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62章

春秋战国-第62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齐国齐孝公已去逝,其子被齐国大夫卫开方杀死。当年齐宫“三贵”,竖刁被杀,易牙被逐不知所终,只有卫开方凭借奉迎谄媚和灵活多变存活到今。卫开方,与齐孝公弟姜潘相善,便拥立姜潘即位,是为齐昭公。齐昭公接下礼单,便派人去见楚国令尹成得臣,为宋国说情。秦穆公也派使节到楚军中,请成得臣解去围宋之兵。就在这过程中,晋文公派人将卫、曹两国的两座城邑送给宋国,赶走了原城邑守吏。

    齐、秦两国使节正在楚国成得臣的军中替宋国讲和,恰巧那些被逐走的卫、曹两国守吏也赶到这里诉苦:“晋国把我国的土地分割给宋国了。”成得臣听后怒气冲天,对齐、秦两国使节说:“晋国、宋国这样欺负曹国和卫国,还怎么讲和呢?我不敢接受二位的建议,请不要怪我!”齐、秦二国使节讨个没趣,当即告辞回国。




这秤杆两头不一样重呀

晋文公听说楚国成得臣没有答应齐、秦两国的请求,便派人在途中邀请二国使节到营中,盛宴款待。晋文公对齐使说:“让我们重温齐桓公在世时的友谊,愿齐、晋两国结盟,共同抵抗荆蛮。”晋文公又对秦使说:“寡人不敢忘记秦国的恩情,希望两国友好相处,共同对外。”晋文公又是齐婿,又是秦婿,与两国都是亲戚之国,宴会自然多了亲切氛围。宴席最后,晋文公对二位使节说:“楚国骄横无礼,来日我们与楚国交战,还希望两国出兵相助。”齐、秦二位使节领命而去。

    此时,怒气冲冲的楚国令尹成得臣在军中向众人发誓说:“不收复曹国、卫国,就是死了也不收兵!”有一名叫宛春的校尉献计说:“我有一计,可以不用一剑一矛,而归还曹国和卫国的土地。”成得臣问:“你有什么计策?”宛春答道:“晋国驱逐卫君、活捉曹君,都是因为宋国的原因。令尹您可以派人到晋军中,好言相商,让晋国允许曹、卫两国国君复位,归还他们的土地,我们这里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双方停止战斗。”成得臣又问:“假如晋国不听又怎么样呢?”宛春说:“令尹您先把这件事告诉宋国,姑且暂缓进攻。宋国人想摆脱我楚国的包围,就像倒悬之人希望解救一样,肯定会努力劝说晋国。如果晋国不答应,不但曹、卫两国怨恨晋国,连宋国也会愤怒。联合三个怒火高涨的国家对付一个晋国,我们胜利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成得臣很高兴,下令缓和对宋国的进攻,派宛春为使前去晋军大营。

    宛春见了晋文公,说道:“楚国有卫国和曹国,就像晋国有宋国一样。君主您如果能够恢复卫、曹两国,我军也愿意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彼此和好,使生灵免遭涂炭。”话还没说完,只见狐偃在一旁咬牙切齿地骂道:“成得臣做事好没道理!你解了一个还没灭亡的宋国之围,却要我们恢复两个已经灭亡的国家,这秤杆两头不一样重呀!”先轸突然想到什么,急忙踩了一下狐偃的脚,对宛春说:“曹国和卫国的罪行还没有到灭亡的地步,我们国君也想恢复它们。请你先到后营休息,让我们君臣商量一下。”栾枝便带宛春去后营。




这个主意,是个圈套

狐偃问先轸:“你真要答应宛春的请求吗?”先轸答道:“宛春的主意,是个圈套。”狐偃不解地问:“这话怎么讲?”先轸答道:“宛春想自己居功,把过失推到晋国身上。如果我们不听从这个建议,就会失去三国:宋、卫、曹,使他们怨恨我们。如果听从这个建议,恢复三个国家的功劳都是楚国的。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私下答应曹、卫两国复国,离间楚国的同党,再扣押宛春激怒成得臣。听探子说,成得臣性情刚烈急躁,这种性格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派出的使者被扣,一定会带兵前来与我们交战,那样宋国的包围也就不救自解了。”晋文公听得清清楚楚,连忙称赞道:“你的计策太妙了!”于是把宛春扣押,把跟他来的车马随从,全都赶了回去,让他们传话给楚国令尹成得臣:“宛春没有礼貌,已被囚禁起来,等拿到成得臣后,一同诛杀。”宛春随从们抱头鼠窜,跑了回去。

    晋文公依先轸之计,又派人告诉曹共公:“我们晋国不会因为您的一点小过失而难为您。之所以没有释放您,是因为您依附楚国。您如果派人通知楚国与之断绝往来,表明您与晋国友好,我们晋国立即就送您回曹国。”曹共公急于获释,即使不相信,也给成得臣写信。晋文公又派人去襄牛见卫成公,也答应让他复国。卫成公很高兴,也给成得臣写信,内容和曹共公的信差不多。

