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第128章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28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门拉开,杨长帆低头进房。

“这倭国的房门总是这般矮,不痛快啊。”杨长帆三两步走到胡宗宪面前笑道,“怎么,不想活了?”

胡宗宪默然不语。

“先喝口粥吧。”杨长帆亲手端起粥送到胡宗宪面前,“丧子之痛,名节尽失,固然悲痛,可还有生者还在,你一妻三妾两子一女还在这里,你抛得下么?”

胡宗宪闭目不言。

杨长帆依然端着粥:“烧上一个杭州,让我沦为,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胡宗宪微微侧目。

徐文长叹道:“汝贞,本来杀你平众愤祭汪直足矣。长帆为了保你,可是烧了一个杭州的。”

胡宗宪终于睁眼。

“一个杭州,只为我?”

“也不仔细想想,火烧杭州有半点好处么?不杀你,又不做点什么,他们肯离去么?他们服我么?”

“……”

“能喝粥了么?”

胡宗宪再次避过头去。

“那退一步说,张经平倭是真,作乱是假,待严党破灭,嘉靖归西,终有平反一日。”杨长帆转问道,“那你呢?你通倭卖国赔杭州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以为谁会为你平反?杭州被我等劫烧,此为大耻,谁会将‘一万倭寇智取杭州’写入史书?唯有用里应外合,用你这个卖国贼来解释才说得通。外加你为官名声如此,严党不收,非严党不屑,你可有平反之日?”

胡宗宪听得不住颤抖。

不错,今后再没人会挖出真正的自己。

杨长帆仍觉力度不够,终于抛出了大杀器——

“此等卖国,比之秦桧又如何?”

这下终于炸锅了。

“休将我与此人相提并论!”胡宗宪怒目而视。

“可事实就是如此。”杨长帆笑着指向自己,“我是个通倭大盗,千古第一汉奸,率倭人烧杭州!

第190聪明人

“倭人可比金人、鞑子更招人恨。而你,就是卖国的那位重臣,遗臭万年,今后人们会在徽州筑起一座丑陋不堪的石像,那就是你,这石像也不是为了祭奠你的,而是为了侮辱你的,无论老叟小儿,游人骚客,谁过来都要吐一口口水,撒一泡尿,骂你个祖坟冒烟。你子子孙孙再无抬头之日,你家乡父老以你为耻!”

“够了!!”胡宗宪拍案怒道,“我清楚你要说什么!成王败寇而已!”

“是了!皇帝众臣如此对你!你的努力除了我一个大汉奸外没人知道!你被冠以第一卖国贼之名,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子孙后代乡亲父老考虑考虑吧?”

胡宗宪喘着粗气望向杨长帆与徐文长。

“我若助你,便是真的通倭卖国了。”

“那又何妨?”杨长帆大笑道,“通倭卖国一天,与通倭卖国十年,有什么差别么?”

“……”胡宗宪终是心有所动,“约法三章。”

“请说。”

“其一,我不与大明朝廷交锋,无论文书海战,我不直接与大明为敌。”

“可以。”

“其二,保我家人子孙自由之身,不可软禁”

“可以。”

“其三,若有称王之日,无论你我是否还在人世,为我平反。”

“这是一定的,即便我死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我的子子孙孙都会记得这个约定。”

胡宗宪终是一叹:“此路……甚艰啊……”

“可以喝粥了吧?”

胡宗宪看了看杨长帆,终是拿起大碗,咕咚咕咚两三口喝完,很快擦嘴问道:“九州大小,比浙江如何?”

……

北京,俞大猷再次背重锅,他早已习惯于此。胡宗宪通倭卖国自然是宗族完蛋,但他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有指挥不当、消极怠战甚至同谋的下属,而纵观全浙最大的武官,都督佥事俞大猷一生的履历,指挥不当消极怠战一类的罪名着实不少,无论是刚出道的时候,还是跟着张经,跟着曹邦辅,跟着周琉,在他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着负能量的记录。

外加岑港几个月没拿下来也是事实,他为人又只知傻打仗比较愣,朋友也都是当兵的愣人,别说朝中大吏,即便在浙江,他也没几个文官朋友。

浙江被烧太过严重,俞大猷就此背上了第二口大锅,这已经不是革职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下狱剥去世袭军户爵位。

戚继光则由于官职小一些,与胡宗宪远一些,外加朋友多一些,应酬广一些,岳父吊一些,终是没到下狱的程度,仅仅是革职查办。这当口,革职查办是难免的,只要没定大罪,过了风头后面努努力官复原职绝非难题。

当然,戚继光也不是朋友的人,就像他最初对杨长帆的冷淡一样,朋友贵精不贵多,看准了往死里交。

酒楼餐桌前,戚继光向一位年龄与他相仿的青年频频敬酒。

这位青年,仅仅是国子监的一介闲职而已,可在戚继光眼中,确实未来大明的脊梁,他不愿与严党为伍,举朝上下,他唯独看得起此人,也正是此人,虽是一介闲职,却得以轻松周旋,解戚继光之困。

