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偏王博居然就给了刘鼎一个押衙的官职!
在唐末,押衙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名称,一般是指州衙的军事官员,没有什么具体的职务。按说,押衙可充任都虞侯、都兵马使、都押衙、镇遏使、都牢城使、游奕使、节院使、都头、将头、诸司押衙(直司、水司、羊司、肉司、酒司、宴设司、柴场司、军资库司、内宅司)、孔目官、州学博士、画匠(绘画手)、县令、乡官(耆寿)、都指挥使、军使等官,权力可大可小,但是必须有个明确的说法,才能有效的行驶权力,否则只有一个押衙的空名头,谁也不会买账的。
无奈的想了想,殷红林又说道:“也罢,舅父可曾交待你什么任务?”
刘鼎说道:“大人让我找你,说你这里有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要交给我去处理。”
殷红林随口说道:“什么为难的事情?”
忽然目瞪口呆的说道:“不会吧?他让你去……去、去、去处理桂花湾和檀木乡的械斗!?”
刘鼎说道:“可能是吧!这件事情是不是最为难的?”
殷红林苦涩的说道:“其实我不喜欢管事,因此手上的事情不多,但是说到最为难的,就只有这么一件了。可是,你不过是一个带兵的,舅父怎么会让你去处理民政呢?”
刘鼎皱眉说道:“民政上的事情?”
殷红林吃力的吞了一口口水,艰难的说道:“纯粹的民政事务,而且不在怀宁城附近。我也搞糊涂了,实在不知道舅父这样对你是何意思……你等等,我现在就去找舅父,问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贝然清和贝丹山都要打到刺史府来了,他还派你离开怀宁城,真是……我想不明白,我一定要问清楚!”
转身就走。
他当然想不明白,彭勃都带人杀到刺史衙门门口了,贝丹山明目张胆的想要他殷红林地小命。贝然清在一边厉兵秣马,庞丹和董澜举棋不定,好不容易来了个强有力的援手,王博居然派别人去解决两村之间的械斗!而且还不是在怀宁城附近!雷池水寇头子雷暴和白朴都关押在刺史衙门的地牢中,贝然清在打他们的主意。其余地雷池水寇也有可能前来营救。殷红林最大地指望就是刘鼎,可是王博居然将刘鼎派出去干别的事情!
刘鼎在后面说道:“红林,你那么着急干嘛?把这个事情详细说清楚再说嘛!”
殷红林说道:“说了也没有用。除非让你将两个村子的人都杀了!”
忽然间。他若有所思地停住脚步,转过头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难道……舅父地意思竟然是要你大开杀戒?将这两个村的人全部杀掉?对!一定是这样的!把他们全部杀光。一个不留!看他们还怎么闹事!”
刘鼎心想王博才不是这样的意思,缓缓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殷红林却好像没有听见,喃喃自语地说道:“对,一定是这样的,舅父这次终于下狠心了,交派给你这个艰难的任务,就是要将那些闹事的家伙全部铲除。一劳永逸!之前我就说过。那些人太难对付,得寸进尺。如果不狠狠的杀他们几个,他们还要继续闹事的!杀了他们,朝廷也没有心思认真追究!”
刘鼎沉声说道:“红林,麻烦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我听。”
殷红林回过神来,急忙说道:“不急,不急,我们去弄点宵夜,一边吃一边聊,没有两个时辰地时间,我根本和你说不明白。什么叫做最为难地事情,就是说起来至少也要两个时辰,想当初我可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弄清楚事情地来龙去脉。”
两人回到侍卫营房,大部分的侍卫和鬼雨都战士都睡下了,只有各自的哨兵和值班军官还在巡逻。因为外面的形势比较恶劣,鬼雨都战士当然不敢麻痹大意,在多个地方都安排了潜伏哨。刺史府的侍卫已经接到命令,全力帮助鬼雨都战士尽快熟悉这里的地形和武器,因此,各种大型弓弩的性能和操作方法,鬼雨都的战士也都掌握了。
今晚的值班军官是藏勒昭,看到刘鼎过来,立正敬礼。
刘鼎招招手,三个人一起首先去看了地牢里的两个人犯,发现他们都在,各项警卫措施也都运转正常,然后再一起来到侍卫饭堂。舒州刺史府资金充裕,侍卫们的待遇都很不错,饭堂是提供宵夜的,当然,宵夜不会非常的丰富,也就是米饭、馒头、大饼之类的,却要比霍山县的伙食好多了。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讨论有关桂花湾和檀木乡械斗的事情。
桂花湾和檀木乡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初没有妥善处理好,最后恩怨层层叠叠的堆积起来,最终成了今天的棘手难题。这两个乡在太湖和怀宁交界的地区,桂花湾属于太湖县,檀木乡属于怀宁县,中间有一条河流相隔。地域上的不统一,也是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一个原因。这两个乡最早出现矛盾是在德宗年间,最初的争斗非常简单,仅仅是涉及到两个瓷窑的归属问题。
有唐一代,瓷器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玄宗时期,名窑具备,民间工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制瓷的技术。生产瓷器,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三种成分的粘土,其中,氧化铁不得超过百分之三以上;具有上釉的技术,瓷窑的温度至少要在一千二百度以上。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就能够烧制瓷器了,如果条件越好,要求越高,烧制出来的瓷器就越是精美。
