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第九七三章 扬州之乱(中)
“亲信大将?”杜求仁想了想,大是藐视的撇嘴言道,“若论武后亲信,只怕现在也只有她那些子侄为之依靠,武承嗣不通兵事,武三思虽然现为兵部尚书,但说到底也是脓包一个,而那右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百骑的武攸宁也不咋的,怎会是我们的对手?”
薛仲璋忽地想起一人,开口提醒道:“你们别忘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陆瑾,此人深受裴行俭与刘仁轨的推崇,被视为年轻一代最是杰出的名将,而且在前不久的鄯州之战中大胜吐蕃,若非后来裴相误中吐蕃人的奸计,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够击败吐蕃军神钦陵赞卓。”
“陆瑾?”李敬业细细的念叨了这个名字半响,嘴角忽地掠过了一丝冷笑,“黄口小儿而已,侥幸击败了吐蕃人便被那些好事者誉为后起之将,实乃天大的笑话。”
“总之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骆宾王老成持重,仍不忘提点几人一句。
李敬业点了点头,忽地正容言道:“现在扬州军权已在吾等之手,起兵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意:三日之后诸事准备妥当,咱们就举起勤王义旗,成立匡扶军勤王止乱。”
薛仲璋沉吟半响,沉声问道:“既然咱们是师出有名,那么不知机构人员方面如何调配?”
薛仲璋这句话可谓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当中,官爵最高的李敬业不过从五品下的柳州司马,其余诸人也几乎为县令、县丞这些小官,在勤王止乱的大事面前,这样卑微的官身却是有些不适合了。
李敬业已是早有思谋,听到此话登时微笑言道:“武后猖狂,打压吾等正直忠臣,咱们自然不应该拘泥为臣之道,这样,咱们起事当日便成立匡扶府、英国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在下不才,就任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府都督,唐之奇、杜求仁二位为大都督府左右长史,薛仲璋为大都督府司马,魏思温为匡扶军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李敬业恍然点了点头,思忖半响,忽地拍手惊叹道:“哦呀,现在连老天爷也都是站在咱们这一边,哈哈,看来真的匡扶有望了。”
不多时,李敬业已是来到了太平公主居住的小院外,通禀而入。
太平公主念及寻找陆瑾之事,故而对今天上午大都督府突如其来的变故有所耳闻。
对于薛仲璋认定陈敬之叛乱一事,公主不想问也不愿多管,她最关心的,是扬州大都督府何时能够派出舰船寻找陆瑾,所以现在才找来新任扬州司马李敬业询问。
李敬业得知太平公主心事,立即慨然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立即会派遣舰船寻找陆驸马的下落。”
得到李敬业肯定的回答,太平公主这才微感安心,勉励了这位新任官员几句,这才让他退下。
刚刚走出房门,李敬业脸上的恭敬之色陡然就消失不见了,他找来扬州府府内侍卫头领轻轻吩咐了几句,片刻之后,太平公主所居住的小院守卫更是森严,若没有李敬业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去。
面对如此举动,太平公主大感奇怪,派去伊萝询问李敬业,得到的回答却是因陈敬之叛乱的非常之时,扬州大都督府为了护卫公主殿下的安全,故而加强了守卫。
太平公主不疑有他,满腔心思都被陆瑾所牵挂。
三日之后艳阳高照,进入八月的清晨已是有了几分凉飕飕的冷意。
今日,李敬业起了一个大早,在侍女的服侍下喝罢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顿觉额头冒汗,精神大振。
稍事洁面梳洗,李敬业却没有选择扬州司马理应穿戴的从四品下官服,而是径直换上了一套甲片闪亮的将军铠甲。
这套甲胄乃是用上好精铁特殊打制而成,薄软贴身而又极为坚挺,甲叶摩擦时就会发出清亮的振音。
头上所戴的上将头盔精致坚固,一尺长的盔矛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径直五寸的两只护耳弧度精美,耳刺光滑异常。
穿上甲胄,再系上一件等身制作的丝质大红披风,一个高大英挺的中年将军已是出现在了铜镜当中。
瞧见镜中英气逼人的自己,李敬业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摘下搁在剑架上的长剑系在腰际,转身大步赳赳的去了。
来到城外军营,奉命召集而来的两万府兵已是齐聚在了原野上待命。
适当初秋,扬州城外晴空万里,苍黄的山峦在碧空下连绵起伏,片片平原草木枯黄,树叶飘落,正弥漫着最后的阳春气象。
两万精锐府兵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整齐的军阵,林立在枯黄的原野上。
可见军阵肃穆井然,面面旌旗招展如飞,矛戈刀枪闪烁生光,人还未走至,一股大军特有的肃杀气息已是迎面扑来。
大唐军制采用的是府兵制,除了卫戍两京的军卒外,所有军卒全都驻守在遍布全天下的二百六十一个折冲府当中。
而在折冲府的分布上,朝廷实行的乃是强干末枝制度。
折冲府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以及河南、河东一带,其余地方分布较少,即便是统领东南军事的扬州大都督府,充其量也只能召集两万府兵。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首先要确保长安洛阳两京的安定,更能防止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制度。
李敬业骑着一匹白如霜雪的高大骏马,在万千将士的注视下徐徐驰过了军阵之前,进入早已经林立在此的中军幕府当中。
:;;!!