二人相识于庚戌之变。

那一年,戚继光进京武举会试,此人拜学翰林院,恰逢此时,俺答率兵犯京师,两位本是学生身份,一文一武尚且年少的青年于危难之中,莫名其妙走到了一起,临危受命共同督防北京九门。

短暂的合作中,戚继光撞到了这位奇才,就像严嵩发现儿子不傻,杨长帆发现徐文长不疯的时候一样。

其后,戚继光的仕途一路高歌猛进,那人却进步缓慢,原因无它,文官非严党者通通进步缓慢。时至今日,戚继光已高出此人三品,但见此人依旧以兄相称。

戚继光举杯诚恳道:“若无叔大兄相助,怕是我已经同俞都督一样……”

“俞大猷没做错事,也没得罪人,会没事的。”青年慈眉善目,不急不躁,“我也只是引荐几位朋友给你,谈不上多大功劳。”

聪明人不少,但很少有稍微看一眼,就确定是聪明人的聪明人。

张居正便在此列,无论是谁,不用说话,不用试探,只看他一眼就可以肯定,这必须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就该是这样的。

二人虽然互相赏识,但这段友谊也没那么纯洁。戚继光进京之时,便将东南的多数收成献与这位仁兄,这位仁兄胃口倒不大,毕竟是清水衙门,权力也有限,有人送东西就很高兴了,收了东西就好好办事,终未使戚继光落得俞大猷一样的下场。

“唉……为今正是用兵之时,叔大以为朝廷后面会作何安排?”

张居正笑道:“能作何安排?风头过去,各自官复原职,再换个总督便是。按照之前的速度,这次胡宗宪算是当的久的了。”

“叔大以为,下任总督,该是何人?”

“其实最合适的人,就在浙江,且此次幸免于难。”张居正斟酒笑道,“只可惜,轮不到他,朝廷么,向来如此。”

“就在浙江?”

“唐顺之。”

戚继光一拍脑袋:“原来如此!的确,的确,只是轮不到他。”

叹罢,戚继光问道:“叔大以为……王本固如何?”

“不可能,他走不了胡宗宪那条路。胡宗宪从巡按到巡抚,从巡抚到总督,可是赵文华一步步操办的,否则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怎么可能当总督?”

“那……从北边调么?”

“元敬,我劝你不要多想了,这些事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张居正就此举杯道,“慢慢等,慢慢熬,戒骄戒躁。已经这样了,与他斗,不如等他走,没必要像俞大猷那样耿直,更犯不上像胡宗宪那样精明。”

戚继光自然知道张居正话中的意思,随即举杯,一饮而尽。

张居正这才说道:“与其揣摩下任总督的人选,元敬不如先担心自己。”

“哦?还有事么?”戚继光大惊。

“小事,但能做出大文章,不防不行。”张居正轻轻点了点桌子,“我听说,浙江官眷,唯有尊夫人侥幸逃脱贼手?”

戚继光刚咽到肚子里的酒仿佛要泛上来了。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

第191回首

“看来元敬真的是忙于军务,眼皮底下绍兴的事反而不知道。”张居正晃荡着酒杯道,“绍兴梁知府进京你可知道?”

戚继光摇头。

“他可还带来了一个人——杨长贵,你可知道?”

戚继光不假思索道:“这个知道,杨参议的家人,我受杨参议之托,一直有照顾。他为何进京?还没到会试的时候啊!”

“哦?你还受杨长帆之托照顾他家人?”张居正眉色一紧,“这就更麻烦了。”

戚继光跟着紧张起来:“叔大明示。”

“也都是内阁透出来的消息,未必千真万确。”张居正压低声音道,“此番杭州遭劫,并非汪直之意,亦无毛海峰之功,坏就坏在贼首汪东城诡计多端,用兵狠毒。”

戚继光默然点头:“此贼着实不同于汪直徐海,胆大心细,一日之内取杭州,又退回东海,难觅其踪。设诡计遣众贼沿宁波、台州肆虐,诱使杭州空虚,主力伺机夺城,一蹴而就。若是与蒙古名将交锋,我军必会防这一手,怎料贼寇竟有如此用兵之人,防不胜防啊……”

“元敬对此贼评价如此之高?”

“杭州已失,此贼自是不可小觑。”

“元敬比之如何?”

“未交锋,不可比。此贼大局韬略胜在一个‘诡’字,自是谋才。只是两军正面交战,看的是统兵的帅才,不知此贼如何。”

“元敬不妨回忆过往,可记得有人如此用兵,以‘诡’制胜?”

“哦?”戚继光惊道,“叔大的意思是,我认得此贼?”

张居正默默点头。

戚继光再三思索,不住嘟囔:“东南交过手的贼寇,无非徐海、叶麻、王栋,此三人皆是倚仗倭寇蛮勇作战。非说的话,徐海有可能做出这样的布局,只是其身在牢中啊……”

“不一定是交战对手,有没有合作过的将领,曾大大出乎元敬的预料,能博得元敬先前的评价。”

“合作过的……俞都督着实英勇,但不可能是他,卢镗、汤克宽用兵稳重……这些人都不可能啊!”

“死了的呢。”张居正再次提点,“用兵之诡,连元敬都不及的人。”

“叔大还是明示吧……”戚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