    却说楚国令尹成得臣听到宛春被拘留的消息,咆哮大怒道:“老贼重耳,当初在楚国,将你一剑砍了算了!”过了几天,曹、卫两国国君信简来到。成得臣打开一看,全是和楚国断交依附晋国之类的话,气得他怒火万丈,大声叫道:“这两封信,又是重耳老贼逼他们写的!重耳老贼,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定要一决胜负!”说罢,立即吩咐解除对宋国睢阳的包围,去找晋军交战。斗越椒劝道:“大王曾经再三叮咛不要轻易与晋军开战。如果令尹执意要打,也应该向大王报告后再说,何况齐、秦两个国家,曾经为宋国求情,他们怨恨您不给情面,一定会派兵援助晋军。我们虽然有陈、蔡、郑、许四国帮助,恐怕仍然敌不过晋与齐、秦三国。必须派人去请大王增派兵将,方能作战。”成得臣说:“就麻烦您走一趟吧,越快越好。”斗越椒遵照成得臣命令,去见楚成王。




没听说用言辞就能解决问题的

楚成王不高兴地问:“寡人告诫你们不要与晋军交战,成得臣一定要打,能保证胜利吗?”斗越椒答道:“成得臣有言在先:‘如果不胜,甘受军法处置’。”楚成王将信将疑,只派一千人增援。此时的楚成王担心成得臣兵败,从而不肯多派兵。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见父亲面临危机,便聚集亲朋家仆共六百人,请求出战,楚成王同意了。

    斗越椒、成大心领兵来到宋国,成得臣看见援兵很少,心中更加愤怒,说道:“即使不增兵,难道我就不能打败晋国吗?”当天便会同陈、蔡、郑、许四国兵马,拔寨而起。这一去,正中了晋国中军将先轸的计谋。

    当晋、楚这两个南北最强国即将正面开战时,四方诸侯为之惊动,齐、秦两国派兵援助晋国。除参战九国外,最关心战局胜负的是鲁僖公。窗外阴雨连绵,鲁僖公在殿内不停徘徊,他想起了鲁国往事——

    鲁、齐相邻,鲁弱齐强,而齐动不动就兵临鲁境。这不,齐昭公稍有不满,就出兵讨伐鲁国,鲁国大夫臧文仲想写一篇文章,请求齐国退兵,但找不到适当的措辞,便请教鲁国大夫柳下惠。柳下惠说:“我听说,大国要做好小国的表率,小国要侍奉好大国,这样才能防备祸乱,没听说用言辞就能解决问题的。倘若小国自高自大,激怒大国,使它把祸乱加到自己身上,那么大难当头,言辞又有什么用处?”臧文仲说:“话虽这样说,但国家已经危急了,各种贵重的物品,只要可以送的,没有舍不得割爱的。希望凭着你的说辞劝动齐国,您能否试一试呢?”柳下惠被激,斟酌一番后,便让自己弟弟展喜去慰劳齐国兵马。

    展喜对齐昭公说:“我们国君不才,让君主您非常生气,以至带兵来到我国的郊野经受风雨,所以派我斗胆前来慰劳贵国大军。”齐昭公问道:“鲁国害怕了吗?”展喜答道:“小人倒是怕了,但君子并不怕。”齐昭公说:“你们国家软弱,凭什么不怕?”展喜答道:“我们凭仗着周公姬旦和姜太公的职守。从前周天子对我们两国始祖周公姬旦和姜太公说:‘你们要全力支持周王室,辅佐天子。现赐给你们土地,你们要用牺牲祭祀天地,并立下誓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互不侵害。’现在君主您来讨伐我国过失,目的也是让我们知错顺从,一定不会灭亡鲁国。因为凭仗这个,所以不怕。如果贵国贪图我们鲁国的土地,而抛弃先王的遗命,那样的话,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精神,称霸诸侯?”齐昭公一听,满脸通红,于是同意讲和,退兵而还。但退兵后不久又有侵犯之意。面对齐国咄咄逼人之势,鲁国不得已与楚国、卫国结交。当晋国伐卫、卫国有难时,鲁派援军救急,无奈晋军的势力太强,根本不是对手。




信誉是我一生惟一的珍宝

鲁僖公反复想,今晋、楚正面相逢,是晋胜?还是楚胜?是倒向晋,还是倒向楚?如果站错了队,后果会是很惨的。鲁僖公决定招来大夫臧文仲、柳下惠商议。时鲁国虽有“三桓”之隐患,但也有肱股之臣,这臧文仲、柳下惠便是。有一年鲁国大旱,鲁僖公想焚烧巫师和残障之人以求雨,臧文仲力劝阻止,并提出了一系列抗旱保民的措施,鲁僖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一年,虽旱,但民众不饥。柳下惠夜里在城门借宿时,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当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柳下惠怕她冻伤,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用衣服裹住她抱着她坐了一夜,却没有发生丝毫不正当行为,世人皆敬佩柳下惠。某日,齐国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宝鼎——岑鼎。岑鼎,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乃建国之宝。鲁国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齐国人也不知道这鼎是不是真的,但他们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实岑鼎,我们才放心。”于是鲁国让柳下惠去说这假鼎是真岑鼎,柳下惠果然真诚正直,他说:“信誉是我一生惟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鲁国的珍宝岑鼎,这样的事我干不了。”鲁国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