第九七四章 扬州之乱(下)
李敬业大权在握,加之又有薛仲璋一干能事幕僚,勤王之事立即犹如星星之火燎原般发动了起来。
原本作为主力的两万府兵兵力太少,李敬业听从军师魏思温的建议,将扬州造币坊的囚徒们组成了临时的军队,加入到勤王大军当中。
其时的扬州城是大唐造币中心地带,这些负责造币的囚徒地位卑贱,被朝廷强令劳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今番骤遇李敬业勤王之事,他们不仅免除了囚徒的身份,还能如府兵般装备武器铠甲建功立业,自然从者云集,响应者甚多,三万余囚徒军亦是成为了匡复大业的主力。
同时,李敬业为了壮大军力,又煽动扬州百姓们入军征战,不过区区三四天的功夫,勤王大军竟已经有十余万人之多。
李敬业意得志满,大感功业垂手可得,下令文采傲然的骆宾王撰写讨武檄书,准备进军洛阳,整个天下均是为之震动,目光齐聚在了中原东南的扬州。
“哐当”一声大响,太平公主手中的陶瓷药碗失手掉落在地,她惊骇莫名的告诉道:“什么,你说李敬业起兵勤王?陈敬之已是被他斩杀祭旗了?”
伊萝显然也是吓得不轻,惨白着脸肯定点头道:“殿下,消息是从扬州大都督府内传来的,李敬业这贼子名为保护实则将殿下你软禁在此,故而现在咱们才收到消息。”
太平公主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叛乱,绕是她心智过人,此刻也忍不住一阵头晕目眩,心儿呯呯乱跳不止。
伊萝急得已经快要哭了出来,手足无措的问道:“殿下,目前咱们深陷叛军当中,可要如何是好啊?若是李敬业预谋对殿下你不轨,那就大事休矣了!”
太平公主思绪纷乱,整个人如浸泡在三九冰雪天一般凉冰冰的。
然而她身体内毕竟是流着武后的血液,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倒是逐渐冷静了下来,想了想开口言道:“既然李敬业是以勤王救驾的名义起兵,本宫身为先帝血脉,圣人之妹,站在大义之上,李敬业自然不敢冒犯本宫,不过这一时半刻,我们却是很难离开扬州。”
沉吟半响,她忽地言道:“这样,你速请陆郎君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太平公主口中陆郎君自然并非陆瑾,而是陆瑾的表兄陆长青。
得知公主召见,陆长青急忙来见,待听到太平公主讲述扬州府发生的惊天大事之后,陆长青顿时惊得呆住了。
第九七五章 讨武檄文(上)
“等等……”太平公主开口叫住了他。
李敬业止住脚步,回过身来问道:“怎么,莫非公主殿下回心转意了不成?”
“非也!”太平公主不改初衷,开口言道,“本宫须得一艘舰船出海寻找陆侍郎,你速速前去准备。”
没想到太平公主形同软禁也没有忘记这件事,李敬业顿感意外,是笑非笑的拒绝道:“殿下,现在扬州所有军队都是枕戈待旦将欲北上匡复社稷,水师也不例外,岂会有多余闲船出海寻找陆驸马的消息?”
太平公主大怒,从贵妃榻上霍然站起,怒声言道:“本宫驸马乃朝廷天官侍郎、先帝爱婿,既然你是举着匡复大旗,何能对陆侍郎的生死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然若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本宫立即绝食自尽。”
李敬业瞳孔猛然一缩,终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