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第119章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19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去必然不是看西湖的,想见见软禁在杭州的家人才是真的。

胡宗宪何尝不知道这个意思,当即满足,亲书一信与司衙,务必让汪直与家人相聚。

两位大佬该谈的都谈透了,就此一前一后踏上了赴北京与杭州的旅程。为保证汪直的绝对安全,胡宗宪特别吩咐俞大猷全程保驾。最滑稽的事情出现了,浙江总兵护卫东海大盗!

但不得不说,汪直就是汪直,俞大猷上路前虽然一肚子别扭,可走出没一百里就舒服了,只因汪直比毛海峰性格好上太多,谈吐谦逊,为人义气,实在招人喜欢。当然汪直不是光聊,他跟俞大猷说的是未来,待自己封王,助大明平匪,御倭寇于东海之外将如何轻松。

汪直这一路心态也是轻松的,游山玩水,随旅随安。胡宗宪却是正相反,轻车快马连夜赶路,他知道此事事关东南大计,与汪直谈的缓是因为他不敢显急,这才好在谈判中不落下风,一旦事宜定下,理应快马加鞭启奏圣上。

如何让圣上点头,一凭徐文长文采飞扬的奏折,二就只能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了。

自己努力多年营造的局面,终是眼看要开花结果了。

他自信,封汪直徽王不是件难事,一句话便可收复东海精兵,化敌为友,以夷制夷,如此的好处千载难寻。

难的还是开关,一来祖训当头,想要开关,必须要掰出来一个合理的说法。

二来当年太祖闭关,也是因海上贼多,闭关图个清静,可百多年来的结果已经印证,闭关麻烦事更多。

如何把开关说得没有“违背祖训”的成分,如何说通嘉靖“开关为宜”,才是此行真正的难点,要说通嘉靖当然不能仅凭三寸之舌,唯有真才实学的雄辩。

其实百年来,科举也正是考的这一点,历代状元郎,哪个不是单凭一张卷子便将皇帝说动的?胡宗宪清楚,当年自己未中状元,是自己没有这个才华。而在他眼中,有这个才华的偏偏就是一个连举都中不了的秀才。

徐文长撰书的奏折有情有理,文采飞扬,他坚信这已是文书的极致,如果这样都无法说服嘉靖,嘉靖就无法被说服了。

但徐文长的问题也很明显,对大事看得太透,对琐事全无感觉,这也就是胡宗宪要发挥的地方,官场上要做事,光有能耐是不够的。

。。。

第176巡按

进京第一天,胡宗宪并未直入紫禁城,而是先去严府送上名帖厚礼。。。

谁都知道,折子能不能到皇上面前,都是要这位点头的。

虽然各地总督、巡按的文书有特别的渠道,贵为胡宗宪也不必依赖严嵩,但这个山头依然要拜,拜了总没有错的道理。

可惜的是,严嵩告病不见,不让厚礼进家门,连名帖也不屑于回。

如果说他具有充足的官场智慧,那严嵩就只能说是官场之神了。

严嵩不见自己不收礼,可绝非是清廉,只为彻底划清界限。赵文华虽死,依旧天下诛之,死党胡宗宪自然首当其冲,严嵩连赵文华都没保住,根本就没心思再在胡宗宪身上下功夫,外加东南敏感,严嵩早在胡宗宪初任总督的时候就已划清界限,这种时候看来是没法指望他帮忙了。

胡宗宪唯有唏嘘,这次并非是求你来保我的,只为东南大计啊!

他也不必失望,严嵩如果考虑大计的话,他就不是严嵩了。

为表此意,胡宗宪退而求其次,终是在青楼中抓到了严世藩,严世藩自然懒得理他,待听说“黄金千两,只等贵府开门”后,才勉强一见。

严世藩臭名远扬果然名不虚传,他左拥右抱的皆非普通娼妓,都是北京最火青楼最火的名妓,天下之极品,就这么伴在此人左右。

严嵩权倾天下不虚,但年老之后,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待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东楼正是严世藩的号,可以说胡宗宪即便见到严嵩,最终也是要说通严世藩的。

严世藩亦无任何避讳,就如此召胡宗宪入房。

便是胡宗宪见多识广,见此场景眉毛也得挑一下。

严世藩枕在一美人腿上,体态肥硕且“婀娜”,另一美人殷勤喂酒。

醉卧美人膝,醒掌生杀权,原来是这样。

不等胡宗宪说话,严世藩便推开酒杯,仰面朝天平躺在美人腿上道:“局面我都知道,你快说,我速答。”

话罢,他又冲喂酒美人道:“揉揉嘛~~~”

美人一笑,跪在他身侧竟是帮他揉起肚子。

严世藩面露享受微笑,抬了抬手,示意胡宗宪可以说了。

胡宗宪知道,对常人,这事没半个时辰是说不清楚的,可对眼前的严世藩,他必须用一句话说清楚。

胡宗宪不假思索道:“万事俱备,只求开关。”

严世藩同样不假思索道:“帮不了你,走吧。”

“……”胡宗宪怎么可能这样放弃,当即说道,“只求一条明路。”

“有路,不能指给你。”

“……”胡宗宪这下真的哑了。

“来都来了,还是说一些吧。”严世藩微微睁眼,斜视胡宗宪,“皇上、神仙、社稷。”