当时最有名的瓷器,莫过于越州窑出产的青瓷(即周杰伦的《青花瓷》),茶圣陆羽对此称赞不绝,还有将整个青瓷做的跟婢女一模一样的,放在窗下,居然骗过了来访的客人,以为窗下的就是活生生的婢女。根据《太平广记》记载:越州兵曹柳崇忽疡生于头,呻吟不可忍。于是召术士夜观之,云:“有一妇女绿裙,问之不应,在君窗下,急除之。”崇访窗下,止见一瓷妓女,极端正,绿瓷为饰。遂于铁臼捣碎而焚之,疮遂愈。精美的青瓷已经令人产生鬼怪的思想,可见其栩栩如生。
第92章 木秀于林(4)
此外,邢州窑的白瓷、寿州窑的黄瓷、洪州窑的褐瓷等,也都享有一定的地位,当然,还有后世最出名的唐三彩。其实,在唐代,唐三彩并不怎么享有盛誉,因为当时的人民,喜欢的都是素色的瓷器,太过于华丽、太过于奢华的瓷器反而不受欢迎,唐三彩乃是贡品,有外国使者到来,唐庭回赠的礼物中一般都有唐三彩,所以对于外国而言,唐三彩的熟悉程度是最高的,外国史书记载的也最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名声在外”。
当然,具体的瓷器生产情况刘鼎不是很了解,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这个话题上没有深究。桂花湾和檀木乡最高的械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瓷器的问题上出事的。桂花湾和檀木乡相隔一座小山,就是这座小山上有两座瓷窑,一座是属于檀木乡的,一座是属于桂花湾的,生产的都是同样的瓷器,其中大部分都是黄瓷,因为两个瓷窑相隔很近,出产的瓷器又差不多,大家少不了比较一番,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都不肯服输,认为自己的要比对方的好,争执中,摔坏几个瓷器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双方的怒火也就渐渐的上来了。你摔我几个瓷瓶,我就摔你几个瓷碗,你摔我一墙的瓷杯,我就推你一墙的瓷碟,一来二往,这仇恨就渐渐的积累起来了。瓷器这种东西,原本就没有高下之分,一切都看欣赏者的阅历和心情。茶圣陆羽一味推崇越州窑出产的青瓷,但是他以茶定瓷,也有很多人不服气,例如后来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推崇邢州窑的白瓷,这些名人尚且有不同见解,何况是普通的村民?只不过名人间可以求同存异。村民间却是非要整个你死我活,分出个胜负来,于是相互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最终不可化解。
本来,这种事情的解决也很容易,当时地官员如果灵活处理,防微杜渐的话,断不会积累到现在。可是当时正好是藩镇忙于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谁愿意管这样的鸡毛蒜皮?何况也没有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久而久之,两村的矛盾是越来越尖锐,先是禁止通婚,断绝往来,跟着是抢夺水源,不给对方用河水,随后是痛打对方的越界者,抓对方的人作为人质,甚至是将对方地妇女抓来侮辱。中间的确死了人。
一旦涉及到人命,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人命,就变得非常复杂了,后来的官员根本无法了解当初的实情,因为中间又有官员徇私舞弊,一会儿偏这边。一会儿偏那边,有关的案情卷宗早就修改得面目全非,就连两村最老的老人都无法详细描述到底是为什么争斗的了。闹着闹着,这件事情最后就成了刺史府的心头病。王博也没有太好的处理办法,于是交给了殷红林,殷红林才懒得去接这个烫手地热山芋。一次都没有去过现场。
现在的檀木乡和桂花湾,相互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檀木乡的村民都姓檀,其族长檀道济,曾经担任过吏部考功员外郎,而桂花湾的村民都姓朱,其核心领袖人物朱容轩,则担任过吏部司勋员外郎地职务。两人在朝廷做官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积累了不少的矛盾,致仕以后将这些矛盾带到了乡里。继续争斗。现在两村地关系,除了历史上的斗争以外,还有两个核心人物的争拗,他们两个都可以说是舒州刺史王博地上司,尽管已经退休,王博也不好太过于下他们的面子,刺史大人都不敢插手,下面的人自然更加不敢了,使得两村的械斗完全脱离了官府的管理范围。
“刘鼎,那里的人都是疯子,好吃好住的还要闹!闹个没完没了!我看舅父地意思,是要你采取果断手段,将他们彻底地制服,让他们以后都再也不敢来闹!所以,你就放手的杀几个人好了,反正你又不怕杀人!”叙述完基本情况以后,殷红林悻悻地说道。
“杀他们做什么?再说,杀人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刘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