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需要处理伤口,葡萄牙需要时间来治愈。
德布拉甘萨不愿再向西看,不愿停留在这个海域。
在马六甲城堡中,他只停留了两天,发表了一份总督公文,向东南亚的全体葡萄牙公民致歉,并保证会夺回属于葡萄牙的东西,但他需要时间。
之后,他率领一半的舰船离开了马六甲,驶回印度洋,驶向印度西岸的果阿。
临行前,他将一切谈判的权力交给了马六甲总督以及沙加路,前者负责政治军事谈判,后者负责商业贸易。
在德布拉甘萨的授权中,最低的底线低得离谱,只要留下马六甲,留下一个东南亚的根据地就足够了。
几番协调之下,双方的谈判终于定在中间地区望加锡展开,徽王府的谈判全权委任与了徐文长和马老九。杨长帆则亲督摩鹿加地区秩序重建,不停游走于几个完全不团结的王国之间,恩威并施确保徽王府在各地的要塞以及权力,华人也就此取代葡萄牙人,成为了香料群岛秩序的管理者。杨长帆的政策比葡萄牙人要宽松得多,最明显的体现在信仰上,既尊重本地,也并不排斥穿着黑袍子的牧师,这让本地人终于可以自由的礼拜而不会遭受毒打,定居已久的葡萄牙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响应总督的号召,选择继续居住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
徽王府的确也垄断了香料贸易,但他们并不垄断香料的生产,一切由本地人自由进行,他们只要交易给华商就可以了,葡萄牙人的加工坊依然归葡萄牙人所有,当然,华人同样也可以参与组织香料生产,无疑也会得到更大的支持。
即便本地人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徽王府的解放,但杨长帆依然不敢轻易撤兵,本地的政局十分混乱且不文明,在没有葡萄牙人之前也是各岛各王国内战不断,杨长帆要借着武力、大明国号以及郑和的名声镇住这里后再离开。
另一边,长达两个月的谈判后,双方代表终于签署《望加锡条约》。
徽王府释放全部葡萄牙俘虏,葡萄牙正式撤出马尼拉、望加锡以东地区,以马尼拉、望加锡为界,两年之内互不侵犯。
每个季度徽王府将保证足够数量的香料送往望加锡与葡萄牙进行交易,葡萄牙也保证送来足够的欧洲货物进行交换。
其实划界的事情双方心照不宣,第一天就确定了,耽误时间的就是贸易细则部分,马老九与沙加路争辩计算了很久。
得到这份合约后,摩鹿加群岛的管理也趋于稳定。唐三海升任为南洋总督坐镇安汶,留下20艘战舰,一千五百精兵保护航线与港口,杨长帆二征南洋正式落幕,徽王府第一舰队凯旋而归。
再回东番,已是更盛的盛景。几个月来,更大量的民间、富商甚至有官吏背景的船只出海贩货,第一站是找徽王府领证,最后一站是来东番抽成,无论任何货品,无论采购价如何,按大明市价十抽二,只缴白银。
另一方面,杨长帆征南洋胜弗朗机不仅威名大振,连徽王府自制的火炮也开始畅销,外加弗朗机断货,日本大名也开始直接从徽王府采购军火。在胡宗宪的统领下,军器坊的规模几经扩大,现在麻烦的不是人手不够,场地不够,而是原材料铁和铜不够。
为解决这样的困境,徽王府采取新政,抽成制与缴铁制共存,可以用闽铁代抽成,更为划算,此类金属虽然是朝廷管制资源,但往来做买卖的谁在官府没有背景?即便福建巡抚阮鹗是块硬骨头,也压不住朝局的氛围。一时之间,大量闽铁涌入,工部的铁都断供了,东番依然源源不断。
征南洋的利益终于开始显现,几乎只需做镇东番,白银便可一车一车入库,再用白银换取各类所需资材。东番日见繁盛,舰队扩充规模,杨长帆坐稳东番,高俸之下,四方来投之士也渐多,甚至一些日子不顺的县丞、举人、卫所小吏,百户也争相来投,人财物名具备,徽王府在杨长帆的掌舵下,南洋东海尽是黄金航线,正式进入黄金时代。
。。。
第245选贤
嘉靖四十年末,杨长帆二征南洋归来之后,东南无战事,无论官府百姓还是徽王府,都非常珍惜、享受这不知能持续多久的安稳时期。在东番与安汶,东西方第一次开始进行“平等贸易”,弗朗机无法再用近在咫尺的香料换取高价的货品,他们不得不用印度甚至欧洲的货品来进行交换,在交换之中,他们还不得不接受徽王府的抽成,雁过拔毛。
相反,福建广东和浙江的海商,头一次进入了安全有序的海洋,尽管从地球仪上来看这条自福建、苔湾开始,途径马尼拉,直抵安汶的航线还是如此的短,但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已经是一次质的飞跃。
一时之间,海商鹊起,有大户豪族,官吏亲眷,亦有食不果腹,出海搏个前程的亡命之徒,徽王府就此成为了海洋上的代言人,东番也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海关。
