用砖头和木棍帮战友做了一个挥臂器。

    四百米障碍矮墙跳不过,他买来布匹做沙袋,让战友绑在腿上练弹跳力。

    不光如此,他还反复地给战友讲解动作要领,示范规范动作。

    在李向群的帮助下,战友们瘸腿的科目都达标了。

    李向群虽然家庭富裕,但他的生活十分节俭。

    在部队里,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越的生活开支不得超过十块钱。、

    剩下的,存起来,用在刀刃上。

    战友的父亲病危住院,李向群得知后立马把自己400块的存款全部都拿了出来。

    部队在外施工,李向群发现一个小孩经常在工地上徘徊,经过了解他知道这个小孩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在工地上捡点废品去卖。

    李向群向司务长预支了一个月的津贴,到学校替这个小孩补交了学费。

    王亮道:“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并不认识李向群,这些都是后来听他的战友们讲的。我想,他还做过很多事情,只不过没有被人知晓罢了。”

    六月份,漓江水位暴涨,洪水肆虐两岸。

    当时,李向群正好休假在家。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李向群隐隐觉得自己的部队,驻桂75121部队,要参加抗洪抢险。

    要打仗了!

    李向群坐不住了,当天就买了船票要返回部队。

    就这样,休假仅仅八天的他走了,告别了父母哥姐,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家。

    都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王亮:“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名人赞桂林。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提出了要到向往久之的桂林游玩一番。距离克林顿到漓江只有五天的时间了,而因为洪水肆虐,江岸还堆满了垃圾,一片狼藉。。。。。。”

    驻桂75121部队在接到地方政府的求援之后,迅速出动,对漓江两岸的垃圾进行清理。

    四天三夜,漓江两岸的垃圾清理完毕,就在大伙送了一口气,要休整一下的时候,紧急命令来了。

正文 0162 血洒大堤

    0162 血洒大堤

    上级命令李向群所在的75121部队立即赶赴鄂省灾区,参与救援。

    命令下达后,官兵们没有一句抱怨和牢骚,仅仅用了四十分钟便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

    呜呜呜——

    随着一声长笛,发车了。

    炎炎夏日,闷罐车厢。

    对于连日作战,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的身体来讲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因为命令来得紧急,没有备饭,战士们随身只携带了一个水壶,领到了两袋压缩饼干。

    脱水严重,那点水哪够啊。

    喝完了,就真的没了。

    一路上又饥又渴,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部队终于抵达了鄂省的北沙市。

    “休息吃饭?不存在的,直接奔上大堤抢险。”

    王亮解释道:“不是我们对战士们太残忍,实在是因为情况太紧急了,一旦堤坝被冲毁,几万人的命就没了。当时所有的部队都顶上去了,已经无兵可调!”

    接到指令后,李向群和他9连的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投入抢险。

    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就扛两个。

    战友问:“向群,你不累吗?省着点力气吧,咱们还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呢。”

    “没事,我多拿一包,就多一分安全。我年轻,有使不完的力气。”李向群笑了笑回应道。

    “再给我装一点!再装满一点!”

    战斗心疼兄弟,不肯把他的沙包装满。

    结果李向群发脾气了,他一把夺过铁锹,自己给自己装沙子。

    四个小时的抢险,李向群的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不肯停下。

    晚上十二点,险情暂时排除,筋疲力竭的战士们和衣而卧,就躺在堤坝上休息。

    李向群没有睡,他借着堤坝上那微弱的灯光,趴在沙袋上写着东西。

    王亮戴上手套,取出了那张仅有几行字的信纸。

    “这是当年向群写的那份东西的复印件,不是遗书,而是一份入党申请书。”

    王亮继续道:“入党?李向群在这个时候提出入党,肯定是有动机的。入党当然是有天大的好处的。好处是什么?只有党员,才有资格加入抗洪抢险突击队!”

    【人在堤在,誓死保卫大堤!】

    【作为一名军人,我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灾区人民的安全。请党组织考验我!】

    【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第二天晚上,抗洪指挥部监测到长江的第四次高峰就要到来,需要再组织一支抗洪抢险突击队,深入到最危险的地带,执行最困难的任务。

    时间:1998年8月8日,晚上十一点。

    地点:9连驻地。

    在闷热的帐篷里,一场会议召开了。

    会议就一个目的,确定抗洪突击队队员的名单。

    竞争很激烈,每个人都递交了请战书。

    李向群的心里犯了嘀咕,自己是刚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可是,他听排长讲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

    可自己什么都不是啊,怎么办?

    李向群动了小心思。

    “报告!”跑到开会的帐篷门口,壮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李向群直接就冲了进去。

    冒冒失失的。

    连长、指导员以及各个排长们都愣住了,不知道这小子要干什么。

    指导员最先缓过神了,想起昨天李向群塞给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便道:“向群,你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来说吧!赶紧去睡觉,说不定一会又紧急集合去抢险呢!”

    李向群站得笔直,大声回应道:“报告连长指导员,我就是为这件事情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

    话语诚恳,眼神炽热,态度毅然决然。

    指导员很受感动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向群啊,你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李向群急了,连忙道:“指导员,我是海省人,从小就在水便长大的,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您就让我参加吧!”

    这个时候连长也站出来讲了一句:“向群,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是,突击队员的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既不是骨干,也还没入党,所以他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他心急如焚:“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灾区人民的安全!你们就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李向群的排长也表了态:“连长,指导员,就让向群去吧,到时候我带着他。”

    连长和指导员互相交换下眼色,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刷——

    所有人的手都举了起来。

    在场的干部们对李向群都是有了解的,这是一个好兵。

    好兵,就该用到刀刃上。

    就这样,李向群如愿成为了一名突击队员。

    8月13日上午,突击队赶到弥市幸福闸排险。

    因为洪峰逼近,幸福闸发生了较大面积的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