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35章

春秋战国-第35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先君郑庄公因为担任周朝卿士,成就了郑国最为辉煌的时代,他本人也被称为“初霸”。可惜好景不长,随后的郑国江河日下,在经历兄弟间的夺位之战后,郑国走向了衰败,由初霸各国改为依附强国。假若以后能恢复周王室卿士职位,自己就可以重振昔日郑国雄风。

    想到这些,郑文公就召来身边谋臣商议,打算脱离首止盟会,回到郑国与楚国结盟,拥戴周王子姬带。大夫孔叔劝谏道:“因为与齐国结盟,所以楚国不敢对郑国用兵。君上您如今脱离担任盟主的齐国,臣服于曾经攻打我们的楚国,这不符合世之常理啊!再说,目前大家都在此拥戴周太子姬郑,太子可是未来的周天子,拥戴太子是天下之大义,郑国怎能转而支持王子姬带?”众人都不言语。




有悖常理的人,非头脑发昏即有恃无恐

稍停了一会儿,郑文公说:“扶立王子姬带是当今周王的旨意,跟周王总比跟霸主强吧?周王不喜欢太子姬郑,我们还不是白操心?”孔叔继续劝谏:“《诗经》中的《板》说:‘为政有德国家安,君王嫡子是城墙。莫使城墙遭破坏,不要孤立自慌张。’周王室传位的规矩一向是立嫡立长。凡破这规矩的,都会招致失败。远的不说,周桓王喜欢王子姬克,不就是因乱了规矩而招来灾祸吗?君上您还是遵从大义,且莫出轨覆辙、追悔莫及呀!”旁边的大夫申侯此时发言:“周天子之命,谁敢违抗?跟齐国会盟,不就是不尊王命吗?再说,太子姬郑有外党,王子姬带有内应,谁成功谁失败还是个未知数呢!”郑文公点头称是,决意离开首止。孔叔继续谏道:“当年北杏会盟时,宋君御说因为擅离盟会,遭到齐国等讨伐,现在宋君御说正在首止。如果我们脱离盟会,齐国定会追究我们。那样,郑国将怎么办?”申侯说:“我们一走,其他诸侯国必定起疑。有了猜疑,齐国发起的盟会就会黄汤,我们不就没了弃盟会而擅自行动的罪名了吗?”郑文公很欣赏申侯的见解,于是不听孔叔的劝说,率人悄然离开。

    郑文公的不辞而别,让齐桓公大为光火,他决定以周太子姬郑之名讨伐郑国。上卿管仲谏道:“凡做出有悖常理事情的人,非头脑发昏即有恃无恐。君上您想过没有,郑国君臣突然离盟而去,必定是得到了周天子的授意。一人离盟不足以毁坏整个拥立太子大计,盟约应该照旧举行,否则岂不功败垂成落入周王室和郑国所希望的境地?讨伐郑国还是放一放为好!”齐桓公点头同意,决定加快会盟进程,歃血为盟。

    仍在首止的诸侯共有七个:齐、宋、鲁、陈、卫、许、曹。诸侯歃血完毕,周太子姬郑赶紧降阶作揖,感谢众位诸侯对自己的支持,表明自己将不会忘记大家的恩德。

    第二天,首止会盟解散。因首止在卫国国境内,齐、卫两国君主亲自把周太子姬郑送出卫国国境,然后各自返回。

    且说郑文公听说齐国等诸侯国继续会盟,并计划讨伐郑国,遂生悔意,一时不敢从楚。

    话说楚成王闻听郑文公擅自离开首止之盟,高兴地说:“楚国得郑矣!”楚国大夫屈完向楚成王奏道:“郑国大夫申侯原是楚臣,好财且见风使舵。如果送其重礼,则其必为我所用。”楚成王听信屈完,遂遣使通于申侯,欲与郑修好。




杨树生死与郑国存亡

郑国大夫申侯见楚国如此重视自己,便一改往日恨楚态度,私下里悄悄对郑文公奏道:“天下只有楚国才能和齐国相抗衡,如果不向楚,齐、楚二国,皆视郑为仇,那么郑国就危险了。如果向楚,则上应周王之命,一旦齐攻郑时,楚必定来救,那样就能保住郑国的平安。”郑文公相信申侯所言,遣他到楚国致意。

    再说齐桓公恨郑叛盟,就率同盟诸侯伐郑,包围了郑国的新密。

    此时,郑国大夫申侯在楚国,对楚成王说道:“郑国之所以愿意归服楚国,是因为只有楚国才能抗衡齐国。如果楚不救郑,我无辞以复命也。”楚成王和众臣商议,决定伐齐之盟国许,以解郑国之围。

    楚成王亲自将兵伐许,齐桓公闻许被围,便离开郑国去救许国,郑围遂解,许国也得救。

    郑国大夫申侯归郑,自以为有不世之功,洋洋得意,指望加封受赏。不料,郑文公认为虎牢之赏,已经过分,便不再加赏。申侯因此心里不高兴,嘴上牢骚满腹。

    第二年,齐桓公率领同盟诸侯大军又一次讨伐郑国。郑文公抓紧派大夫申侯去向楚国求救。这时的申侯照样一肚子意见,还没到楚国,就以突患急病为由返回郑国都城新郑。这一次,郑国吃不消了。齐桓公所率盟国大军攻到了新郑城下。

