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的明末生涯 >

第323章

我的明末生涯-第323章

小说: 我的明末生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后,本帅必须要慎重,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当然,王大人你也不要太担心,本帅给朝廷的精盐和玻璃镜价格,绝对低于普通商人。”
    “所以,只要朝廷不进行恶意竞争,最终掌握精盐和玻璃镜市场的,仍然是朝廷。最终赚钱的,仍然是朝廷。至于那些商人,根本不可能是朝廷的对手……”
    “另外,精盐给了朝廷后,就属于所谓的官盐。也就不需要向原来那样,偷偷摸摸的在私底下进行销售。既然如此,精盐的价格,就要进行适当的提高…。”
    “所以,从今以后,朝廷从本帅手中提取精盐的价格是,每担十五两银子。至于普通商人的价格,则是每担十六两银子……”
    “这么贵…。。”听完卫征所说,王忠颖下意识发出一声惊呼。
    卫征没有丝毫犹豫的冷笑道:“贵吗…。据本帅所指,在朝廷同本帅进行军事对峙的一个月时间内,京城精盐的价格,已经从当初的十五两银子一担,涨到如今的二十五两银子。”
    “本帅开始想全国各地输送精盐后,及时价格有所回落,也不可能回落到当初的十五两银子一担。所以,不管怎么样,朝廷都有赚头…。。”
    “再说了,如今的大明朝,用精盐的都是官绅地主…。这些人有的是银子,至于怎么将他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就要看朝廷诸位大人的能耐了…。。”
    “除了精盐意外,从下个月开始,本帅已经控制的山东半岛,还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向大明各省销售没有任何杂质,比普通粗盐更加洁净的海盐…。。”
    “如果朝廷想要,本帅也会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朝廷,让朝廷帮本帅销售这些海盐。”
    “至于玻璃镜的价格,本帅可以肯定的告诉王大人,价格绝对比当初供应皇店时候的要贵一些。至于具体价格,届时会有专人跟朝廷具体谈判……本帅就不多说了。”
    听完卫征所说后,王忠颖直接闭上嘴巴。
    因为,卫征所说全部属实…。。
    即使朝廷以十五两银子一担的价格购买精盐,仍然有非常大的赚头。
    但是,有了那些商人同朝廷进行竞争后,朝廷卖出的价格,明显不能太高。否则,精盐生意,就会全部落入那些商人手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一担精盐赚取一两银子,还是必须的。
    当然,清楚大明朝人口数量的王忠颖,绝对不会小看这一两银子。
    别的不说,仅拥有人口几十万人的京城,一年所需要消耗的精盐就在五万担上下,更何况整个大明朝…。
    按照王忠颖的顾及,只要朝廷将精盐销售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凭借大明朝的那些官绅地主,一年消耗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绝对没有丝毫问题。
    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更加重要的是,这还仅仅是精盐一项的收入。
    如果算上更加赚钱的玻璃镜,一年多出三四百万两银子,都不在话下…。。
    每年三四百万两银子,对于早就入不敷出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大笔收入。
    想到这里,王忠颖心里,直接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笑容。
    但是,让王忠颖没有想到的是,朝廷虽然从中占了不少便宜。但是,真正赚钱的却不是朝廷,而是坐在面前,表面上看,仍然一脸平静的卫征。
    一担精盐十五两银子,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就是两千多万两银子。
    要知道,自从莱州湾延长开始出产海盐后,山陕总督府每出产一担精盐的成本,已经缩减到五钱银子。也就是说,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的成本,连八十万两都不到…。。
    这样算下来,山陕总督府光精盐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两千多万两。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打算对整个大明盐业进行改革的卫征,并不打算让大明的盐价继续这个一路高飞下去。
    现在之所以定这么高的价格,完全是为了赚取大明朝那些官绅地主的钱。
    等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以后,山东半岛的各大延长,可以出产足够的海盐后。卫征就会着手进行自己早已经想好的盐业改革。
    到时候,整个大明朝对精盐的消耗,一定会大幅度降低。
    不说一百五十万担,也许连五十万担都不到。
    不过,即使如此,卫征也可以通过普通海盐,赚取利润不低于精盐的大笔银子。
    因为,莱州湾出产的海盐,品质上虽然远远超过大明市场上的粗盐,但是,他的成本,却低到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数字…。。
    晒制一担海盐的成本,竟然连三分银子都不到,近乎于无……
    也就是说,总督府卖出去一担海盐的存利润,几乎达到惊人的二两银子。
    按照大明一亿五千万人口进行计算,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担。按照二两银子一担海盐的利润进行计算,就是整整四千万两银子,远远高于精盐收入。(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黄太极的担忧