大量的货品与白银铜钱的交换之下,徽王府富可敌国成为了事实。
在巨大的利好之下,东番兴科举,建学堂,创造了一个名为“科学院”的新名词。虽科学院内高职名为“翰林”,但绝非独尊儒术,天下匠人或奇技淫巧之辈皆聚于此,再此研究任何一个门类的技艺理论,皆可得到徽王府巨大的财力、人力支持,待遇不亚于朝廷大员。
匠人的地位,也在东番得到了彻底的提高,学者这个词汇继而被创造出来,用以提高匠人在社会中的认同感以及荣誉感。
同期,何心隐主持东番科举,不谈之乎者也,唯才是举,选“理工秀才”百余人,“商政秀才”数十位,分别补充工坊、衙门,学造船制炮江湖奇术,辅商政海关银管财监。
东番无道,亦可称为百道争鸣。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东番盛世达到了第一个顶点,东南百姓称之“百鸟朝凤”。
如果说徽王府一系列的行动,在旗号说辞方法上都还保持着对儒家礼数起码尊重的话,那么自“徽王招亲”伊始,便正式与传统礼法走上了两条路。
徽王者,王室大爵。
婚姻事,三媒六聘。
生辰八字,门当户对,统统没有。
良家女子,深藏闺中,全都不要。
唯美唯贤,不论出身,进王府,封正室。
固然,有些人家还是要脸的,不会让闺女参与这类大大伤风败俗的破事,但广大百姓求生求福,广大妇女的解放之心从未熄灭。一时之间,偷逃出家的丫头,父母领着来的闺女,落入风尘却还保得贞身的女子纷纷来投,其中,尤以军户、渔户、乐户以及奴身者为盛,无论是女子本身还是其父母,都不愿宿命永远被锁死在最底层,若能嫁入东番,即便当不了徽王夫人船主老婆,嫁给一个普通的官吏学者,亦然称得上是翻身。
此举,已经完全超越了徽王征婚的意义,而是给整个徽王府的男人找老婆,东南大联姻。
由于来投的参选者众多,东番客栈严重不足,杨长帆就此第一个打开府门,挂大字“迎亲良宅”,收取低微的房钱饭钱收容选贤女子入住。在他的号召下,徽王府及当地百姓纷纷打开宅门收容,统称“为徽王迎亲”。
选贤之日本定为二月初九,然而从正月到二月初八,东番已经成了几十件好事,东番小伙等不及献殷勤,参与选贤的姑娘也耐不住寂寞,竟是先于徽王成了几十对婚事。
照理说挖徽王的墙角是不敬的,但奈何杨长帆喜欢,每一对新人他都亲自主婚,整个正月二月他基本就是在跑场子,新人们有船主主婚祝福,更是不亦乐乎。
终于等到二月初九,汪滶身着王族礼服,与母亲胡氏,船主杨长帆并排坐在东番府门前广场,身后是三十徽王府侍卫,身侧则是科举选拔而来的新晋文书,他们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记录描述选贤女子。
四周徽王府将军、各司使、翰林、夷人头目等上百人围坐一圈,每人身后站一军士,围成一圈人墙,空出中心作为选贤场地。再外侧,则是几乎全部聚拢过来看热闹的东番民众。说来有趣,不少东番土族甚至也上了贡品,求个位置,运气好的话兴许可以讨个白嫩媳妇回去。
巳时,杨长帆亲放礼炮,天空红烟爆起,选贤正式开始。
此番选贤,已经过初选,确保相貌过关,识字认数,良家出身。选拔过后,凑足美人一百单八人,角逐徽王夫人之位。
一百单八美人已先入东番府衙,每组六人,分为十八组,每组出场一次。
第一组六人就此排成一排,身着闺房中最漂亮的服装走出府衙,站在后面的百姓虽看不太清,但看这身姿,这步态,已是耐不住喝彩叫好,一片热闹。
杨长帆笑呵呵侧头道:“老太太,这够选吧?”
“够,够。”胡老太笑得合不拢嘴,嘱咐身旁儿子道,“人家姑娘,可都是大老远来的,娶回家,一定要对人家好,不要再搞那些朝三暮四的勾当了。”
“娘……”汪滶很无辜,“这种时候,就不要说这些事了。”
正说着,媒婆领着六名美人走到杨长帆三人面前,恭敬行礼。
几名姑娘哪里见过这阵势,表情又是羞涩,颜态又要放开,着实瘙痒弄人。
姑娘们逐一自我介绍,亮出音色,而后看才艺,看书法。杨长帆帮汪滶参谋,其余两侧文书各自以文记录描述评点美人,给出评分。至于周围一圈嘉宾观众,各自也有各自的算盘,这实在也是一场博弈,他们也许为自己,或者为儿子选媳,但又不能抢了汪滶看中的,因此不得不撒开大网,合适的统统记下,选贤之后再做交涉,搞不好还要和几家争一争。
汪滶久居九州,远谈不上阅美无数,虽然已经有了几个子女,但见如此选拔出来的良家贤惠美人,依然春心萌动,第一组就记下了两个看上去不错的女子。
第246私心
杨长帆也唯有火速笔记,尽量记下女子的体貌特点,最后好做比较。△
整场选拔一直持续到午时,场内的聊算计,场外的看热闹,即便艳阳压头,盛景依然不减。十八组都亮相后,休息一个时辰,杨长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