    此时正是春天,杨树刚刚吐出嫩黄的树叶,非常好看。大夫孔叔进谏道:“狂风刮来,一年生的杨树不会折断,因为它柔软;五年以上的杨树也不会折断,因为它足够坚硬;那些折腰的都是三四年龄的树,因为它既不服输又不够坚强。国家也是如此,因为既不强大,又不低头服软,所以就会被强国灭亡。现在郑国危险了,因此请君上向齐国请罪,以救郑国。”听了孔叔的话,又看到盟国大军在自家门口,郑文公心里恐慌极了。

    此时,远在百里之外的陈国大夫辕涂涛异常兴奋。相当年,他被不讲信义的郑国大夫申侯所害,为了报复申侯,辕涂涛预先埋下了“干柴”,如今,辕涂涛可以把这“干柴”点燃了。辕涂涛就给郑文公去信说——

    申侯此前以国媚齐,独擅虎牢之赏。他把虎牢城墙筑得高大美观,不是为别,而是为将来叛乱作打算。虎牢,地势险要。当年郑庄公不将虎牢封给公子姬叔段,正是因为此。今申侯又以国媚楚,使郑国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社稷。如果郑国灭亡了,申侯就会在虎牢自立为君。请杀申侯,则齐兵可不战而退。




把预先埋下的“干柴”点燃了

郑文公此时也为首止逃盟引起各路诸侯两度入侵而后悔,看完陈国大夫辕涂涛信后,便将称病的大夫申侯叫来说:“以前你劝说寡人背齐投楚,还说齐国进攻,楚国会来救郑国。现在齐国已经攻到郑国都城下了,楚国援兵在哪儿?”申侯想申辩,郑文公不由分说,立刻下令将其杀掉。申侯以投机取巧发家,结果以投机取巧败身。申侯被杀后,郑文公命人砍下他的头,派大夫孔叔为使向齐桓公求和。

    在路上,孔叔不由叹道:“这些年来,郑国就像个陀螺,齐国攻打,就向楚国求救;如果楚国攻打,就会向齐国求救。转来转去,非把国力消耗尽不可。”

    郑国大夫孔叔拜见了齐桓公,一番和好言辞,加上孔叔素有贤名,齐桓公答应了郑国的和好请求,并决定各国诸侯在鲁国的宁母碰个面。郑文公因为擅离首止盟约,内心发虚,不敢前往,就派郑国世子姬华出席。

    郑国世子姬华在去宁母的路上,想起了郑国宫廷往事——

    郑文公与夫人成姜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立为世子的姬华,另一个是姬华的弟弟姬臧。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夫人成姜不久去世了。却说郑宫里有一个燕国来的陪嫁女燕姞,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位伟岸男子,手持一株兰花,对她说:“我是你的先祖,我会赐给你一个儿子,他将成为郑国未来的国君。”说完,把兰花一掷,就不见了。燕姞梦醒后,满屋皆香。这位女子的奇异之梦迅速在郑宫里传开,同伴忙不迭地道喜,贺她早生贵子,其实是嘲弄燕姞。无巧不成书,当晚,郑文公入宫,眼光不偏不倚恰恰落在了燕姞身上,觉得她满可爱。很快,郑文公觉得气氛不对,婢女们暗自哂笑。郑文公忙问何故,她们就把燕姞的梦讲述了一遍。郑文公听完,开口就说:“这是好事呀,大吉之梦,寡人就来成全此等美事。”给燕姞一支兰花而让她侍寝。燕姞告诉郑文公:“我的地位低贱,如果侥幸怀了孩子,兰花将为信物。”郑文公说:“好。”此后十个月,燕姞果真生了个男孩,取名叫姬兰。燕姞得宠,最难过的就是姬华。自己母亲已死,父亲又宠爱燕姞,难免将来自己的父亲不会改变主意,受燕姞梦的预示,立姬兰为世子。觉得自己的地位不保后,姬华就和上卿叔詹商议,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叔詹劝解姬华,做好本份之事,尽心尽孝。姬华不听,又去找大夫孔叔商议,孔叔以同样的话回答。碰了两个钉子,姬华很是不爽。却说姬臧好玩,他用鹬鸟羽毛织成帽子,四处招摇。郑国大夫师叔看见了,对他说:“公子您戴这种帽子有失礼仪,还是不戴为好。”姬臧哪能听得进去?心里暗骂师叔管得也太宽了。姬臧跑到姬华那儿骂了师叔一通。这样,姬华对郑人称为“三良”的叔詹、孔叔和师叔都不满,以为他们支持姬兰。




得罪一个人可以,得罪一大群人不可以

郑国世子姬华在去宁母的路上想,人人都说盟主齐桓公乐善好施,远的不说,当前就刻意帮助周太子姬郑,自己见了他一定请他帮忙,除掉眼中钉。

    到了宁母,郑国世子姬华拜见了齐桓公,摒退左右后说:“盟主您有所不知,郑国名义上是国君掌政,实际上由叔詹、孔叔和师叔三人把持朝政。上次首止父君逃盟,就是他们三人搞的鬼。要是盟主您能帮我除去三人,郑国会一心一意臣服齐国。”

    齐桓公之所以为盟主,自有他过人的地方,这过人的地方之一,就是他一般不敢独断专行,而是一心一意信赖管仲等大臣。他知道上卿管仲看问题比自己强,所以对于政事,齐桓公一般都是先和管仲商量在行实施。齐桓公哼哈一阵,敷衍郑国世子姬华,送走他后,就将姬华所请之事咨询管仲。

    上卿管仲把头摆得像拨浪鼓,连说不可。管仲奏道:“得罪一个人、一小帮人可以,但得罪一大群人、一个国家的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