“……”

“走吧。”

“这……”胡宗宪硬着头皮道,“只求再点一步。”

“千金而已,只能点到这里。”严世藩叹了口气,再次睁眼,“想好这些谁决定谁,谁又更重要,早日归浙,听天由命。”

话罢,严世藩再次闭眼:“我多说了,再补千金。”

胡宗宪还要再开口,却见严世藩已经背过身去,把脑袋埋在美人腹上嬉笑起来。

胡宗宪无奈,只好告退。他也不敢让严世藩再多说了,这他娘的真是金口玉言,自己听不起了。

次日,胡宗宪的上奏终是到了嘉靖手中。嘉靖自负,自然不会将所有进言的渠道都压到内阁手中,他要统揽全局不能一叶障目。

道坛之上,这份文采飞扬,甚至可以说惊世的奏折化为一缕青烟,没人能再一领其中的风骚。也许准奏开关,今后大明将是另一幅盛景,但大明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嘉靖闭目端坐于坛前,旁侧设有一沙盘,沙盘边上一小太监双手持树枝,后有一道人挥拂做法。不多时,小太监身体狂颤不止,好似中风一般,双手不住抖动在沙盘上留下一些印记后,就此晕厥过去。

道人做法结束,这才点一熏香置太监脸前,太监闻过之后才渐渐苏醒,面色惶恐。

随后,道人太监各自退下,嘉靖起身走到沙盘前,看清了这个痕迹。

“谢仙人。”

……

胡宗宪奏折送上去了两天,不见皇上的态度,也没得召见。情急之下胡宗宪想方设法求见,没有任何回应,他只好在北京一天天等下去,他也不能白等,四处送礼打探,将东南两年捞得的油水散去了大半。

汪直一路游山玩水,愣是在浙江游了近一个月才到杭州。

游西湖的事情后面再说,俞大猷先引着汪直奔向司衙,说清楚自己将人安全送到,后面的事别人管。

胡宗宪也的确交代到了,司衙不敢有任何怠慢,很快几十官兵围拢过来。

俞大猷伴在汪直身侧,应胡宗宪之令护其平安,眼见情况不对立刻护在汪直身前:“汪直是总督的客人!你们什么意思?”

为首军士禀告:“回俞总兵……巡按有令,即刻逮捕贼首。”

俞大猷这一惊可不小:“巡按?哪个巡按?”

他最清楚,胡宗宪正是巡按出身,张经贵为一介大员,可是死在七品巡按手下的啊!

只见一人自军士之后出衙,身着官袍,不紧不慢说道:“王本固是也。”

俞大猷心中一凉。

他回忆起了几年前的感觉,好像第一次见到胡宗宪胡巡按,也是这种感觉。

王本固,浙江巡按御史,接替胡宗宪的人选。胡宗宪自然清楚里面的事情,自上任以来对这位七品巡按丝毫不敢小觑,怎么他今日突然跳出来了?

汪直虽不知这里面有多复杂,但多年的本能已让他感觉出不妙,当下已四处偷望,寻找脱身之路。

俞大猷见了王本固,当即没了底气,他虽比王本固高了不知多少个品级,说话却低声下气:“王巡按,汪直是总督请来的客人,有我看押便是,不劳巡按大驾。”

王本固轻哼一声,指向汪直:“他是客人么?”

不等俞大猷回答,他又转望俞大猷:“这叫看押么?”

。。。

第177又是巡按

王本固继而说道:“东海大盗汪直,违禁出海,通倭卖国,犯我东南。此番乃自投罗网,岂有‘招待’之礼?”

话罢,他厉声一呵:“拿下候审!”

汪直何其精明,早已看好,闻言一推俞大猷,夺路而逃:“我不曾负汝贞!总兵救我!”

俞大猷百感交集,站在官兵面前,也不知该拦还是该如何。

王本固大怒:“俞总兵!”

俞大猷一张脸几乎扭到了一起。

他十分确认,自己就是这个命。

老子只想好好练兵,好好打仗,累积军功当将军,保家卫国而已,怎么总是搅进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督察院做事,他总兵没有管的道理。

可总督又交代自己一定要看管好这人。

是忠于总督还是忠于朝廷?

这个好像不用想了,当兵的第一思想就是忠于朝廷。

俞大猷只好让开。

几十官兵就此一拥而上,汪直哪里还有逃路,当即被擒,反手被绑,押到王本固面前跪地。

汪直何许人也?纵横东海十余年,岂能忍此之辱?

若是被一代英雄擒获便罢,可面前偏偏是一位不知道干什么的屁官。

汪直抬头怒目而视:“我汪直只求报效朝廷!驱倭定海!为何如此负我!”

王本固怒斥道:“哼,穷途末路还敢口出狂言?”

汪直知道这人脑子有问题,转望俞大猷:“俞总兵?!汝贞要擒我为何等到此时?”

“唉!!”俞大猷脑子已经不够用了,只苦苦一挥拳,“我哪里知道?!”

“有诈!有诈!”汪直瞪着俞大猷吼道,“此必不是汝贞之意!!为江山社稷!为东南百姓!为大明为东海!!俞总兵救我!”

“大胆!!!”李本固上前一掌打在汪直脸上,“住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