    当然,对于这些事卫征只会在自己心里偷笑,不会说出来。
    短暂沉思后,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卫征,继续开口问道:“朝廷给本帅的好处,本帅接下来了……一句话说得好,任何时候都没有免费的午餐。说说吧,朝廷有什么事情要本帅帮忙?只要本帅能做到的本帅一定做到……”
    王忠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赶紧开口回答:“卫大帅,按照上次我们之间的谈判,三个月后,山陕总督府应该向朝廷上缴一年的税收……朝廷希望,山陕两省能提前上缴这些税收。当然如果山陕总督府没有银子,用粮食代替也是可以的……”
    “据本官所知,因为山陕两省大力兴休水利,无论是民田,还是屯田,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本官相信,卫大帅一定会体谅朝廷的难处,帮朝廷渡过眼前这道难关……”
    三百万两白银,按照京城的目前粮价,就是六十万担粮食……
    对于获得前所未有大丰收,手中握着数百万担粮食的卫征来说,这些将士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卫征并不打算就这么便宜朝廷。
    想了想后,对着王忠颖回答:“三百万两白银,按照市价,全部折算成粮食,就是六十万担……这些粮食本帅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来,也可以马上给朝廷……”
    卫征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已经浮现到勉强王忠颖脸上。
    但是,卫征接下来的这句话。直接让他刚刚浮现到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来。
    “但是。朝廷必须弥补本帅提前三个月上缴税收所带来的损失……”
    “损失……”脸色瞬间凝固下来的王忠颖,带着满脸不解,开口反问道。
    卫征脸不红,心不跳的开口肯定道:“对,就是损失……”
    “三百万两,可是一笔数额很大的银子……如果本帅是商人,完全可以在三个月内,把三百万两变成四百万两。不过。看在朝廷帮助本帅销售精盐和玻璃的份上,本帅就不要那么多的补偿。但是,一点不要,又不是本帅的性格。”
    “所以,只要朝廷愿意,本帅站在就可以把这些粮食交上去。但是,这些粮食就不是六十万担,而是五十万担……王大人你好好考虑一下本帅的这个提议……”
    清楚朝廷困境的王忠颖,虽然很心痛白白损失的十万担粮食。但是,仍然狠了狠心。大声回答:“可以,不过。本官希望能和这批粮食一起,回京……”
    山陕总督卫征,大明朝的正统崇祯皇帝,开始展开第二次合作的时候。
    朝廷和山陕总督府之间的秘密协定,也通过后金无处不在的情报人员,传到后金黄太极耳朵。
    当后金的文武大臣得知,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已经被后金看做囊中之物的辽东半岛,竟然要被大明朝廷交给虎豹军的消息后,整个后金朝廷都炸营了。
    虽然这些文武大臣中间,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见识过虎豹军,见识过虎豹军的强悍战斗力。但是,能把后金虎将多尔衮一次又一次逼上绝路,并且将其杀死在战场上的军队,能是一支战斗力底下的军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自从后金多尔衮战败在虎豹军手里,并且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后金后。后金朝廷的每个文武大臣,都对战斗力强悍的虎豹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唯一让后金文武感到庆幸的是,虎豹军并没有真正同后金国土交界。虎豹军的战斗力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到后金的安全。
    而后金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针锋相对训练出一支战斗力不低于虎豹军的火器部队。除此之外,后金铁骑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继续南下入侵大明,在大明境内,劫掠后金急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和粮食,增强后金实力。
    可是,同后金接壤,并且处于后金侧翼的辽东半岛,一旦被战斗力强悍的后金控制,情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一条,已经被后金视为囊中之物的辽东半岛,只要被虎豹军占领,后金军队就没有办法,那么容易的从虎豹军手里,取得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一旦辽东半岛被虎豹军控制,战斗力强悍的虎豹军,就可以从侧翼,出兵攻入后金腹地,威胁后金对整个关外的统治……
    如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后金本土的安全,后金就不得不从有限的兵力中,抽调出一支主力,专门防备虎豹军。
    更加重要的是,有虎豹军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随时威胁后金侧翼安全。在今后的时间内,后金也就没有办法,集中后金整个国力,全心全意的向大明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击,从大明境内,劫掠后金所需,进一步增强后金所需……
    所以,想通这一切后,后金的文武大臣,难得在一件事上,形成一个统一意见。
    趁着虎豹军还没有从大明朝廷手中接手辽东半岛之前。后金马上集结重兵,以迅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